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中国野史大甩卖 > 第55章 蓝玉传

中国野史大甩卖 第55章 蓝玉传

作者:一路逆风的80后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09-27 14:16:08 来源:全本小说网

铁甲磨穿塞北霜,旌旗漫卷朔风扬。

捕鱼儿海擒王绩,金銮殿上触龙章。

功高岂料成祸根,权重终教覆族亡。

洪武江山血浸处,一声长叹话兴亡。

列位,这一章要讲的,是大明洪武年间的故事。主人公姓蓝,名玉,定远人氏,乃是开国功臣常遇春的妻弟。他生得身材魁梧,一双虎目炯炯有神,自幼习得一身好武艺,更兼通晓兵法,有万夫不当之勇。

元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朱元璋在濠州起兵,蓝玉正值壮年,投身军中,起初追随姐夫常遇春麾下。常遇春乃是大明开国六王之一,骁勇善战,号称“常十万”,蓝玉在他帐下,耳濡目染,加之自身天赋过人,很快便崭露头角。每逢作战,他总是冲锋在前,奋勇杀敌,立下不少战功,渐渐从一名普通士卒,成长为一名能独当一面的将领。

常遇春对这位妻弟十分赏识,多次在朱元璋面前举荐。朱元璋见蓝玉作战勇猛,且颇有谋略,便对他日益重用。洪武二年,常遇春在北伐回师途中病逝,朱元璋悲痛不已,对常遇春麾下的将领更是多了几分关注,蓝玉也因此获得了更多领兵作战的机会。

洪武五年,朱元璋派遣徐达、李文忠、冯胜三位大将分三路北伐,征讨北元。蓝玉当时隶属于徐达麾下,担任先锋之职。大军行至土剌河,遭遇北元大将王保保的部队。王保保乃是北元名将,素有“天下奇男子”之称,麾下士兵也多是精锐,战斗力极强。

双方交战之初,明军前锋部队受挫,士气有些低落。蓝玉见此情形,毫无惧色,他身披重甲,手持长枪,亲自率领一队精锐骑兵,直冲北元军阵。口中高声喊道:“吾乃大明先锋蓝玉,谁敢与我一战!”北元士兵见蓝玉来势汹汹,纷纷挥刀抵挡,却哪里是蓝玉的对手。蓝玉长枪所到之处,北元士兵非死即伤,很快便在阵中杀开一条血路。

明军士兵见主将如此勇猛,士气大振,纷纷紧随其后,向北元军阵发起猛攻。王保保见状,亲自率军前来迎战,与蓝玉大战数十回合。蓝玉虽然年轻,却丝毫不落下风,两人你来我往,杀得难解难分。最终,徐达率领大军主力赶到,北元军不敌,大败而逃,明军乘胜追击,斩获颇丰。

此役之后,蓝玉的勇猛之名传遍军中,朱元璋得知后,对他更加赞赏,下令将他升为大都督府佥事,掌管部分兵权。

洪武十一年,朱元璋任命蓝玉为征西将军,率军征讨西番。西番地处西南,地形复杂,且当地部落多有叛乱,时常侵扰明朝边境。蓝玉率军抵达西番后,派人侦查当地地形和部落情况,了解敌军的兵力部署和作战习惯。

经过一段时间的侦查,蓝玉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他兵分几路,对西番各个叛乱部落发起突袭。由于准备充分,明军进展顺利,很快便攻克了多个部落据点。其中,西番最大的叛乱部落首领朵儿只巴,率领部众负隅顽抗。蓝玉亲自率军围攻,双方激战数日,朵儿只巴的部众伤亡惨重,最终被迫投降。

此次征讨西番,蓝玉共收服部落数十个,俘获男女数万人,缴获牛羊马匹十余万头,彻底平定了西番的叛乱,保障了明朝西南边境的安全。朱元璋接到捷报后,龙颜大悦,下旨将蓝玉封为永昌侯,赐世袭爵位,食禄二千五百石。蓝玉凭借自己的战功,终于跻身明朝勋贵之列。

