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中国野史大甩卖 > 第9章 钗头凤

中国野史大甩卖 第9章 钗头凤

作者:一路逆风的80后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09-30 11:44:40 来源:全本小说网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一生笔耕不辍,留下诗词九千余首,其诗兼具豪迈与沉郁,既书家国情怀,亦写个人悲欢。

唐琬(1128年—1156年),字蕙仙,山阴望族唐氏之女,陆游表妹,自幼聪慧温婉,善诗词、通音律,与陆游青梅竹马、情深意笃,却因封建礼教与家庭压力被迫分离,最终抑郁而终,成为陆游毕生无法释怀的遗憾。

这一年,唐琬刚满五岁,穿着鹅黄襦裙,攥着乳母的手,站在梅园门口,好奇地望着前来做客的陆家一行人——为首的是父亲唐闳的好友陆宰,身后跟着一个比她略高些的男孩,眉目清俊,眼神里带着几分少年人的机灵,那便是陆宰的第三子,陆游。

当时陆游八岁,因父亲陆宰罢官归乡,暂居山阴。陆家与唐家本是姑舅亲:陆游的母亲唐氏,是唐琬的姑母。

少年之间的相处,是甜蜜的。春日里,他们会一起去镜湖岸边放风筝,陆游牵着线,唐琬在一旁拍手笑,风把她的笑声吹得很远;夏日的夜晚,两人坐在庭院里的桂树下,听陆宰讲岳飞抗金的故事,陆游攥着拳头说“将来我也要保家卫国”,唐琬便默默递上一把蒲扇,帮他扇去蚊虫;秋日里,他们一同在书房练字,陆游写得一手好楷书,便耐心教唐琬握笔,唐琬的字虽稚嫩,却透着灵气;冬日的雪天,两人围着火炉,陆游读诗,唐琬抚琴,琴音与诗句相合,成了冬日里最暖的风景。

绍兴十四年(1144年),唐琬年满十六,行及笄之礼。按山阴风俗,及笄后便可议亲,陆母便立刻托媒人前往唐家提亲。唐闳夫妇本就喜爱陆游的才情与品性,又见女儿对陆游早已心生爱慕,便欣然应允。

订婚那日,陆家送来的聘礼格外丰厚:不仅有绸缎、玉器,还有陆游亲手写的一卷诗稿,首页题着“赠蕙仙”三字,里面收录了他多年来为唐琬写的诗词,有“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的春日闲情,也有“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的少年心事。唐琬捧着诗稿,指尖轻轻拂过字迹,脸颊绯红,心中满是欢喜。她回赠给陆游的,是一把自己亲手绣的绢扇,扇面上绣着一对鸳鸯,游弋在镜湖的碧波之上,扇柄处刻着“陆唐连理”四字。

绍兴十五年(1145年),陆游二十一岁,唐琬十八岁,两人在山阴举行婚礼。那一日,山阴城里的百姓都来围观:陆家的迎亲队伍从城南一直排到城北,红绸装点的花轿在鼓乐声中缓缓前行,陆游身着大红喜服,骑在高头大马上,目光始终望着花轿的方向,嘴角难掩笑意。唐琬坐在花轿里,手攥着绢扇,心跳得飞快,她想象着婚后的生活:清晨与陆游一同在书房读书,傍晚陪他在镜湖岸边散步,闲暇时一起写诗填词,若是将来有了孩子,便教他们读诗、抚琴……这般岁月静好的画面,让她忍不住露出了笑容。

婚后的生活,果然如唐琬想象中那般美好。陆游此时尚未入仕,每日除了苦读备考,便是与唐琬相伴。他们的卧房外有一个小庭院,陆游亲手种了许多花,有唐琬喜爱的梅花,也有象征爱情的海棠。每当梅花盛开时,两人便在梅树下置一张小桌,煮一壶热茶,或是论诗,或是对弈,邻居们纷纷称赞:“陆公子与唐姑娘,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陆游与唐琬婚后一年,陆母的态度渐渐发生了变化。起初,只是偶尔的不满:有时她觉得唐琬太过娇惯陆游,让他分心于儿女情长,耽误了科举备考;有时又觉得唐琬不像其他儿媳那般擅长逢迎长辈。但这些不满,陆母起初并未表露出来。

