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玄桢记 > 第698章 但守丹心如北辰,何惧客星扰紫皇

卷首语

《大吴会典?钦天监志》载:“钦天监掌天文、历法、占候之事,凡有异常星象,需即时奏闻。成武五年秋,客星犯帝座,钦天监监正密奏于帝,复与太保谢渊论及此事,渊默然良久。时旧党余孽未除,朝局暗流涌动,‘客星犯座’之象,遂成朝野权力博弈之隐线。”

此星夜观象之事,非仅 “天文占候” 的闲谈,实为 “君权猜忌、党争暗斗” 交织下的政治暗喻 ——“客星” 既指天文异象,亦暗指 “权高震主” 的臣子;“帝座” 既为星官之名,亦象征萧栎的皇权。今以谢渊视角,详述其与钦天监监正对坐观象两个时辰的论星、思危、辨奸、定计之过程,兼及旧党借星象构陷之阴、君臣猜忌之险,以呈 “中兴重臣在皇权夹缝中守正避祸” 的政治智慧。

疏星垂野夜初凉,紫极微芒犯帝旁。

占得天文非吉兆,暗思朝局有潜藏。

党徒窥隙谋中伤,孤臣抚剑意彷徨。

但守丹心如北辰,何惧客星扰紫皇。

街灯昏,晚风晃,巷口小儿围成圈儿唱:“星星稀,月牙弯,小星凑到帝星边。帝星眨眨眼,看着有点慌 ——朝里有人藏坏招儿,偷偷搞名堂!”

“坏官儿,眯着眼,对着忠臣挑毛病儿缠。好大人,按剑把,心里打鼓也不软 ——”

“心像北极星,亮晶晶,挂在天上不动弹!任你小星乱蹦跶,江山稳当咱心安!”

歌声飘过大石坊,惊飞檐下夜宿的燕儿一双。卖糖的老汉停了挑儿听,嘴角翘着把糖块儿往竹篮里装。

谢渊处理完兵部文书,已是夜阑人静。他披了件素色官袍,步出府门,只见夜空澄明,星河璀璨,北斗七星如勺悬于天际。钦天监监正已按约在府外的观星台上等候,身旁架着一架铜制浑天仪,仪器上的刻度在月光下泛着冷光。

“谢太保。” 监正躬身行礼,语气带着几分凝重,“今夜星象异常,属下斗胆请太保一观。” 谢渊点头,走到浑天仪旁。监正转动仪器,指着天枢附近的一颗亮星:“太保请看,那颗客星,近日渐趋帝座,按《步天歌》所载,此为‘客星犯帝座’之象,主‘臣强主弱,或有奸佞窥伺皇权’。”

谢渊凝视着那颗客星,心中一沉。他虽不信 “星象定吉凶” 的虚妄之说,却深知钦天监的占候之言在朝堂的分量 —— 自神武帝开国以来,钦天监的星象奏报便常被用作政治斗争的工具,当年元兴帝靖难,便曾借 “荧惑守心” 之象指责前帝失德。如今旧党余孽未除,这 “客星犯帝座” 的说法,若被他们利用,必成构陷忠良的利器。

“监正可有将此事奏报陛下?” 谢渊问道,语气平静却带着一丝警惕。监正低声道:“已密奏,但陛下未置可否。只是…… 属下听闻,吏部尚书李嵩近日频频派人打探星象动向,还托人向钦天监的少监询问‘客星’所指,其心可诛。”

谢渊眉头微皱。李嵩自上次构陷不成被斥责后,一直蛰伏未动,如今借星象做文章,显然是想借 “臣强主弱” 的说法,挑动萧栎对他的猜忌 —— 他身为太保兼兵部、御史台,权倾朝野,正是旧党口中 “客星” 的最佳人选。而钦天监少监素来与李嵩交好,若二人勾结篡改占辞,后果不堪设想。

“监正可知,前朝永熙帝时,‘客星犯斗’之事?” 谢渊突然问道。监正一愣,随即答道:“属下记得,当时钦天监监正如实奏报,称‘客星为妖星,主边患’,却被旧党篡改奏疏,说成‘主大臣专权’,导致三位边将被冤杀。” 谢渊点头:“正是。星象本无定解,全在解读之人。今日你我观象,若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恐重蹈前朝覆辙。”

