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玄桢记 > 第736章 莫道勋亲能撼法,国法如铁不容偏

卷首语

《大吴会典?兵志?世兵》载:“神武皇帝定天下,设世兵制,勋贵子弟可世袭军职、掌部曲,盖因‘开国功臣需延其恩、固其心’。然至元兴朝,世兵制渐生弊:勋贵借世袭垄断军职,子弟多不习兵事,甚者冒名领饷、私占军田,致‘兵不识将、将不知兵’。” 英国公、定国公等十二家勋贵联名递《保留世兵制请愿书》,援引祖制恳请 “勿废世袭军职、勿收勋贵部曲”,实为对谢渊此前京营改革(清虚额、查冒饷)的反扑。谢渊以 “国法面前无特权” 批驳,既守律法底线,又破勋贵特权,暗合明代 “于谦驳斥勋贵世袭请命” 的历史实态。

十二朱门联请愿,祖制为盾护特权。

世兵积弊埋隐患,私饷贪腐蚀军田。

孤臣执律批章疏,权贵说情绕殿筵。

莫道勋亲能撼法,国法如铁不容偏。

只为江山固边防,岂容私利乱朝权。

巳时初刻,兵部衙署的铜铃 “叮铃” 作响,通政司主事捧着一个鎏金托盘快步走入,托盘上放着一卷明黄绫面的文书,封皮上 “十二勋贵联名请愿书” 九个字格外醒目,落款处依次钤着英国公、定国公、魏国公等十二家勋贵的玉印。“谢大人,此乃通政司刚收到的请愿书,按制需兵部先行拟批,再转呈陛下。” 主事躬身将托盘递上。

谢渊放下手中的《京营军饷核销册》,指尖抚过绫面 —— 这绫子是内府专供的 “云纹绫”,非勋贵不得用,十二家联名用此材质,显然是想借 “祖制恩宠” 施压。他展开文书,开篇便引《神武皇帝实录》:“‘开国勋贵子弟世袭军职,乃国之定制,不可轻废’,今谢渊大人推行京营改革,欲收勋贵部曲、罢世袭千户,恐违祖制、寒勋贵之心,恳请陛下收回成命,保留世兵旧制。” 文中历数十二家先祖开国功绩,字里行间皆是 “以功要权” 的意味。

“大人,” 秦飞轻步走入,手中拿着一份玄夜卫密报,“据查,这份请愿书是张尧、萧恒暗中串联,前日在英国公府密议至深夜,连已被降为庶民的成国公朱晟也派亲信参与,目的是逼陛下停止京营改革,保住勋贵世袭特权。” 谢渊点头,目光落在请愿书 “私占军田” 一句上 —— 他上周刚命御史台核查,十二家勋贵共私占京营军田五千亩,皆借 “世兵部曲需养赡” 之名,实为私产。

巳时三刻,谢渊召杨武入议事厅,将请愿书与密报一并递去:“你看,他们表面是保世兵制,实则是保私占的军田、冒领的军饷。此前我们清了朱晟家奴冒饷,查了张尧的虚额,现在他们联手反扑了。” 杨武翻看后皱眉:“十二家勋贵联手,势力不小,且援引祖制,陛下恐会犹豫。”

“犹豫是必然,但祖制也需辨真伪。” 谢渊走到书架前,取出《神武皇帝实录》善本,翻至 “世兵制” 章节,指尖点在 “‘世袭军职需经兵部考核,不通兵事者罢黜’” 一句上,“你看,祖制本就有限制,他们却只引‘世袭’,不提‘考核’,是断章取义。” 他顿了顿,又道,“再查《元兴帝起居注》,元兴帝曾下旨‘勋贵部曲不得超过三百人,私占军田者以 “欺君” 论’,如今张尧一家部曲便有五百人,军田占八百亩,早已违制。”

正说着,门房通报 “吏部尚书李嵩大人到访”。谢渊眼中闪过一丝冷光 —— 李嵩之子在定国公府任 “世袭百户”,从未入营,此次请愿他必是来当说客。“请他进来。”

李嵩身着绯色官袍,进门便拱手笑道:“谢大人,听闻十二家勋贵递了请愿书?都是开国功臣之后,祖制恩宠不可轻废,大人拟批时还需三思啊。” 他不等谢渊开口,又道,“陛下前日还与老夫说,‘勋贵乃国之柱石,不可逼之过甚’,大人若硬要废世兵制,恐触陛下逆鳞。”

