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章 平反昭雪
象征性地吃过一顿午饭后,张嗣修便来到集义殿,换上了簇新的六品公服。
不过,张嗣修的心跳并未因衣冠整齐而稍缓。他独自一人端坐在集义殿偏厅的锦墩上,双手紧握置于膝前,指尖冰凉。殿内寂静无声,香炉里飘出淡淡的沉水香气,也压不住他心头的焦灼。
未时的暑气透过窗棂渗入,更添烦闷。张嗣修低垂着眼帘,一对儿浑浊的老眼紧紧地盯着垂落在青砖地面的官袍下摆,仿佛要将那里看出一个洞来。
殿外隐约传来密集的脚步声。脚步声由远及近,越来越清晰。当脚步声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突然有人高喊一声:“皇上驾到!”
张嗣修心头一紧,立刻从锦墩上滑下,面朝着墙壁,或者说墙壁外的皇帝,端端正正地跪了下来。张嗣修伏在冰冷的地砖上,额头轻触手背,屏息凝神。他能听到自己擂鼓般的心跳声,在寂静的殿宇中似乎格外响亮。
不久后,集义殿的门被人推开。离开了好一阵儿的刘若愚走了进来。他一路走到偏厅,噙着笑俯视着地上的张嗣修:“张先生,皇上已经到了,请跟我来吧。”
张嗣修深吸一口气,稳住心神,起身道:“有劳刘秉笔引路。”
刘若愚带着张嗣修走出集义殿,从文华殿西侧的台阶,走上工字型的台基。这时候,正好有一队小黄门抬着四尊铜铸的冰鉴从旁经过,在他们的身后荫凉坝下,还有好几台覆盖着被和草席的冰车,正随时等待着给冰鉴补冰。
冰鉴进门之后,刘若愚和张嗣修才跨过门槛进入前殿。不过,刘若愚并没有立刻带着张嗣修,到皇帝所在的主敬殿,而是先行一步,穿过连接两殿的穿廊,来到皇帝的御座前,循规蹈矩地通报道:“原任翰林院编修张嗣修到。”
“宣。”一个清晰沉稳的声音逆着穿廊刺进张嗣修的耳中,将他原本就悬着心提到了嗓子眼儿。
“宣张嗣修觐见!”紧接着,一个中气十足的声音传了过来。
张嗣修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衣冠,捧着槐木板,颤抖着迈出了步子。
主敬殿四面开窗,殿内明亮庄重,却不显炎热。
高高的御座上,一个身着玄色常服的身影,斜靠在左侧的扶手上,并没有刻意摆出正襟危坐的姿态。
张嗣修不敢抬头直视天颜,他疾行数步,在御座前约莫十步的位置停下,一丝不苟地行下五拜三叩大礼:“原任翰林院编修张嗣修,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张卿平身。”皇帝的声音传来,温和中带着一股沉稳的力量,听起来并没有张嗣修想象中的为酒色所伤的病弱之态,反而中气十足。
“谢皇上隆恩。”张嗣修再拜起身,依旧垂首肃立。
“王安,给张卿看座。”朱常洛侧头看向王安,然后指了指御座近前的一片空地。
“是。”王安笑着应是,转头便将一个绣墩放到了皇帝指定的位置。随后,王安又走到张嗣修的身边说:“张先生,您这边儿请。”
张嗣修早已经听说了王安的大名,知道这个身大红色坐蟒袍的太监就是当红的司礼监掌印。“圣上当面,我岂敢安坐?”张嗣修哪里敢坐他端过来的椅子,连忙朝着王安作了一个揖,又对皇帝道:“请圣上容臣站着回话。”
“张卿不必拘礼。”朱常洛轻轻地笑了笑,“而且你别看王安现在这个样子,他当年刚进宫那会儿,还是在冯保的名下当差呢。”
王安适时地接话道:“是啊,奴婢幼时在冯太监身边当差,常听他提起江陵相公的风仪。虽然无福亲近,但也遥遥地仰眺过几回。那卓然傲立的君子风度,哪怕过了几十年,奴婢也还是记忆犹新呢。”王安嗓音温柔,语调间带着发自内心的崇敬与缅怀。
“这”张嗣修瞪大了眼睛,瞳孔剧烈地震颤起来。在王安描述中,张嗣修仿佛幻见到了一个小黄门站在大太监的身后,缩着脑袋仰望他父亲的场景。
“张卿赶紧过来坐吧,莫要拂了王安的好意啊。”皇帝的声音再次传来。
话说到这一步,张嗣修已无推辞之理。他只得谢恩再拜:“谢陛下赐座!”
说罢,张嗣修小心翼翼地走到锦墩边上,默默地向着王安点了一下头,以示感谢。王安笑着回应,又端详了张嗣修一会儿才转头回到皇帝的身边。
张嗣修挨着锦墩边缘浅浅坐下,腰背佝偻,双手规规矩矩地放在膝上。
“王安。”朱常洛望着张嗣修,问王安道:“像吗?”
“像,”王安点点头,又摇摇头。“也不像。”
“哦?”朱常洛问道,“怎么像,又怎么不像啊?”
“形似,但神韵却差了点。”王安说。
“哪点差了?”朱常洛追问道。
“江陵相公卓然傲立,但张先生却.”王安舔了舔嘴唇,“颓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