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玄桢记 > 第767章 待得漕粮归正途,边地欢声满塞闉

卷首语

《大吴会典?礼志》卷三十九《朝堂议事篇》载:“江南士绅抗辩案稍定,礼部尚书(江南籍,前江南乡试主考,与苏州、松江士绅素有往来,其侄婿为吴郡堂士绅首领)于乾清宫朝会进言,执笏奏曰:‘江南士绅历岁助朝廷赈灾、建书院养文脉,乃国之基石。今谢渊严究士绅贪腐,株连过广,恐伤士心,致江南漕运停滞、地方动荡。臣请陛下暂缓《漕运士绅纳粮细则》,许士绅按田亩捐银代粮,既全士绅体面,亦解边军粮饷之急。’

时太保兼兵部尚书谢渊掌漕运整饬事,闻之出列,玄色鳞甲触金砖作轻响,躬身对曰:‘陛下,礼部尚书所言 “基石”,实乃虚誉!今玄夜卫查得江南士绅贪腐账册,记苏州士绅某匿报田亩两千亩、私吞漕粮三万石,分润地方官银五千两;松江士绅某借漕船私运次米充好,致边军食后腹胀,宣府卫副总兵李默密报 “三日无战力者达百人”。此等私吞国脉、苦害军民之辈,岂是基石?实为蛀虫!’

遂命玄夜卫校尉呈账册(朱批核验印文清晰)、边军密报(附士卒病历)、次米样本(袋缝‘宣府卫验讫’小字)于御前。账册中‘士绅赠礼部尚书银五千两’条目,墨迹未干;次米样本霉斑隐约,众臣侧目。谢渊复言:‘元兴二十年周忱任江南巡抚,亦严究士绅贪漕,终致漕粮岁增五万石,边军无饥。今若依礼部尚书之议,捐银代粮实乃纵私 —— 士绅捐银十两,抵粮百石,差额仍需自耕农补足,民何以堪?’

礼部尚书面赤,欲辩无言;户部尚书(江南籍)欲附议,见帝指节叩案,终默然。众臣或颔首,或垂目,无复异议。帝抚案曰:‘谢卿所言有据,公义昭然!准卿所拟《漕运士绅纳粮区分细则》,贪腐者严惩,良善者宽待,玄夜卫与御史台协卿督办。’史称‘漕运朝堂舌战’。”

谢渊之舌战,非逞口舌之利,实乃 “以证破伪、以公斥私”:借账册、密报、样本三重实证,拆 “士绅基石” 之虚誉;凭边军疾苦、自耕农负担之实,显 “蛀虫” 之害;引元兴朝周忱先例,证严整漕弊之可行。其言不激不随,其据凿凿可查,终使朝堂共识归于公义,彰显 “国脉为重,私誉为轻” 的直臣风骨。

赤袍当庭护士绅,妄称基石稳国津。

世间尽是偏袒语,却忘边军饥腹颦。

持鉴人来斥虚妄,“蛀虫怎可充嶙峋?”

贪漕账册明如镜,次米残痕刺众臣。

元兴昔有周忱鉴,严究贪腐安漕滨。

今若纵私伤国脉,江山何恃御边尘?

舌战当庭破私议,公义终胜私谋人。

待得漕粮归正途,边地欢声满塞闉。

乾清宫的盘龙柱泛着冷铜色,殿内熏着龙涎香,却压不住案上奏疏的油墨味。谢渊身着墨色鳞甲,肩甲处岳峰旧年的箭痕在晨光下泛着浅红,甲片随呼吸轻响,指尖按在腰间的玄铁令牌(玄夜卫监察使令牌)上,掌心能觉出令牌的冰凉 —— 昨夜玄夜卫送来的密报还在袖中,记着礼部尚书(江南籍)去年从江南士绅处得银五千两,存在苏州恒昌票号,这是今日舌战的关键实证。

朝会已议三事,轮到 “漕运整饬” 议题时,礼部尚书率先出列,绯色官袍的下摆扫过金砖地面,奏疏在手中微微颤动,却透着刻意的坚定:“陛下,江南士绅历年来助朝廷赈灾、兴办书院,乃国之基石。今谢太保强令士绅按田纳粮,严究个别贪腐者,恐致士绅寒心,江南地方或生动荡,臣请陛下暂缓纳粮细则,许士绅捐银代粮,既全士绅体面,亦助边军之需。”

殿内一片寂静,户部尚书立刻出列附和:“礼部尚书所言极是!江南漕运刚稳,若过度苛责士绅,恐生变故,捐银代粮实为两全之策。” 御史台左都御史虽未开口,却微微皱眉,显是持观望态度。谢渊心中冷笑 —— 所谓 “捐银代粮”,不过是士绅用少量银两抵足额粮税,继续私吞漕利,而两位江南籍尚书的附和,正是官官相护的明证。