谢渊请李嵩落座,亲手为他斟茶:“李尚书所言‘祖制’,不知是哪一条?” 他将《神武皇帝实录》递过去,“神武皇帝定世兵制,本是‘以功赏职’,却也定了‘考核之规’;元兴帝更是限制部曲、严禁私占军田,这些,请愿书中为何不提?” 李嵩翻到 “考核” 条款,脸色微变:“此乃细枝末节,主要还是‘世袭’二字。”

“细枝末节?” 谢渊提高声音,“去年宣府卫战事,英国公侄孙张承世袭千户,却临阵脱逃,致三名士卒战死;定国公次子萧显世袭百户,私吞军饷两千两,致士卒冬衣短缺 —— 这些‘世袭子弟’,是国之柱石,还是国之蛀虫?” 他取出玄夜卫查的《勋贵子弟失职名录》,“李尚书,你看这上面,十二家勋贵的世袭子弟,共三十四人未履职,却领饷银五万两,这也是祖制允许的?”

李嵩接过名录,指尖有些发颤 —— 上面赫然写着 “李达(李嵩子),世袭百户,未入营,领饷三年”。他强作镇定:“此乃个别案例,不能一概而论。再说,勋贵部曲跟随先祖征战,世袭部曲也是对他们的抚恤。”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抚恤?” 谢渊冷笑,“部曲本是军户,应归兵部统辖,如今却成了勋贵私奴,为其耕种私田、看家护院,这是抚恤,还是奴役?张尧家的部曲,半数从未上过战场,却挂名京营领饷,这也是祖制?” 李嵩被问得哑口无言,只得转移话题:“谢大人,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十二家勋贵联手,若真闹到陛下跟前,对谁都没好处。”

巳时五刻,李嵩悻悻离去,礼部尚书王瑾又接踵而至。王瑾是魏国公的姻亲,进门便捧着一部《大吴礼制》:“谢大人,世兵制与宗庙祭祀相关,勋贵掌部曲,方可护陵寝、守宗庙,若废世袭,陵寝安危谁来担?” 他翻到 “勋贵护陵” 章节,“你看,神武皇帝定‘勋贵轮值护陵’,这也是祖制的一部分。”

谢渊早知他会拿 “礼制” 说事,从容取出《礼部陵寝守卫规制》:“王尚书,按此规制,陵寝守卫由礼部下辖的‘陵卫’负责,共三千人,皆为兵部选派的精锐,与勋贵部曲无关。去年魏国公借‘护陵’之名,派两百部曲驻守祖陵,实则是让他们私种陵旁军田,此事御史台已有核查记录,要不要我取来给你看?”

王瑾脸色骤白 —— 他本想借礼制蒙混,却没想到谢渊早有准备。“这…… 这只是误会。” 他支支吾吾,“总之,世兵制不可废,否则勋贵心寒,恐生祸乱。”

“祸乱?” 谢渊起身,目光如炬,“真正的祸乱,是勋贵借世袭垄断兵权、贪腐军饷,致京营战力衰败、士卒寒心!去年瓦剌犯边,京营三千‘世袭子弟’临阵退缩,若不是边卫驰援,京师早已危殆 —— 这才是祸乱之源!” 王瑾被他的气势震慑,再不敢多言,躬身告退。

午时初刻,谢渊命张启前来,将请愿书交给他:“核验落款处的玉印,看是否有伪造或挪用的痕迹。” 张启是玄夜卫文勘房主事,精于印鉴核验,他取出放大镜(大吴称 “观字镜”),逐一比对:“大人,英国公的玉印与内府存档的印模有细微差异,印泥是新制的‘朱砂泥’,而按制勋贵用印需用‘赭石泥’,恐是临时仿刻的假印。”

谢渊眼中闪过厉色 —— 张尧连玉印都敢仿刻,可见心虚。他命秦飞:“即刻去英国公府外围监视,看是否有销毁假印的举动;同时,将《勋贵私占军田册》《世袭子弟失职名录》整理成册,随请愿书一并上奏陛下。”

午时三刻,谢渊带着文书前往乾清宫。萧栎正对着请愿书皱眉,见他入内,叹道:“谢卿,十二家勋贵联名,皆是开国功臣之后,若硬要废世兵制,恐真会动摇人心啊。” 谢渊躬身递上证据:“陛下,他们援引祖制是假,保特权是真!神武皇帝定世兵制,也定了考核之规;元兴帝更是严禁私占军田,可十二家不仅私占军田五千亩,还让三十四名世袭子弟冒领饷银,张尧甚至仿刻玉印欺瞒陛下 —— 这些,岂能姑息?”

