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玄桢记 > 第699章 孤臣抱愤对苍冥,丹心要与日星明

卷首语

《大吴会典?宗庙仪制》载:“太庙为列祖列宗神主所栖,非祭期不得擅入,唯王公大臣有重大军国之事,可奏请入内告祭。成武五年,太保谢渊以‘德胜门之役阵亡将士未得抚恤、罪臣未惩’为由,深夜独入太庙,持阵亡名册跪于太祖神主前,自劾‘治军未周、整饬不力’,并密奏旧党包庇罪臣之状。”

此太庙叩拜之事,非仅 “告慰英灵” 的仪式,实为 “忠臣在军功与冤屈、君恩与民望间的绝地陈情”—— 阵亡名册是将士的血证,太庙是皇权的象征,谢渊以 “自劾” 为引,既向列祖列宗陈明边患吏治之弊,又借宗庙威严向萧栎传递 “肃奸佞、恤忠魂” 的迫切。今以谢渊视角,详述其入太庙三个时辰的焚香、叩拜、忆战、立誓之过程,兼及德胜门之役的惨烈、旧党包庇的阴私,以呈 “中兴重臣在社稷大义与个人担当间的赤诚抉择”。

寒灯孤馆忆鏖兵,忠魂空绕德胜旌。

血名册上名姓冷,沙场骨朽草先青。

群小弄,权纲倾,刑章虚设负军情。

孤臣抱愤对苍冥,丹心要与日星明。

谢渊身着素色朝服,手持一卷泛黄的名册,站在太庙朱红宫门前。守门的太常寺博士见是他,虽面露难色,仍躬身放行 —— 白日里谢渊已递上《请入太庙告祭疏》,萧栎虽未明确批复,却默许了太常寺 “酌情通融”。穿过刻满云龙纹的神道,太庙的殿宇在夜色中愈发肃穆,飞檐上的铜铃偶尔发出轻响,像阵亡将士无声的叹息。

他停在戟门之外,整理了一下朝服的衣襟,又将名册紧紧抱在怀中。这卷《德胜门阵亡将士名册》,是他亲手核对了三个月才完成的 —— 上面每一个名字,都对应着一具埋骨沙场的躯体;每一处墨迹,都浸透着将士的鲜血。想起德胜门之役的惨烈,他的指尖忍不住颤抖,胸腔里像堵着一团滚烫的棉絮,既灼痛又沉重。

“列祖列宗在上,臣谢渊,今日非为私祭,实为德胜门三千阵亡将士而来。” 他在心中默念,深吸一口气,迈过戟门,一步步走向正殿。殿内烛火通明,太祖萧武的神主供奉在正中,牌位上的 “太祖高皇帝” 五个字,在烛光下泛着庄严肃穆的光。供桌早已备好,香炉里的檀香尚未点燃,只等着他这位 “告祭之臣” 焚香叩拜。

他走到供桌前,将名册轻轻放在案上。名册的封皮是粗麻布做的,上面还留着几处暗红色的痕迹 —— 那是德胜门城头溅上的血,洗了三次都未洗净。他点燃三炷香,恭恭敬敬地插在香炉里,烟雾袅袅升起,模糊了太祖的神主牌位,也模糊了他眼中的泪光。

“太祖皇帝,臣有罪。” 他 “扑通” 一声跪倒在地,额头贴着冰冷的金砖地面,“德胜门之役,三千将士力战而亡,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臣身为兵部尚书,未能护他们周全,是为一罪;战后旧党包庇克扣粮饷、延误军备的罪臣,致使将士遗孤无依无靠,臣未能及时清肃吏治,是为二罪;如今边患未平,吏治仍腐,臣愧对列祖列宗创下的基业,愧对战死的忠魂,是为三罪。”

叩首的瞬间,德胜门的厮杀声仿佛又在耳边响起:瓦剌骑兵的嘶吼、将士们的呐喊、箭矢穿透甲胄的闷响、城门被撞得 “咯吱” 作响的声音…… 他记得那天的德胜门,城墙被染成了红色,尸体堆得像小山一样高,一名十七岁的小兵临死前还抓着他的袍角,断断续续地说:“大人…… 守住…… 守住城门……”

