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逸霄 > 第519集:遗产申报

逸霄 第519集:遗产申报

作者:竹晴园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9-19 11:32:13 来源:全本小说网

墨香与数据共筑的非遗之路

双生谷的初秋总带着些缠绵的雨,淅淅沥沥打在糖龙展馆的青瓦上,溅起细碎的水花。温如霜将一摞泛黄的古籍摞在案头,指尖拂过《双生谷民俗志》的扉页,墨迹在岁月里晕开浅褐色的痕迹——这是她祖父留下的手稿,也是此次“糖龙民俗”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起点。

“材料框架我拟了三版,你看看哪版更贴合申报要求。”温如霜将平板电脑推到风痕面前,屏幕上密密麻麻列着“历史渊源”“民俗内涵”“传承谱系”等章节,“但有些数据太零散,比如近三十年的传承人数量、技艺流传区域,光靠文字描述不够直观。”

风痕正调试着数字扫描设备,闻言抬头,镜片上还沾着细微的糖霜——方才他刚扫描完老匠人阿松珍藏的“九转糖龙”模具。他接过平板,指尖在屏幕上滑动,目光停在“传承现状”那栏:“确实,申报材料里的数据得有说服力。我可以做动态数据图表,把传承人年龄结构、技艺分布区域、近年活动场次这些都可视化,评审看的时候能一目了然。”

窗外的雨渐渐停了,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案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温如霜起身从书柜里抱出一个樟木盒子,打开时飘出淡淡的樟脑香,里面是二十多本手写的“糖龙匠人日志”,最早的一本落款是1952年。“这些是我走访了七个省市收集的,里面记着不同时期的糖龙习俗——比如清明的‘祈雨糖龙’、婚嫁的‘喜字糖龙’,还有灾年的‘祭河糖龙’。”她翻开一本蓝布封皮的日志,指尖点着泛黄的字迹,“但要把这些民俗脉络梳理清楚,得先考证每个习俗的起源、演变,还要对应到具体的技艺手法,这可不是件容易事。”

风痕放下平板,走到案边拿起一本日志翻看,目光落在一段关于“熬糖火候”的记载上:“你看,这里写着‘秋时熬糖,火要缓,候糖起蟹眼泡’,不同季节的火候差异,其实可以和气候数据结合起来。我可以在动态图表里加一个‘民俗与自然环境’的关联模块,用地图标注不同地区的糖龙习俗,再叠加当地的气候特征,这样能更清晰地说明民俗形成的原因。”

温如霜眼睛一亮,指尖在日志上轻轻敲了敲:“这个思路好!比如双生谷的‘祈雨糖龙’,就和这里春夏多雨、秋冬干旱的气候有关。之前我整理资料时,总觉得缺个直观的连接点,动态图表刚好能补上。”她顿了顿,又拿出一叠照片,“这些是近年糖龙技艺进校园、进社区的活动照片,还有国际非遗展的现场记录,你能不能把这些素材整合到图表里,展示技艺的传播范围在扩大?”

“没问题。”风痕拿出笔记本电脑,快速勾勒出图表的框架,“我打算分三个模块:一是‘历史脉络’,用时间轴展示糖龙习俗从宋代到现在的演变,标注关键的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二是‘传承现状’,用柱状图展示传承人年龄分布,用热力图展示技艺流传区域;三是‘当代发展’,用折线图展示近年活动场次的增长,再插入图片素材展示国际交流成果。”他指着屏幕上的草图,“这样一来,文字材料负责深度解读,动态图表负责直观呈现,两者结合能让申报材料更有说服力。”

接下来的半个月,糖龙展馆的灯每天都亮到深夜。温如霜埋首于古籍和日志中,逐字逐句考证糖龙习俗的起源和演变,她发现宋代的“糖龙祭河”与当时的水利建设密切相关,而明清时期的“婚嫁糖龙”则反映了民间的礼仪文化变迁。她将这些发现整理成文字,为每个习俗都配上详细的文献依据和实地调研记录。