萧栎翻看证据,脸色渐渐沉下:“张尧竟敢仿刻玉印?” 谢渊点头:“玄夜卫已核验,印鉴确是假的。且去年宣府卫战事,世袭子弟临阵脱逃,若不整顿世兵制,日后边防再有事,京营恐难指望。” 萧栎沉吟片刻,仍有顾虑:“可他们势力庞大,若逼得太紧,恐生兵变。”

“陛下,” 谢渊恳切道,“臣并非要废世兵制,而是要‘整世兵制’:世袭军职需经兵部考核,通兵事者方可承袭;勋贵部曲限额三百人,归兵部统一调度;私占军田尽数收回,归还军户耕种 —— 如此,既守祖制精神,又除积弊,勋贵若真为国家着想,定会理解。” 他顿了顿,又道,“若因怕兵变而纵容特权,只会让士卒更寒心,日后谁还愿为大吴卖命?”

萧栎看着谢渊眼中的坚定,又想起前日京营操练时士卒们的期盼眼神,终点头:“准卿所奏!你可拟批文,驳斥请愿书,明确‘国法面前无特权’,再将整顿世兵制的方案一并颁布。”

未时初刻,谢渊返回兵部,即刻拟写批文。他提笔写道:“十二勋贵所递《保留世兵制请愿书》,援引祖制却断章取义,忽视‘世袭需考核’‘部曲有限额’之规,实为维护私占军田、冒领军饷之特权。今批:一、世兵制仍保留,但世袭军职需经兵部三年一考,不通兵事、有贪腐记录者,罢黜世袭资格;二、勋贵部曲限额三百人,超出者归入京营,私占军田五日内尽数收回,违者以‘欺君’论;三、此前冒领饷银的世袭子弟,限三日内补缴,拒不补缴者,交诏狱署审讯。国法面前无特权,祖制精神在利民,非在护私!” 落款处钤上兵部大印与谢渊的 “太保” 印。

未时三刻,批文送至通政司,转呈萧栎御批后,即刻公示于京师各城门。百姓见谢渊驳斥勋贵、维护国法,纷纷拍手称快;京营士卒更是欢呼雀跃 —— 他们的军田终于要回来了,世袭子弟的冒饷也有人管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秦飞前来禀报:“大人,张尧得知批文公示,已将假印销毁,但其府中仍有私藏的军田账册,要不要趁机搜查?” 谢渊摇头:“不必,此次已震慑住他们,待整顿方案推行后,再逐步清查,以免打草惊蛇。”

申时初刻,英国公张尧、定国公萧恒等勋贵齐聚英国公府,看着城门张贴的批文,脸色铁青。张尧怒拍桌子:“谢渊竟敢如此放肆!我们十二家联名,他还敢批驳!” 萧恒叹气:“陛下已准他的方案,且证据确凿,我们再闹,只会罪加一等。” 众人沉默 —— 他们没想到谢渊会如此强硬,不仅拿出铁证,还说服了陛下,此刻再反扑,已是徒劳。

与此同时,谢渊在兵部召集杨武、岳谦议事,部署整顿世兵制的具体事宜:“杨侍郎,你负责制定世袭军职考核细则,分‘兵法’‘武艺’‘军纪’三项,下月开始考核;岳将军,你负责清点勋贵部曲,超出限额的归入京营,不得刁难;御史台各派一名御史监督,若有勋贵阻挠,即刻上报。”

“属下遵令!” 杨武与岳谦齐齐躬身拱手,甲胄的铜扣碰撞出清脆声响,眼底满是对谢渊的敬佩 —— 此前勋贵联名施压时,二人还忧心忡忡,此刻见方案落地,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杨武捧着刚拟定的《世袭军职考核细则》,指尖划过 “兵法考核需通《武经总要》三篇、武艺考核需达标百步穿杨” 的朱批,愈发觉得细则周密;岳谦则将《勋贵部曲清点方案》叠好,小心翼翼收入怀中,暗下决心定要把限额三百人的规矩落到实处。

