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玄桢记 > 第705章 最是骨亲情太薄,不如权印半方章

卷首语

《大吴稗史?宫闱志》载:“成武三年冬,太保谢渊忧太上皇南宫寒困,私遣家仆送棉絮御寒,为玄夜卫南宫值守校尉所拦,还报‘太上皇唯旧貂裘蔽体,无他暖具’。” 时南宫虽为太上皇居所,实则形同囚苑,玄夜卫受李嵩暗中授意,严阻外臣私通,凡馈送物资皆需经吏部、理刑院双重核验,名曰 “防奸佞窥伺”,实则隔绝太上皇与外间联系。谢渊此举,虽为尽孝,却触 “私交宫闱” 之忌;玄夜卫拦阻,虽循 “规制”,却显官官相护、漠视亲恩之弊。此一遣一拦,非仅物资之阻,实为成武朝 “孝治” 与 “权术”、“忠直” 与 “逢迎” 交锋之缩影,其惨烈在于亲恩被权欲碾压,道义为规制束缚。

禁垣风急雪如狂,携暖欲投遭缇防。

敝絮难支寒夜永,温情怎破紫门墙。

孤臣赤血空沾袖,群小私谋暗布网。

最是骨亲情太薄,不如权印半方章。

谢渊踏出午门时,暮色已浸漫宫墙,绯色官袍的下摆沾着未化的雪粒,在青砖上拖出细碎的湿痕。玄夜卫北司的密报揣在怀中,边角硌得肋骨生疼 —— 那是秦飞凌晨递来的,墨迹还带着诏狱署特有的松烟味,“禁苑内殿窗棂破损三尺,风雪直灌,太上皇夜卧需裹三重旧裘,每至五更咳不止” 的字句,被他反复摩挲,纸页边缘起了毛边,像他此刻揪紧的心。

归府的轿子行得极慢,巷子里的雪没到轿杆,轿夫的喘息声混着风雪声传来。他掀开轿帘,望见禁苑方向的飞檐隐在雪雾里,檐角的走兽结着冰棱,忽然想起永熙帝二十二年,他随萧桓(时为亲王)巡边,夜宿宣府卫驿站,萧桓将自己的玄狐裘披在他身上,笑着说 “谢卿体寒,这裘子暖,你穿”。那时裘毛油亮,衬得萧桓眉眼温煦,如今竟成了禁苑中御冬的唯一依靠。

轿子刚停在府门前,他便大步跨进书房,案上的银灯还燃着,灯座是萧桓亲赐的,刻着 “共守河山” 四字,灯油耗了大半,光晕在雪光里显得格外微弱。“管家!” 他的声音因连日争执而沙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急切,“去库房取新弹的棉絮 —— 要去年江南贡的木棉絮,再让针线房即刻缝两床茧绸被,被面用素色,别绣花纹。”

管家匆匆应声,刚要转身,又被他叫住:“等等。” 他俯身打开案下的樟木箱,取出一个紫檀木盒,里面装着太医院特制的润肺参片,是他上月为自己咳疾备的,“把这个也带上,用粗布包好,盒上的‘谢府’木牌摘了,换块无字的竹牌。”

管家面露难色:“老爷,禁苑周遭近日是周显亲自部署的值守,三里一哨,五里一岗,上月礼部侍郎差人送寿桃,不过是沾了‘宫闱’二字,就被李嵩参了‘私交宗亲’,罚俸半年。咱们这……”

谢渊抬手打断他,指尖按在银灯的刻痕上:“我知道。让老陈去 —— 他跟着我二十年,嘴严,且熟稔城西的窄巷,从禁苑后墙的菜贩通道绕过去,不会被正街的校尉发现。就说是给‘城西张记布庄’送的冬货,若遇盘问,绝不能提禁苑半个字。”

老陈接到吩咐时,正在灶房烤火,听到要送东西去禁苑,手一抖,烤红薯掉在灰里。他拍了拍围裙上的灰,跟着管家去库房搬棉絮 —— 新弹的木棉絮蓬松柔软,抓在手里暖乎乎的,茧绸被叠得方方正正,素白的被面透着细密的针脚。“这被面缝得密,风钻不进去,上盖着定暖和。” 他摸了摸被面,低声对自己说。

