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玄桢记 > 第71章 墨痕断处是民膏忍把金章换佩刀

卷首语

《大吴会典?架阁库条例》载:"

诸司账册,凡有改窜者,必注改官姓名、年月,仍以原笔留痕,违者杖一百。

"

永熙年间,工部架阁库的檀木架上,元兴朝的砖料账与泰昌朝的匠人册同列,新墨掩不住旧血,颤笔藏得住阴谋。

谢渊以父稿为刃,以账册为镜,且看这一阙《无题》墨痕,如何照破左手改账的贪腐迷局,让十载沉冤重见天日。

墨痕断处是民膏,忍把金章换佩刀

永熙三年十月初一,卯时初刻。

工部值房的雕花槅扇滤进初阳,谢渊的狼毫悬在元兴二十年砖料账上方,笔尖墨滴在"

折耗银"

三字上晕开,将重描过的新墨衬得格外刺眼。

他放下笔,指尖摩挲着纸页接缝处的凸起——这是用越州锦缎胶重粘账页的痕迹,与太府寺库藏的封缄物料完全一致。

"

大人!

"

书童福生抱着半人高的联名状撞开门,月白衫角还沾着晨露,"

城西砖窑的王大柱带着三十个弟兄跪在衙署前,他掌心的鞭痕足有三道,和账册里丙巳位砖窑腊月克扣的记录分毫不差!

"

谢渊的目光从联名状上的血指印移向案头铜镇纸,镇纸刻着的寒梅纹与父亲谢承宗的官印如出一辙。

他抽出账册中李邦彦的署押页,朱砂笔锋在"

李"

字收笔处有细微顿挫——这是左手运笔才会出现的痕迹。

"

左腕风湿者,书十字必抖。

"

谢渊喃喃念着父亲旧稿中的批注,从紫檀匣中取出元兴十五年的旧账。

烛火下对比两册,新账中"

十"

字末笔如刀裁般工整,旧账却在竖画收束处有明显震颤,恰如父亲生前所绘的"

风湿笔症图"

"

福生,取《太医院肘后方》。

"

谢渊的指尖划过旧账上的病愈记录,"

李邦彦左腕受创于元兴十三年秋,此后每月初七必敷追风膏,当日字迹必用左手。

"

他忽然注意到新账"

折耗银"

改动处的墨色泛青,正是追风膏中的薄荷脑与松烟墨发生的化学反应。

值房外忽然传来骚动,民工们的议论声混着砖刀撞击声:"

李大人每月初七都让我们多搬三车砖,说是孝敬襄王的寿礼......"

谢渊望向窗外,晨光中晃动的砖模影子,恰与账册里"

丙巳位砖窑"

的标记重叠。

片尾:

狱司夜话,未时初刻,刑部司狱司的烛花爆响三声,谢渊隔着铁栅望着蜷缩在草席上的前太府寺吏员陈忠。

老人鬓角的寒梅刺青已褪色,却在火光下清晰如昨。

"

大人可曾注意,"

陈忠的手指划过潮湿的墙垣,"

每月初七的账册,折耗二字必用狼毫侧锋,那是左手握惯了银鱼牌的缘故。

"

他忽然从破袖中摸出半片竹简,"

泰昌帝曾说,左手写的不是账,是藩王的密令......"

谢渊接过竹简,见竹青上用密蜡写着"

丙巳位砖窑弩模三成"

边缘火漆印缺了摇光星——正是襄王私军的标记。

他想起父亲临刑前的血书:"

若见账册墨色泛青,必是左手改账之日。

"

此刻掌心的竹简,终于将五年前的旧账与今日的血证连成一线。

走出司狱司时,谢渊望着刑部匾额上的獬豸纹,忽然明白:李邦彦颤抖的不仅是左手,更是二十年来悬而未决的良心。

那些被重描的"

折耗银"

那些被掩盖的鞭痕,终将在匠人血书与旧稿批注的交映下,成为贪腐集团的催命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