申时三刻的阳光斜斜照进兵部议事厅,案头的砚台还凝着未干的墨痕,两份方案已加盖兵部鎏金大印,由文书送往通政司,再转户部、吏部、御史台等各部执行。谢渊缓步走到窗前,推开雕花木窗,晚风带着京师街巷的烟火气飘进来,远处崇文门方向隐约传来百姓的议论声 —— 那是城门下围观批文的民众在称赞 “谢大人敢驳勋贵,守国法”。他眯眼望去,能看到人群中有人指着批文 “国法面前无特权” 一句点头,还有老兵模样的人抹着眼角。

谢渊指尖轻轻摩挲着窗棂的木纹,心中泛起一阵暖意,却又迅速压下 —— 这场博弈虽暂胜,可勋贵势力盘根错节,难保不会暗中使绊子。他想起前日张尧仿刻玉印的嚣张,想起李嵩说客的嘴脸,更想起那些因勋贵私占军田而无地可种的军户,眉头又微微蹙起:今日的退让,是为了让整顿方案顺利推行,但若后续考核、清点有半分松懈,此前的努力便会付诸东流。

酉时初刻,暮色渐浓,门房提着灯笼匆匆进来禀报:“大人,吏部李尚书府的管家求见,说有私函呈上。” 谢渊点头 “请进”,不多时,一个身着青布长衫的管家捧着锦盒进来,双手奉上:“我家大人说,此函事关犬子李达,恳请谢大人过目。” 管家眼神拘谨,说话时不停搓着手 —— 想来是知道李达冒领饷银的事,怕谢渊动怒。

谢渊打开锦盒,里面是一封折得整齐的宣纸信笺,信封上写着 “谢太保亲启”,字迹是李嵩惯用的馆阁体,却比平日潦草几分,显是写时心绪不宁。信中写道:“犬子李达无知,冒领京营饷银三年,某已知错,愿补缴白银六百两,恳请大人念其初犯,免其牢狱之刑,某感激不尽。” 字里行间满是妥协与恳求,再无往日吏部尚书的倨傲。

谢渊将信笺放在案上,指尖在 “免其牢狱之刑” 几字上停顿 —— 他早知李嵩会来求情,却没想到来得这么快。若严惩李达,恐激化与文官集团的矛盾;若轻饶,又失了国法威严。沉吟片刻,他取来纸笔,提笔写道:“李尚书台鉴:李达补缴饷银六百两,可免牢狱之刑,但世袭百户之职需即刻罢黜。按《京营世袭考核制》,其需重新入伍,经三月操练考核,若兵法、武艺达标,可授正九品校尉;若不达标,遣返原籍为民。国法面前,无亲疏之别,无贵贱之分,望尚书体谅。” 写罢,他在落款处签上 “谢渊” 二字,盖了私印,将信笺交给管家:“回复你家大人,按此办理,逾期不缴,按律论处。”

管家接过信,如蒙大赦,躬身退去。谢渊看着他的背影,心中了然 —— 李嵩此举,是勋贵集团服软的信号。此前十二家联名时,李嵩是最积极的推动者,如今他先低头,其他勋贵定会跟风。

果然,酉时三刻,秦飞带着一身夜露赶回兵部,手中捧着两份文书,脸上带着几分轻松:“大人,定国公府管家刚送来白银四百两,说是补缴萧显冒领的饷银,还递了份认罪书,承诺日后严格管束子弟;魏国公府也差人来,说五日内必把私占的八百亩军田交还军户,还附了田契副本。” 他将文书递到案上,“看来他们是真怕了,知道您有陛下支持,又握着实据,再不敢硬抗。”

谢渊拿起田契副本,仔细翻看,见上面 “魏国公张峦” 的签名墨迹新鲜,还按了鲜红的指印,点头道:“他们不是怕我,是怕国法,怕失了爵位。” 他放下田契,目光变得凝重,“这只是第一步,后续的世袭考核、部曲清点,才是真正的硬仗。你派玄夜卫校尉盯着各勋贵府,看他们是否真的交还军田,是否有子弟逃避考核;再跟御史台打个招呼,考核时务必公正,不许徇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秦飞躬身应道:“属下明白,这就去安排。” 他转身要走,又被谢渊叫住:“还有,李达补缴饷银后,让他即刻到京营报到,编入新兵营,派人盯着他的操练,不许任何人给他走后门。”