谢渊出列时,鳞甲与金砖碰撞的声响在殿内回荡,他躬身行礼,声音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陛下,礼部尚书称士绅为‘国之基石’,臣不敢苟同。臣请陛下观此二物 —— 其一,玄夜卫查得的江南士绅贪腐账册,记某士绅私吞漕粮三万石,某士绅匿报田亩两千亩,所获私利皆入私库,未捐分毫助赈灾;其二,边军粮官送来的次米样本,乃江南漕粮解京之物,士卒食之腹胀腹泻,甚者卧床不起。此等贪腐士绅,私吞国脉、苦害边军,岂能称‘基石’?实为蛀虫!”

他从袖中取出账册与米样,由内侍呈给萧栎。账册上的朱笔记录清晰:“苏州士绅某,私换好米两万石,售银六千两,分润礼部尚书亲信银五百两”;米样袋上缝着纸条:“宣府卫士卒食后腹胀样本,玄夜卫北司验讫”。萧栎翻看账册,捻起米样,眉头紧锁:“此等弊端,为何此前未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礼部尚书脸色微变,忙道:“陛下,此乃个别士绅之过,非群体之错!江南士绅多有良善者,不可一概而论。” 谢渊反驳:“个别之过?玄夜卫已查江南士绅百五十人,其中八十人涉贪腐或匿报田亩,占比过半,此乃‘个别’?礼部尚书身为江南籍,恐是见同乡之私,忘社稷之公!”

礼部尚书被驳斥得语塞,却仍强撑:“谢太保怎可凭地域论人?臣为江南士绅发声,非为同乡,乃为地方稳定!今若强令纳粮,士绅或抗命,江南漕运恐断,边军更无粮可食!” 谢渊冷笑,再呈一函:“陛下,此乃边军副总兵李默的急报,言‘江南漕粮若按纳粮细则执行,每月可多解好米三万石,边军足矣;若许捐银代粮,士绅捐银仅够买米一万石,边军仍需食次米’。礼部尚书所谓‘助边军’,实为害边军!”

萧栎阅罢急报,看向礼部尚书:“卿可有说辞?” 礼部尚书额角渗汗,户部尚书忙解围:“陛下,捐银数额可商议,未必仅够一万石。且江南士绅若抗命,漕运中断,后果更重。” 谢渊立刻接话:“户部尚书此言差矣!玄夜卫已传讯江南士绅,其中六十人愿按田纳粮,仅二十人仍有抵触,何来‘抗命’?所谓‘后果更重’,不过是官绅勾结的虚言!”

谢渊目光扫过殿内众臣,继续道:“臣再引元兴朝判例 —— 元兴二十年,江南士绅亦有贪漕之弊,周忱任巡抚时,未许捐银代粮,而是按田纳粮、严究贪腐,当年江南漕粮增五万石,边军无次米之苦,地方亦无动荡。可见‘按田纳粮’非致乱之因,‘纵容贪腐’才是祸根!今礼部尚书请‘捐银代粮’,实是为贪腐士绅留后路,为自身同乡谋私利!”

礼部尚书脸色涨红,厉声反驳:“谢太保血口喷人!臣何来谋私利?臣不过是遵祖制、护士心!” 谢渊步步紧逼:“祖制?神武祖训‘士绅免漕役,非免粮税’,礼部尚书却私解为‘免粮税’,此乃遵祖制?至于‘谋私利’—— 玄夜卫查得,礼部尚书去年从苏州恒昌票号支取银五千两,此银乃江南士绅所赠,卿敢否认?”

此言一出,殿内哗然。礼部尚书浑身发抖,指着谢渊:“你…… 你竟敢查臣私产!” 萧栎沉声道:“玄夜卫掌监察之权,查贪腐乃其职分,卿若清白,何惧之有?” 礼部尚书无言以对,瘫跪在地。

御史台左都御史此时出列,躬身道:“陛下,谢太保所言有据,然江南士绅确有良善者,若一概严究,恐失公允。臣请陛下命谢太保定‘区分处置’之策,贪腐者严惩,良善者宽待,既整漕弊,亦安士心。” 谢渊点头:“左都御史所言极是!臣已拟《江南士绅纳粮区分细则》:贪腐者补缴粮税、罚银入官,情节重者流放;良善者按田纳粮,田亩百亩以下者免增缴;被迫签名抗辩者,免其罪。如此既显公平,亦无动荡之虞。”

萧栎翻看细则,满意点头:“此策甚妥!谢卿,朕命你总领江南士绅纳粮之事,玄夜卫与御史台皆听你调遣,务必整肃漕弊,护边军、安民生。” 谢渊躬身领旨:“臣遵旨!定不负陛下所托!”

