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逸霄 > 第453集:国际认证

逸霄 第453集:国际认证

作者:竹晴园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8-29 11:46:56 来源:全本小说网

糖龙渡海:一纸认证里的东方甜艺

唐逸飞捏着爷爷传下来的紫铜糖勺,指尖能触到勺柄上被五代人磨出的温润包浆。此刻糖勺悬在青石板上方,金黄的糖稀正顺着勺尖缓缓下坠,在他手腕轻转的瞬间,化作龙身蜿蜒的弧线——成都宽窄巷子的晨光里,“唐氏糖艺坊”前又围满了看客,最前排的小女孩攥着妈妈的衣角,眼睛亮得像糖稀里掺了碎钻。

“叔叔,龙的鳞片会闪!”女孩的声音脆生生的。唐逸飞笑着点头,手腕猛地一顿,糖勺快速点出三圈细密的糖点,再用小铲轻轻一挑,一片带着光泽的“龙鳞”便立体起来。这是他琢磨了三年的“活鳞技法”,比爷爷传的平面糖画多了几分灵动,却也没丢了老祖宗留下的“一笔成型”规矩。

收摊时,巷口的老槐树底下,非遗保护中心的陈主任正等着他。“逸飞,有个大事。”陈主任递过来一份烫金封面的文件,指尖在“国际手工艺认证机构”几个字上敲了敲,“咱们想把东方糖艺推出去,机构要派考察团来,你们唐家的糖龙,是重点考察对象。”

唐逸飞的手顿了顿,紫铜糖勺在掌心硌出一道印。他不是没听过这个认证——去年去上海看糖艺展,法国糖艺大师的作品旁摆着认证证书,那会儿他就想,要是自家的糖龙也能有这么个“身份”,爷爷在天有灵该多高兴。可转念又慌了:唐家的手艺靠的是“手感”,爷爷常说“糖温凭手试,稀稠看火候”,这怎么跟讲究数据的国际标准对接?

当晚,唐逸飞把自己关在储藏室里。这里堆着唐家五代人的东西:太爷爷传的《糖艺要诀》手抄本,纸页都脆得能掉渣;爷爷记的糖稀配方册,里面夹着不同季节的糖料样本;还有他自己画的几十张糖龙草图,从最初的模仿到后来的创新,每张都标着日期。他翻到《糖艺要诀》里“熬糖”那页,爷爷用红笔写的批注格外醒目:“冬用井水,夏用山泉,火要虚,心要静。”

可国际标准要的不是“心要静”,是具体的温度、时间、材料配比。唐逸飞试着把爷爷的配方换算成数据:冬天气温10℃时,白砂糖和麦芽糖的比例是3:1,熬糖温度要控制在118℃,搅拌速度每分钟30圈——他守在灶台前,用温度计盯着糖稀,熬坏了二十多斤糖,才终于找到一个既能保证口感,又符合标准的区间。

最头疼的是“活鳞技法”。之前他全靠手感,现在要写出步骤:“糖勺与石板夹角45度,点糖时力度500克,停顿时间0.5秒”。他找来了厨房秤、量角器,甚至让做机械设计的朋友帮他做了个简易的力度检测仪,对着石板练了一遍又一遍,直到每个动作都能对应上精确数据。

准备期间,还出了个小插曲。唐逸飞的发小阿哲开了家甜品店,听说他在忙认证,跑来说:“你把步骤写这么细,别人照着学,唐家的绝活不就没了?”唐逸飞指着储藏室里的老物件:“太爷爷那会儿,糖艺只在四川传;爷爷那会儿,能传到重庆;现在要是能过认证,全世界都能知道咱们的糖龙。这不是丢绝活,是让绝活活起来。”

考察团来的那天,成都下着小雨。为首的是法国糖艺大师皮埃尔,就是唐逸飞在上海见过的那位,身后跟着来自日本、巴西、南非的专家。唐逸飞穿着爷爷传的深蓝色对襟衫,面前摆着三样东西:按标准配比备好的糖料、记满数据的制作手册,还有那把紫铜糖勺。

“第一步,熬糖。”唐逸飞打开燃气灶,火苗调到预设的“虚火”档位,温度计的数字慢慢攀升。皮埃尔凑过来,看着温度计稳定在118℃,又翻了翻手册上“不同海拔温度调整方案”,微微点了点头——他之前考察过不少东方手工艺,大多只说“凭经验”,像这样把传统技法量化的,还是头一次见。

