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玄桢记 > 第697章 伤,也自傲;狂,也自劳

卷首语

《大吴稗史?台谏典故》载:“德佑年间,帝北狩,旧党欲拥藩王监国,谋私权。时谢渊为兵部侍郎,冒死叩南宫谏阻,持疏力陈‘监国非社稷幸,当立长固根本’,为旧党所斥,被玄夜卫逐出宫墙,疏章几碎。及成武初,渊官至太保,每过南宫,必抚袖中旧疏感叹,疏边已磨出毛边,犹不忍弃。”

此宫墙忆旧之事,非仅 “怀旧感时”,实为 “孤臣在新旧党争、君权更迭中坚守初心的见证”—— 南宫叩门之谏,是他 “逆党议而护社稷” 的起点;袖藏旧疏之念,是他 “历沉浮而志不改” 的坚守。今以谢渊视角,详述其过南宫角楼一个时辰内的忆昔、思今、察弊、定策之过程,兼及旧党构陷之阴、朝政博弈之险,以呈 “中兴重臣在权力漩涡中守正不移” 的政治品格。

【中吕?山坡羊】忆南宫叩阙

角楼残照,南宫烟锁,袖中旧疏磨穿了。

记当年,叩丹霄,玄衣卫把宫门绕,

石老贼,一声呵骂逐得遥。

伤,也自傲;狂,也自劳。

【南吕?四块玉】抚今叹孤忠

疏展看,毛边烂,十载风霜袖中攒。

抚胸膛暗把初心算:党私缠,机锋显,君心远。

怕甚么群小谗言乱,戒甚么恩宠浮云散,

只守着孤忠肝胆照人寒。

朝也干,夕也干,非为爵禄绊。

【双调?沉醉东风】守志承社稷

任他党争波翻浪涌,凭谁论君心暖与凉。

旧疏藏,丹忱漾,护江山岂惧风霜。

荣辱沉浮一晌抛,怎改我初衷半分样!

谢渊自兵部衙门出来,沿宫墙西侧缓行。秋风吹过,卷起地上的落叶,贴在朱红色的宫墙上,又被风卷走。他抬眼望去,不远处的南宫角楼在暮色中若隐若现,飞檐上的走兽蒙着一层薄尘,像蒙着一段尘封的往事。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袖管,那里藏着一份折叠整齐的疏章,边角早已被反复摩挲得发白起毛,却依旧平整。

那是他年轻时的谏章。那时他刚任兵部侍郎,德佑帝北狩未归,旧党以 “国不可一日无君” 为由,欲拥立与己交好的藩王监国 —— 实则那藩王昏庸无能,一旦监国,朝政必落旧党之手。他得知后,连夜写就《请立长固根本疏》,力陈 “监国当立嫡长,以安民心”,可满朝文武或惧旧党权势,或附炎趋势,竟无一人敢附议。

他还记得那天的南宫,比今日更显萧瑟。宫门前的玄夜卫腰佩长刀,眼神冰冷,见他手持疏章前来,立刻上前阻拦:“谢侍郎,没有陛下旨意,不得擅闯南宫!” 他举起疏章:“此乃关乎社稷安危的谏章,我要面呈太后!” 玄夜卫千户冷笑一声:“太后已有懿旨,凡事听镇刑司提督调度,谢侍郎还是回去吧,免得自讨苦吃。”

镇刑司提督石迁,正是旧党首恶,也是此次 “拥藩监国” 的主谋。他知道,玄夜卫早已被石迁收买,今日若不闯进去,一旦藩王监国,后果不堪设想。他深吸一口气,推开拦路的玄夜卫,大步向宫门走去:“社稷安危在前,个人安危在后,今日我定要闯这南宫!”

“大胆!” 玄夜卫千户一声令下,几名玄夜卫立刻围了上来,拳脚相加。他虽习武,却寡不敌众,很快就被打倒在地。疏章从手中滑落,被一名玄夜卫踩在脚下,污损了边角。他挣扎着爬起来,不顾身上的疼痛,扑过去捡起疏章,紧紧抱在怀里:“我是兵部侍郎,我要谏言,你们不能拦我!”

石迁恰好从宫中来,见此情景,故作惊讶:“谢侍郎这是何苦?监国之事,朝野已有共识,你何必逆势而为?” 他怒视石迁:“什么共识?不过是你们旧党的私念!藩王昏庸,若掌朝政,大吴必危!” 石迁脸色一沉:“谢侍郎口出狂言,恐有不臣之心!来人,将他逐出宫墙,再敢妄言,以谋逆论处!”

两名玄夜卫架着他,将他拖出宫门,狠狠摔在地上。他趴在地上,看着南宫的宫门缓缓关上,像一扇隔绝希望的铁门。疏章被压在身下,边角的墨迹晕开,沾了泥土。他慢慢爬起来,拍了拍疏章上的尘土,小心翼翼地折叠好,放进袖管。那时的他,浑身是伤,心中却只有一个念头:只要还有一口气,就不能让旧党的阴谋得逞。

后来,他联络了几位忠直大臣,暗中收集石迁 “拥藩谋私” 的证据,又借边军将领的名义上书,施压朝堂。终于,在太后的犹豫和部分大臣的支持下,旧党的 “拥藩监国” 之议被搁置,改立皇长子为太子,暂摄朝政 —— 虽未完全遂愿,却也避免了朝政落入旧党之手。

