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世子稳重点 > 第八百五十三章 功过任评

世子稳重点 第八百五十三章 功过任评

作者:贼眉鼠眼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8-16 21:42:00 来源:抖音小说网

赵孝骞果然赢了!

许将两眼放光,捋须刚准备大笑几声,然而想到自己如今被囚禁的处境,现在发笑好像立场不对,于是只好咳嗽几声,一张老脸涨得通红,忍得很辛苦。

相比许将的喜悦,陈松龄却面色惨白,双目无神,仿佛失去了魂魄似的,无力地瘫软在石凳上。

“赵孝骞他……登基了?这怎么可能!”陈松龄失神地喃喃道。

郭成瞥了他一眼,道:“官家登基,天命所归,有何不可能?朝廷都已发下邸报了,不信自己看。”

说着郭成从怀里掏出一份邸报递给陈松龄。

陈松龄接过,双手颤巍巍,仔细看着上面的字字句句,终于,陈松龄彻底绝望,扔了邸报嚎啕大哭起来。

“这不对!这不合祖制,赵孝骞不过宗亲出身,他怎有资格继承皇位!定是他以兵威压境,胁迫满朝文武……”

话没说完,郭成突然瞋目厉喝道:“陈松龄!官家已是大宋皇帝,天威岂容冒犯!若再敢有污蔑官家圣名者,斩!”

许将看向陈松龄的眼神透着几分同情,叹道:“大势所趋,众望所归,人力岂可逆天而为?认命吧。”

陈松龄双目赤红,牙齿咬得格格响。

他不过是一介书生,赵孝骞已登基称帝,他还能如何?当然只能认命了。

郭成懒得理他,而是对许将行了一礼,道:“有旨意,着罢许将河北西路经略安抚副使之职,即日启程回京,调任枢密使。”

许将一愣,接着两眼泛红:“官家他……”

郭成点头:“官家不会忘记任何一个功臣。”

接着郭成又对陈松龄冷声道:“着罢陈松龄河北西路经略安抚使之职,改任蓟州团练使,即日启程赴任。”

话音落,许将和陈松龄表情都变得复杂起来。

一个是即刻回京,就任枢密使。

一个是贬谪蓟州,任团练使,即民兵教头。

二人的待遇天差地别。

果然,朝堂官场上站对位置很重要。

郭成心里更清楚,若非大宋立国以来,历代帝王有善待士大夫的传统,汴京刚经历了残酷的皇位争夺,以陈松龄顽固坚持的立场,可能连性命都不保。

现在官家只是将他贬为团练使,已经算是很宽容了。

许将看着陈松龄黯然失落的表情,他的表情也很复杂。

“陈贤弟……”许将欲言又止。

陈松龄却哂然一笑:“什么都不必说,老夫不需要任何人可怜,还是那句话,官家即位,于制不合,非礼也!这话当着官家的面我也敢说,但既然太后和朝臣们无异议,老夫也认了!”

说完陈松龄起身就往屋里走,道:“老夫这就收拾行礼,走马上任,不管谁当皇帝,老夫始终是宋臣,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而已。”

看着陈松龄潇洒又显几分落寞的背影,许将沉默半晌,朝他的背影长揖一礼,久久不曾起身。

直到陈松龄的身影已消失在院中,许将才直起身,看着郭成道:“既然官家旨意上说即日启程,老夫也收拾行礼准备回京了。”

郭成这时才露出几分笑意,道:“恭喜冲元先生再任使相,往后还请枢密院对燕云边军多多照拂。”

许将淡淡地道:“燕云边军是官家的家底,枢密院自然不会怠慢,一应粮草军械战马兵饷等,朝廷会按时拨付。”

“末将多谢冲元先生了。”

许将刚准备迈步,却突然停了下来,道:“按礼制,新君登基要册封功臣,官家可册封了郭将军?”

郭成咧嘴一笑,脸上满是喜意:“皇恩浩荡,官家晋末将为厢都指挥使,并赐男爵。”

许将嘴角一勾:“倒是要恭喜郭将军了。”

“官家刚即位便任冲元先生为枢密使,可见官家对先生何等看重,相比之下,先生比我更重要。”

许将的脸上并无升官的喜意,只是拍了拍郭成的肩:“老夫走了,大宋的北疆便拜托郭将军守护了,切记日夜提防辽人,官家召老夫回京,若无意外的话,枢密院可能要开始筹谋北伐了。”

郭成闻言大喜:“真的吗?官家终于准备对辽国动手了?”

