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世子稳重点 > 第八百五十一章 加封边帅

世子稳重点 第八百五十一章 加封边帅

作者:贼眉鼠眼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8-15 23:40:02 来源:抖音小说网

选秀充实后宫,是天家的规矩。

这一点,赵孝骞当然不会立什么深情人设,义正严词说什么除了自家婆娘谁也不碰。

毕竟,自家婆娘都有七八个了,赵孝骞的深情比草还贱。

规矩是规矩,赵孝骞不反对。

人都当皇帝了,谁还会拒绝美色?

不过赵孝骞并不是很热衷,他与自己的几个婆娘都有一个相识相爱的过程,而选秀,却真的只能是脱了裤子办事,相比之下,再绝色的美人对他来说,不过是一副皮囊罢了。

论内心的感情,终究比不自家的婆娘。

缺少了感情的滋养,剩下的只是纯粹的男女**了。

“但凡家世清白的官吏平民之女,皆可选入宫中,在皇后回京以前,礼部会拟出名册,只待呈给皇后批允……”

章惇突然加重了语气,道:“官家励精图治之余,不妨……嗯,多在后宫努力一下,最好能多诞下几位皇子,可定天下人心。”

赵孝骞一怔,然后幽幽地道:“子厚先生,朕把你当忠臣,你把朕当种马?生多少皇子是朕能决定的事儿吗?”

章惇毕竟也是有名的道德君子,说起皇帝的宫闱床笫之事,他很不习惯。

不自在地笑了笑,章惇道:“官家至少能决定一半,总之,帝王无子嗣的后果,官家想必最清楚,为了社稷长治久安,多诞皇子总是没错的。”

赵孝骞哂然道:“李渊也生了好几个,结果呢?依然是玄武门继承制,生那么多皇子真有用吗?”

章惇不由语滞,张了张嘴,发现自己无言可驳。

赵孝骞沉默半晌,道:“将来不管朕有多少个皇子,成年以后都不准留在汴京养尊处优,全部下放各地贫苦乡村劳作,体察民间疾苦,并且针对百姓的疾苦要拿出自己的解决办法。”

“大宋皇帝不立嫡长而立贤,在朕这里已经开了头,那么,就把这个规矩一直传承下去吧,在朕之后,皇位唯贤者居之,不管排位顺序年龄长幼,诸皇子成年后,朕只观察他们的品性与能力。”

“谁适合当皇帝,朕说了算。”

章惇闻言一惊,这又是要打破祖制了?

赵孝骞见章惇欲言又止,想劝谏又不敢劝,他也不多解释。

华夏数千年来皇位传承,为何大多都以嫡长继承,而非立贤?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嫡长的排位顺序是明明白白看得见的,而“贤”这个字,却很抽象很笼统。

谁是贤,谁不贤,谁说了算?只要拉拢的势力够多够大,众口一词之下,哪怕是条狗,大家也会说它是条贤明的狗,有帝王气象,这跟谁说理去?

这便是自古以来为何只立嫡长不立贤的原因所在了,因为一旦立贤,反而会激起更大的动乱。

如何保证历代帝王立贤的皇子,是真正的贤明,而不是结党后人多势众的产物,这是个千古未能解决的问题。

赵孝骞目前也解决不了。

幸好他还年轻,人生的路还很漫长,总有一日会想到解决的办法。

赵孝骞这时突然想到了另一件事,道:“登基大典后,各地官员皆表,其中可有西北边帅章楶的表奏?”

章惇毫不迟疑地道:“政事堂昨日收到了章楶的表奏,章楶愿效忠官家,并表示继续为国戍边,拒西夏人于国境之外。”

赵孝骞迅速瞥了章惇一眼。

章惇与章楶,二人都姓章,难不成有什么亲戚关系?

