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逸霄 > 第508集:数字修复

逸霄 第508集:数字修复

作者:竹晴园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9-19 11:32:13 来源:全本小说网

糖龙残梦:双生谷的数字修复师

双生谷的雨总带着股陈腐的潮气,像是要把谷里百年的故事都泡软了揉进泥土里。温如霜蹲在刚发掘的遗址坑边,指尖捏着半块泛着琥珀色的残片,指腹能摸到糖料凝固后留下的细微纹路,那是民国年间糖龙匠人指尖温度的余痕。

“温博士,这层夯土下还埋着不少,初步清点有十七件残件,最大的那块能看出龙首轮廓,最小的只有指甲盖大。”考古队员老张递来手套,声音里藏着抑制不住的兴奋,“咱们找了三年,总算在双生谷的老祠堂地基下挖到实货了。”

温如霜戴上手套,小心翼翼将残片放进收纳盒。盒里铺着柔软的麂皮,是她特意让人准备的——民国糖龙用的是老麦芽糖与蔗糖配比的料子,历经近百年,糖体早已脆化,稍不留神就会碎成齑粉。她抬头望向谷口,风痕该到了,他那台便携式三维扫描仪,是解开这些残件秘密的关键。

远处传来越野车的轰鸣声,尘土在石板路上扬起一道灰线。风痕跳下车时,深蓝色的工装外套还沾着山路的泥点,他手里拎着的黑色设备箱却擦得锃亮。“温大博士,让我看看咱们的‘宝贝’。”他凑到收纳盒前,眼睛瞬间亮了,“这纹路是‘卷草龙’样式,民国中期的典型特征,你看这龙鳞的刻法,比清代的更纤细,应该是江南流派的手艺。”

温如霜挑眉,从帆布包里掏出笔记本:“刚想跟你说这个。我查了双生谷的民国县志,宣统三年这里有个‘糖龙张’的匠人,专做祭祀用的糖龙,县志里写他‘以糖为玉,刻龙通神’。这些残件的出土位置,正好是老张家祠堂的地基,大概率是他家传下来的作品。”

风痕打开设备箱,取出三维扫描仪。机器启动时发出轻微的嗡鸣,他调整着激光扫描头:“先给最大的那块残件建模,得把每一道纹路、每一处缺损都扫进去,精度要到0.1毫米,不然修复师补配的时候会差分寸。”

温如霜把最大的残件——一块约三十厘米长的龙首残片,轻轻放在扫描台上。残片的龙角断了一只,龙睛的位置缺了个小坑,糖体表面还留着几道细密的裂纹。风痕按下扫描键,红色的激光线在糖体上缓缓移动,像是给沉睡的糖龙描上苏醒的轮廓。

“扫描数据会实时传到电脑里,我搭了个专门的模型处理系统,能自动拼接残件的结构。”风痕指着笔记本屏幕,上面已经浮现出残片的三维轮廓,连糖体内部细微的气泡都清晰可见,“你负责考证用途,我先把这些残件的‘骨架’搭起来,看看能不能拼出完整的糖龙形态。”

接下来的三天,双生谷的老祠堂成了临时工作室。温如霜把桌子搬到窗边,借着自然光翻看史料。她带来的民国《民俗月刊》里,有篇1927年的文章提到“双生谷春祭,糖龙三丈,祭毕分食,以求丰年”。结合残件的尺寸,她推测这些残件来自两条不同的糖龙——一条是春祭用的“祈年龙”,另一条可能是婚嫁时用的“喜龙”。

“风痕,你看这个。”温如霜拿着放大镜,指着一块带朱红色痕迹的残片,“这上面的红色不是颜料,是朱砂调了糯米浆涂上去的,民国时期祭祀用的糖龙,会在龙睛、龙鳞边缘点朱砂,寓意‘点睛通神’。这块残件应该是祈年龙的龙身部分。”

风痕的电脑屏幕上,已经拼接出大半条龙的轮廓。他调整着模型角度:“你说对了,我把扫描到的残件数据比对后,发现有两组不同的结构。祈年龙的龙身更粗壮,鳞片是‘三叠鳞’,喜龙的龙身纤细,鳞片是‘鱼鳞纹’,而且喜龙的尾巴位置,应该有‘囍’字的纹样,可惜现存的残件里没找到。”

第四天清晨,文物修复师周师傅带着工具赶来。他年过六旬,手上布满老茧,接过温如霜递来的残件时,指尖的动作轻得像怕碰碎了梦。“这糖龙的料子是老货,麦芽糖的比例比现在的高,所以脆得很。以前修复这种残件,全靠手感估摸着补,补十次能成三次就不错了。”周师傅看着风痕电脑里的三维模型,眼睛里满是惊叹,“这东西好啊,连残件边缘的弧度都算得这么准,我照着模型做样板,就不会偏了。”

风痕打开3D打印机,往料槽里倒入特制的树脂材料——这种树脂的硬度和质感,与民国糖料相近,而且不易变形,适合做修复样板。“我已经把每个残件的缺损部分都在模型里补全了,打印出来的样板,能和原残件严丝合缝。”他按下打印键,机器发出轻微的响动,像是在续写糖龙未完成的故事。

