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玄桢记 > 第737章 唯才是举昭天宪,笔笔御批带血红

卷首语

《大吴会典?祖制》载:“神武皇帝(萧武)定鼎金陵,扫平群雄,念军旅为社稷根本,特着《神武皇帝宝训》十卷,藏于内阁典籍库鎏金铜匣,以‘金匮钥’锁之,非军国重事或帝王亲谕不得启封。其中《兵训》篇开篇即书‘军无定员,唯才是举,不拘世胄、不分贵贱,有勇有谋者即授军职;若子弟承袭而无实才,罢黜勿用;若勋贵私占部曲、冒领军饷,以欺君论罪,抄没家产充军’,此乃大吴建军立营之根本准则,历代帝王皆需焚香告庙,谨守此训。”

英国公、定国公等十二家勋贵,因谢渊推行京营改革(清虚额、罢世袭不合格者),竟纠集旧部、散布流言,称 “谢渊废祖制、谋兵权”,更手持坊间删改的《祖制辑要》(刻意删减 “唯才是举” 条款,仅留 “勋贵世袭军职” 数字)围堵兵部衙署,坚称 “军职必世袭、部曲必私掌,违此即违太祖遗训”。

谢渊深知,勋贵所谓 “祖制” 实为裹私之盾,若不拿出开国圣君的原始训诫,恐难破此局。遂连夜入宫奏请萧栎,得特赐 “金匮钥”,次日亲赴内阁典籍库,启鎏金铜匣取《神武皇帝宝训》善本 —— 册页间犹存神武皇帝御笔朱批 “凡借祖制谋私者,虽勋贵亦当严惩”,墨迹虽淡,威严不减。后于太庙前登坛宣读,以祖制本源击碎特权曲解,既安士卒之心,又固朝局之稳,暗合明代 “于谦引太祖《皇吴祖训》驳斥勋贵世袭请命” 的历史实态。

太庙朱门映日红,铜环深锈锁尘封。

鎏金匣里宝训沉,百年待启盼明公。

勋贵执册呼祖制,断章取义掩私踪。

直臣持卷登坛立,一字一句破迷踪。

唯才是举昭天宪,笔笔御批带血红。

世袭专权违圣训,贪腐怎敢托祖功?

莫道朱门能蔽日,圣训如炬焚迷雾。

照见营中蛀虫踪,士卒寒心久未融。

但求军纲归正途,岂容私利蚀营垒?

江山安稳赖此功,青史当记此日风。

辰时初刻,兵部衙署的议事厅内,气氛凝重如铁。英国公手持一卷《大吴祖制辑要》,重重拍在案上,锦袍下的拳头攥得发白:“谢大人,《祖制》明写‘勋贵子弟世袭军职’,你却要废世袭、收部曲,这是公然违逆太祖遗训!” 定国公立刻上前半步,身后十余名勋贵代表齐齐躬身,甲胄碰撞声在厅内回荡:“恳请谢大人收回成命,遵守祖制!”

谢渊端坐主位,指尖轻轻摩挲着案上《京营改革章程》的封皮,目光扫过众人 —— 英国公手中的《祖制辑要》纸页崭新,是坊间近年的刻本,刻意删去了 “唯才是举” 的前提;定国公身后的勋贵们,半数人府中子弟从未入营操练,却占着千户、百户的实职,此刻以 “祖制” 为盾,不过是想保住世代相传的特权。

“英国公所言‘祖制’,怕是不全吧?” 谢渊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穿透力,“《神武皇帝宝训》中《兵训》篇,开篇便说‘军者,国之盾也,必选贤任能,若唯世胄是用,纵有万贯家财、千顷良田,无勇无谋者终为废柴,误国误民’,国公为何不提这一句?”

英国公脸色微变,指尖在《祖制辑要》上划过,强辩道:“《宝训》早已尘封内阁,坊间难觅善本,谢大人所言恐是臆断!再说,世兵制推行百年,已成定制,岂能因一句模糊训诫便更改?” 话音刚落,吏部尚书适时出列,绯色官袍下摆扫过案角:“谢大人,勋贵所言有理。《宝训》距今已逾百年,字句恐有歧义,难作今日依据,不如暂缓改革,再召集阁臣详议祖制细节?” 礼部尚书亦紧随其后,手中笏板轻叩掌心:“太庙祭祀在即,此时违逆‘祖制’,恐触怒先祖英灵,于礼制不合啊。”

谢渊心中冷笑 —— 吏部尚书的子弟因世袭百户被罢,礼部尚书更是魏国公的姻亲,二人皆是为私利而 “护祖制”。他缓缓起身,官袍垂落时带出一阵风:“《神武皇帝宝训》乃开国圣君遗训,字字句句皆是治国根本,岂容污蔑为‘模糊训诫’?今日我便亲赴内阁典籍库,调取善本,若宝训真有‘唯才是举’之语,诸位便需遵训而行,不得再阻改革!”