掌灯时分,老陈挑着担子出了谢府侧门。担子一头是棉絮被褥,用粗布罩得严实,另一头是参片和两包驱寒的干姜、陈皮,混在一捆旧布中间,乍一看确实像布庄的货。他裹紧棉袄,沿着城西的背街小巷走,巷子窄得只能容一人一担通过,墙根下的雪没到脚踝,每走一步都要陷进去半尺。

雪越下越密,打在斗笠上 “沙沙” 作响。他拐过第三个拐角,忽然听到前方传来甲叶碰撞的轻响 —— 是玄夜卫的巡哨!老陈立刻停下脚步,躲进旁边的破庙里,屏住呼吸。等巡哨的脚步声远了,才挑着担子出来,额角的冷汗混着雪水往下淌。

离禁苑后墙还有半里地时,他看到墙根下有个小小的豁口,那是菜贩给禁苑送菜的通道,平日里只有一个老卒看守。他刚要靠近,忽然从豁口后冲出四名校尉,玄色卫袍上的 “卫” 字补子在雪光中格外刺眼,为首者是周显的亲信,姓赵,往日里常来谢府传旨,认得老陈。

“陈管家,” 赵校尉冷笑一声,横刀拦住去路,“这深更半夜的,挑着担子往禁苑跑,是给谁送东西啊?”

老陈心头一紧,强作镇定:“赵校尉说笑了,小人是给城西张记布庄送冬货,这是路经此地。”

“路经?” 赵校尉上前一步,掀开担子上的粗布,素白的茧绸被面露了出来,“张记布庄卖的是粗布,哪用得上这么好的茧绸?还有这参片 —— 谢太保的私藏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老陈被按在雪地里时,担子翻倒了,棉絮散落在雪上,很快沾了一层泥泞的雪水,参片的木盒摔在一旁,无字竹牌掉了出来,却还是被赵校尉认出了木料 —— 那是谢府特有的紫檀木。“押走!” 赵校尉一声令下,两名卫卒架起老陈,另两人挑起担子,往禁苑正门走去。

老陈挣扎着喊:“是送暖物!天这么冷,上在里面……” 话未说完,便被卫卒捂住了嘴,只能发出 “呜呜” 的声响。他看着散落在雪地里的棉絮,心里一阵发酸 —— 那是老爷特意让人备的新絮,本想让上暖暖和和过个冬,如今却成了 “私交宫闱” 的罪证。

禁苑正门的值守房里,灯火通明。内侍监总管正在烤火,见赵校尉押着老陈进来,皱了皱眉:“怎么回事?”

“回总管,谢太保差人私送棉絮、参片进禁苑,被属下拿住了。” 赵校尉把担子往地上一放,掀开粗布,“您看,这茧绸被、紫檀参盒,都是谢府的东西。”

总管走到担子前,拿起参盒看了看,又摸了摸棉絮,叹了口气:“谢太保也是一片苦心…… 你们先在这儿等着,我去禀报上。”

老陈被绑在柱子上,雪水顺着头发往下滴,冻得他牙齿打颤。他望着窗外的雪,心里琢磨着怎么跟老爷交代 —— 东西没送到,自己还被抓了,要是连累老爷被参,可怎么好?

过了约莫一炷香的时间,总管回来了,身后跟着一个小内侍,手里捧着那个紫檀参盒。“上吩咐了,” 总管对赵校尉说,“人放了,东西留下 —— 棉絮和被子送到杂役房,分给守卫;参片…… 上留下了。还有句话,让你带给谢太保。”

赵校尉愣了愣:“上没说要治罪?”

“治什么罪?” 总管白了他一眼,“不过是送点暖物,又不是通敌叛国。上还说,以后谢太保再送东西,别拦着,直接拿进来就行 —— 但别声张,免得被李尚书知道,又要生事。”

老陈被松绑时,手脚都冻僵了,小内侍递给他一杯热茶,低声说:“上见了棉絮,摸了摸,说‘这絮子软,暖’,然后就叹了口气,让把东西分了。参片他收了,说‘谢卿有心了’。”

老陈捧着热茶,眼泪差点掉下来:“上没生气?”

