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逸霄 > 第520集:匠人聚会

逸霄 第520集:匠人聚会

作者:竹晴园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9-19 11:32:13 来源:全本小说网

新老糖龙匠人交流会:传统与科技的传承对话

双生谷糖龙展馆的朱红大门早早敞开,檐角悬挂的糖色灯笼随风轻晃,映得馆内陈列的明清糖龙模具泛着温润光泽。展馆中央的圆形展台被收拾得格外整洁,台上铺着深棕色绸缎,摆放着三套物件——左侧是老匠人常用的黄铜熬糖锅、竹制塑形刀,中间是温如霜整理的民俗手稿,右侧则是风痕准备的笔记本电脑与3D打印迷你糖龙,新旧物件遥遥相对,恰似一场即将展开的传承对话。

辰时刚过,老匠人陆续抵达。阿松师傅背着磨得发亮的工具箱,手里攥着块用了三十年的木质糖龙印模,印模上“九转糖龙”的纹路虽有些磨损,却仍能看出当年的精致;来自邻县的李婆婆带着竹篮,里面装着她亲手熬制的麦芽糖,糖香顺着篮缝溢出,引得刚进门的年轻匠人频频回头。风痕穿着深蓝色工装,正蹲在展台旁调试投影设备,屏幕上循环播放着他用数字模型还原的糖龙制作流程;温如霜则身着浅青色旗袍,站在门口迎接众人,手里拿着泛黄的签到簿,每遇到一位老匠人,都笑着递上一杯温热的菊花茶,轻声询问他们的近况。

“人差不多到齐了,咱们的交流会就开始吧。”巳时一到,温如霜走到展台中央,温润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展馆。她先是向众人躬身行礼,随后指着身后的展台说:“今天请大家来,一是想让老匠人多给年轻人传传经验,二是让风痕给大伙看看新工具,咱们一起聊聊,这糖龙技艺往后该怎么传下去。”话音刚落,台下便响起一阵掌声,阿松师傅还笑着喊了句“早该这么聊了”,惹得众人纷纷点头。

交流会的第一环节是老匠人分享经验。阿松师傅第一个走上台,他将黄铜熬糖锅放在展台上,又拿起竹刀,指着锅沿的弧度说:“这熬糖的锅得选厚铜的,受热才均匀,当年我师父教我时,特意让我用手摸锅沿,感受这温度的变化——熬糖最关键的就是火候,火大了糖会焦,火小了糖不粘,得像摸自家孩子的手似的,心里有数。”说着,他拿起一块麦芽糖,放在锅里轻轻搅动,“你们看,这糖熬到‘挂旗’的时候,就得转小火,再搅上一百八十圈,糖才会又糯又亮,做出来的糖龙才能立住形。”

台下的年轻匠人听得认真,有人拿出笔记本快速记录,有人用手机拍摄阿松师傅的动作。风痕也凑在人群前,手指在手机屏幕上快速滑动,将阿松师傅说的“一百八十圈”“挂旗状态”等细节记下来,时不时还抬头观察熬糖锅的温度变化。温如霜则站在阿松师傅身旁,适时补充:“阿松师傅说的‘挂旗’,在清代《糖谱》里也有记载,叫‘糖液凝如旗角’,是老祖宗传下来的火候判断法,咱们得把这些经验记牢了。”

随后,李婆婆也走上台,她打开竹篮,取出一块刻着“喜字”的糖龙成品,眼眶有些发红:“这是‘婚嫁糖龙’,当年我婆婆教我做的时候,说新人拜堂时摆上这个,能保一辈子甜甜蜜蜜。可现在年轻人都嫌麻烦,没人学了。”她拿起竹刀,演示如何在糖龙身上刻“喜”字,“这刀得斜着拿,力度要轻,不然糖会裂,每一笔都得顺着糖的纹路走,就像顺着日子的盼头走似的。”

老匠人们的分享持续了近两个时辰,从熬糖的火候、塑形的手法,到糖龙在不同民俗场景中的寓意,句句都是干货。台下的年轻匠人不时提问,老匠人们也耐心解答,展馆里的气氛渐渐热络起来,连空气里都飘着淡淡的麦芽糖香。

午时过后,交流会进入第二环节——风痕演示数字工具。他将笔记本电脑连接到投影设备上,屏幕上瞬间出现了“九转糖龙”的3D模型。“阿松师傅早上说的‘九转糖龙’技法,我用数字模型还原了出来。”风痕说着,用鼠标转动模型,“大家看,这是第九转的纹路,之前阿松师傅说找不到当年的手感,我通过扫描您的旧作品,记录下了每一个转折的角度和力度,现在只要在电脑上调整参数,就能模拟出最接近您当年的效果。”

阿松师傅凑到屏幕前,眼睛瞪得大大的,手指轻轻点着屏幕上的模型:“就是这个纹路!当年我师父教我时,说这第九转得‘转三圈、回半圈’,你这模型居然一模一样!”风痕笑着点头,又打开另一个软件:“这是我开发的‘糖艺数据记录系统’,咱们熬糖时,把传感器贴在锅上,就能记录温度变化曲线;塑形时,摄像头能捕捉手部动作,生成教学视频。新手跟着视频学,就能少走很多弯路。”