他缓缓抬起头,目光落在名册上,手指抚过那些密密麻麻的名字。“这些孩子,有的才十五岁,有的家里还有老母亲等着他们回家……” 他喃喃自语,声音哽咽,“可他们就那样死了,死在瓦剌人的刀下,死在我们自己人的失职里。” 他想起战前,户部侍郎陈忠曾向他禀报:“太保,边军粮饷被克扣三成,火器也有半数是残次品,恐难支撑大战。” 他当时立刻奏请萧栎彻查,可吏部尚书李嵩却以 “战事紧急,查案恐扰军心” 为由,将此事压了下来。

后来他才知道,克扣粮饷的正是陈忠的下属,而那名下属是李嵩的远房侄子;供应残次火器的工部作坊,主事者是诏狱署提督徐靖的门生。官官相护,层层包庇,直到德胜门战败,这些罪证仍被压在刑部的卷宗里,马昂以 “证据不足” 为由,拒不审理。

“太祖皇帝,您当年开国时,曾立下‘贪官污吏,剥皮实草’的铁律,可如今,这些人却视律法为无物,视将士的生命为草芥!” 他的声音陡然提高,带着压抑不住的愤怒,“他们忘了您当年‘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誓言,忘了元兴帝北伐时‘不教胡马度阴山’的壮志,只想着中饱私囊,结党营私!”

烛火 “噼啪” 一声,溅起一点火星,落在名册上,烫出一个小小的焦痕。他慌忙用手拂去,像在呵护一件稀世珍宝。“臣知道,太祖皇帝在天有灵,定不会容这些奸佞之徒作祟。”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愤怒,继续说道,“臣今日来此,一是向您请罪,二是向您立誓:三日之内,必查清克扣粮饷、供应残次火器之事,将罪臣绳之以法;十日之内,必将抚恤银两发放到将士遗孤手中;一月之内,必整顿边军吏治,杜绝此类事情再次发生。若臣做不到,愿自请罢官,以谢天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他再次叩首,额头磕在金砖上,发出沉闷的声响。“臣还有一事相求。” 他抬起头,眼中充满了恳求,“如今萧栎陛下虽有中兴之志,却也难免被奸佞蒙蔽。求太祖皇帝在天保佑,让陛下看清这些人的真面目,支持臣整饬吏治,巩固边防。臣不求高官厚禄,只求能守护好大吴的江山,不让您当年打下的基业毁于一旦。”

殿外传来一阵风声,吹动了殿门的帘幕,烛光摇曳,太祖的神主牌位仿佛在微微晃动,像是在回应他的祈求。他心中一暖,仿佛又充满了力量 —— 这些年,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想起太祖的创业艰辛、元兴帝的北伐壮志,他就觉得自己不能退缩。

他站起身,走到供桌前,翻开名册。第一页是总兵的名字,他在德胜门被攻破时,引爆了身上的炸药,与瓦剌将领同归于尽;第二页是副将,身中七箭,仍死守城门;第三页、第四页…… 直到最后一页,都是些无名无姓的小兵,他们的名字是战后根据同乡的回忆补上去的。

“臣会让史官把你们的事迹写进《英烈传》,让后世子孙都记得,是你们用生命守住了京师的城门。” 他轻声说道,手指抚过那些名字,“你们的家人,臣会亲自照顾,不会让他们受一点委屈。” 他想起自己的儿子继忠,也是这样战死在宣府卫的,那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他比谁都清楚。

就在此时,殿外传来轻微的脚步声,玄夜卫北司指挥使秦飞躬身走了进来:“大人,查到了。克扣粮饷的是户部主事张某,他已将银两转移到李嵩的私宅;供应残次火器的是工部作坊主事刘某,他的供词在马昂那里压了半个月。另外,徐靖还在暗中联络旧党,想阻止我们查案。”

谢渊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证据确凿吗?” 秦飞递上一叠卷宗:“确凿。张主事的管家已招供,刘某的残次火器样本也已找到,还有马昂与李嵩的往来书信,上面写着‘此事需压,不可让谢渊得知’。” 他接过卷宗,快速翻阅着,每看一页,心中的愤怒就多一分。“好,好得很。” 他冷笑道,“这些人,真是丧心病狂。”

他将卷宗放在供桌上,对着太祖的神主牌位说道:“太祖皇帝您看,这就是他们的罪证。臣明日就将这些证据呈给陛下,定要让他们血债血偿。” 秦飞犹豫了一下,说道:“大人,李嵩在朝中势力庞大,马昂又把持刑部,恐怕……” 谢渊打断他的话:“朕(此处为情急口误,随即改口)…… 我知道前路艰难,但有太祖皇帝在天保佑,有这些阵亡将士的忠魂在旁,我何惧之有?”