洪武十四年,云南地区的元朝残余势力梁王把匝剌瓦尔密,拒不归附明朝,还多次派兵侵扰明朝边境,杀害明朝官员。朱元璋大怒,任命傅友德为征南将军,蓝玉、沐英为副将军,率领三十万大军征讨云南。

云南地处偏远,山川阻隔,交通不便,且气候湿热,不利于大军行军。蓝玉与傅友德、沐英商议后,决定兵分两路:一路由傅友德率领,从四川出发,攻打乌撒,牵制梁王的兵力;另一路由蓝玉和沐英率领,从湖南出发,直取云南腹地昆明。

蓝玉和沐英率领大军,一路上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抵达昆明附近的曲靖。曲靖乃是云南的门户,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梁王派遣大将达里麻率领十万大军在此驻守,抵御明军。

达里麻在曲靖附近的白石江两岸布下阵势,准备与明军决战。明军抵达后,蓝玉观察地形,发现白石江水流湍急,且对岸敌军防守严密,硬攻恐怕会损失惨重。于是,他心生一计,决定采用声东击西的战术。

首先,蓝玉命令部分士兵在江岸边搭建浮桥,做出要强行渡江的假象,吸引达里麻的注意力。达里麻果然中计,将大部分兵力集中在浮桥附近,严加防守。与此同时,蓝玉暗中派遣沐英率领一队精锐士兵,从白石江上游的一处浅滩悄悄渡江,绕到敌军后方。

当沐英率领的士兵抵达敌军后方后,立即发起进攻,吹响号角,竖起明军大旗。达里麻的军队见状,以为明军已经从后方包围过来,顿时军心大乱。蓝玉见时机成熟,立即下令主力部队发起进攻,从正面强渡白石江。明军士兵奋勇争先,直冲敌军阵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达里麻的军队腹背受敌,哪里还能抵挡得住,很快便溃不成军。达里麻也被明军士兵生擒。此役,明军大获全胜,斩杀敌军数万人,缴获战马数千匹,顺利攻克曲靖。

攻克曲靖后,昆明门户大开,梁王得知达里麻战败的消息,惊慌失措,率领残余部众逃往普宁。蓝玉和沐英率领大军乘胜追击,直逼昆明。昆明城内的元朝官员见大势已去,纷纷开城投降,明军顺利占领昆明。

随后,蓝玉又率军前往普宁追击梁王。梁王见明军紧追不舍,知道自己已经走投无路,便带着妻子儿女和亲信大臣,在普宁的滇池边**而死。至此,云南地区的元朝残余势力被彻底消灭,云南正式纳入明朝的版图。

平定云南后,蓝玉又奉命率军镇守云南,安抚当地百姓,整顿吏治,恢复生产。在他的治理下,云南地区的社会秩序很快便稳定下来,百姓安居乐业。朱元璋得知云南平定的消息后,对蓝玉等人的功绩给予了高度评价,下旨对他们进行嘉奖,并赏赐了大量的金银财宝。蓝玉的声望和地位,也因此进一步提升。

洪武二十年,北元太尉纳哈出率领二十万大军,占据辽东地区,时常侵扰明朝边境,对明朝的北方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朱元璋任命冯胜为征虏大将军,蓝玉为左副将军,傅友德为右副将军,率领二十万大军征讨纳哈出。

大军抵达辽东后,冯胜派遣蓝玉率领一队骑兵前往侦查。蓝玉率军行至庆州,得知纳哈出的部分兵力在庆州附近驻扎,便亲自率领精锐骑兵,发动突袭。由于敌军毫无防备,明军很快便攻克庆州,斩杀敌军数千人,俘获战马数千匹。

纳哈出得知庆州失守的消息后,十分震惊,立即率领大军撤退,驻扎在金山一带。冯胜和蓝玉率领大军随后赶到,将金山团团围住。纳哈出多次率军突围,都被明军击退,士气日益低落。

