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世子稳重点 > 第八百五十二章 大庇寒士

世子稳重点 第八百五十二章 大庇寒士

作者:贼眉鼠眼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8-15 23:40:02 来源:抖音小说网

皇帝赐宴,出乎章惇的意料。

太简陋了。

面前的矮桌,只有简单的三荤一素,一碗米饭,没有酒。

再看赵孝骞面前的,也是一样的规格,一样的菜色。

章惇微微眯起了眼,眼神里透出几分探究的意味。

没当皇帝以前,章惇对赵孝骞自然也是有所了解的,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赵孝骞这人对美食很讲究。

也正因此,楚王府的佳肴成了汴京权贵们啧啧赞许的存在,章惇以前也有幸赴楚王府的酒宴,饭菜佳肴果然是妙不可言,名不虚传。

更甚者,听说赵孝骞与苏轼还是忘年交,二人的交情深厚,而最初让二人产生交情的,并不是所谓的诗词文章,而是美食。

苏轼这个老吃货的名声跟他的才名一样天下皆闻,据说赵孝骞与苏轼二人经常聚在一起,却绝口不谈诗词文章,倒是互相讨论做菜。

于是在章惇的想象中,赵孝骞当了皇帝后,应该对美食愈发挑剔才是,可眼前这三荤一素,委实令他吃惊了。

都已是君临天下了,为何膳食却反倒比楚王府时更简陋了?

是做给他这个宰相看,以示皇帝节俭,还是朝政国事压力过大,官家已无心情品尝美食?

带着许多的不解和疑问,章惇心不在焉地吃着面前的饭菜。

良久,章惇终于忍不住叹道:“官家,恕臣直言,大宋的国库虽说有些紧张,但它只是支应不起一场国战,其他方面倒是勉强能够应付,作为大宋天子,官家不必如此节俭的……”

赵孝骞一怔,然后垂头看了看面前的三荤一素,不由笑了。

“你觉得朕是刻意削减宫中开支,省下钱来准备北伐?”

章惇看着面前简陋的菜色,叹道:“难道不是吗?哲宗先帝在世时,虽然也不太铺张,可天子的排场终究还是要有的,先帝每顿膳食至少也有十几个菜色,臣从未见过帝王御膳节俭到这般地步的。”

赵孝骞笑道:“皇帝也只有一张嘴,一个肚子,跟别人并无区别。明明两三个菜就能填饱肚子,讲究那些排场作甚?十几道菜摆在面前,皇帝一人能吃几样?吃不完的只能倒掉,浪费粮食太可耻了。”

这话确实是他的真心话,吃饭这种事,委实没必要搞太大的排场,前世的赵孝骞,小时候浪费了粮食,被父母狠狠教育过,那顿毒打挨的,一辈子都记得清清楚楚。

从此以后,赵孝骞哪怕是成年了,工作了,自己养活自己了,任何时候都不敢随便浪费粮食,甚至碗里剩下一粒米都要扒干净,都被教育得有强迫症了。

重活这辈子,哪怕出身富贵,赵孝骞依然不敢浪费粮食。

昔日楚王府里的佳肴满城皆赞,可赵孝骞吃的是精致美味,而不是排场铺张。

听赵孝骞说话如此朴实,章惇再次感叹:“官家与历代帝王,实在是太不一样了,臣打从心底里敬佩……”

赵孝骞正色道:“皇帝吃饭该是什么排场?大约是肉夹馍里能夹两片肉,两片!”

“皇帝干活用的粪耙子都是纯金打造的,不然对不起这身份!”

章惇噗嗤一声笑了起来:“官家这说法……哈哈!”

赵孝骞没笑,而是认真地道:“朕吃多吃少,只是小事,朕自己不在乎,你也没必要心疼。”

“重要的是,朕既然坐在这个位子,只希望天下的百姓每顿饭里能多几个菜,最好顿顿有肉吃,老人孩子不挨饿,冬天不缺穿,不会被冻死……”

“这是很长远的目标,需要你我君臣一同努力。”

“当然,朕也不装什么高尚伟大,这么干的目的,大多是希望大宋江山能一直延续下去,不至于数百年后被吃不饱饭的穷苦百姓揭竿而起,推翻赵家的统治。”

章惇神情一肃,起身长揖,正色道:“臣在其位,定为官家分忧,为百姓谋福,如若做不到,臣亦不配继续坐在这个位子。”

赵孝骞笑道:“这话听着提气,只要朕与子厚先生同心同德,这天下没有咱们办不到的事儿,千百年后的史书,你我皆是圣君贤臣,供后人敬仰,岂不是一段佳话。”

