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玄桢记 > 第768章 边军得食眉舒展,苍生免负乐耕氓

卷首语

《大吴会典?食货志》卷四十三《漕运改革篇》载:“朝堂舌战案后,太保谢渊掌江南漕运整饬全权,察士绅纳粮仍存‘田亩隐匿、米质参差’之弊,又惧江南籍官员与士绅暗通款曲、官官相护,遂拟《江南士绅漕粮纳缴新规》,核心为‘按田亩纳漕,优粮优价’—— 士绅田亩以玄夜卫核查为准,每亩缴粮三升,超两百亩者增缴一成;米质达‘上白米’者,每石加价五分,次米则折价三成,倒逼士绅缴好粮。

又亲绘《漕运分段监察图》,标注苏州、松江等七府士绅势力核心区(如吴郡堂控制的苏州码头、王氏士绅把持的松江仓),分设七段监察点,每点派玄夜卫文勘官、御史台监察员、户部粮吏三方驻守,防官绅勾结。史称‘漕运新规与分段监察制’。”

谢渊之方案,非凭空臆造,实乃 “循旧制、补新漏”:借田亩核查堵隐匿之弊,凭优价诱良米之缴,以分段监察防官官相护,彰显 “制度为纲,公义为魂” 的直臣风骨。

江南漕弊久萦萦,士绅匿田掺次粳。

征臣拟策循公义,按亩纳粮定准程。

优米加价彰良善,次粳折价警贪横。

亲绘监察分段图,暗标绅势防官盟。

元兴旧制参今弊,终使漕渠复畅行。

边军得食眉舒展,苍生免负乐耕氓。

案上摊着三叠册页,一叠是玄夜卫刚送来的《江南士绅田亩核查册》,朱笔标注 “苏州士绅某匿田三百亩、松江士绅某挂田于寺庙名下百五十亩”,页边粘着眼线纸(玄夜卫暗探手绘的田亩界碑位置);一叠是《元兴朝漕粮定价档》,记着 “上白米每石银三钱、中米二钱五分、次米一钱八分”,墨迹泛着旧年的松烟香;还有一叠是空白的桑皮纸,边角已用镇纸压平,旁置一方端砚,墨汁研得浓沉,砚台侧放着一支狼毫笔 —— 笔杆是岳峰旧物,竹纹里嵌着红砂,握在手中仍有沉实感。谢渊身着墨色鳞甲,肩甲处岳峰旧年的箭痕在晨光下泛着浅红,指尖抚过《田亩核查册》中 “挂田寺庙” 四字,指腹能觉出纸页的粗糙 —— 这不是 “民俗惯例”,是士绅与地方僧官勾结的铁证,是官官相护的又一藏身处。

昨日户部侍郎(江南籍)送来《士绅纳粮异议书》,言 “江南士绅田亩多零散,核查难尽准,若按亩纳粮,恐生民怨”,字里行间透着推诿 —— 谢渊早知,这位侍郎的族弟在苏州有田两百亩,常年匿报,所谓 “核查难”,不过是怕自家利益受损。案角还放着玄夜卫密报:“松江漕运通判(江南籍)与士绅某往来频繁,近日密会于画舫,议‘若按亩纳粮,便唆使漕卒慢运’”,密报旁附着手绘的画舫位置图,标注 “船窗贴青布为记”。

谢渊起身走到墙边,墙上挂着一幅《江南漕运全图》,绢面已泛黄,是元兴帝时期的旧物,图上用墨点标着码头、粮仓位置。他取过炭笔,在苏州、松江、常州三府码头旁各画了一个圈,又在圈旁注 “绅势核心”—— 这些地方,去年漕粮掺假、今年田亩隐匿最严重,也是江南籍官员与士绅联络最密之处。指尖触到苏州圈时,想起沈毅说的 “吴郡堂的士绅每月都给苏州知府送‘漕运协调费’”,心中愈发坚定:方案不仅要定 “按亩纳粮、优粮优价”,更要设 “分段监察”,把官绅勾结的路堵死。