蓝玉见纳哈出坚守不出,便想劝降纳哈出。他得知纳哈出的一位亲信将领乃剌吾,曾在之前的战斗中被明军俘虏,便将乃剌吾召来,对他好生款待,劝他归降明朝,并让他回去劝说纳哈出。乃剌吾感激蓝玉的不杀之恩,便答应前往劝降。

乃剌吾回到纳哈出的军营后,向纳哈出详细介绍了明朝的政策和明军的实力,劝他归降。纳哈出犹豫不决,蓝玉便亲自率领数名亲信,前往纳哈出的军营谈判。在谈判过程中,蓝玉向纳哈出晓以利害,分析当前的局势,劝他认清形势,归降明朝,以保全自己和麾下将士的性命。

纳哈出见蓝玉言辞恳切,且明军实力强大,知道自己已经无力抵抗,便最终决定归降明朝。至此,辽东地区的北元势力被彻底平定,明朝的北方边境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洪武二十一年,朱元璋任命蓝玉为征虏大将军,率领十五万大军,再次北伐,征讨北元后主脱古思帖木儿。此时的北元,虽然实力已经大不如前,但仍然拥有一定的兵力,且行踪不定,给明军的征讨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蓝玉率领大军出塞后,一路向北进军,却始终没有找到北元的主力部队。由于深入漠北,粮草供应日益紧张,不少将领都建议蓝玉撤军。但蓝玉认为,此次北伐机会难得,若不彻底消灭北元主力,日后必为后患,因此坚决不同意撤军。

他下令大军继续向北前进,并派遣大量侦查兵,四处搜寻北元主力的踪迹。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行军和侦查,明军终于得知脱古思帖木儿率领北元主力,驻扎在捕鱼儿海附近。

捕鱼儿海位于漠北深处,地势偏僻,气候恶劣,且水草稀少,脱古思帖木儿认为明军不可能找到这里,因此放松了警惕,没有加强防备。蓝玉得知这一消息后,心中大喜,立即率领大军,日夜兼程,向捕鱼儿海进发。经过数日的急行军,明军终于在黎明时分,抵达捕鱼儿海附近。

蓝玉见北元军营毫无防备,便下令大军发起突袭。明军士兵如同猛虎下山一般,直冲北元军营。北元士兵从睡梦中惊醒,见明军突然杀到,顿时乱作一团,纷纷四处逃窜。脱古思帖木儿见状,惊慌失措,率领少数亲信突围而逃。

此次战役,明军大获全胜,共斩杀北元士兵数万人,俘获北元后主脱古思帖木儿的妻子、儿子、公主以及王公大臣数百人,缴获战马四万余匹,牛羊十余万头,还有大量的金银财宝和军用物资。北元的主力部队被彻底消灭,脱古思帖木儿在逃亡途中,被部下杀死,北元政权从此名存实亡。

捕鱼儿海之战,是明朝对北元的一次决定性战役,它彻底摧毁了北元的有生力量,使明朝的北方边境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了稳定。蓝玉凭借此役,达到了自己军事生涯的巅峰,成为了大明王朝当时的第一猛将。

捕鱼儿海之战胜利后,蓝玉率领大军凯旋回朝。朱元璋得知捷报后,欣喜若狂,亲自率领文武百官,在午门外迎接蓝玉大军。朱元璋对蓝玉大加赞赏,称他为“当代卫青、霍去病”,并下旨准备将蓝玉封为梁国公。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然而,蓝玉在班师回朝的途中,却做出了一系列骄纵跋扈的事情,为自己日后的悲剧埋下了隐患。在回师途中,蓝玉率领的大军经过喜峰关。当时天色已晚,守关的官员按照规定,需要查验通关文书后才能开门。蓝玉却认为自己立下大功,守关官员竟敢阻拦,心中十分不满,便下令士兵强行攻城。明军士兵在蓝玉的命令下,对喜峰关发起猛攻,很快便将关城攻破,然后大摇大摆地扬长而去。