真正让陆母下定决心拆散两人的,是两件事。第一件事,是陆游的科举失利。绍兴十六年(1146年),陆游赴临安参加科举,本以为凭自己的才情定能高中,却因在考卷中提及“抗金复国”,触怒了主张议和的宰相秦桧,最终名落孙山。陆游失意而归,心中烦闷,唐琬便时常安慰他,陪他在镜湖岸边散步,帮他排解愁绪。可在陆母看来,这却是唐琬“迷惑”陆游的证据——她认为唐琬总是与陆游黏在一起,让陆游无心向学,才导致科举失利。

第二件事,是唐琬婚后未生育。在封建时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根深蒂固,陆母本就盼着能早日抱上孙子,可唐琬婚后一年多,肚子始终没有动静,这让陆母的不满愈发强烈。她开始私下里对唐琬冷言冷语,有时甚至故意刁难,唐琬虽心中委屈,却从不与陆母争执,只是默默承受,她觉得只要自己做得更好,陆母总有一天会接纳她。

可陆母的态度却越来越差。有一次,陆游不在家,陆母把唐琬叫到面前,严厉地说:“你嫁入陆家,本该以相夫教子为重,可你看看你,不仅没为陆家生下一儿半女,还让务观分心,耽误了他的前程!你这样的媳妇,如何配得上我们陆家?”唐琬听后,泪水忍不住落下,她想解释,却被陆母打断:“你不必多说,若是再这样下去,我便不会再容你。”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唐琬把陆母的话告诉了陆游,陆游听后十分生气,他立刻去找母亲辩解:“母亲,科举失利是我自己的原因,与蕙仙无关;至于生育,也是缘分未到,您怎能怪她?蕙仙温柔贤淑,是个好妻子,您不能对她这么苛刻。”可陆母却态度坚决:“我是为了你好!你若想有出息,就必须与她分开!否则,你这辈子都别想有出头之日!”

陆游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边是生养自己的母亲,一边是深爱的妻子。他试图劝说母亲,可陆母心意已决,甚至以“绝食”相逼。陆游看着母亲日渐憔悴的面容,心中痛苦万分,在“孝”字面前,陆游没有选择——封建礼教下,“父母之命”大于天,他若执意反抗,便是“不孝”,会被那个社会所不容。

唐琬看着陆游日渐消瘦的模样,心中明白,他们的婚姻已经走到了尽头。有一天晚上,她看着陆游,轻声说:“夫君,我知道你为难。若是母亲实在容不下我,不如……我们便分开吧。”陆游听后,紧紧抱住唐琬,泪水落下:“我不想让你走,我舍不得你。”唐琬也哭了:“我也舍不得你,可我不想看到你为了我,与母亲反目,更不想耽误你的前程。”

陆游并未真正休弃唐琬,而是在山阴城外的沈园附近,为她租了一处别馆,偷偷与她相会。他想,等母亲的气消了,再慢慢劝说,或许还有挽回的余地。

那段时间,陆游常常借口“外出读书”,前往别馆与唐琬相聚。每次见面,两人都格外珍惜时光,他们会像从前一样,一起做饭、读书、写诗,仿佛回到了刚结婚时的美好岁月。可这样的相聚,却充满了不安——他们害怕被陆母发现,每次分别时,都像是生离死别。

唐琬曾在别馆的墙壁上题过一首词,其中有“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之句,字里行间满是对团圆的期盼。陆游见后,心中更是愧疚,他对唐琬说:“蕙仙,再给我一点时间,我一定会想办法让你回家。”唐琬只是温柔地摇头:“我不着急,只要能和你在一起,在哪里都一样。”

可纸终究包不住火。绍兴十七年(1147年)的一个春日,陆母得知了陆游偷偷与唐琬相会的事,她怒不可遏,亲自带人前往别馆。彼时陆游正在别馆与唐琬下棋,听到外面的喧闹声,便知道是母亲来了。他让唐琬赶紧从后门离开,自己则出去应付母亲。