谢渊先取过《江南士绅田亩核查册》,翻到苏州府那一页。册中记着 “士绅某有田五百亩,其中三百亩挂于‘报恩寺’名下,寺僧每年分银五十两”,旁附暗探拍摄的寺内田亩账(油纸拓印件),上面确有 “士绅某田三百亩” 的记录,落款是 “苏州府僧纲司核验”—— 僧纲司是府级管僧官,竟也参与匿田,可见官绅勾结之深。“秦飞,” 谢渊扬声唤道,玄夜卫北司指挥使秦飞很快推门而入,玄色劲装的袖口沾着墨痕,显是刚整理完密报,“你派暗探去报恩寺,取僧纲司的田亩原册,若能抓到僧官与士绅分银的现行,一并带回。”

秦飞躬身应道:“大人放心,属下定派精干暗探,明日此时定有结果。只是…… 苏州知府若察觉,恐会出面阻挠。” 谢渊点头,取过案上的《大吴律?食货律》,翻到 “匿田罪” 条目:“《律》载‘士绅匿田超百亩者,杖六十,补缴三年粮税;官员包庇者,革职留任’,你带此律去,若苏州知府阻挠,便出示律条,再敢拦,直接押入诏狱署。” 秦飞接过律册,指尖捏紧:“属下明白,绝不让官绅再借寺庙藏私。”

待秦飞走后,谢渊回到案前,提笔在空白桑皮纸上写下 “按田亩纳漕” 四字,笔锋遒劲。他想起元兴朝周忱的 “均田纳粮法”,那时周忱派户部吏员逐田丈量,哪怕是坟茔间的小块田,也一一登记,终让江南漕粮增三成。“今时当效昔年,” 谢渊低语,在 “按亩纳漕” 下补注:“士绅田亩以玄夜卫核查为准,分三等:百亩以下者,每亩缴粮三升;百亩至两百亩者,每亩三升五合;两百亩以上者,每亩四升 —— 超亩增缴,以惩匿报之弊。” 写到 “超亩增缴” 时,笔尖微微用力,墨色浓沉,像一道警示,划在士绅的贪念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接下来是 “优粮优价” 的制定。谢渊取过《元兴朝漕粮定价档》,对比今时米价:“今岁江南上白米市价每石三钱二分,次米仅一钱五分,差价近半,难怪士绅愿掺次米。” 他提笔在纸上写:“漕粮米质分三等:上白米(颗粒饱满、无霉无沙)每石加价五分,即银三钱五分;中米(颗粒略瘪、无霉少沙)按市价三钱二分;次米(瘪粒超三成或有霉点)折价三成,即银二钱二分 —— 次米若超漕粮总额一成,粮户需补缴上白米补足差额。” 这样的定价,既让良善士绅得实惠,又让贪腐者无利可图,还能倒逼米质提升。

正写着,亲兵进来禀报:“大人,御史台左都御史求见,说有《监察建议》要与您商议。” 谢渊放下笔,道 “请”。左都御史身着青色官袍,手里捧着一卷文书,进来便笑道:“谢太保,听闻你在拟漕运新规,某特来送些‘弹药’—— 这是御史台查的《江南漕官与士绅往来账》,记着某通判收绅银千两、某知府包庇掺米,可作你方案的佐证。”

谢渊接过账册,翻到 “松江通判” 条目,见写着 “某通判收士绅某银五百两,为其掺次米开绿灯”,末尾附着通判家仆的供词(油纸拓印)。“左都御史来得正好,” 谢渊指着 “优粮优价” 的条款,“某拟按米质定价,却怕地方粮官收贿改等,你看如何防?” 左都御史沉吟道:“可设‘三方验米’—— 玄夜卫验霉点、御史台验颗粒、户部验重量,三方签字才算数,缺一不可。” 谢渊点头:“此计甚妙!某这就加上‘验米需三方同场,各执验单存档’,堵粮官舞弊的路。”