此事很快便传到了朱元璋的耳中,朱元璋心中十分不悦,但念及蓝玉刚刚立下大功,便没有对他进行追究,只是将封爵改为“凉国公”,以示警告。但蓝玉却没有意识到朱元璋的不满,反而认为自己功劳巨大,朱元璋不敢对他怎么样,更加骄横。

回到京城后,蓝玉的骄纵行为愈发严重。他自恃功高,不把朝廷官员放在眼里,甚至在朝堂之上,也时常口出狂言,对朱元璋的决策妄加评论。有一次,朱元璋在朝堂上与大臣们商议国事,蓝玉竟然当众打断朱元璋的讲话,提出自己的意见,丝毫不顾及君臣之礼。朱元璋虽然表面上没有发作,但心中对蓝玉的猜忌和不满却日益加深。

除此之外,蓝玉还大肆收纳义子,培植自己的势力。他门下的义子多达数千人,这些义子在军中担任要职,只听从蓝玉的命令,不听从朝廷的调遣。蓝玉还利用自己的权势,侵占百姓的土地,掠夺民女,欺压百姓,引起了百姓的强烈不满。

更让朱元璋无法容忍的是,蓝玉在征讨北元的过程中,私纳了北元后主脱古思帖木儿的妃子。这位妃子乃是北元的皇室成员,身份尊贵,蓝玉未经朱元璋同意,便将其纳为己有,这在当时被视为对皇权的严重侵犯。朱元璋得知此事后,龙颜大怒,对蓝玉的不满达到了顶点。

朱元璋曾多次对蓝玉进行警告,希望他能够收敛自己的行为,但蓝玉却置若罔闻,依然我行我素。朱元璋深知,蓝玉手握重兵,且性格骄横,若不加以控制,日后必成大患。尤其是在太子朱标去世后,朱元璋立皇太孙朱允炆为继承人,朱允炆年幼懦弱,朱元璋更加担心自己去世后,蓝玉会拥兵自重,威胁到朱允炆的皇位。

太子朱标乃是朱元璋的长子,自幼被立为太子,深受朱元璋的喜爱和信任。朱标性格温和,仁厚善良,且颇有治国之才,在朝廷内外享有很高的声望。蓝玉与朱标关系十分密切,他不仅是常遇春的妻弟,而常遇春的女儿又是朱标的太子妃,因此蓝玉与朱标之间有着姻亲关系。

蓝玉一直坚定地支持朱标,多次在朱元璋面前为朱标说好话,帮助朱标树立威信。朱元璋也因为朱标的原因,对蓝玉多了几分容忍。蓝玉自己也深知,朱标是自己最大的靠山,只要朱标顺利继位,自己的地位就会更加稳固。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突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朱标的去世,对朱元璋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也彻底改变了蓝玉的命运。

朱标去世后,朱元璋立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朱允炆当时只有十六岁,年幼无知,缺乏政治经验和军事才能,根本无法驾驭像蓝玉这样功高震主、性格骄横的将领。朱元璋深知,蓝玉等人手握重兵,且与朱标关系密切,自己去世后,朱允炆根本无法控制他们,这些功臣很可能会成为朱允炆皇位的最大威胁。

因此,朱元璋开始暗中策划,准备清除这些功臣,为朱允炆扫清障碍。而蓝玉,作为功臣集团中的核心人物,自然成为了朱元璋首要的清除目标。

朱标去世后,蓝玉也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变得危险起来。他失去了最大的靠山,朱元璋对他的猜忌和不满也日益加深。但蓝玉并没有因此收敛自己的行为,反而因为心中的不安和焦虑,变得更加骄横跋扈。他时常在私下里抱怨朱元璋对自己不公,甚至说一些大逆不道的话。这些话很快便传到了朱元璋的耳中,更加坚定了朱元璋除掉蓝玉的决心。

洪武二十六年,锦衣卫指挥蒋瓛向朱元璋上奏,告发蓝玉谋反。蒋瓛在奏折中称,蓝玉暗中联络景川侯曹震、鹤庆侯张翼、舳舻侯朱寿、定远侯王弼等将领,准备在朱元璋前往南郊祭祀天地的时候,发动兵变,夺取皇位。