陆母见到陆游,气得浑身发抖:“你竟然还敢在这里私会!我看你是彻底被她迷惑了!今天我就告诉你,你要么跟我回家,从此与她断绝往来;要么,你就永远别认我这个母亲!”陆游看着母亲愤怒的眼神,心中终于绝望了——他知道,自己再也无法维系这段感情了。

这一次,陆母没有给陆游任何机会,她亲自写下休书,逼迫陆游签字。陆游握着笔,手不停颤抖,他看着“休书”二字,仿佛看到了唐琬的泪水,听到了她的哭声。可在母亲的逼迫下,他最终还是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当唐琬收到休书时,正在别馆的窗前折梅花。她看着休书上陆游的字迹,手中的梅花缓缓落下,泪水无声地浸湿了信纸。她默默地收拾好自己的东西。

唐琬离开山阴后,回到了娘家。父母见她憔悴的模样,心中十分心疼,却也无能为力——在封建礼教下,被休弃的女子,很难再抬头做人。而陆游,在休弃唐琬后,被迫娶了母亲为他挑选的王氏女子。王氏性格温顺,对陆母言听计从,也很快为陆游生下了儿子,可陆游对她却始终冷淡,他的心中,始终装着唐琬。

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距离陆游与唐琬分离已有四年。此时的陆游,已通过科举步入仕途,任福州宁德县主簿,因公务返乡,暂居山阴。而唐琬,在离开陆游后不久,便在父母的安排下,嫁给了皇家宗室子弟赵士程。赵士程为人温厚儒雅,知晓唐琬的遭遇,对她十分体贴,可唐琬心中的伤痛,却始终无法愈合——她从未忘记过陆游。

这一年的春日,山阴沈园的花开得格外繁盛,海棠、桃花、杏花竞相绽放,吸引了许多游人前来赏春。赵士程见唐琬终日郁郁寡欢,便提议带她去沈园散心,唐琬犹豫了许久,最终还是答应了——她或许也在潜意识里,期待着什么。

那日的沈园,游人如织,春风拂面,花香袭人。唐琬挽着赵士程的手臂,缓缓走在园中小径上,目光却不自觉地四处张望,心中满是复杂的情绪。突然,她的脚步停住了——不远处的海棠树下,站着一个熟悉的身影,身着青衫,眉目依旧,正是陆游。

陆游也看到了唐琬。那一刻,时间仿佛静止了。他看着唐琬,她比四年前消瘦了些,却依旧美丽,只是眼中多了几分哀怨。而她身边的赵士程,衣着华贵,举止端庄,正温柔地看着唐琬。陆游的心中,瞬间涌起万千情绪:有重逢的惊喜,有失去的痛苦,有对唐琬的愧疚,也有对现实的无奈。他想走上前,与唐琬说句话,可脚步却像灌了铅一样沉重——他知道,如今的他们,早已是“人成各,今非昨”,再也回不到过去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唐琬看到陆游的那一刻,泪水差点夺眶而出。她想问候他一句“这些年你还好吗”,可话到嘴边,却又咽了回去。她挽着赵士程的手,微微收紧,赵士程察觉到她的异样,顺着她的目光看到了陆游,心中便明白了几分。他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轻声对唐琬说:“我们去那边坐一会儿吧。”

唐琬点了点头,跟着赵士程走到不远处的凉亭里坐下。赵士程叫来仆人,点了一壶黄縢酒,几碟小菜,对唐琬说:“喝点酒吧。”唐琬端起酒杯,却没有喝,只是看着酒杯中的倒影,思绪飘回了四年前——那时,她与陆游也常在这里饮酒赏春,陆游会为她斟酒,会给她夹菜,会笑着说“蕙仙,你看这花多好看”。可如今,已经物是人非,再也回不到从前。

陆游站在海棠树下,看着凉亭中的唐琬,心中痛苦万分。他看到赵士程为唐琬斟酒,看到唐琬低头沉思的模样,知道自己再也没有机会回到她身边。他想离开,却又舍不得——这是他与唐琬分离四年后的第一次重逢,他不知道下一次见面会是何时,或许,再也不会有下一次了。