户部尚书见势已去,不再多言,殿内其他臣僚亦纷纷附和,称谢渊之策 “兼顾公私,实为良策”。礼部尚书仍跪在地,内侍上前将其扶起,萧栎道:“卿暂解礼部尚书之职,待玄夜卫查清银钱往来,再作处置。” 礼部尚书垂头丧气,被内侍带离殿外。

朝会散后,谢渊在殿外被御史台左都御史留住:“谢太保,今日舌战,太保以实证破虚言,以公义斥私谋,实乃百官表率。然江南籍官员多与士绅有旧,后续整饬恐仍有阻力,太保需多加留意。” 谢渊点头:“左都御史提醒极是!臣已命玄夜卫加强江南官绅往来的监视,若有官员为士绅通风报信,必按律严惩。”

回到兵部衙署,秦飞已在等候,递上密报:“大人,礼部尚书的亲信已派人去江南,想销毁士绅赠银的账册,被玄夜卫暗探拦下,账册已缴获,可证尚书确受士绅银五千两。” 谢渊接过账册,翻看后道:“将账册呈给理刑院,按《大吴律?贪腐律》处置,不可姑息。另外,命沈毅加快江南士绅纳粮的督查,确保细则落地。”

三日后,沈毅传回消息:“江南士绅按细则纳粮,贪腐者已补缴粮税八万石,罚银三万两;良善者纳粮顺利,无一人抗命;被迫签名者皆感激朝廷宽待,愿协助督查漕粮。苏州、松江码头漕粮已解京两万石,皆为上白米,边军粮官验后称‘士卒可食饱饭’。” 谢渊将消息呈给萧栎,萧栎笑道:“谢卿,若不是你朝堂舌战破私议,漕运整饬恐难推进,边军仍要受苦。”

谢渊躬身道:“陛下,此非臣一人之功,乃玄夜卫查实证、御史台持公论、陛下明决断之功。臣只是做了该做的事。” 萧栎点头:“卿过谦了!传朕旨意,将今日朝堂舌战之事载入《大吴会典》,谢渊的《纳粮区分细则》刻于江南各府衙署,令官民皆知公义之重、私弊之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从心理与策略维度观之,谢渊的应对展现了 “步步为营、情理兼顾” 的极致:初接礼部尚书进言时的 “静”,是先蓄实证、不盲动;当庭驳斥时的 “刚”,是凭铁证、不妥协;提出 “区分处置” 时的 “柔”,是顾大局、不激化。他既未因 “官官相护” 而偏激,也未因 “士绅顽抗” 而苛责,始终以 “护漕运、护边军、护社稷” 为核心,每一步皆精准击中矛盾要害 —— 破 “基石” 虚誉,拆 “捐银” 私谋,堵 “官官相护” 之漏,给 “良善士绅” 退路,最终让朝堂共识归于公义。

《大吴名臣传?谢渊传》载:“朝堂舌战,渊持据斥私,逐点反驳,帝赞曰:‘渊之智,在能辨虚实;渊之勇,在能斥私议;渊之忠,在能护公义。’” 诚哉斯言!谢渊的智慧,非 “权谋机变”,乃 “尊重事实、尊重律法”—— 贪腐账册是最硬的底气,边军疾苦是最利的武器;谢渊的忠诚,非 “愚忠盲从”,乃 “坚守初心、坚守公义”—— 漕运安稳是最大的目标,社稷安宁是最终的追求;谢渊的勇气,非 “好勇斗狠”,乃 “不畏权势、不畏非议”—— 哪怕面对同乡官员的联合施压,哪怕承受 “苛待士绅” 的骂名,他亦敢当庭驳斥,敢严究贪腐。

团营忠勇祠的 “朝堂议事令牌” 仍在,令牌上的龙纹泛着光,见证着直臣的风骨;朝堂舌战的奏录仍在,墨色虽淡,却记录着公义与私弊的交锋;谢渊鳞甲上的箭痕仍在,凹痕里的红锈未褪,承载着守业的艰辛。这场因 “士绅基石论” 而起的朝堂舌战,终将与漕运书信交锋、漕粮亏空查弊、江南密查、漕运论书、士绅抗辩一道,载入大吴史册,为后世直臣提供 “如何以证破私、以公斥私” 的永恒镜鉴 —— 朝堂议事,当以实证为据,以公义为准,以社稷为重,方能辨明是非,护国安民。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