朱元璋接到奏折后,立即下令将蓝玉逮捕入狱,并命人对蓝玉进行审讯。在审讯过程中,蓝玉起初拒不承认自己谋反,但在锦衣卫的严刑拷打之下,他最终被迫招认了自己的“谋反罪行”。随后,朱元璋又下令逮捕了曹震、张翼、朱寿、王弼等与蓝玉有牵连的将领,对他们进行审讯。这些将领在严刑逼供之下,也纷纷“招认”参与了蓝玉的谋反计划。

朱元璋大怒,下令将蓝玉处以“剥皮实草”之刑,并诛灭其三族。所谓“剥皮实草”,乃是一种极其残酷的刑罚,就是将人的皮肤完整地剥下来,然后在皮肤内填充稻草,制成标本,示众警示。蓝玉的族人,无论老幼,都被处死,无一幸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与此同时,朱元璋还以蓝玉案为借口,大肆株连,清除朝中的功臣将领。凡是与蓝玉有过交往的官员、将领,无论是否参与谋反,都被牵连其中。据史料记载,蓝玉案前后共牵连了一万五千余人,其中包括公爵一人、侯爵十三人、伯爵二人,以及大量的文武官员和士兵。明朝的功臣集团,几乎被一网打尽。

在蓝玉案爆发后,朱元璋还下了一道圣谕,向天下人公布蓝玉的“谋反罪行”,并阐述自己清除功臣的原因。其圣谕曰:“朕起于寒微,拨乱反正,平定天下,建立大明。然功臣之中,多有恃功骄纵、违法乱纪者。蓝玉身为凉国公,受朕厚恩,却不思报效,反而阴结党羽,图谋不轨,欲行谋反之事,危害社稷。朕若不除此贼,恐日后祸乱天下,危及皇太孙之位。今将蓝玉及其党羽依法惩处,以儆效尤。望天下臣民,引以为戒,安分守己,共保大明江山永固。”

蓝玉案,是明初四大案之一,也是朱元璋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皇权的重要手段。通过这起案件,朱元璋彻底清除了朝中的功臣势力,将军政大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为皇太孙朱允炆继位铺平了道路。但与此同时,这起案件也造成了大量的冤假错案,许多无辜的人因此惨遭杀害,对明朝的政治、军事和社会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蓝玉案结束后,明朝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功臣集团的覆灭,使得朝中再也没有能够与皇权抗衡的势力,朱元璋的皇权达到了顶峰。但与此同时,明朝的军事力量也受到了严重的削弱。大量有经验的将领被杀害,导致明朝军队的战斗力大幅下降,在后来面对北方蒙古部落的侵扰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此外,蓝玉案也在朝廷内外造成了一种恐怖的政治氛围。官员们人人自危,不敢轻易发表自己的意见,生怕一不小心就被牵连进某起案件中,惨遭杀害。这种氛围严重压抑了官员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明朝的政治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对于蓝玉的评价,历史上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蓝玉确实存在骄纵跋扈、违法乱纪的行为,他的死是咎由自取;也有人认为,蓝玉虽然性格骄横,但并没有谋反的意图,他是朱元璋为了巩固皇权而制造的冤假错案的牺牲品。

朱元璋之所以要制造蓝玉案,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巩固皇权,为皇太孙朱允炆扫清障碍。在朱元璋看来,蓝玉等人手握重兵,且与太子朱标关系密切,自己去世后,朱允炆根本无法控制他们,这些功臣很可能会成为朱允炆皇位的最大威胁。因此,他不惜制造冤假错案,大肆株连,将这些功臣彻底清除。

蓝玉的一生,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他从一名普通士卒,凭借自己的军事才能和战功,成长为大明王朝的开国功臣,封爵凉国公,达到了人生的巅峰。但他却因为自己的骄纵跋扈,最终落得个“剥皮实草”、族诛的悲惨结局。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