就在这时,赵士程起身,走到陆游面前,抱拳道:“陆兄,别来无恙?”陆游愣了愣,随即也抱拳道:“赵兄客气了,托福,还好。”赵士程笑了笑:“既然相遇便是缘分,不如一起喝杯酒?”陆游看了一眼凉亭中的唐琬,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点了点头。

三人坐在凉亭里,气氛格外尴尬。赵士程偶尔会说些无关紧要的话,比如沈园的春色,山阴的近况,可陆游与唐琬却始终沉默。唐琬低着头,不敢看陆游的眼睛,陆游满是深情与愧疚。一杯酒下肚,陆游只觉得心中更痛,那些压抑了四年的思念与悔恨,此刻全都涌上心头。

与唐琬、赵士程告别后,陆游独自一人在沈园里漫无目的地走着。春风依旧,花香依旧,可他的心中,却满是凄凉。他想起了与唐琬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想起了婚后的甜蜜,想起了被迫分离的痛苦,想起了刚才重逢时的咫尺天涯——这些画面在他脑海中交织,让他几乎喘不过气来。

走到沈园的一面粉墙前,陆游停下了脚步。墙上偶尔有游人题的诗词,字迹潦草,内容也多是些赏春的闲情。陆游看着空白的墙面,心中突然涌起一股冲动——他要把自己的痛苦写下来,他要让唐琬知道,他从未忘记过她。

他叫来仆人,借来笔墨,在粉墙上挥毫泼墨。笔走龙蛇间,一首《钗头凤·红酥手》跃然墙上: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写完最后一个“莫”字,陆游的手还在颤抖。他看着墙上的词,泪水终于落下——“红酥手”,是他记忆中唐琬的模样;“黄縢酒”,是刚才重逢时喝的酒;“东风恶”,是他对母亲与封建礼教的控诉;“错、错、错”,是他对自己的责备,责备自己未能保护好唐琬;“山盟虽在,锦书难托”,是他对现实的无奈,即便心中仍有爱意,却再也无法传递;“莫、莫、莫”,是他的绝望,或许,他们之间,只能到此为止了。

写完词后,陆游没有停留,转身离开了沈园。他不知道,这首词,将会成为唐琬生命中最后的催命符。

几日后,唐琬再次来到沈园。她或许是想再看看与陆游重逢的地方,或许是潜意识里想寻找些什么。当她走到那面粉墙前,看到陆游题的《钗头凤》时,整个人都僵住了。她一字一句地读着,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落下——“东风恶,欢情薄”,道尽了他们分离的原因;“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写尽了她四年来的憔悴与痛苦;“山盟虽在,锦书难托”,更是戳中了她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唐琬站在墙前,哭了很久。唐琬在陆游的词旁,写下了自己的和作《钗头凤·世情薄》: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世情薄,人情恶”,是她对封建礼教的控诉,对人心凉薄的感叹;“欲笺心事,独语斜阑”,是她心中的委屈与孤独,无人可诉;“人成各,今非昨”,是她对现实的清醒认知,他们早已是陌路人;“病魂常似秋千索”,是她对自己身体与精神状态的写照,四年的思念与痛苦,早已让她身心俱疲;“怕人寻问,咽泪装欢”,是她的伪装,她不想让别人看到自己的脆弱,包括赵士程;“瞒、瞒、瞒”,是她的无奈,她只能把所有的痛苦都藏在心里,独自承受。

和完词后,唐琬的身体彻底垮了。她本就因常年抑郁而体弱多病,这次看到陆游的词,又写下自己的悲苦,情绪激动之下,旧病复发,回到家后便一病不起。赵士程请遍了山阴的名医,却无法挽回她的生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唐琬在无尽的哀怨与思念中,溘然长逝,年仅二十四岁。临终前,她口中喃喃地念着“子聿”,眼中满是遗憾——她到死,都没能忘记陆游,没能忘记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情。