他想起元兴帝实录中记载的一件事:元兴帝北伐时,户部也曾克扣粮饷,他当即下令将户部尚书斩首示众,震慑了朝野。“当年元兴帝能做到的事,我今日也能做到。” 他坚定地说,“律法面前,人人平等,不管他是吏部尚书还是刑部尚书,只要犯了法,就必须受到惩罚。”

秦飞躬身道:“属下明白,这就去安排,明日一早随大人上朝。” 看着秦飞离去的背影,他再次跪倒在太祖神主前:“太祖皇帝,臣明日就将这些罪臣的罪行公之于众,让他们在您的神主前认罪伏法。臣知道,这会触动很多人的利益,会有很多人弹劾我、构陷我,但臣不怕。臣的命是大吴的,是这些将士用生命换来的,臣愿意用这条命,换大吴的吏治清明,换边军的安稳太平。”

他想起自己年轻时,刚入仕途,父亲曾对他说:“为官者,当以社稷为重,以百姓为念,不可有丝毫私心。” 这么多年来,他一直牢记父亲的教诲,无论遇到多大的诱惑,都从未动摇过。“父亲,儿子没有辜负您的期望。” 他在心中默念,“继忠,父亲也没有辜负你的牺牲。”

烛火渐渐暗了下来,他起身添了些灯油。看着重新明亮起来的烛火,他的心中充满了坚定。“太祖皇帝,臣该走了,明日还要上朝弹劾罪臣。” 他对着神主牌位深深一揖,“臣定会不负您的在天之灵,不负大吴的江山社稷。”

他拿起名册和卷宗,转身向殿外走去。走出正殿,夜色更浓了,星星在天空中闪烁,像是将士们的眼睛在看着他。他沿着神道缓缓前行,脚步沉稳而坚定。“孩子们,等着我,我一定会为你们讨回公道。” 他轻声说道,仿佛那些阵亡的将士就在他身边。

回到府中,他径直走进书房,将名册和卷宗放在案上。他拿起笔,写下《弹劾李嵩马昂疏》,疏中详细列举了李嵩、马昂等人克扣粮饷、供应残次火器、包庇罪臣的罪行,并附上了所有证据。每一个字都写得格外有力,像是在对太祖立誓,又像是在对将士们承诺。

他想起明日早朝,李嵩、马昂等人一定会极力狡辩,他们的党羽也会纷纷附和,试图将此事压下去。但他已经做好了准备,他不仅要弹劾这些罪臣,还要奏请萧栎改革户部、工部的管理制度,加强对粮饷和军备的监管,从根本上杜绝此类事情的发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夜深了,他依旧坐在书房里,翻阅着《神武帝开国录》。太祖皇帝当年为了整顿吏治,不惜处死自己的侄子,这种铁腕手段,让他深受触动。“太祖皇帝,您放心,臣也会像您一样,铁面无私,严惩贪官污吏。” 他喃喃自语,“大吴的江山,不能毁在这些人的手里。”

他想起德胜门战后,他去慰问将士遗孤,一个五岁的孩子拉着他的手说:“大人,我爹爹什么时候回来?他说打完仗就给我买糖吃。” 当时他强忍泪水,说:“你爹爹去了很远的地方,他是英雄,会一直保护我们。” 现在,他要让这个孩子知道,他的爹爹没有白死,那些害他爹爹的人,一定会受到惩罚。

窗外的月光洒进书房,照亮了案上的疏奏和名册。他知道,明日的早朝,将是一场激烈的博弈,但他无所畏惧。他的背后,是太祖的在天之灵,是三千阵亡将士的忠魂,是大吴百姓的期望。

天快亮时,他整理了一下官服,拿起案上的疏奏、名册和证据,大步走出书房。亲兵早已备好轿子,见他出来,忙躬身行礼:“大人,该上朝了。” 他点了点头,坐进轿子。轿子缓缓向皇宫驶去,路过德胜门时,他掀开轿帘,望了一眼那座饱经沧桑的城门。

