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丝路大枭雄,从农家种田郎开始 > 第268章 核心期刊原来是用来选才的?这

“奎娃、守缺官员的主意不好打,他们虽然在洛阳过得不如意,但真要让他们来咱云谷,很少有人会下定决心的。”二舅爷见宋应奎提到守缺官员,不由摇起了头。

自己当年之所以定下决心来云谷,可不是对什么通判的职位感兴趣,而是因为姜宋两家实亲的关系,以及他本身就是西肃人,落叶归根的情怀。大郑其他守缺官员,与云谷军可没有这层关系。

再说守缺官员来云谷,还需要大郑朝廷的文书,他们总不会放弃功名,私逃到云谷来吧?以云谷目前和大郑的微妙关系,朝廷怎么可能放守缺官员过来、助长云谷军的实力?

与二舅爷谈了半天,并没有谈出什么成果。宋应奎这边想要的人材,二舅爷也说不出啥好办法。他出的主意是对秀才和读书人直接任官,这法子又和云谷军政府目前的人才培养体系有冲突,肯定是不能用。

打发走了二舅爷后,宋应奎只得一人待在办公室苦思破局之策。

好像与大郑正面硬抢人才,没有任何优势可言啊。咱得想个办法,迂回抢人,不能硬钢!

再一个、除了大郑那边有人才外,北项、西藩、河西、以及西域那边,未必就不出人才,应该还是有些没被发现的人才的。

除读书人外,优秀的匠人、手艺人,同样是能出高端人才的。在这方面,大郑给这些人的待遇并不怎么样,抢人的话成本和难度都会小很多。

比如此前办的炼丹大会,成效就很显著,如今每年九月九日办的云谷炼丹大会,都成了天下炼丹士的盛会,影响力相当大。

获得名次的炼丹士们,不光能在云谷这边得到好的待遇,在北项、西藩以及大郑都很受认可的。刚开始的时候,还只是北项那边挖墙角,现在、大郑和西藩对炼丹士们都重视了起来,开出了很好的待遇与云谷抢人才。炼丹大会的思路,可以挪用到其他人才的招揽上。

今年秋上,洮阳城可以办个天下百工竞技大会,广招天下巧匠来洮阳城竞技和进行技术交流。再出台一些好的政策和待遇,相信能吸引不少有本事的工匠和技术人才来云谷碰运气。

除了百工竞技大会外,好像还可以办个商品博览和展销会?办个展销会,不但能聚集天下商品、起到招商引资,促进商品贸易的作用,同时也能从中发现不少好的技术和人才,是个一举多得的办法。

只是这些办法,并不能解决核心问题,除了优秀的匠人,想要发展科学技术,更需要能够总结和提炼规律的通识性人才。这方面的人才,还就得从读书人中找。

宋应奎记得,真实的历史时空中,就出过沈括、宋应星等很卓著的人才,而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是从科举中走出来的。宋应奎相信,在大郑的读书人群体中,绝对会有这样的人才。咱现在、正经的是缺大学教授级的人才,怎么才能搞来这样的人?

只靠自己培养的话,可能还需要数年时间才行,云谷大学、今年才招生哪,而现在、连正经的大学教授都没,这可怎么办?

想不出头绪的宋应奎很无奈的寄希望于从书本中寻找答案,他准备多看看这个时代的人所著之书,想着从中找出有思想的作者,从而有目的性的去挖人。

结果一连看了好几天的书后,他发现这很不现实。因为根本找不到几本目前这个时代还活着的人的著作,能找到的也多是文集和怪志小说,宋应奎最感兴趣的所谓杂书、杂记几乎没有。

这个时代的人,真就不写些类似于《梦溪笔谈》之类的杂书吗?好像也不是这样!因为秘书处那边搜集过来的书中,还是有一些前人所著的关于农业、医学、算术、以及科技方面的书,虽然数量有限但不是没有。之前时代都有这样的书,难道这个时代的人就突然不做这方面的探究了?

思来想去,宋应奎觉得问题是出在云谷这边远离文化中心上了!不是这个时代的人没人写杂书,而是他们写的杂书云谷这边见不到。

杂书不是正统的书,一般情况下是没有流行度的,有的人写了杂书后,就是手抄几本,供自己的小圈子传阅,稍微厉害点的,也就是小规模的刊印,基本上没谁会大范围的刊印杂书,成本太大了。这玩意又没法盈利、还很难扬名,赔本都赚不了吆喝!

除非有些确实很经典的杂书,后世的人看到后,会进行稍微大规模的翻印,这些就是宋应奎能看到前人所著的杂书。而大多数杂书,其实就以孤本的方式遗失到历史的长河中了。后世的那些经典的古代科技类著述,好多都是以孤本的方式重现天日的。

所以、想要在正常的市场上找到当下时代的人物所著的杂书,极为不易。在文化中心洛阳,可能还稍微容易些,而在云谷这种偏远地方,找到一本都很难。

想到这一点之后,宋应奎并没有丧气,反倒是有了一个新的思路!咱为何非要明火执仗的去挖墙角哪?可以曲线行之啊。

现阶段直接让真正的高端人才来云谷就职,操作难度太大了。但谁会和钱过不去?换个思路,直接去洛阳那边寻找写了杂书的人,付版费帮他们出版著作,这不就是个办法?

那个作者不希望自己的著作广为传颂,刊行天下?杂书之所以刊印的少,没有流行度,那不是作者的本意,而是现实条件不容许而已。咱给他提供这个条件,还付他一两百银元的版费,还就不信他不动心。

除了帮已经有大部头著述的人出书外,咱还要办杂志和期刊,刊登一些小品文和对大部头著作进行摘选,这样就能吸纳更多有志于此的人。

通过稿酬和版费,就能与这些人才拉进关系,加深他们对云谷的了解,久而久之,将他们彻底吸引过来,就不再是难事。再一个、通过作品,不难看出才能,很容易就将有本事适合云谷体系的人筛选出来。

怪不得、后世的西方对学术期刊很是注重,原来他们是在打吸引人才的算盘啊。你想想,能在人家的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这不就代表人家认可你的学术水平吗?要是你在这边过得好,还则罢了,要是过得不好、不被重视,起码是有个另谋出路的依仗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