监正面露忧色:“太保所言极是。但钦天监职在观象奏报,属下若隐匿不报,是为失职;若如实奏报,又恐被旧党利用。属下实在两难。” 谢渊沉吟片刻,道:“如实奏报是本分,但需在奏疏中详述星象的多种可能解读,不可偏听偏信。同时,你需暗中记录李嵩派人打探的言行,以备日后对质。”

监正躬身:“属下遵太保吩咐。只是…… 李嵩与刑部尚书马昂交好,若他捏造‘太保专权’的证据,马昂恐会从中包庇,届时即便有记录,也难辨清白。” 谢渊心中清楚,官官相护是旧党的惯用伎俩,当年石迁构陷忠良,便是靠着镇刑司与理刑院的相互包庇。他道:“你放心,玄夜卫北司指挥使秦飞已在暗中调查李嵩与马昂的往来,一旦找到他们勾结的证据,便可一举揭发。”

他抬头望向夜空,客星依旧明亮,仿佛在无声地挑衅着皇权。他想起《元兴帝实录》中记载的一件事:元兴帝在位时,曾有 “彗星出东方” 之象,旧党借机弹劾兵部尚书 “治军无方,招致天谴”,元兴帝却不为所动,反而命兵部尚书加强边防,最终击退了瓦剌的入侵。“星象可鉴,却不能定事。” 谢渊喃喃自语,“关键在于人如何行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监正取出一本《星占大全》,翻到 “客星犯帝座” 的条目,上面写着 “一曰臣不忠,二曰奸佞现,三曰边患起”。监正指着条目道:“太保请看,此象并非单指‘臣强主弱’,亦可指‘边患’或‘奸佞’。若我们能引导陛下关注‘奸佞’与‘边患’,便可避开‘臣专权’的陷阱。”

谢渊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此计甚妙。近日宣府卫报称瓦剌有异动,而李嵩又在暗中联络旧党,我们可借星象奏报,既提醒陛下加强边防,又暗示需警惕朝中奸佞,一举两得。” 他顿了顿,又道:“但此事需谨慎,不可显露出刻意引导之态,否则会被李嵩反咬‘篡改星占,欺瞒陛下’。”

监正点头:“属下明白。明日奏报时,属下会先详述星象本身,再引用《星占大全》的多种解读,最后奏请陛下‘加强边防、整饬吏治’,由陛下自行决断。” 谢渊满意地点了点头:“如此甚好。另外,你需将《星占大全》的原本呈给陛下,以证所言非虚。”

就在此时,玄夜卫指挥使秦飞匆匆赶来,在谢渊耳边低语:“大人,属下查到,李嵩已买通钦天监少监,让他在奏报中只提‘客星犯帝座,主大臣专权’,并捏造太保‘私调京营、培植亲信’的证据,准备明日在朝堂上弹劾。” 谢渊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证据在何处?” 秦飞道:“在少监的家中,属下已派人监视,随时可以取来。”

谢渊沉思片刻,道:“不要打草惊蛇。你先派人将证据取来,再让玄夜卫文勘房主事张启核验证据上的笔迹与印鉴,确认是李嵩指使。明日早朝,待少监弹劾我时,再将证据呈给陛下,揭穿他们的阴谋。” 秦飞躬身:“属下遵旨!”

监正听闻此事,脸色发白:“没想到李嵩竟如此大胆,连钦天监都敢渗透。” 谢渊道:“旧党为达目的,无所不用其极。当年石迁能操控镇刑司,今日李嵩自然也想操控钦天监。但他们忘了,钦天监的职责是观象授时,而非政治斗争的工具。” 他望向那颗客星,心中已无半分犹豫 —— 这场借星象掀起的风波,不仅是对他的考验,更是清除旧党余孽的绝佳机会。

秦飞离去后,谢渊与监正继续观星。监正指着南方的一颗亮星道:“那是荧惑星,近日亦有异动,主‘兵戈之事’,与宣府卫的边患传闻相符。若我们能将‘客星’与‘荧惑’的异动结合起来奏报,更能说服陛下重视边防。” 谢渊点头:“此言有理。边防是大吴的根本,陛下最看重此事。若能借星象提醒陛下加强边防,既能避开旧党的构陷,又能为边军争取更多的粮饷与军备,可谓一举两得。”