接着,风痕拿出3D打印机,放入特制的糖料,按下启动键。打印机的喷头缓缓移动,不一会儿,一只迷你糖龙便逐渐成型——龙身蜿蜒,鳞片清晰,甚至还保留着手工制作的细微纹理。“这打印机能精准复刻复杂花纹,而且可以调整大小,像这么小的糖龙,适合当伴手礼,能让更多人知道咱们的糖龙技艺。”风痕将迷你糖龙递给台下的老匠人,李婆婆接过糖龙,放在手里轻轻摩挲,忍不住感叹:“这东西真精致,要是当年有这工具,我也能多教几个徒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逸霄请大家收藏:()逸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演示过程中,也有老匠人提出疑问。来自山区的王师傅皱着眉说:“这机器是好,可咱们老骨头学不会电脑怎么办?”风痕立刻回答:“王师傅您放心,我把系统设计成了语音控制,您说‘调温到120度’,电脑就会自动调整,而且我还做了图文版说明书,上面的字都放大了,您一看就懂。”温如霜也补充道:“后续我们会在每个传承基地安排年轻匠人,专门帮老匠人操作设备,咱们老的传经验,年轻的传技术,互相帮衬。”

傍晚时分,交流会进入最关键的环节——温如霜主持“传承对话”。她将椅子摆成圆形,老匠人、年轻匠人、风痕围坐在一起,灯光柔和地洒在每个人脸上。“刚才老匠人分享了宝贵经验,风痕也演示了新工具,现在咱们聊聊,传统和科技该怎么结合,才能让糖龙技艺传得更远。”温如霜的话音刚落,阿松师傅便率先开口:“以前我总觉得机器会抢了手工的饭碗,今天一看,机器是帮咱们的。就像我那‘九转糖龙’,要是没有风痕的模型,可能就真的失传了。”

李婆婆也点头附和:“我觉得咱们得守住老底子,比如熬糖的火候、刻字的手法,这些是根;但也得用新工具,比如那打印机,能做小糖龙,年轻人喜欢,才能把糖龙带出去。”年轻匠人小张则说:“我之前学塑形时,总掌握不好力度,看了风痕哥的数字视频,一下子就明白了,科技能让咱们学得更快,也能让更多人愿意学。”

讨论过程中,也有不同的声音。王师傅还是有些顾虑:“要是大家都用机器,以后没人会手工做糖龙了怎么办?”温如霜耐心地解释:“王师傅,机器是辅助,不是替代。就像咱们用竹刀和用机器刻花纹,核心的技法还是您传下来的——机器能复刻花纹,但‘手上的温度’和‘心里的盼头’,只有手工才能赋予糖龙。咱们要做的,是让机器帮咱们解决麻烦事,比如重复的雕刻、复杂的计算,把更多时间放在创新和传承上。”

风痕也补充道:“我做数字工具,不是为了取代手工,而是为了保护手工。比如咱们老匠人年纪大了,手上的力气不如以前,机器可以帮咱们完成精细的活,让咱们能把更多经验教给年轻人;而且通过数字模型,咱们能把老技艺记录下来,就算以后没人做了,也能留给后代看。”

随着讨论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达成共识。最后,温如霜站起身,看着众人说:“咱们今天聊了这么多,其实核心就一句话——以‘传统为根、科技为翼’。传统是咱们的魂,不能丢;科技是咱们的翅膀,能让糖龙飞得更远。往后,咱们老匠人带徒传艺,把火候、手法这些老经验传下去;风痕和年轻匠人负责研发工具、推广技艺,让更多人知道糖龙、喜欢糖龙。咱们齐心协力,一定能让糖龙技艺传下去,而且传得更好。”

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阿松师傅甚至激动地拍了拍风痕的肩膀:“风小子,以后你就跟我们一起干,咱们老的少的,一起把糖龙做好!”风痕笑着点头,目光却不自觉地落在温如霜身上——从非遗展上的初次争论,到一起整理古籍、研发工具,再到今天主持这场交流会,温如霜的智慧、耐心和对糖龙技艺的热爱,早已深深吸引了他。

交流会结束后,众人陆续离开,展馆里只剩下风痕和温如霜。风痕看着温如霜收拾展台,犹豫了片刻,终于开口:“如霜,今天谢谢你。要是没有你主持,这场交流会也不会这么顺利。”温如霜笑着回头:“咱们是合作伙伴,谢什么。而且今天老匠人们能接受科技,你功不可没。”

风痕走上前,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小盒子,打开后,里面是一只用3D打印的迷你糖龙,龙身上刻着一个“温”字。“这是我特意为你做的,”风痕的声音有些紧张,眼神却格外认真,“以前我总觉得,咱们只是一起做传承工作的伙伴,但慢慢的,我发现……我对你的感觉,不止是合作那么简单。我想和你一起,不仅把糖龙技艺传下去,还想一起走往后的路。”

温如霜愣住了,看着糖龙上的“温”字,脸颊渐渐泛红。她想起和风痕一起在山区寻访传承人、一起熬夜修复古籍、一起应对争议的日子,心里早已泛起别样的情愫。她抬起头,看着风痕的眼睛,轻轻点了点头:“我也是。”

月光透过展馆的窗户洒进来,落在两人身上,也落在那只刻着“温”字的迷你糖龙上。糖龙的纹路在月光下泛着微光,仿佛在见证这场始于传承、终于心意的缘分。窗外,檐角的糖色灯笼依旧轻轻晃动,而展馆内,属于风痕和温如霜的故事,以及糖龙技艺的传承故事,都将在“传统为根、科技为翼”的共识中,翻开新的篇章。

喜欢逸霄请大家收藏:()逸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