英国公眼中闪过一丝慌乱 —— 他虽未见过《宝训》善本,却也从府中老仆口中听闻,其中确有制约勋贵的条款,忙道:“内阁典籍库由礼部掌管,需礼部尚书批文方可调取,谢大人岂能说去就去?” 礼部尚书立刻接话,声音带着刻意的郑重:“典籍库善本封存严密,非祭天、登基等国之大典不得开启,谢大人今日贸然调取,不合礼制流程!”

“礼制?” 谢渊目光如炬,扫过礼部尚书发白的脸,“维护太祖遗训、澄清祖制本源,让圣君之语不被曲解,这才是最大的礼制!礼部尚书若执意不批,我便即刻奏请陛下,以‘阻挠澄清祖制、包庇勋贵谋私’论罪!” 礼部尚书被他的气势震慑,指尖微微发颤,张了张嘴,竟说不出反驳之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辰时三刻,谢渊带着两名玄夜卫校尉,快步穿过皇城甬道,直奔内阁典籍库。典籍库位于皇城西侧,朱红大门紧闭,门楣上 “内阁典籍库” 五个金字蒙着薄尘,门前值守的典籍官见他前来,忙躬身行礼,手中牙牌险些掉落:“谢大人驾临,不知有何吩咐?” 谢渊出示兵部令牌,令牌上的鎏金纹路在阳光下发亮:“奉陛下口谕(昨日谢渊已预判勋贵会反扑,提前入宫请得陛下默许),调取《神武皇帝宝训》善本,速开库门!”

典籍官面露难色,手指绞着腰间的带子,支支吾吾:“大人,典籍库善本需礼部批文方可调取,且《宝训》封存于最内层的‘金匮阁’,钥匙由礼部侍郎掌管,小人只是值守,无权开启……” 谢渊心中一凛 —— 礼部侍郎是礼部尚书的亲信,定是提前得了嘱咐,要故意刁难。

“陛下口谕在此,你敢抗命?” 谢渊厉声喝道,从袖中取出一卷明黄绫帕,绫帕边缘绣着五爪龙纹,正是陛下特赐的 “如朕亲临” 信物,“若你再推诿拖延,休怪我以‘抗旨不遵’论处,连你上司一并参奏!” 典籍官见了黄绫帕,吓得 “噗通” 跪倒在地,额头磕在青石板上:“小人不敢!这就去请礼部侍郎送钥匙!” 说罢连滚带爬地往后院跑去。

巳时初刻,礼部侍郎慢悠悠赶来,手中把玩着一串玉钥匙,脸上挂着皮笑肉不笑的神情:“谢大人,调取《神武皇帝宝训》可是天大的事,需按流程来 —— 先焚香祭拜典籍库神位,再填写《典籍调取册》,写明调取事由、用途、归还日期,还要加盖兵部、御史台双印,缺一不可啊。” 他挥手命小吏摆上香案,又捧来厚厚的《典籍调取册》,册页上密密麻麻满是过往的调取记录。

谢渊早知他会用流程拖延,从校尉手中接过早已备好的文书 —— 昨日他已预判所有环节,提前填好册页、盖好兵部大印与御史台印信。“礼部侍郎,文书在此,你看可够齐全?” 谢渊将文书递过去,指尖轻轻按压着册页边缘。礼部侍郎接过一看,见事由写得详尽、印章盖得规整,竟无半分疏漏,脸色骤沉,却仍不死心:“金匮阁年久失修,阁门的铜锁锈蚀严重,需传工部工匠前来开锁,恐要耽搁一个时辰。”

“不必。” 谢渊对玄夜卫校尉道,“取工具来,小心开启,不得损坏阁门分毫。” 校尉立刻从随身的皮囊中取出铜制撬具,手法娴熟地插入锁孔 —— 玄夜卫常有勘验密档、开启旧锁之事,对此早已熟稔。盏茶功夫,“吱呀” 一声闷响,金匮阁门缓缓打开,一股尘封百年的霉味混杂着纸张的气息扑面而来。