城门上的血迹早已洗净,但那些弹痕却依然清晰可见。“孩子们,我来了。” 他在心中默念。轿子继续前行,很快就到了皇宫门口。他走出轿子,迈着沉稳的步伐向奉天殿走去。

早朝的钟声响了,萧栎登上龙椅。谢渊率先出列,双手捧着疏奏、名册和证据,跪倒在地:“陛下,臣有本奏!吏部尚书李嵩、户部侍郎陈忠下属张某、工部作坊主事刘某、刑部尚书马昂、诏狱署提督徐靖等人,克扣边军粮饷、供应残次火器、包庇罪臣,导致德胜门之役三千将士阵亡,罪该万死!臣恳请陛下将这些人交刑部严审,以慰将士忠魂,以正朝廷法纪!”

李嵩等人立刻出列反驳,称谢渊 “诬告忠良”。但当谢渊将证据一一呈上,张主事的供词、刘某的残次火器样本、李嵩与马昂的往来书信摆在面前时,他们再也无法狡辩。萧栎震怒不已,当即下令:“玄夜卫,将李嵩、马昂、徐靖等人拿下,交刑部严审!张某、刘某即刻斩首示众!”

谢渊又奏请:“陛下,臣恳请改革户部、工部管理制度,设专门机构监管粮饷与军备,防止此类事情再次发生;同时,发放抚恤银两给将士遗孤,让他们能安居乐业。” 萧栎准奏:“准!此事就交由谢卿全权负责。”

谢渊躬身:“臣遵旨!” 他抬起头,望向奉天殿外的天空,阳光明媚,万里无云。他知道,德胜门的将士们在天有灵,定能安息了。而他,还将继续坚守初心,守护好大吴的江山,不辜负太祖的在天之灵,不辜负萧栎的信任,不辜负百姓的期望。

片尾

退朝后,萧栎在暖阁单独召见谢渊。萧栎看着那卷《德胜门阵亡将士名册》,感叹道:“谢卿,这些将士都是大吴的忠魂,朕定会好好抚恤他们的家人。你此次弹劾罪臣,整顿吏治,有功于社稷,朕要赏你。” 谢渊躬身:“陛下,臣不求赏赐,只求陛下能坚守太祖皇帝的律法,严惩贪官污吏,让大吴的江山永固。”

萧栎点头:“朕明白。今后,户部、工部的监管就交给你,朕相信你能做好。” 谢渊道:“臣定不辱使命!臣已命秦飞继续调查李嵩等人的党羽,务必将旧党余孽全部清除;同时,已派人核实将士遗孤的名单,明日就开始发放抚恤银两。”

离开皇宫,谢渊没有回府,而是直接去了德胜门。他站在城楼上,望着远方的天空,心中充满了欣慰。“孩子们,你们可以安息了。” 他轻声说道,“你们用生命守护的江山,我会替你们守护好。”

守城的士兵见是他,纷纷躬身行礼:“太保大人!” 他点了点头,走到城墙边,抚摸着那些弹痕。“这些痕迹,要永远保留着,让后世子孙都记得,这里曾发生过一场惨烈的战斗,曾有三千将士为了守护京师而牺牲。”

夕阳西下,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他站在城楼上,像一座巍峨的丰碑,守护着大吴的京师,守护着无数将士用生命换来的江山。

卷尾语

谢渊太庙叩拜之举,绝非寻常的告祭仪式,实为大吴中兴路上,一曲 “以忠魂照浊世、以孤愤叩苍穹” 的沉雄悲壮之章。从抚着血痕名册跪伏于太祖神主前的躬身自劾,到对着列祖牌位历数旧党包庇罪证的怒而不悖,再到携卷登朝据理力争的毅然弹劾,谢渊的每一步都踏在 “慰英灵” 与 “正吏治” 的刀刃之上。

太庙于他,从非避祸的港湾,而是连接先祖 “驱逐胡虏、整饬吏治” 遗训与当下治道的精神枢纽,一砖一瓦皆映着开国君臣的赤忱,为他注入对抗腐朽的底气;那册染血的阵亡名录,亦非简单的亡者清单,而是三千将士以命写就的血证,是戳破 “官官相护” 的利刃,更是照见吏治**的明镜。他以自劾显担当,以血证明是非,以孤愤唤清明,让太庙的烛火不仅照亮了神主牌位,更照亮了朝堂深处盘根错节的积弊。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