他想起继忠战死的宣府卫,想起那些在边疆浴血奋战的将士,心中一阵酸楚。若不是李嵩等人克扣粮饷、拖延军备,继忠或许就不会战死。他暗下决心,此次不仅要挫败李嵩的构陷,还要借机整顿边军粮饷供应,为继忠和那些阵亡的将士讨回公道。

“监正,明日奏报时,你可重点提及荧惑星的异动,强调‘边患与奸佞并存,需内外兼防’。” 谢渊道,“我则在一旁补充边防调度的建议,再适时呈上李嵩克扣边军粮饷的证据,让陛下看清李嵩的真面目。” 监正躬身:“属下明白,定当配合太保。”

夜渐深,露水打湿了观星台的栏杆。谢渊披紧官袍,想起萧栎近日的态度 —— 既倚重他处理军政事务,又对他的权势有所猜忌。上次他递上《请查宣府卫总兵疏》,萧栎虽未立刻准奏,却也命玄夜卫暗中调查,可见萧栎并非完全听信旧党之言。但 “君心难测”,若旧党借星象大肆渲染 “臣强主弱”,萧栎难免会心生疑虑。

他想起元兴帝对待功臣的态度 —— 既用之又防之,既赏之又束之。元兴帝曾说:“功臣如良驹,善驭则能致远,不善驭则易覆车。” 他深知,作为臣子,不仅要能干事,还要会避嫌。此次借星象之事,他既要展现自己的能力,又要表现出 “不恋权、不专断” 的姿态,才能让萧栎放心。

“监正,明日奏报后,我会递上《请辞御史大夫疏》,” 谢渊突然说道,“一来可避‘专权’之嫌,二来可让陛下看到我的诚意。待风波过后,陛下若需要我,自会再委以重任。” 监正惊讶地看着谢渊:“太保为何要辞职?御史台是您监察旧党的重要力量。” 谢渊道:“我虽辞御史大夫之职,却仍兼兵部尚书与太保,依旧能参与军政决策,且可避免‘权过重’的非议。这是‘以退为进’之计。”

监正恍然大悟:“太保高见!如此一来,既避开了旧党的构陷,又能让陛下更加信任您。” 谢渊微微一笑:“为官之道,在于平衡。权不可过盛,功不可过满,否则易遭天妒人怨。元兴帝时的兵部尚书,便是因功高震主而被罢官,我不能重蹈覆辙。” 他想起袖中那本磨出毛边的旧疏,想起当年闯宫谏言的孤勇,心中感慨万千 —— 这些年的官场沉浮,让他学会了 “刚柔并济”,而非一味强硬。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就在此时,秦飞再次赶来,手中拿着一叠纸:“大人,证据已取来,张启已核验完毕,确是李嵩指使少监捏造的。另外,属下还查到,马昂已暗中安排了几名官员,明日在朝堂上附和少监的弹劾。” 谢渊接过证据,翻了翻,上面详细记录着他 “私调京营” 的虚假时间与地点,签名处是少监的笔迹,旁边还有李嵩的批语。

“好个李嵩,做得如此周密。” 谢渊冷笑道,“可惜他百密一疏,留下了笔迹与批语的证据。明日朝堂上,我定要让他身败名裂。” 他将证据交给监正:“明日你奏报星象后,若少监发难,你便将这些证据呈给陛下,证明他是受李嵩指使。” 监正接过证据,郑重地点了点头。

天快亮时,谢渊与监正道别,返回府中。他走进书房,写下《请辞御史大夫疏》,疏中写道:“臣蒙陛下厚爱,兼领太保、兵部尚书、御史大夫三职,权过重,恐招非议。今闻‘客星犯帝座’之象,臣虽不信星占,却知‘功高震主’之危。恳请陛下免去臣御史大夫之职,臣愿专心处理兵部事务,为陛下守护边防。” 每一个字都写得诚恳,既表达了辞职的决心,又彰显了忠君之心。

写完疏奏,他将其与李嵩捏造的证据放在一起,准备明日早朝呈给萧栎。他走到书架前,抽出《元兴帝实录》,翻到元兴帝处理 “星象疑案” 的章节,再次确认自己的应对之策无误。元兴帝当年正是靠着 “不信星象信实绩”,才挫败了旧党的阴谋,巩固了皇权。他要以元兴帝为榜样,用实绩证明自己的忠诚,用证据揭穿旧党的奸谋。

