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世子稳重点 > 第八百五十九章 敲打警告

世子稳重点 第八百五十九章 敲打警告

作者:贼眉鼠眼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8-18 21:40:34 来源:抖音小说网

在赵孝骞的眼里,新政里的诸多条款就像一个个即将要爆的雷。

本应该躲得远远的,可身在其位,不得不担起责任,只好硬着头皮接近这个雷,试试看能不能把它拆了。

历史上的北宋灭亡,除了军事上的原因外,北宋的内部矛盾,朝堂党争等矛盾渐渐激化也是原因之一。

别以为党争只是朝堂上几个人斗来斗去,看似问题不大,如果朝臣只把斗争放在第一位,为了斗倒政敌连是非善恶都分了,那么可以想象朝政会出现多么巨大的错误,无论是战略上还是具体事务上。

所以历朝历代的党争,都是亡国之道。

皇帝要平衡朝局,不能让某股势力独大,但又不能让内部斗争太激烈,其中的尺度拿捏,很考验皇帝的水平。

“帝王术”这门学问,不是所有的皇帝都能学得好的,有的皇帝喜欢玩弄帝王权术,玩着玩着,放眼往宫外一看,卧槽,亡国了!

赵孝骞不喜欢玩弄帝王心术,但他不得不这么做,所以登基之后,他仍然默许朝堂存在新旧两党,包括对新政条款修正的商议,他也要让旧党的朝臣参与进来。

和所有的帝王一样,赵孝骞也不能容许朝堂只有新党这一股势力独大,这对皇帝的统治是很不利的。

章惇作为新党领袖,同时又是当朝宰相,对赵孝骞的决定也是接受的。

上次赵孝骞对他的一番深谈,终归还是起到了作用。

至少在赵孝骞登基后,章惇对旧党的打压没那么强势了,今日居然还能跟旧党朝臣们和颜悦色地商议朝政,这就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章惇这只老狐狸自然看清了形势,他知道旧党会一直存在的,不可能在他的打压下销声匿迹,因为官家不允许。

既然无法改变,只好默默接受,他是臣,不是君。

新政修正,先拿比较重要的青苗法开刀,这是赵孝骞思考很久后的决定,因为青苗法的民怨是最大的,也是最棘手的。

它不仅牵扯了百姓的利益,更牵扯了许多权贵地主和官员的利益,为了剥削百姓,地方上的官员和士商集团以青苗法为依据,合理合法地盘剥百姓。

先把棘手的问题解决,后面的新政条款也就不难了。

章惇作为宰相,看问题自然是犀利的,他一眼便看出了青苗法的弊端和缺点。

赵孝骞对章惇的看法颇为赞同,他也是这么想的。

“没错,监管是最大的问题,地方上缺少监管,官员和地主故意歪曲青苗法,以此牟利,而民间百姓大多无知,官员说什么就是什么,明明是一部善法,为何下到了地方却被百姓怨声载道?”

章惇叹了口气,道:“大宋太大了,朝廷根本监管不过来,很多政令下到地方,味道就全变了。”

“朝廷有按察使,有御史台,他们本有监察地方之责,可如今的官场权力利益勾结,官官相护,监察的官员下到地方,捞足了好处后上奏朝廷的奏疏,仍然是天下太平,所谓的监察,形如虚设。”

赵孝骞深深地注视着章惇,道:“子厚先生看问题很透彻,既然你清楚这些弊端,为何当了这几年的宰相,大宋却毫无变化?”

章惇一惊,脸色变得有些苍白,几番欲言又止,终究还是黯然一叹:“是臣失职了。”

赵孝骞语气变得有些冷淡:“你这不是失职的问题,是心思没放在这上面,子厚先生这几年怕是忙着清除元祐党,忙着在朝堂上扩张新党势力了吧?”

章惇大惊失色,他听出赵孝骞语气里的不满,急忙起身长揖赔罪:“臣知罪。”

政事堂内,各属新旧两党的朝臣们正争吵得激烈,围绕着青苗法的修正问题骂得正欢,突然见章惇起身一脸惶恐地朝赵孝骞赔罪,激烈的争吵声突然停顿下来,堂内一片寂静,气氛陡然低沉。

赵孝骞看着面色惊愕的群臣,缓缓道:“朝堂内部有争斗,自古难免,争斗不是坏事,分寸适当的话,对社稷其实是有益的。”

“但如若为了争斗,连百姓的苦难和死活都不顾了,只想着如何把政敌斗垮,这是朕不想见到的。”

“诸位皆是寒窗苦读数十载,方才功成名就,坐到如今这个位子上,当年张载的横渠四句,想必仍被诸位当作口号喊了多年,你们当官的初衷有的是为了名利,有的是为了理想……”

“朕不管你们当年的初衷是什么,坐在这个位子上,朕要求你们记住张载的那句话,‘为生民立命’,朝廷取士,是皇帝需要诸公帮忙治理天下,为百姓谋福,而不是让你们坐享富贵,争名夺利的!”