风又起,吹得他的官袍猎猎作响。他从回忆中回过神,摸了摸袖中的疏章,边角的毛边蹭着指尖,像在提醒他那段屈辱却坚定的岁月。如今石迁已被处死,可旧党余孽仍在,李嵩、徐靖之流,不也在步石迁的后尘,妄图通过构陷忠良、操控朝政来谋私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他走到宫墙下的一棵老槐树下,停下脚步。树影婆娑,映在宫墙上,像一张张模糊的脸。他想起昨日秦飞递来的密报:李嵩暗中联络礼部侍郎林文,欲借 “先帝陵寝祭祀” 之事,篡改礼制,为藩王造势 —— 虽非 “拥藩监国”,却也是在为旧党培植势力,伺机而动。而刑部尚书马昂,明知此事,却因与李嵩交好,故意拖延不查,官官相护,一如当年石迁操控玄夜卫时的景象。

他展开袖中的旧疏,借着微弱的光线,重新阅读上面的文字。“国之根本在君,君之根本在嫡长,嫡长定,则民心安,民心安,则社稷固……” 字迹虽有些模糊,却依旧力透纸背。他想起当年写这篇疏章时的赤诚,与今日的心境,竟无半分差别 —— 无论官居何位,守护社稷、安定民心的初心,从未改变。

“谢太保。” 身后传来一声轻唤,是玄夜卫北司指挥使秦飞。他收起疏章,转身问道:“何事?” 秦飞躬身道:“属下查到,李嵩与林文密会时,提及‘南宫旧案’,说要借当年大人‘闯宫谏言’之事,诬陷大人‘当年有不臣之心,今日权高更难制’。”

他心中一凛,果然旧党又要借往事构陷。当年他闯宫谏言,本是忠君爱国之举,却被旧党说成 “狂妄无礼”;今日若再被翻出,加以 “不臣之心” 的罪名,即便萧栎信任他,也难免心生猜忌。他问道:“可有证据?” 秦飞道:“属下已派人录下他们的对话,还查到林文正在修改《礼制考》,欲在其中加入‘臣下不得擅闯宫禁,违者以谋逆论’的条目,暗指大人当年的行为。”

他沉思片刻,道:“你继续监视,将他们的罪证一一收集。另外,去查一下马昂为何拖延不查此事,是否收了李嵩的好处。” 秦飞领命:“属下遵旨。” 看着秦飞离去的背影,他再次望向南宫角楼 —— 当年的屈辱与抗争,今日的构陷与反击,仿佛是一场轮回。但他知道,今日的他,已不再是当年那个势单力薄的兵部侍郎,他手握军政与监察大权,有能力也有决心,阻止旧党的阴谋。

他想起元兴帝实录中记载的 “靖难之役”—— 当年元兴帝萧珏为靖内患,起兵南下,虽手段激烈,却也清除了朝中的奸佞,巩固了江山。他虽不愿动武,却也明白,对付旧党这种盘根错节的势力,必须拿出雷霆手段,否则后患无穷。

他沿宫墙继续前行,走到一处僻静的角落。这里的宫墙有些斑驳,上面还留着当年他被玄夜卫推倒时蹭下的血迹 —— 虽已模糊,却依旧能辨认。他摸了摸那处斑驳的墙皮,仿佛还能感受到当年的疼痛。那时的他,虽被逐出宫墙,却并未放弃;今日的他,更不会因旧党的构陷而退缩。

他想起昨日与兵部侍郎杨武的谈话。杨武担忧地说:“大人,李嵩在吏部安插了很多亲信,若他借‘南宫旧案’弹劾您,恐怕会有很多官员附和。” 他当时回答:“附和又如何?我问心无愧。当年闯宫是为社稷,今日查案也是为社稷,只要初心不改,何惧他人非议?” 话虽如此,他心中却清楚,旧党的构陷不容小觑,必须做好万全准备。

他决定,先下手为强。明日早朝,他要先递上《请整饬礼制疏》,指出《礼制考》中的不当之处,阻止林文篡改礼制;同时,将李嵩与林文密会的罪证呈给萧栎,弹劾他们 “结党营私,妄议旧事”;另外,再奏请萧栎命玄夜卫彻查马昂 “拖延查案、官官相护” 之事,一举清除这几个旧党核心人物。

他再次摸了摸袖中的旧疏,心中充满了力量。这份疏章,不仅是他当年抗争的见证,更是他今日坚守的动力。他想起当年被逐出宫墙后,一位老臣对他说:“谢侍郎,忠直之臣,虽常遭排挤,却能名留青史;奸佞之徒,虽一时得势,终将身败名裂。” 今日想来,果然如此 —— 石迁已死,遗臭万年;而他,虽历经沉浮,却始终坚守初心,为大吴的中兴鞠躬尽瘁。

他走到宫墙的尽头,这里可以看到奉天殿的屋顶。夕阳的余晖洒在屋顶的琉璃瓦上,闪闪发光。他知道,明日的早朝,必将是一场激烈的博弈 —— 旧党会极力狡辩,为自己开脱;而他,必须拿出确凿的证据,让萧栎看清旧党的真面目。他有信心,因为他站在社稷的一边,站在民心的一边。

他想起继忠,想起儿子战死沙场时的英勇。继忠的死,让他更加明白,守护江山不仅是朝堂上的博弈,更是无数将士用生命换来的。他不能让儿子的血白流,不能让旧党毁了大吴的江山。

回到府中,他径直走进书房,将袖中的旧疏展开,平铺在案上。他拿起笔,在疏章的空白处写下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八个字。墨痕落在泛黄的纸上,与当年的字迹交相辉映,像是跨越时空的对话。他知道,这份疏章,他会一直珍藏下去,不仅是为了纪念当年的抗争,更是为了提醒自己,无论官居何位,都不能忘记自己的初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