阁内书架林立,皆用紫檀木打造,顶层正中的紫檀木盒上,贴着一张泛黄的黄纸标签,上面 “《神武皇帝宝训》善本” 八个字是用朱砂写就。谢渊亲自登梯,小心翼翼地取下木盒,生怕碰损了盒上的雕花。打开木盒时,他的指尖微微停顿 —— 里面是叠得整齐的宣纸册页,每页边缘都用绫锦包边,首页 “兵训” 二字苍劲有力,带着神武皇帝特有的笔锋,正是御笔亲书。他轻轻翻至第三页,“军无定员,唯才是举” 八个大字赫然在目,下方还有一行小字批注,墨迹略淡却依旧清晰:“若有勋贵借世袭垄断军职,许百官直言弹劾,严惩不贷,以固军纲。”

巳时三刻,谢渊捧着《神武皇帝宝训》善本,快步穿过皇城,直奔太庙。此时,英国公、定国公已带着数十名勋贵子弟赶到,太庙前的广场上,还聚集了数百名京营士卒与百姓 —— 皆是勋贵故意派人引来,想借 “民意” 施压,却没想到谢渊真的取来了宝训。

“谢大人,你拿本破旧册子来糊弄人,当我等眼瞎吗?” 英国公见谢渊手中的宝训封面陈旧、纸页泛黄,故意拔高声音,想煽动人群,“太祖宝训何等尊贵,怎会如此寒酸?定是伪造的!” 定国公也立刻附和,指着宝训对百姓道:“大家看,这册子连个御印都没有,分明是谢大人为了推行改革,故意造假!” 人群中果然有人窃窃私语,目光落在宝训上,带着疑惑。

谢渊走到太庙前的祭台旁,将宝训轻轻放在铺着明黄绸缎的案上,绸缎上绣着的日月山河纹与宝训相得益彰。他转向跟来的礼部侍郎,声音沉稳:“礼部侍郎,你掌管宗庙礼仪,常年核验先帝文书、辨识御笔,且来验验这宝训的真伪。” 礼部侍郎走到案前,指尖轻轻抚过册页的纸质 —— 那是神武年间特有的 “桑皮纸”,纤维粗实、色泽偏黄,墨迹是内府专供的 “朱砂墨”,遇水不晕,首页角落还有一枚模糊的太祖御印拓痕,绝非后世伪造。他脸色惨白,喉结滚动了几下,低声道:“是…… 是真本。”

“既是真本,便请诸位静听,我宣读太祖遗训!” 谢渊举起宝训,声音洪亮如钟,传遍整个广场,“《神武皇帝宝训?兵训》篇曰:‘军无定员,唯才是举,不拘世胄、不分贵贱,有勇有谋者即授军职;若有子弟承袭军职而无实才,罢黜勿用;若有勋贵私占部曲、冒领军饷,以欺君论罪,抄没家产充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他顿了顿,目光扫过脸色铁青的英国公、定国公,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英国公,你府中子弟世袭千户,却连佛郎机炮的装填步骤都不知,去年宣府卫战事还临阵脱逃;定国公,你府中子弟世袭百户,私吞军饷两千两,致麾下士卒寒冬无棉衣 —— 这些行为,哪一条符合太祖遗训?你们口口声声‘尊祖制’,实则是借祖制之名,行贪腐之实,将圣君遗训当成谋私的幌子!”

人群中顿时响起哗然,京营士卒们纷纷指着勋贵怒骂:“原来你们是假尊祖制,真贪我们的饷银!” “谢大人说得对!当兵凭本事,凭什么他们的子弟躺着当官?” 英国公、定国公被骂得抬不起头,想呵斥却被百姓的声浪淹没 —— 他们本想借 “民意” 施压,反倒引火烧身,成了众矢之的。

此时,玄夜卫指挥使奉萧栎之命赶来,翻身下马后高声道:“陛下有旨!谢大人持《神武皇帝宝训》宣读太祖遗训,所言属实、所举皆真!勋贵需遵训而行,不得再阻挠京营改革!若有违抗者,以‘违逆祖制、欺君谋私’论处,交诏狱署审讯!” 圣旨一出,勋贵们彻底没了底气,纷纷跪倒在地,甲胄撞击青石板的声音此起彼伏:“臣等遵旨!”