“如果诸公做了大官儿,心中已无社稷和黎民,朕要你们何用?徒添更多祸端和麻烦而已!”

话说得有点重,赵孝骞此时已是疾言厉色,他对大宋朝堂的现状已越来越不满了。

堂内群臣悚然一惊,顿时冷汗潸潸,一齐起身惶恐赔罪。“臣等知罪。”

在座的章惇心情最是惶恐,他很清楚,赵孝骞这番话看似是在说所有的朝臣,实则根本就是在指责他,敲打他,只是为了维护他这个宰相的威严,不便指名道姓针对他而已。

赵孝骞缓缓道:“朕不管在座的是元丰党还是元祐党,你们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那就是‘臣’!为君分忧,为民谋福的‘臣’!”

“这才是你们的第一首务,就事论事,就事处事的时候,不要把党争和私人恩怨带到事件里来,你们要做的是把事情做好,让百姓拥戴感恩朝廷,而不是把政敌斗垮。”

严厉斥责之后,赵孝骞放缓了语气,环视群臣道:“中书侍郎苏辙何在?”

苏辙站了起来行礼:“臣苏辙,在。”

赵孝骞看着他,道:“子由先生,说说你对青苗法的看法,利在何处,弊在何处,如何修正方能有利于百姓。”

刚刚群臣被赵孝骞一通斥责,现在又单独点了苏辙的名,苏辙此刻的压力山大。

眼前的赵孝骞,已不是当初跟他毫无顾忌玩笑的楚王世子,而是大宋的皇帝,此刻的政事堂内,那股帝王的威严气势仍笼罩在众人的心头,久久不散,令群臣心中敬畏惶恐。

于是苏辙也不得不认真严肃地思考起来,这一次的思路,不再是如何针对新党,而是把心思放在青苗法的本身。

思忖片刻,苏辙认真地道:“臣以为,青苗法本身是有利于民的,它最大的利,在于可救百姓于水火,在灾荒之年,朝廷和官府可为百姓兜底,如果地方官员能够一丝不苟执行这条政令,对百姓来说其实是善政。”

“可它的弊病也很明显,那就是政令下到地方,落实起来往往被心怀不轨的官员故意歪曲,与民间的士商和地主勾结,盘剥百姓以此牟取私利。”

“它最大的问题,是朝廷缺少对地方的监管,以至于一本好经让地方上的和尚念歪了。”

一番话说完苏辙忐忑不安地看了一眼赵孝骞的表情。

赵孝骞身侧的章惇捋须缓缓点头,虽然彼此各属不同阵营,但苏辙的看法与他根本上是一致的。

毕竟都是沉浮官场多年的老狐狸,眼光和思路自然比普通人敏锐多了。

抛开彼此针对的立场,单纯就事论事的话,其实大家都能一眼看到新政的利弊,只不过以前牵扯了太多的阵营的权力利益,有些事情明知不该这么做,为了在党争中获胜,也只好昧着良心做了。

赵孝骞也缓缓点头。

之所以特别点名苏辙,就是因为苏辙的身份,是旧党的领袖之一,赵孝骞要看看经过刚才的一番敲打后,旧党是否仍然不思悔改,仍然只为谋人,而怠于谋事。

现在看来,苏辙和旧党官员们大约也知晓利害了,更进一步了解了这位登基不久的官家的脾性。

他是不喜欢内斗太激烈的,尤其是商议正事的时候,更忌讳把个人和党系的情绪立场代入到正事里,影响了事情本身的公正。

于是苏辙也果断改变了情绪,难得地站在公正的立场上说出这番话。

确实很难得,要知道苏辙是旧党,向来是特别反对王安石的新政的,这一次居然能客观公正地说了几句青苗法的好话,简直是不可思议,在座的旧党官员们都惊愕地睁大了眼。

赵孝骞对苏辙的回答表示很满意。

党争或许会一直存在,赵孝骞也默许它必须存在,但在商议正事的时候,还是需要这种公正的态度。

“子由先生所言,与子厚先生如出一辙,你们的看法是一致的,青苗法在地方上的落实确实弊病甚多,最大的弊病是缺少朝廷的监管,以至于让地方官员和士商地主钻了空子,胡作非为。”赵孝骞缓缓道。

苏辙立马扭头望向章惇,眼中颇为惊讶。

一个是新党领袖,一个是旧党领袖,没想到在这件事上,二人的观点居然一致了。

在座的其他朝臣更惊愕,差点打出脑浆子的两党之争,两位领袖竟然心有灵犀……

赵孝骞看了看章惇,又看了看苏辙,突然笑了:“两位难得地英雄所见略同,理当庆贺一下,不如你俩互相拉拉手,从此就是好朋友……”

话音刚落,章惇和苏辙却同时冷哼一声,各自扭过头去。

赵孝骞扯了扯嘴角,特么的还挺傲娇。

莫非要逼自己请双方家长?

难度有点高,首先要请一位法力高强的道士,给双方的家长招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