午后,秦飞带回了报恩寺的证据:僧纲司原册、僧官与士绅分银的暗录(玄夜卫用炭笔摹的分银场景),还有苏州知府派人阻挠的证词(暗探录的知府家仆对话)。“大人,苏州知府已被属下按律扣押,僧纲司僧官也收押在玄夜卫江南分司,只等您发落。” 谢渊翻看原册,见 “士绅某田三百亩” 旁有苏州知府的朱批 “准挂寺籍”,墨迹与知府平日判案笔迹一致,心中冷笑 —— 官官相护,竟连佛门净地都成了贪腐的遮羞布。

他提笔在《田亩核查册》上补注:“凡挂田于寺庙、宗族祠堂者,一律归入户主名下,僧官、族老包庇者,按‘匿田同罪’处置”,又对秦飞道:“将苏州知府押解回京,交理刑院审讯,务必查出他还包庇了多少士绅;僧官暂押江南分司,若愿揭发其他匿田士绅,可从轻发落。” 秦飞应道:“属下遵令,这就去安排。”

待秦飞走后,谢渊开始绘制《漕运分段监察图》。他先在桑皮纸上摹出江南漕运路线:从苏州、松江、常州三府码头发船,经运河至扬州,再入淮河抵京,全程分七段,每段设一个监察点。他用朱笔在苏州码头旁标 “绅势:吴郡堂,官联:苏州知府(已押)”,松江码头标 “绅势:王氏,官联:漕运通判”,常州码头标 “绅势:李氏,官联:常州府同知”—— 这些标注,皆来自玄夜卫半年来的密探记录,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有贪腐的实证。

画到扬州段时,谢渊停笔 —— 扬州是漕运枢纽,江南籍官员与士绅常在此密会,他特意在旁注 “监察点增派玄夜卫北司精锐五人,直归某辖制”,避免地方玄夜卫被收买。指尖抚过图上的朱笔标记,像在抚摸一道道未愈的伤口 —— 这些地方,曾是漕运的 “蛀虫窝”,如今要用制度的网,将它们一一罩住。

傍晚,户部尚书(江南籍)突然登门,身着绯色官袍,手里捧着一盒 “江南新茶”,神色却有些局促。“谢太保,听闻您拟了按亩纳粮的方案,某特来商议 —— 江南士绅多是书香门第,田亩核查过严,恐伤斯文啊。” 他将茶盒放在案上,目光却盯着那幅未完成的《监察图》,眼神闪烁。

谢渊起身,将《江南士绅田亩核查册》递给他:“尚书请看,苏州士绅某匿田三百亩,松江士绅某挂田百五十亩,这些‘书香门第’,连佛门都敢利用,何谈斯文?某按亩纳粮,已是宽待,若按《大吴律》,匿田超百亩者当杖六十,某尚未提此刑,已是顾全‘斯文’。” 户部尚书翻着册页,脸色渐白,手指在 “挂田寺庙” 处反复摩挲 —— 他的族弟,正是用此法匿田。

“至于核查,” 谢渊接着道,“玄夜卫已查清八成士绅田亩,余下两成,某会派非江南籍的户部吏员去查,尚书若不放心,可派户部亲信随行监督,只是有一条 —— 若查出亲信包庇,尚书需同罪。” 这话戳中了户部尚书的软肋,他忙道:“太保公正,某怎会不放心?只是…… 优粮优价的差价,户部需额外拨款,恐国库吃紧。” 谢渊笑道:“尚书多虑了,元兴朝优粮加价,国库非但未亏,反而因好米多、次米少,边军少耗药材银,去年边军因食次米治腹泻,耗银两万两,今若全是好米,这笔钱便可省下,差价不过五千两,何谈吃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户部尚书无言以对,只得起身告辞:“太保考虑周全,某回去后便命户部配合方案推行。” 走到门口时,衣角扫过案角的《监察图》,他飞快瞥了一眼,见松江段标着 “漕运通判”,脚步顿了顿,终是没敢多问 —— 他知道,谢渊既有实证,又有制度,再阻挠,只会引火烧身。