“属下记住了。” 秦飞领命离去,议事厅内只剩谢渊一人。他走到案前,将李嵩的信、萧恒的认罪书、魏国公的田契副本一一收好,放入标着 “勋贵整顿” 的木盒中。窗外的夜色更浓了,远处传来打更人的梆子声,“咚 —— 咚 ——”,沉稳有力。谢渊望着案上的烛火,心中清楚:这场与勋贵的较量,才刚刚开始,唯有守住国法,守住初心,才能真正为京营扫清积弊,为大吴守住安宁。

片尾

戌时初刻,谢渊仍在兵部批阅《世袭军职考核细则》,对 “武艺考核” 一项,他特意批注:“骑兵需能驰射百步穿杨,步兵需能举百斤石锁,火器手需能熟练装填佛郎机炮,不合格者一律罢黜。” 杨武劝道:“大人,天色已晚,您已忙碌一日,歇息吧。” 谢渊摇头:“细则是整顿的关键,若定得宽松,勋贵子弟仍会蒙混过关,需再斟酌仔细。”

戌时三刻,细则最终定稿。谢渊放下朱笔,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窗外传来京师的更鼓声,沉稳而有力。他知道,保留世兵制却革除积弊,既给了勋贵台阶,又守住了国法根本,这样的结果,既不会引发动荡,又能真正强兵。

次日清晨,萧栎在朝会上对谢渊赞道:“卿批驳勋贵请愿书,既守祖制,又护国法,实乃良策!整顿世兵制之事,仍交由卿全权负责,朕全力支持。” 谢渊躬身道:“陛下信任,臣定不负所托,为大吴打造一支精锐京营,守护江山安宁。”

满朝文武看着谢渊,眼中皆是敬佩 —— 这个敢与十二家勋贵硬碰硬、敢说 “国法面前无特权” 的太保,用律法与智慧,为大吴的军政清明,又铺了一块坚实的基石。

卷尾语

勋贵联名请愿案,以巳时递书起,以戌时定整顿细则终,短短六个时辰,浓缩了 “特权与国法” 的激烈博弈。谢渊未因十二家勋贵的联名施压而妥协,未因李嵩、王瑾的说情而退让,而是以 “祖制全解” 破 “断章取义”,以 “铁证核查” 破 “特权裹挟”,终以 “保留世兵制、革除积弊” 的折中方案,实现 “既守祖制精神,又除贪腐隐患” 的双赢,暗合明代 “于谦对勋贵请命‘柔中带刚’” 的应对逻辑。

从心理与策略维度观之,谢渊的应对展现了 “理与力” 的完美融合:引《神武皇帝实录》《元兴帝起居注》为 “理”,让勋贵无可辩驳;用玄夜卫密报、印鉴核验为 “力”,让特权无处遁形;拟 “考核限额” 方案为 “柔”,给勋贵留体面;批 “国法面前无特权” 为 “刚”,守律法底线。这种 “刚柔并济、理力兼具” 的特质,让他在 “勋贵环伺、帝王犹豫” 的困境中,既未引发朝堂动荡,又彻底击碎了特权反扑的企图。

《大吴名臣传?谢渊传》载:“十二勋贵联名请留世兵制,渊批‘国法面前无特权’,引祖制、出铁证,终定考核限额之制,世兵弊除,军威复振。” 此案印证了 “祖制非特权保护伞,国法乃天下公平秤” 的真理 —— 封建王朝的祖制往往被特权阶层曲解利用,而谢渊的实践证明,只要有 “通祖制、守国法” 的直臣,便能拨开特权迷雾,让祖制回归 “利民强兵” 的本源。

京师城门的批文虽已褪色,但 “国法面前无特权” 七个字,却成了大吴后世治国的准则。十二家勋贵的请愿书终成档案中的一页,而谢渊拟定的《世袭军职考核细则》,却守护了大吴京营百年战力。这场因 “世兵制” 而起的博弈,终将以 “国法胜利” 的名义,载入大吴史册,为后世揭示 “如何在祖制与变革中守护公平” 的永恒答案。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