…………

幽州城。

“幽州”是大宋正式的城名,可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北京”。

此北京非后世的北京,宋辽皆是五京制,除了国都外,皆有其他四京以为拱托。

大宋曾经的北京是大名府,后来朝廷收复燕云十六州,国土面积增加,疆域国界往北延长了数百里。

这个时候大名府作为北京,已然名不副实了,于是赵煦在世时御笔一挥,改辽国曾经的析津府为“幽州”,并命为大宋北京。

这其实是一件足够大宋臣民扬眉吐气的事。

大宋立国百年,第一次因为国土的扩张和延伸,而将新占领的城池改名,清明祭祖时,足够在祖宗墓碑前吹嘘两个时辰了。

今日的幽州城府衙后院内,气氛犹为沉闷。许将和陈松龄一直被关押在后院,幽州城守将郭成奉了赵孝骞的密令,特意拨出一千兵马将后院团团围住,戒备森严,不允许任何人出入。

许将和陈松龄在这个小小的院子里已然住了三个多月。

这三个月里,外界没有任何消息传进来,二人更不知赵孝骞此番回京夺位,紧张究竟如何。

每日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坐在院子里平静地看着太阳东升西落,日复一日。

最初二人还能互相交谈,一同揣测汴京的时局。

可后来许将和陈松龄已渐渐无话可说。

不是没有话题可聊,而是二人的价值观根本完全相悖。

许将对赵孝骞夺位抱着比较开明包容的态度,在他看来,大宋需要一个贤明的君主,来带领这个国家走向盛世,而不是迂腐地遵从祖制,选出某个昏庸甚至暴戾的家伙,开历史的倒车。

祖制倒是合理合法了,谁来可怜那些贫苦的百姓?谁来手执三尺青锋,率王师北伐辽国,完成华夏一统?

当今之世,除了赵孝骞,没人能做到。

这一点,许将看得很清楚,所以当初尽管赵孝骞率燕云边军起事时,严格说来由谋反之嫌,许将也只是不参与,可他的内心其实也不反对,于是许将才自己站出来,主动要求种建中囚禁自己。

陈松龄的想法跟许将完全相反,直到如今,陈松龄说起赵孝骞来,仍然是一口一声“反贼”,“狼子野心”等等辱骂之辞。

可见陈松龄此人何等迂腐固执,他的眼里只认祖制,祖制认定的继承人,才是合理合法的皇位继承人,换了别人都是谋朝篡位,人人得而诛之。

许将和陈松龄的原则立场从根本来说,是互相对立的,正如汴京的朝堂阵营一样,一方主张立嫡长,另一方主张立贤。

两大阵营的争执对立,如今也反应到二人的身。

既然谁都说服不了谁,那么不如相对无言,相忘于江湖。

被囚禁的这些日子,许将和陈松龄友谊的小船早已翻了,不仅翻了,而且还跟泰坦尼克号一样,从中间断了,断得很干净。

今日,依然是平静寡淡的一天。

许将似乎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日子,但他一点也不担心自己未来的命运,他知道朝廷早晚会起复他,因为他对赵孝骞有着十足的信心。

汴京夺位,十万边军南下,以赵孝骞的本事,对付那几个不成器的亲王,胜负毫无悬念。

许将已认定赵孝骞一定能成事,他必然能登大宝,手握天下至权。

许将对自己更有信心,一旦赵孝骞即位,必然会重新起复他。

信心并不盲目,因为许将和赵孝骞一样,对自己的认知非常清晰理智。

许将曾是科考状元,更有第一线与辽军交战的资历,赵孝骞即位后,不出所料的话一定会筹谋北伐。

朝廷制定战略,布局兵马的时候,怎能少得了他许将?

当初种建中决定拥戴赵孝骞,率十万边军南下时,许将虽说没有参与,并无从龙之功,可他也没给赵孝骞添乱,没给他制造阻碍,而是老老实实主动请求被囚禁,主打一个不掺和,不惹事。

仅凭这一点,赵孝骞也要记他一份人情。

日三竿,东侧的厢房打开了门,陈松龄一脸惺忪地走出来,看到院子里呆坐的许将,陈松龄脸色一沉,怒哼了一声,然后转过身走到另一边,与许将隔得老远,屁股朝着他。

许将淡淡一笑,不跟他计较。

时间或许不能证明是非善恶,但它一定能证明胜负输赢。

“今天是个好天气……”许将抬头,看着烈阳高照,他的眼睛微微眯起。

“阳朔正盛,世魑魅魍魉无所遁形!”陈松龄冷冷地接道。

“成王败寇,谁是魑魅魍魉,成王说了算。”许将微笑着一语双关道。

陈松龄一愣,接着勃然大怒,正要骂回去,却听后院的拱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听声音还掺杂着甲叶撞击声,显然来者匆忙,是一位武将。

很快,幽州城守将郭成脚步匆忙走到后院,见面后抱拳朝二人行礼。

“末将郭成,拜见陈帅,拜见许副使。”

郭成用的称呼还是当初的官职,毕竟朝廷还没正式下文升免二人的官职,他们仍然是河北西路经略安抚使和副使。

见郭成难得地过来,许将的心跳陡然加速,扑通扑通跳个不停,如同见到了少年时的白月光。

“汴……汴京可是有了结果?”许将双目赤红地盯着郭成问道,神情和语气都十分激动。

郭成笑了笑,道:“是,汴京有结果了,五月廿八,成王殿下正式登基,即大宋皇帝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