次日清晨,谢渊将《江南士绅漕粮纳缴新规》初稿誊写完毕,共分五章:第一章 “田亩核查”,明玄夜卫主导、御史台监督、户部协办;第二章 “按亩纳粮”,定三等田亩缴粮额;第三章 “米质定价”,分三等米价及奖惩;第四章 “分段监察”,设七段监察点及三方核验制;第五章 “追责”,明官绅舞弊的惩处细则。每一章都附 “元兴朝先例”“玄夜卫实证”,如第一章附周忱核查田亩的奏疏副本,第三章附元兴朝米价档截图,处处透着严谨。

他召来杨武(兵部侍郎,非江南籍),将初稿递给他:“你看此方案,可有疏漏?尤其是官官相护的漏洞,某虽设了三方核验,仍怕地方官串通。” 杨武翻看初稿,指着 “分段监察” 章道:“大人,可在每段监察点设‘密报箱’,钥匙由玄夜卫北司直接掌管,暗探可随时投报,若三方官串通,暗探能及时上报,防患未然。” 谢渊眼前一亮:“此计甚妙!某这就加上‘各监察点设玄夜卫密报箱,每月开箱一次,直呈某阅’,再堵一道漏洞。”

杨武又道:“江南籍官员若借‘民俗’为由阻挠,如说‘族田不可拆分核查’,大人需早作准备,可预拟《江南族田核查细则》,明‘族田需登记到户,按户纳粮’,附《大吴律?宗族篇》的‘族田不得私匿’条款,让他们无从推诿。” 谢渊点头,取过空白纸,当即拟写《族田细则》,末了笑道:“有你相助,此方案便无大漏了。”

午后,谢渊带着方案、《监察图》、实证册,前往乾清宫奏报。萧栎躺在龙榻上,脸色比往日红润些,见谢渊来,忙让近侍扶着坐起:“谢卿,漕运新规拟得如何了?” 谢渊将方案呈上,又展开《监察图》,指着朱笔标记道:“陛下,此图标注江南七段漕运的士绅势力与勾结官员,每段设监察点,派三方官驻守,再设密报箱,防官官相护。方案核心是‘按亩纳粮’,凭玄夜卫核查的田亩定缴额,‘优粮优价’倒逼好米,如此可堵匿田、掺米之弊。”

萧栎翻看方案,目光停在 “追责” 章:“卿定的惩处,会不会过严?如‘官绅串通者流放三千里’。” 谢渊躬身道:“陛下,漕运乃国脉,官绅串通私吞漕粮,与通敌无异!元兴二十年,周忱严惩串通者,流放五人,江南漕弊十年未复,今某定三千里,已是宽待。且方案中对良善士绅有优待,如‘百亩以下免增缴’,并非一刀切。” 萧栎点头:“卿说得是!朕看此方案可行,传朕旨意,命玄夜卫、御史台、户部全力配合,下月起在江南推行,先从苏州、松江试点,再逐步推广。”

谢渊又道:“陛下,苏州知府已因包庇匿田被押,松江漕运通判涉嫌受贿,臣请旨查抄其家,以儆效尤。” 萧栎准奏:“卿可全权处置,不必事事奏请,朕信得过你。” 谢渊躬身领旨,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 帝王的信任,是他推行改革的最大底气。