打印样板的间隙,温如霜带着周师傅去了双生谷的民俗馆。馆里藏着一本民国年间的《糖龙制作谱》,是她去年从一位老村民手里征集来的。谱子里夹着一张泛黄的照片,照片上的“糖龙张”正站在两条糖龙前,一条龙首高昂,嘴里衔着稻穗(祈年龙),另一条龙身缠绕着红绸(喜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逸霄请大家收藏:()逸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周师傅,您看这祈年龙的龙首,额头上有个‘王’字,咱们出土的残件里,正好有一块带‘王’字的碎片。”温如霜指着照片,“还有喜龙的爪子,是‘五趾龙’,民国时期民间婚嫁用的糖龙,大多是五趾,取‘五福临门’的意思。”

周师傅凑近照片,不住点头:“难怪我看那几块小残片的爪子纹路不对劲,原来是喜龙的。有了这照片和模型,我补配的时候就有谱了。”

傍晚时分,第一块修复样板打印完成。风痕将样板与龙首残片对接,琥珀色的残片与乳白色的样板贴合在一起,龙角的弧度、龙眉的纹路,严丝合缝得像是原本就是一体。周师傅拿起样板,用手摸了摸边缘:“准!比我凭经验画的稿子准多了。明天我就开始用糖料复刻,争取把祈年龙的龙首先补全。”

接下来的半个月,双生谷的老祠堂里,总能看到三人忙碌的身影。温如霜每天都会新发现一条关于民国糖龙的史料:她在《双生谷乡志》里找到“糖龙张”为当地乡绅做喜龙时,用了“桂花糖”调香的记载;在一本民国账本里,发现当时制作一条祈年龙,需要“麦芽糖二十斤,蔗糖五斤,朱砂一两,金箔三张”。这些细节,都成了周师傅补配糖龙时的重要参考。

风痕则在不断优化模型。他发现有块残片的内部,藏着细微的“竹篾痕”——民国糖龙制作时,会用竹篾做骨架,支撑糖体。他在模型里加入了竹篾的结构,让修复样板不仅外观贴合,内部结构也与原物一致。“以前只知道糖龙是用糖做的,没想到里面还有竹篾骨架,这细节要是漏了,修复出来的糖龙就没灵魂了。”风痕拿着扫描到的竹篾痕迹数据,对温如霜说。

温如霜正在整理“糖龙张”的家族故事,闻言抬头:“我昨天找到‘糖龙张’的孙子张老汉,他说他小时候见过爷爷做糖龙,竹篾要先泡过桐油,防蛀,而且每段竹篾的长度都有讲究,龙首用三尺长的,龙身用五尺长的,取‘三阳开泰’‘五福临门’的意思。你把这个细节加到模型里,周师傅补配的时候,就能更贴近原物了。”

七月中旬,祈年龙的龙首修复完成。周师傅用老麦芽糖与蔗糖按比例调配,复刻出与原残件相近的琥珀色,补配的龙角、龙睛,与原残片完美融合。当风痕用三维扫描仪再次扫描修复后的龙首时,屏幕上显示的完整龙首模型,与温如霜根据史料还原的“糖龙张”祈年龙形象,几乎一模一样。

“成了!”周师傅看着修复好的龙首,眼眶有些发红,“我修复文物四十多年,第一次这么有底气。以前修复老糖龙,总怕修错了,对不起老匠人。现在有温博士的史料,有风老师的模型,我知道我修的,就是‘糖龙张’当年做的那条祈年龙。”

温如霜拿出笔记本,在扉页上写下:“双生谷民国糖龙残件,公元2024年修复。考证:温如霜;数字建模与样板制作:风痕;修复:周建国。”她抬头看向风痕,两人相视一笑——这些天的忙碌,像是一场与民国匠人的对话,他们用史料与科技,让沉睡近百年的糖龙,重新睁开了眼睛。

八月初,修复完成的祈年龙与喜龙残件,在双生谷民俗馆展出。展柜里,补配的糖料与原残件浑然一体,龙首高昂,鳞片细密,朱砂点染的龙睛依旧透着灵气。展柜旁的屏幕上,循环播放着风痕制作的数字模型动画,从残件扫描到模型拼接,再到3D打印样板,每一个步骤都清晰可见。

温如霜站在展柜前,给参观的游客讲解:“这条祈年龙,是民国中期‘糖龙张’的作品,当年用于双生谷的春祭,祈求五谷丰登。我们通过史料考证,确定了它的用途与年代,再用数字扫描和3D打印技术,帮助修复师精准补配,让大家能看到近百年前糖龙的原貌。”

风痕站在她身边,看着游客们惊叹的眼神,轻声说:“其实我们做的,只是搭建了一座桥——让现在的人,能通过这些残件,看到过去匠人的用心。”

夕阳透过民俗馆的窗户,洒在糖龙身上,琥珀色的糖体泛着温暖的光。像是民国年间的那场春祭,从未走远;像是“糖龙张”的指尖温度,还留在龙鳞的纹路里;像是那些关于传承的故事,正借着数字与史料的力量,在双生谷的风里,轻轻续写新的篇章。

喜欢逸霄请大家收藏:()逸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