窗外的天空泛起了鱼肚白,新的一天即将开始。谢渊整理了一下官袍,拿起案上的疏奏和证据,大步走出书房。他知道,今日的朝堂上,必有一场激烈的博弈,但他已做好了万全准备。那颗 “客星” 或许能搅动夜空,却搅不动他守护社稷的决心。

亲兵已备好轿子,见谢渊出来,忙躬身行礼:“大人,该上朝了。” 谢渊点了点头,坐进轿子。轿子缓缓向皇宫驶去,路过钦天监时,他掀开轿帘,看见监正正带着浑天仪与《星占大全》,准备入宫奏报。二人目光相接,监正点了点头,眼中充满了坚定。

轿子继续前行,很快就到了皇宫门口。谢渊走出轿子,迈着沉稳的步伐向奉天殿走去。殿外的文武百官已列队等候,他看到李嵩站在吏部官员的队列中,眼神阴鸷地看着他,嘴角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谢渊心中了然,李嵩以为自己胜券在握,却不知他已布下天罗地网。

早朝的钟声响了,萧栎登上龙椅。钦天监监正率先出列,奏报 “客星犯帝座” 的星象。果然,少监立刻出列,附和道:“陛下,客星犯帝座,主大臣专权,太保谢渊兼领三职,权倾朝野,恐为‘客星’之应,请陛下严惩!” 李嵩随即出列,递上捏造的证据:“陛下,臣这里有谢渊私调京营的证据,请陛下明察!”

谢渊从容出列,先递上《请辞御史大夫疏》,再呈上李嵩指使少监捏造证据的罪证:“陛下明察!臣愿辞去御史大夫之职,以避‘专权’之嫌。至于李嵩所呈证据,实为他指使少监捏造,臣这里有笔迹核验与批语为证,请陛下验看!” 萧栎接过疏奏与证据,仔细查看后,震怒不已:“李嵩,你竟敢捏造证据构陷忠良!玄夜卫,将李嵩与少监拿下!”

玄夜卫上前,将李嵩与少监押了下去。马昂想为李嵩求情,却被谢渊拿出他与李嵩勾结的证据堵住了嘴。萧栎看着谢,满意地点了点头:“谢卿忠心可嘉,朕准你辞去御史大夫之职,但仍兼太保与兵部尚书,继续处理军政事务。” 谢渊躬身:“臣遵旨!”

奉天殿外的阳光洒了进来,照在谢渊的身上,带着一丝暖意。他望向窗外的天空,那颗 “客星” 已渐渐隐去,仿佛从未出现过。他知道,这场借星象掀起的风波已经平息,但旧党的余孽仍在,他的使命还未完成。他会继续坚守初心,守护好大吴的江山,不辜负萧栎的信任,不辜负百姓的期望。

片尾

离开皇宫时,已是午后。谢渊沿宫墙缓行,抬头望向天空,阳光明媚,万里无云 —— 晨间那颗扰人心绪的 “客星”,早已隐没在天光里。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袖中那枚磨得光滑的兵符,那是继忠留在世间仅存的遗物,指尖触到兵符上的刻痕,仿佛还能感受到儿子当年握它时的温度。

“大人。” 秦飞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几分急促。谢渊转身,见他手中捧着一叠卷宗,“属下刚查实,马昂不仅包庇李嵩,还私吞边军粮饷白银三万两,证据都在这卷宗里;另外,吏部侍郎张文与李嵩勾结,安插亲信的名录也已整理完毕,只待陛下旨意便可拿办。”

谢渊接过卷宗,指尖划过 “私吞粮饷” 四字,眼神骤然变冷 —— 边军将士在寒风中挨饿受冻,这些贪官却中饱私囊,继忠的死,何尝没有粮饷短缺、军备不足的缘故?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愤懑:“将卷宗呈给陛下,奏请即刻捉拿马昂、张文,连同李嵩一并交刑部审讯,务必追讨回赃银,补给宣府卫边军。” 顿了顿,又补充道:“审讯时只究首恶,勿株连无辜,给那些愿意悔改的官员留一条生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秦飞躬身领命:“属下遵旨。” 看着秦飞离去的背影,谢渊再次望向宫墙深处 —— 萧栎虽有猜忌,却还能明辨忠奸;旧党虽盘根错节,却也并非无懈可击。这场借星象掀起的风波,终究以清奸佞、固边防收尾,也算不负这一夜的观星之思。