唐琬去世的消息,陆游是在多年后才得知的。彼时他已调任夔州通判,远离了山阴,却始终牵挂着沈园,牵挂着唐琬。当他从同乡口中得知唐琬已逝的消息时,正在书房批阅公文,手中的笔瞬间掉落在地。他呆坐在椅子上,脑海中一片空白,随后,巨大的悲痛席卷了他——他知道,自己这一辈子,都再也无法弥补对唐琬的亏欠了。

中年的陆游,仕途起伏不定,曾因主张抗金而被贬,也曾因朝廷启用主战派而被召回。可无论身处何地,无论官居何职,他对唐琬的思念,从未消减。他在写诗时,不自觉地提及沈园,提及唐琬,比如在《夏夜舟中闻水鸟声甚哀若曰姑恶感而作诗》中,他写道:“君听姑恶声,无乃遣妇魂?”借“姑恶”鸟的叫声,抒发对母亲拆散他与唐琬的怨恨,以及对唐琬的思念。

乾道六年(1170年),陆游因调任夔州通判,途经山阴,特意抽空重游沈园。此时的沈园,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曾经的凉亭已有些破败,海棠树也长得更加粗壮,那面题有《钗头凤》的粉墙,字迹已有些模糊,却依旧能辨认出“错、错、错”与“难、难、难”的字样。陆游站在粉墙前,看着墙上的词,想起唐琬,泪水忍不住落下。他在园中游荡了许久,直到夕阳西下,才恋恋不舍地离开。离开前,他写下了《沈园二首》,这是他第一次为唐琬写下悼亡诗:

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其二: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诗中的“惊鸿照影”,是他对唐琬的思念;“柳老不吹绵”,是他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是对唐琬已逝的悲痛;“犹吊遗踪一泫然”,则是他对唐琬的无尽悼念——即便自己也将化为尘土,却依旧会来沈园,寻找她的遗踪。

淳熙十六年(1189年),陆游因反对韩侂胄的北伐计划,被罢官归乡,回到了山阴。此时的他,已六十四岁,鬓发斑白,身体也大不如前,可他对唐琬的思念,却愈发深沉。

每次重游沈园,陆游都会写下诗词,悼念唐琬。绍熙三年(1192年),陆游六十七岁,重游沈园,写下《癸未春日闲居》,其中有“沈园遗迹欠幽寻,梅花作伴独登临”之句,表达了对沈园的牵挂与对唐琬的思念;庆元二年(1196年),陆游七十一岁,再次重游沈园,写下《沈园》诗:“枫叶初丹槲叶黄,河阳愁鬓怯新霜。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坏壁醉题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年来妄念消除尽,回向蒲龛一炷香。”诗中的“坏壁醉题尘漠漠”,指的便是当年题《钗头凤》的粉墙,“断云幽梦事茫茫”,则是他对与唐琬往事的追忆,以及对唐琬的思念。

随着年龄的增长,陆游的身体越来越差,可他对沈园的执念,却从未改变。嘉泰三年(1203年),陆游七十九岁,已近八十高龄,依旧拄着拐杖,来到沈园。此时的沈园,已部分归私人所有,园内的许多景物都已改变,可陆游依旧能找到当年与唐琬相遇的地方,找到那面题词的粉墙。他写下《春游》诗:“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诗中的“美人终作土”,是他对唐琬已逝的无奈接受,“不堪幽梦太匆匆”,则是他对与唐琬那段短暂爱情的惋惜。

嘉定二年(1209年),陆游八十五岁,已到弥留之际。他躺在病床上,意识时而清醒,时而模糊,可每当清醒时,他便会念叨着“沈园”“蕙仙”。家人知道他的心思,便想抬他去沈园,可他的身体早已无法承受长途奔波,只能作罢。

嘉定三年(1210年),陆游在山阴病逝,享年八十六岁。临终前,他嘱咐儿子,将自己的骨灰葬在山阴的西山上,因为从那里,可以看到沈园的方向。他想在死后,依旧能望着沈园,望着那个承载了他一生思念与遗憾的地方,望着那个他爱了一辈子的女子。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