“没有,” 小内侍摇了摇头,“就是嘱咐你,回去告诉谢太保,别再送了,免得被李尚书抓住把柄,参他个‘私交宫闱’。上还说,他有旧裘,够暖。”

老陈谢过内侍,揣着那句回话,深一脚浅一脚地往谢府走。雪还在下,禁苑的灯火在身后渐远,他想起上摸棉絮时的神情,心里又酸又暖 —— 上明明需要暖物,却为了老爷的安危,说 “够暖”,真是仁厚。

谢府书房里,谢渊已经等了近两个时辰,烛火换了三根,案上的茶凉了又热,热了又凉。他立在窗前,望着禁苑的方向,雪光映着他的脸,眉头紧锁 —— 老陈去了这么久,还没回来,莫不是出了什么事?

忽然,门房传来轻响,他立刻转身,只见老陈披着一身雪,跌跌撞撞地走进来,脸色惨白,嘴唇冻得发紫。“老爷!” 老陈扑通一声跪下,“小人无能,东西没送到,还被玄夜卫抓了!”

谢渊上前扶起他,摸了摸他的手,冻得像冰:“快起来,先喝杯热茶暖暖身子。没送到没关系,人没事就好。” 他让管家给老陈端来姜汤,又拿了件厚棉袄给他披上,“玄夜卫没为难你吧?上有没有说什么?”

老陈喝了碗姜汤,身子渐渐暖过来,他抹了把脸上的泪,把在禁苑的经过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最后复述那句回话:“上让小人告诉您,‘别再送了,免得被李尚书抓住把柄。朕有旧裘,够暖。’”

谢渊僵在原地,雪光从窗缝钻进来,落在他脸上,冰凉刺骨。那句 “够暖” 像根细针,扎得他眼眶发热 —— 他见过那件旧裘,去年秋天他托内侍给禁苑送衣物时,亲眼看到裘毛已经脱落大半,袖口磨得露出了里子,怎么可能 “够暖”?

他走到案前,拿起那盏银灯,指尖抚过 “共守河山” 的刻痕,忽然想起德胜门之役的那个雪夜。那时瓦剌围城,城楼上的守军冻得瑟瑟发抖,萧桓将自己的玄狐裘脱下来,撕成两半,分给受伤的士卒,笑着说 “大家一起扛,就不冷了”。如今他成了太上皇,却连一件完整的暖裘都没有,还要为了不连累自己,说 “够暖”。

“老陈,” 谢渊的声音发哑,“你先下去休息,明日再去库房看看,还有没有更厚实的棉絮,咱们再想办法送进去 —— 这次换个法子,从禁苑的水闸送,那里只有一个老卒看守,容易通融。”

老陈愣了愣:“老爷,上都说别送了,咱们还送?”

“要送,” 谢渊点了点头,目光坚定,“他是怕连累我,可我不能眼睁睁看着他在里面受冻。太祖定下‘孝治天下’的祖制,我身为太保,若连太上皇的暖都守不住,还有何颜面面对太祖的陵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老陈应了声 “是”,转身退了出去。书房里只剩下谢渊一人,他拿起案上的密报,又看了一遍 “咳不止” 三个字,心里一阵焦灼 —— 上的咳疾是当年巡边落下的,一到冬天就加重,没有参片和暖物,怎么捱得过这个冬天?

次日清晨,谢渊刚到兵部衙署,就接到御史台的禀报:“太保,李尚书的门生递了弹劾疏,说您‘私遣家仆送物禁苑,涉嫌私交宫闱’,奏疏已经递到陛下那里了。”

谢渊并不意外 —— 李嵩早就想找机会扳倒他,这次送棉絮被拦,正好给了他借口。他沉声道:“知道了。你让御史台的人盯着,若李嵩再递奏疏,就把玄夜卫北司查的‘禁苑物资短缺’的密报递上去,先压一压他的气焰。”

禀报的御史躬身应下,刚要退出去,又被他叫住:“还有,你去太医院一趟,让院判再制一盒润肺参片,要和上次的一样,别留标记,送到我府里。”