风痕则忙着处理数据和制作图表。他先是将温如霜整理的传承人信息录入数据库,发现60岁以上的老匠人占比超过60%,30岁以下的年轻人仅占10%,这一数据让他意识到年轻传承人的培养刻不容缓。于是他在图表中特意用红色标注出“年轻传承人缺口”,并附上近年校园研学活动的数据,展示培养年轻传承人的成效。

为了制作“民俗与自然环境”的关联模块,风痕还联系了气象部门,获取了近五十年双生谷及周边地区的气候数据。他将这些数据与温如霜整理的民俗记录对应起来,发现每当降水偏少的年份,“祈雨糖龙”的活动场次就会增加,这一发现为民俗的形成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一天傍晚,温如霜拿着刚整理好的“糖龙民俗谱系”来找风痕,却见他正对着电脑皱眉。“怎么了?”她走近问道。

风痕指着屏幕上的动态时间轴:“你看,明代这段的民俗记录只有文献记载,没有实物佐证,显得有点单薄。要是能有一件明代的糖龙实物,或者当时的模具、工具,时间轴会更完整。”

温如霜闻言,忽然想起什么,转身从樟木盒子里翻出一个布包,打开后里面是一块巴掌大的陶制模具,边缘已经有些磨损。“这个是我去年在双生谷一个老农家收的,老农说这是他祖上传下来的,用来做‘生肖糖龙’的。当时我没太在意,现在想想,说不定是明代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逸霄请大家收藏:()逸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风痕眼前一亮,立刻拿起模具仔细观察,又用数字扫描设备扫描了模具的纹路:“你看这个模具的纹饰风格,和我们之前扫描的明代青花瓷纹样很像,而且陶土的质地也符合明代的工艺特征。我可以把扫描数据发给考古专家鉴定,如果真的是明代的,就能补上时间轴上的实物缺口了。”

几天后,考古专家传来消息,确认这块陶模确实是明代中期的文物,是目前国内发现的为数不多的明代糖龙模具实物。温如霜和风痕都十分兴奋,风痕立刻将这块陶模的扫描图和鉴定报告加入动态图表的“历史脉络”模块,还特意做了一个3D模型,让评审可以清晰地看到模具的细节。

申报材料提交前的最后一天,两人坐在展馆的案前,对材料进行最后的核对。温如霜的文字材料详细梳理了糖龙民俗的历史脉络、文化内涵和传承现状,每个观点都有文献、实物或实地调研作为支撑;风痕的动态数据图表则将复杂的数据和信息转化为直观的图像,清晰地展示了糖龙技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你看这里,”温如霜指着文字材料中“国际交流”的章节,“我补充了去年海外非遗展的观众反馈数据,还有海外分校的学员数量,能更好地说明技艺的国际影响力。”

风痕点点头,在动态图表中调出对应的模块:“我也把这些数据加进去了,用柱状图展示海外学员的增长情况,还插入了海外学员制作的‘本土元素糖龙’照片,这样更生动。”

夕阳透过窗户,将两人的身影拉得很长。温如霜合上厚厚的申报材料,轻轻叹了口气:“从收集资料到整理成文,再到制作图表,这两个月真是不容易。但一想到能让糖龙民俗被更多人认可,能为技艺的传承争取更多的支持,就觉得一切都值得。”

风痕看着屏幕上的动态图表,眼神坚定:“是啊,这不仅是一份申报材料,更是我们对糖龙技艺的承诺。相信评审一定会看到我们的努力,看到糖龙民俗的价值。”

三个月后,申报结果公布,“糖龙民俗”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消息传来时,糖龙展馆里一片欢腾,老匠人阿松握着温如霜和风痕的手,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温如霜看着展馆里陈列的糖龙作品,想起那些埋首古籍的日夜;风痕则打开电脑,调出那张动态数据图表,图表上的每一个数据、每一张图片,都见证着他们为糖龙技艺传承付出的努力。

夕阳下,温如霜和风痕站在展馆门口,看着远处的双生谷。他们知道,这只是糖龙技艺传承的新起点,未来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还有更多的故事要讲。但只要他们携手同行,用墨香记录历史,用数据点亮未来,糖龙技艺就一定能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喜欢逸霄请大家收藏:()逸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