午时初刻,萧栎亲临太庙,在太祖神位前接过《神武皇帝宝训》,指尖轻轻抚过泛黄的册页,感慨道:“太祖遗训,字字珠玑,竟被尔等曲解至此,若不是谢卿坚持,朕险些被蒙蔽,坏了祖宗基业!” 他转身对谢渊道:“谢卿,即日起,以《神武皇帝宝训》为根本依据,整顿全**职:世袭子弟需经兵部严格考核,兵法、武艺、军纪三项有一项不达标者,一律罢黜世袭资格;勋贵部曲超编人数,三日之内归入朝廷统辖;私占军田、冒领军饷者,限期五日补缴,拒不执行者,抄没家产、贬为庶民!”

“臣遵旨!” 谢渊躬身领命,心中涌起一阵灼热 —— 太祖遗训终得昭雪,勋贵特权的根基被彻底动摇,京营改革总算有了无可辩驳的依据,再不必担心被污蔑为 “违逆祖制”。

午时三刻,萧栎回宫后,谢渊留在太庙前,向围拢的京营士卒与百姓详解《宝训》要义。他指着 “唯才是举” 四字,声音温和却有力:“弟兄们,太祖皇帝定下这条训诫,就是让咱们普通士卒也有出头之日 —— 只要你们有勇有谋、能打胜仗,哪怕是从马夫、伙夫做起,也能当千户、当总兵,不必再受勋贵子弟的欺压!” 士卒们听得热血沸腾,齐声高呼:“谢大人万岁!大吴万岁!” 声浪震得太庙的朱门都微微颤动。

英国公、定国公等勋贵见状,只得硬着头皮上前,对谢渊躬身道:“谢大人,我等愿遵宝训,补缴冒领的饷银,遣散超编的部曲,绝不再犯。” 谢渊点头,目光扫过他们低垂的头:“知错能改便好。三日之内,将补缴清单、部曲名册送至兵部,若有半分虚假、一丝隐瞒,休怪我按太祖遗训与国法论处,绝不姑息。”

未时初刻,谢渊返回兵部,即刻召集兵部侍郎、玄夜卫北司指挥使、都督同知议事。他将《神武皇帝宝训》交给兵部侍郎,指尖点在 “唯才是举” 条款上:“你据此修订《军职考核细则》,加重‘实才’考核的比重 —— 武艺要考骑射、兵器使用,兵法要考《武经总要》解读,军纪要查过往履职记录,三项之中有一项不达标者,无论是否世袭,一律不得授职。”

兵部侍郎接过宝训,双手捧着,郑重道:“大人放心,属下定严格按宝训修订,绝不违逆太祖遗训。” 玄夜卫北司指挥使随即汇报:“大人,玄夜卫暗探已查到,魏国公府私藏《神武皇帝宝训》的坊间删改本,故意删除‘唯才是举’‘严惩勋贵’等条款,只留‘世袭军职’数字,此事是否要即刻上报陛下?”

谢渊眼中闪过厉色,指节在案上轻轻敲击:“当然要报!竟敢私自篡改太祖遗训,伪造典籍,此乃大逆不道之罪!你即刻带人前往魏国公府,搜查删改本,将参与伪造、藏匿的人等一并拿下,押往诏狱署审讯,务必查清楚删改本的流传范围!” 都督同知补充道:“大人,边卫传来消息,部分勋贵子弟在宣府卫、大同卫等边卫任职,也存在世袭却不履职、私吞饷银的情况,是否要将他们一并召回京师考核?”

“自然要考!” 谢渊语气坚定,“传我命令,边卫所有世袭军职的勋贵子弟,限一个月内赴京师参加考核,逾期不到者,按‘自动放弃军职’论处,革去所有职务,遣返原籍!” 三人齐声领命,转身各自去部署,议事厅内只留下谢渊与案上的《神武皇帝宝训》。

未时三刻,魏国公得知私藏删改本之事败露,吓得魂飞魄散,亲自捧着删改本与白银五千两,跌跌撞撞赶往兵部。见到谢渊后,他 “噗通” 跪倒在地,头磕得青石板作响:“谢大人,是我一时糊涂,鬼迷心窍私藏删改本,求大人开恩,饶我一命!” 谢渊低头看着地上的删改本 —— 册页崭新,正是坊间刻本,果然将 “唯才是举”“严惩勋贵” 等制约条款尽数删除,只留下 “勋贵子弟世袭军职” 一句,字里行间皆是为特权服务的刻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魏国公,你私改太祖遗训、伪造典籍,按《大吴律》当斩!” 谢渊厉声喝道,声音带着压抑的怒火,“念你主动认罪、上缴删改本,且未将删改本流传出去,可免你死罪,但需削去魏国公爵位,降为庶民,三日内补缴私占军田的所有租银,若有延误,仍按死罪论处!” 魏国公连连磕头,额头渗出血迹:“谢大人开恩!我愿接受惩处,绝无半分怨言!”