御史走后,谢渊坐在案前,翻看边军的粮饷账册,心思却不由自主地飘到禁苑 —— 上有没有用上参片?棉絮有没有分到守卫手里?他拿起笔,想写奏疏请陛下改善禁苑的供应,却又放下了 —— 萧栎对他已有猜忌,若再递奏疏,只会让李嵩更有机可乘,说他 “借太上皇逼宫”。

正午时分,秦飞悄悄来到兵部衙署,递给他一张纸条:“太保,这是禁苑内侍传出来的,说上今日咳得轻了些,参片用上了,还让内侍给您带句话:‘参片很好,勿再送。朝堂事重,你多上心。’”

谢渊接过纸条,指尖抚过潦草的字迹,眼眶一热。他抬头对秦飞说:“你帮我个忙,找个可靠的水夫,从禁苑的水闸送两床棉絮进去 —— 水闸的老卒是你同乡,你跟他打个招呼,别声张。”

秦飞点了点头:“太保放心,属下这就去安排。只是李嵩那边盯得紧,您要多加小心,别被他抓住把柄。”

“我知道,” 谢渊叹了口气,“但上在里面受冻,我不能不管。就算被李嵩参倒,我也要送。”

秦飞离开后,谢渊走到衙署的窗前,望着禁苑的方向。雪已经停了,阳光照在禁苑的宫墙上,反射出刺眼的光。他想起当年萧桓登基时,在太和殿宣誓:“朕必以孝治天下,以仁安百姓,绝不辜负列祖列宗的期望。” 如今他虽然成了太上皇,却依旧坚守着那份仁厚,为了不连累自己,连暖物都不肯要。

傍晚时分,秦飞派人来报:“棉絮已经送进去了,上见了,只说了句‘谢卿费心’,就让内侍铺在了床上。”

谢渊松了口气,心里却还是沉甸甸的 —— 这只是权宜之计,若想让上真正暖起来,还得让陛下下旨改善禁苑的供应。他坐在案前,拿起笔,终于还是写了奏疏,奏疏里没有提送棉絮的事,只说 “禁苑物资短缺,太上皇御冬困难,请陛下下旨,命礼部增加禁苑的炭火和暖物供应”。

写完奏疏,他通读了一遍,觉得语气太过委婉,又加了一句 “太祖定‘孝治’之训,陛下当以身作则,彰显孝德,让天下百姓效仿”。

次日早朝,谢渊把奏疏递了上去。萧栎接过奏疏,看了一眼,皱了皱眉:“禁苑的供应不是由礼部负责吗?怎么会短缺?”

李嵩立刻出列,躬身道:“陛下,禁苑的供应都是按规制调配的,并无短缺。谢太保这是危言耸听,实则是想借太上皇逼宫,巩固自己的权势!”

谢渊反驳道:“陛下,臣所言句句属实,玄夜卫北司有密报为证。若陛下不信,可派人去禁苑查验。”

萧栎沉思片刻,道:“朕派礼部尚书王瑾去查验,若真如你所言,便追究礼部的责任;若你撒谎,朕定不轻饶!”

退朝后,李嵩拦住谢渊,冷笑道:“谢渊,你以为凭一封奏疏就能扳倒我?告诉你,王瑾是我的人,查验结果定会‘符合规制’,你就等着受罚吧!”

谢渊冷冷地说:“李尚书别太得意,若上在禁苑受冻的事传出去,天下人会怎么看陛下?怎么看你这个吏部尚书?”

李嵩脸色一变,拂袖而去。谢渊望着他的背影,心里清楚,这场博弈还远未结束 —— 李嵩不会善罢甘休,定会想办法报复自己,但他不能退缩,为了上,为了太祖的 “孝治” 祖制,他必须坚持下去。

三日后,王瑾从禁苑查验回来,向萧栎禀报:“陛下,禁苑的供应皆按规制调配,并无短缺。谢太保所言,恐是误会。”

萧栎点了点头,对身边的太监说:“传旨,谢渊妄奏禁苑物资短缺,扰乱朝纲,罚俸三月,以示惩戒。”