许将摇摇头:“莫要心急,此战是灭国之战,不可能轻率发动,将士们还要再等等,等朝廷各个方面准备妥当了,才会正式动手。”

郭成笑道:“末将不急,今日起我就把自己当成一根钉子,死死钉在幽州这块地面上了,只等官家下旨北伐的那一天。”

许将悠悠叹道:“若官家在位之时,真能平灭辽夏,实现江山一统。这份功绩足以名垂千古,但愿老夫此生有幸……”赵孝骞夺得皇位,此举究竟是篡位,还是名正言顺,当代难论功过,只能留到千百年后,让那些后人们去评判。

可赵孝骞若真能在治下一统华夏,那么夺位这件事根本不会有人提起,后人只觉得很正常,甚至会认为天佑大宋,让他成功了。

不夸张,唐朝的李世民玄武门弑兄杀弟,够残暴吧?

可他当皇帝后,治下了名垂青史的贞观之治,盛世气象,万国来朝,藩属邻国上表尊“天可汗”。

有了这赫赫功绩,对于玄武门之变,史书和后人骂过他半句吗?

这天下终究是实力决定一切,包括身后名。

当光芒足够耀眼,便可掩盖一切阴暗。

所以,赵孝骞会不会是第二个李世民?

许将没有答案,他只想赶快回到汴京,赶快上任枢密使,踏实本分做好自己的事,为这座江山倾尽自己的精血。

…………

汴京。

政事堂拟出了官员下放的名单。

名单共计百人,下放的地点是京畿范围内的州县乡村。

之所以将地点定在京畿,是因为这是一条全新的陌生的政策,前无古人,只能摸索尝试,首先拿京畿地区试点,如果可行,这条政策将会推行全国,成为常制。

耐人寻味的是,这份百人名单里,新党官员大约占据三分之二,旧党官员占据三分之一。

这个比例恰好跟朝堂上新旧两党的占比差不多。

而所有的人并不全部是主动要求参与,也有政事堂强行指派。

这是赵孝骞的意思,他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同时也要让这些官员下放到地方上忆苦思甜,认真且清楚地体察大宋民间的疾苦。

如今的大宋商业经济发达,朝廷对官员也是高薪养廉的政策,这就导致大宋官场上奢靡之风渐盛,官员们每日都跟泡在蜜罐里似的,对贫苦的民间现状浑然不知,跟百姓完全脱节。

长此以往,大宋终将渐渐腐朽,直至某天,某个人,因为某件事,伸指轻轻一推,偌大的帝国轰然倒塌。

所以正好借着修正新政的机会,赵孝骞才做出下放官员的决定,一举两得。

前提是,这件事没有那么多与权力利益党争等阴暗面有关的破事。

于是赵孝骞才会让皇城司遣出眼线密探,暗中监视那些下放的官员。

如今的赵孝骞才渐渐明白,为何历朝历代的帝王都有自己的一套甚至几套特务机构。

真的,人性经不起考验,任何时候都是。

这便说明了特务机构存在的必要,“监察”和“法律”形成的制度,才能最大限度地压制所有人心中的“恶”。

名单确定了,接下来便是按既定的计划下放官员。

这些都交给政事堂安排,赵孝骞是皇帝,没那么多功夫事无巨细都要管。

当初看赵煦不分昼夜批阅奏疏,可以说赵煦的身体就是被永远堆积如山的奏疏拖垮的。

赵孝骞不会干这种傻事,从现代管理学来说,皇帝只需要管理好政事堂里的宰相,以及枢密院,御史台,六部等一些首官,再往下一级的人和事,皇帝就不应该过分干预了。

当了皇帝后,赵孝骞确实比以前忙了许多,但也不至于像赵煦那样,到了不分昼夜的程度。

他只盯着政事堂的宰相们,然后宰相们帮他盯着其余的官署的官员,一层层把权力和具体的事务下放。

这才是正常且健康的管理方式。

政事堂忙着召集百名官员,分别跟他们谈话,并且分配百名官员具体的下放地点时,赵孝骞竟然还有闲心在延福宫的后花园里散步。

凭良心说,延福宫的规模不算大,可以说在历朝历代的皇宫里,它算是排名倒数的小。

前宫范围的大庆殿,文德殿,秘阁,崇文院等,后宫范围的宫殿稍多一些,但宫殿的占地面积并不大。

从福宁殿出来,绕道坤宁殿,往北穿过迎阳门,便是延福宫的后花园,名叫“后苑”。

后苑种满了各种花卉绿植,名贵的,普通的,大部分是赵孝骞连名字都叫不出来的花花草草。

毕竟一个大男人,谁没事关注这种东西。

今日赵孝骞闲逛后花园,主要是为了认路。

登基不少时日了,他却连皇宫的整体面貌都没仔细研究过,如果他的下半生注定要住在这座皇宫里,身为主人却连自己家的路都不认识,传出去别人会以为这个皇帝是天生弱智,江山要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