回到兵部,谢渊即刻命秦飞:“你带玄夜卫精锐,赴松江查抄漕运通判家,重点查账房,若有与士绅的往来银钱记录,一并带回;再派暗探赴扬州,监视江南籍官员的动向,防他们暗中联络士绅阻挠试点。” 秦飞领命:“大人放心,属下定不辱命,三日内定有结果。” 谢渊又召来杨武:“你拟《漕运新规试点通告》,明苏州、松江试点时间、核查流程、举报方式,贴于两府码头、县衙,让百姓知晓,也让士绅不敢妄动。” 杨武应道:“属下即刻拟写,确保明日便发往江南。”

傍晚,玄夜卫江南分司送来密报:“苏州士绅见知府被押,已有三十余人主动申报匿田,补缴粮税;松江士绅王氏派人去通判家,似想销毁证据。” 谢渊看过密报,对秦飞道:“你速派人去松江,在通判家附近设伏,若王氏的人来,一并拿下,当作串通的实证。” 秦飞应声而去,衙署内只剩下谢渊与案上的方案、地图,灯火下,纸页上的字迹泛着光,像一道道通往漕运清明的路径。

三日后,秦飞传回捷报:“松江漕运通判家查抄银八千两,账册记着‘士绅王氏送银三千两,为掺次米’;王氏派去销毁证据的人已被抓获,供认‘通判承诺为王氏掺米开绿灯’;扬州暗探报,江南籍官员暂无异动,皆在观望试点情况。” 谢渊将捷报呈给萧栎,萧栎笑道:“谢卿,试点尚未开始,便有此成效,可见方案得民心、慑贪腐!” 谢渊躬身道:“陛下,此乃制度之功,非臣之能。待试点推行,臣再根据情况微调,确保全江南推广时无阻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从心理与策略维度观之,谢渊的应对展现了 “谋定而后动、刚柔并济” 的极致:拟方案前,先查实证(田亩册、贪腐账),不打无准备之仗;方案中,既设严惩条款(流放、革职),又留优待政策(优粮加价、良善免增缴),平衡 “惩” 与 “奖”;推行时,先试点再推广,根据反馈微调,避免 “一刀切”;防官官相护,设三方核验、密报箱、非江南籍官员参与,多道防线层层嵌套。他既未因江南籍官员的阻挠而退缩,也未因士绅的反扑而激进,始终以 “制度为纲,公义为魂”,让改革在平稳中落地,在实效中扎根。

《大吴名臣传?谢渊传》载:“漕运改革,渊拟新规、绘监察图,循旧制、参今弊,帝赞曰:‘渊之智,在能建章立制;渊之忠,在能护国安民;渊之勇,在能破官官相护。’” 诚哉斯言!谢渊的智慧,非 “权谋机变”,乃 “尊重规律、尊重历史”—— 元兴旧制是他的借鉴,实证是他的底气;谢渊的忠诚,非 “愚忠盲从”,乃 “坚守初心、坚守公义”—— 边军的温饱、苍生的安乐,是他的终极目标;谢渊的勇气,非 “好勇斗狠”,乃 “不畏人情、不畏权势”—— 哪怕面对江南籍官员的集体施压,哪怕承受 “苛待士绅” 的非议,他亦敢推制度、严执行,只因他知:漕运稳,则国脉稳;国脉稳,则江山稳。

团营忠勇祠的 “漕运督印” 仍在,印文 “督漕护民” 泛着光,见证着制度的力量;谢渊的《漕运分段监察图》仍在,朱笔标记的绅势与监察点,记录着对贪腐的零容忍;谢渊鳞甲上的箭痕仍在,凹痕里的红锈未褪,承载着守业的艰辛。这场因 “漕弊久积” 而起的改革,终将与漕运书信交锋、漕粮亏空查弊、江南密查、漕运论书、士绅抗辩、朝堂舌战一道,载入大吴史册,为后世直臣提供 “如何以制度革弊、以公义护脉” 的永恒镜鉴 —— 漕运如此,治国亦然:唯有以制度为纲,以公义为魂,以实证为基,方能堵贪腐之漏,聚官民之心,让江山长治久安,让苍生安居乐业。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