旨意传到谢府时,谢渊正在书房看禁苑内侍传来的纸条,上面写着 “上今日咳得重了些,棉絮很暖,勿念”。他放下纸条,叹了口气 —— 王瑾果然屈从于李嵩的权势,说了假话。但他并不气馁,因为他知道,秦飞已经查到了礼部克扣禁苑物资的证据,很快就能反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又过了几日,秦飞将证据送到谢渊手中 —— 礼部主事将禁苑的炭火和暖物变卖,中饱私囊,账本上的记录清晰可见,还有买主的供词。谢渊立刻让御史台递上弹劾疏,并附上证据。

萧栎见证据确凿,勃然大怒,下令将主事革职查办,并命王瑾重新调配禁苑的物资,确保太上皇的生活所需。李嵩因举荐失察,被萧栎斥责,罚俸一月。

旨意下达的那天,谢渊正在府中看棉絮 —— 管家刚从库房取来新的棉絮,准备再送进禁苑。老陈走进来,递给他一张纸条:“老爷,内侍传来的话,说上见了旨意,笑了笑,说‘谢卿终于能松口气了’。”

谢渊接过纸条,指尖抚过字迹,心里一阵温暖。他对老陈说:“把这些棉絮送到禁苑去,这次光明正大地送,不用藏着掖着了。”

老陈应了声 “是”,挑着担子出了府门。谢渊立在窗前,望着禁苑的方向,阳光照在雪地上,反射出耀眼的光。他知道,这场博弈虽然赢了一局,但李嵩绝不会善罢甘休,日后还会有更多的挑战等着自己。但他无所畏惧,只要能守住 “孝治” 的祖制,能护好太上皇和大吴的江山,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他都心甘情愿。

棉絮送到禁苑的那天,内侍亲自来谢府回话:“上把棉絮铺在了床上,摸了摸,说‘这絮子软,比旧裘暖多了’。还让奴才给您带了件东西。” 说着,递过一个包裹。

谢渊打开包裹,里面是那件旧裘 —— 裘毛已经脱落大半,袖口磨得露出了里子,但洗得干干净净。内侍说:“上让奴才告诉您,‘旧裘用不上了,送给你做个念想。当年德胜门的雪,比今年还大,你还记得吗?’”

谢渊捧着旧裘,眼泪终于掉了下来。他想起德胜门的那个雪夜,萧桓将裘毛披在他身上,笑着说 “共守河山”。如今,他们虽然身处不同的位置,却依旧坚守着那份初心。

他对内侍说:“烦请回禀上,旧裘我会好好珍藏。日后禁苑若有需要,尽管开口,我定会尽力相助。”

内侍走后,谢渊将旧裘挂在书房的墙上,与那盏银灯并排。阳光照在旧裘和银灯上,反射出温暖的光。他坐在案前,拿起笔,写下 “共守河山” 四个字,墨色浓重,像他此刻坚定的初心。

窗外的雪已经化了,露出了嫩绿的草芽。他知道,春天就要来了,禁苑里的太上皇,终于能暖暖和和地过个冬了。

卷尾语

南宫遣絮一事,虽无刀光剑影,却尽显封建朝堂君臣博弈的微澜与温情。谢渊以孤臣之身,冒 “私交宫闱” 之险三送暖物,为的不仅是太祖 “孝治” 的祖制,更是当年 “共守河山” 的旧诺;萧桓困于禁苑,甘受冻馁而劝止谢渊,为的不仅是顾全君臣名分,更是护持忠直之臣的周全。二人隔空相望,未谋一面,却以棉絮、参片、旧裘为媒介,将 “君臣相得” 的真谛诠释得淋漓尽致。

李嵩的构陷、王瑾的屈从,映照出官场趋炎附势的常态;秦飞的相助、老陈的奔波,彰显出乱世之中的忠义微光。萧栎的摇摆与最终的决断,虽有帝王权术的考量,却也未泯 “孝亲” 的本心 —— 这场围绕禁苑暖物的博弈,终究以 “仁” 与 “忠” 的小胜收场,为冰冷的封建朝堂添了一抹温情。

旧裘挂于书房,银灯燃于案前,既是对过往的追忆,亦是对初心的坚守。谢渊的忠直、萧桓的仁厚,告诉后世:无论身处何种境遇,守住本心、护持良善,便是对 “君臣”“父子” 伦理最本真的践行。而那场纷飞的大雪,那些传递的暖物,终将在青史中留下淡淡的痕迹,诉说着权力之外,人性与温情的重量。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