此时,吏部尚书派人送来一封书信与一份考核报名表,送信的管家躬身道:“我家大人说,犬子此前因世袭百户被罢,如今愿放弃世袭资格,以普通士卒身份参加新兵考核,若考核不合格,甘当营中伙夫,绝无二话。” 谢渊接过报名表,见上面 “考核类别” 一栏写着 “普通士卒”,字迹工整,显然是吏部尚书的子弟亲笔所填。他点头道:“回复你家大人,考核公正公开,无论身份高低,皆一视同仁,无人能徇私舞弊。”

申时初刻,谢渊带着《神武皇帝宝训》善本,前往内阁典籍库归还。他将宝训放回鎏金铜匣时,特意嘱咐典籍官:“今后此宝训需抄录十份副本,分送兵部、御史台、五军都督府、各边卫总兵府,让百官、将领皆知太祖遗训的完整内容,不得再被删改、曲解。另外,典籍库需增设玄夜卫校尉值守,非有陛下谕旨或兵部、礼部联批文书,任何人不得擅自开启金匮阁。” 典籍官躬身应道:“下官遵令,定当妥善保管宝训,不让圣君遗训再蒙尘。”

返回兵部途中,谢渊遇到都督同知,对方翻身下马汇报:“大人,京营士卒报名参加军职考核者已达三千人,其中不少是从马夫、伙夫做起的普通士卒,士气高涨得很!” 谢渊欣慰点头,嘴角露出一丝浅笑:“这才是太祖皇帝想要的军队 —— 唯才是举,不分贵贱,人人都有奔头。” 他顿了顿,又道:“考核时需派御史台官员全程监督,每个考核环节都要记录在案,若发现有勋贵暗中送礼、打招呼舞弊者,即刻拿下,连同包庇者一并参奏。”

申时三刻,谢渊在兵部批阅《边卫世袭子弟考核名单》,翻到宣府卫副总兵侄子的名字时,眉头微微蹙起 —— 名单备注栏写着 “世袭百户,任职三年,未到营履职一次”。他提笔在名单旁批注:“宣府卫副总兵之侄,需先到宣府卫补满一年戍边职责,参与边境巡逻、防务建设,待戍边期满且考核合格后,方可参加京师军职考核,否则取消所有考核资格。” 写完后,他将名单递给文书,语气郑重:“通知宣府卫总兵,严格监督此人戍边,若有懈怠,连宣府卫副总兵一并追责。”

文书接过名单离去后,玄夜卫北司指挥使送来审讯结果:“大人,魏国公府的删改本,是十年前魏国公请民间刻坊伪造的,共刻了五本,除府中私藏的一本,其余四本已在十年间陆续销毁,参与伪造的刻工、管家已全部抓获,皆供认不讳。” 谢渊点头道:“按律严惩 —— 刻工流放辽东,管家杖责五十后贬为奴,让他们给所有敢篡改典籍的人做个警示。”

酉时初刻,暮色渐浓,兵部衙署的烛火已点亮。谢渊仍在整理《宝训宣读完结奏疏》,奏疏中详细记录了太庙宣训的经过、勋贵的惩处结果、改革的推进计划,每一项都附上了具体条款与证据。他写道:“…… 太祖遗训‘唯才是举’,实乃治军之本,今借宝训澄清祖制,既安士卒之心,又肃勋贵之弊,后续当以宝训为纲,持续整顿军纲,让大吴军旅复归开国时的强盛……”

此时,兵部侍郎走进来,递上《军职考核细则》定稿:“大人,细则已按宝训修订完毕,您过目是否可行?” 谢渊接过细则,仔细翻看,见 “考核不合格者,永不授予世袭军职”“勋贵子弟考核需与普通士卒同场竞技,分批次考核,避免舞弊” 等条款清晰明确,完全符合宝训要义,点头道:“很好,明日早朝奏请陛下批准后,即刻颁布全国。” 兵部侍郎犹豫片刻,还是开口道:“大人,勋贵虽暂时屈服,但他们根基深厚,日后恐会借其他由头反扑,您需多做防备。”