最惊艳的是制作环节。唐逸飞舀起糖稀,手腕转动间,手册上写的“45度夹角”“500克力度”化作了实实在在的糖龙。当最后一笔“龙尾”落下,他用小铲轻轻一抬,整条糖龙竟能微微晃动,龙鳞在灯光下闪着琥珀色的光。“这是‘活鳞’,”唐逸飞解释,“传统技法里的‘抖腕’,我把它规范成了三个步骤,既保留了灵动,又能保证每片鳞的大小一致。”

皮埃尔没说话,却伸手摸了摸糖龙的鳞片。突然,他指着糖龙底座问:“糖艺容易受潮,在我们法国,夏天放一天就会化,你们怎么解决?”唐逸飞早有准备,从展示柜里拿出一个玻璃罩:“这是我和材料学院合作的保护液,用天然蜂蜡和蜂胶制成,涂在表面能隔绝潮气,保存时间能到180天。”他打开手机,展示着三个月前制作的糖龙照片,颜色和光泽几乎没变化。

考察团在成都待了五天,除了看唐逸飞制作,还去了唐家的糖料基地——那里种着爷爷当年选的甘蔗品种,现在按有机标准种植,每批糖料都有检测报告。离开前,皮埃尔对唐逸飞说:“你的标准,让我们看到了东方糖艺的严谨,也看到了温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逸霄请大家收藏:()逸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认证通过的消息是在一个清晨传来的。陈主任打来电话时,唐逸飞正在给新收的徒弟演示熬糖。“逸飞,过了!糖龙是首个获认证的东方糖艺!”电话那头的声音很激动,唐逸飞却突然红了眼,他低头看着手里的紫铜糖勺,好像又听到了爷爷的声音:“好小子,把糖龙送出四川了。”

消息传开后,海外的邀请纷至沓来。唐逸飞第一次去法国时,在巴黎的手工艺展上,他的糖龙前围满了人。一个法国小男孩拿着刚买的糖龙,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说:“我喜欢龙,喜欢中国。”唐逸飞突然明白,这纸认证不只是一个标准,更是一座桥——让外国朋友通过糖龙,看到背后的东方文化。

在意大利米兰的 workshop 上,唐逸飞遇到了一个叫卢卡的年轻人。卢卡学了五年西方糖艺,却对糖龙着了迷,每天都跟着唐逸飞学熬糖。“我想把糖龙和我们的威尼斯面具结合,”卢卡说,“用你们的技法,做带运河元素的龙。”唐逸飞很开心,他把制作手册的意大利语版递给卢卡:“标准是基础,但创新才是让它活下去的办法。”

后来,卢卡真的做出了“威尼斯糖龙”——龙身是运河的曲线,龙鳞用彩色糖稀做成面具的花纹,还在糖龙底座刻了“友谊”的中文和意大利语。卢卡把照片发给唐逸飞时,附了一句话:“你的标准,让我能看懂糖龙;而糖龙的故事,让我爱上了中国。”

唐逸飞把这些海外的故事,都写进了新的《糖艺要诀》里。现在的“唐氏糖艺坊”,不仅卖糖龙,还开了体验课,墙上挂着两张地图:一张是爷爷当年走街串巷卖糖画的路线,用红笔标着;另一张是世界地图,上面钉着一个个小红点,每个红点都代表着一个学会糖龙制作的海外爱好者。

今年清明,唐逸飞带着认证证书去了爷爷的墓前。他把证书放在墓碑前,又用带来的糖料,在石板上画了一条小小的糖龙。风一吹,糖香飘得很远,好像在告诉爷爷:您传的手艺,不仅没丢,还走得更远了。

离开时,唐逸飞的手机响了,是卢卡打来的:“唐,我要在威尼斯办糖龙展,你能来吗?”唐逸飞笑着答应,挂了电话,他看了看手里的紫铜糖勺,又望向远方——阳光正好,好像又看到了当年宽窄巷子里,那个攥着妈妈衣角的小女孩,眼睛亮得像糖稀里的碎钻。而现在,这样的眼睛,正出现在世界的各个角落。

需要我补充某个情节的细节,比如唐逸飞研发保护液的过程,或是卢卡制作“威尼斯糖龙”的具体故事吗?

喜欢逸霄请大家收藏:()逸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