回到兵部衙门,案上已堆起新的边防奏报。谢渊坐下,拿起朱笔,在宣府卫的奏报上批复:“准增粮饷五万石、火器三百件,着都督同知岳谦于十日内押送完毕,务必亲自查验,杜绝掺沙、短少之弊。” 笔尖落下,力道沉稳 —— 他要让边军将士吃饱穿暖、装备精良,再也不让继忠那样的悲剧重演。

暮色渐浓,亲兵进来点灯,烛火照亮了案头那本《元兴帝北伐策》。谢渊翻开书页,元兴帝 “亲率六军,驱胡复土” 的字句映入眼帘,与窗外的星河相映。他知道,星象终是虚的,唯有握在手中的笔、落在实处的策,才能真正守护好大吴的万里江山。

卷尾语

谢渊星夜观象的博弈,实则是大吴政治智慧的集中迸发,每一步应对都暗合 “守正与变通” 的治理逻辑 —— 面对 “客星犯帝座” 的谶纬流言,谢渊始终保持清醒,未被 “天命难违” 的虚妄裹挟。他深知旧党欲借星象将 “权臣专权” 的帽子扣在自己头上,故而引导钦天监呈现星占的多重解读,以《星占大全》为凭稀释恶意构陷,更以玄夜卫核验的笔迹、批语为实证,戳破李嵩捏造的伪证,彻底打破了 “星象即定论” 的政治迷信,将朝堂讨论从 “天命” 拉回 “实绩” 的轨道,尽显务实治国的底色。

在这场风波中,谢渊更悄然匡正了权力运行的偏失。钦天监本司 “观象授时、敬授民时” 之职,却被李嵩通过收买少监沦为党争工具,谢渊一方面力促监正如实奏报星象本貌,一方面将典籍原本呈递御前,既维护了官署的职能本真,又为后世立下 “诸司当守本分,勿为权欲所役” 的戒规。而面对萧栎 “倚重与猜忌并存” 的君臣张力,他选择主动辞去御史大夫之职,既避开 “权倾朝野” 的非议,又保留兵部尚书与太保之职以掌核心军政,这种 “退权而不退责” 的抉择,恰是君臣之间 “信任以行动筑牢,权位以节制平衡” 的生动实践,为大吴朝堂立下车辙可循的范本。

至于清肃旧党之举,谢渊亦展现出 “刚柔并济” 的吏治智慧。借星象风波牵出李嵩、马昂、张文等核心奸佞后,他既命人追讨私吞的边军粮饷以补边防之缺,又坚持 “只究首恶、不株连无辜” 的原则,避免朝堂动荡。这种不凭意气、只凭实证的整饬方式,既清除了吏治蛀虫,又稳定了官僚体系,为后续的边防整顿与朝政清明铺平了道路。

即便风波暂平,潜藏的政治隐忧仍未消弭:六部之中旧党余孽尚未根除,边军粮饷 “层层克扣” 的制度漏洞仍需填补。但这场 “观星破局” 的真正意义,在于为大吴忠直臣子树立了清晰的自处准则 —— 忠君不是盲目顺从,而是以智慧拆解构陷;守职不是贪恋权位,而是以节制规避猜忌;除奸不是激进冒进,而是以实证稳固朝局。谢渊那夜在观星台上凝望的,从来不是天际闪烁的客星与帝座,而是朝堂之上的人心向背、九边防线的烽火安危、市井百姓的柴米生计 —— 唯有这些扎根于社稷根本的 “星辰”,才是决定江山存续的真正天命。

后世《大吴名臣传》评此事件:“渊之观星,非观天象,乃观人心;渊之论占,非论吉凶,乃论治乱。” 诚哉斯言。当 “客星” 的光芒消散在晨光里,留在朝堂的是清肃的吏治,留在边地的是充足的粮饷,留在百姓心中的是 “忠臣在朝、江山可安” 的信念。而谢渊那夜在观星台上的沉默与决断,终将与元兴帝的北伐、神武帝的开国一道,载入大吴中兴的史册,成为 “以智守正、以实安民” 的永恒注脚 —— 毕竟,能照亮江山的从非天上的星斗,而是臣子的赤诚、君臣的同心、吏治的清明。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