“反扑便让他们来。” 谢渊目光坚定,望向窗外渐暗的天,“有太祖宝训为依据,有国法为后盾,更有士卒百姓的支持,再大的风浪也能顶住。只要守住‘唯才是举’的根本,不让特权死灰复燃,大吴的军旅便会越来越强。”

片尾

戌时初刻,谢渊走出兵部衙署,晚风带着太庙方向飘来的香火气息,混着皇城的槐花香,拂过他的官袍。他抬头望向夜空,繁星点点,仿佛看到神武皇帝的英灵在云端注视着这片土地 —— 今日,他守住了开国圣君的遗训,打破了勋贵垄断军职的特权枷锁,为大吴的军队找回了 “唯才是举” 的本源,也为无数普通士卒打开了上升的通道。

次日朝会,萧栎颁布《遵宝训整军诏》,将太庙宣训的成果、军职考核的细则、勋贵的惩处结果昭告全国。诏书中写道:“太祖遗训‘唯才是举’,乃大吴建军之魂,今当奉此训整军,革除世袭之弊,让军旅归正途、士卒有奔头……” 百官齐呼 “陛下圣明”,谢渊立于列中,望着御座上的萧栎,心中清楚:这场以祖制破特权的博弈,不是终点,而是起点。今后,他需以《神武皇帝宝训》为纲,持续整顿军纲,让 “唯才是举” 真正融入大吴的军政血脉,成为永不褪色的治军准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太庙前的广场上,《神武皇帝宝训》中 “军无定员,唯才是举” 的条款被刻成石碑,立在祭台旁,供百姓与士卒瞻仰。每当京营新兵入伍,将领都会带着他们来到碑前,诵读这八个字,让太祖遗训的精神,代代相传,守护大吴的江山永固。

卷尾语

太庙宣《神武皇帝宝训》一案,以辰时勋贵借 “祖制” 反扑始,以戌时谢渊定整军纲领终,短短六个时辰,完成了 “特权曲解祖制” 到 “圣训正本清源” 的彻底逆转。谢渊未凭强权压制,也未靠帝王独断,而是以 “开国皇帝遗训” 为最锋利的武器 —— 既绕开了 “官官相护” 的利益网络,又占据了 “祖制正统” 的道德高地,让勋贵的 “世袭特权” 失去最后一块遮羞布,其策略之精妙、立场之坚定,暗合明代 “于谦引太祖训驳斥勋贵” 的政治智慧。

从心理与博弈维度观之,谢渊的行动展现了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的极致:勋贵以 “祖制” 为盾,他便以 “祖制本源(宝训善本)” 为矛,直击其断章取义的要害;勋贵引 “民意” 施压,他便借 “宣读圣训” 唤醒真正的民意,让百姓与士卒看清特权的虚伪;勋贵靠 “礼制流程” 推诿,他便以 “维护圣训即守最高礼制” 反驳,让对方无流程可依。每一步都精准击中勋贵的软肋,既未引发朝堂动荡,又彻底瓦解了特权的依据,实现了 “不战而屈人之兵” 的理想博弈结果。

《大吴名臣传?谢渊传》载:“渊持《神武皇帝宝训》于太庙宣之,勋贵皆伏,军纲始正,时人谓之‘一训破万权’。” 此案深刻印证了 “祖制的生命力在于本源,而非特权阶层的刻意曲解” 这一真理 —— 封建王朝的勋贵常借 “祖制” 谋私,将开国圣君的训诫阉割成特权的保护伞,但若有谢渊这般 “通祖制、守本源、敢抗争” 的直臣,便能让祖制回归 “利民强兵” 的初衷,成为治国安邦的根本准则,而非特权的遮羞布。

太庙前的宝训石碑,历经百年风雨仍矗立如初;“军无定员,唯才是举” 的训诫,也化作大吴军政的不朽纲领,融入代代将士的血脉。这场因 “祖制之争” 而起的博弈,终将以 “圣训昭彰、特权退散” 的结局,永远载入大吴史册,为后世治国者提供 “如何以祖制本源破解特权垄断、守护公平正义” 的永恒镜鉴。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