没错,还真是亲戚。

章惇与章楶是同宗兄弟,大家都是一个祖宗。

如今俩兄弟一个是当朝宰相,一个是手握重兵的西北边帅,可谓是门庭显赫,权势无双,老章家的祖坟大约也炸出了嘉年华的效果……

当然,据赵孝骞所知,这俩兄弟平日的来往相处,都很懂得避嫌,就如同不认识一般,所有的来往事务也都是公事公办的态度,所以朝臣们尽管知道他们的关系,但朝中甚少有人参劾。

说起来,赵孝骞登基册封功臣时,并没有封赏章楶。

倒不是他忘记了,而是他在等章楶的态度。章楶若是表支持他即位,并且表示效忠,那么章楶就应该被封赏,因为他确实是功臣。

赵孝骞没忘记当年率龙卫营突入西夏国境内,正是章楶在后方默默地指挥大军配合他的战术,牵制西夏军主力在边境鏖战,才让赵孝骞抓住西夏国都空虚的机会,一举攻破西夏都城,立下不世之功。

更何况,赵孝骞在北方抗击辽军这几年,没少从章楶的麾下部将里挖墙角,折可适,郭成等将领,都是赵孝骞挖过来的。

章楶在背后有没有跳脚骂娘,不可考,但赵孝骞确实欠了章楶不小的人情。

这人情得还。

沉吟半晌,赵孝骞缓缓道:“子厚先生,政事堂拟一道封赏旨意,加封章楶为资政殿大学士,同知枢密院事,赐朔方县侯,仍任环庆路经略安抚使,知庆州府。”

章惇不由震惊地看着赵孝骞。

这道封赏旨意可谓是皇恩浩荡,章惇都没想到,官家对这位同宗的西北边帅如此看重,不仅赐勋封爵,就连枢密院也给他挂了官衔。

纵观登基之后,赵孝骞对群臣的封赏,其中很大比例都是封赏武将,而且不吝赐爵,种建中,宗泽,折可适等将领,皆被封了爵位,如今又轮到章楶,仍然赐爵。

由此可见,官家即位后,对武将甚为看重,武夫将士的地位肉眼可见地提高了许多,大宋的朝堂已渐渐减弱了重文轻武的习气。

尽管封的是同宗兄弟,章惇还是感激地躬身长揖:“臣代同宗族兄章楶,叩谢官家天恩。”

赵孝骞摆手:“不必谢朕,这是章帅应得的,章帅戍守西北国门,常年餐风露宿,皆是一片报国之心,朕不能寒了章帅和西北将士的心。”

“后勤方面,政事堂不妨酌情安排,对大宋各地的戍边驻军多给些福利,粮食和肉类尽量增补一些,兵饷也不可拖欠,同时各地的厢军也应酌情多增补粮草甲胄兵器等。”

“厢军的战力虽说差了一点,终归是大宋的国防力量,也莫寒了他们的心。”

章惇苦笑道:“官家一句话,国库可就多了不小的压力……”

“慢慢来,开源节流,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咱们不妨定个三年五年的计划,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必须完成的短期目标,如此君臣的压力都不会太重。”

“京官下放的事,政事堂处理得怎样了?”赵孝骞接着问道。

章惇神情闪过一丝复杂,平静地道:“元祐党官员打算借此事对新党开战,他们纷纷主动疏,要求参与下放,估摸要对地方落实新政的事作文章。”

赵孝骞却敏锐地道:“你只说元祐党,新党呢?他们难道没有别的心思?”

章惇露出难堪之色,低声道:“新党官员……心思大多与元祐党一致,都存了打击政敌的意思。”

赵孝骞淡淡地道:“那么就不必考虑那些主张疏要求参与的人,政事堂和吏部从在京官员里挑选,此次下放的百名官员,以多年来的吏部考评和德行为优先。”

“朕要的是敢作敢为敢说的正直官员,将民间的新政落实情况实实在在地奏,而不是拿这件事当作对付政敌的武器,新党旧党皆如是。”

章惇浑身一凛,他听出来了,赵孝骞的最后一句话其实是在敲打他和新党。

毕竟如今朝堂的格局,新党阵营是占优势,赵孝骞这是警告他不要拿官员下放一事作文章,行打击政敌之举,否则后果会很严重。

“臣谨遵官家旨意。”章惇垂头道。

赵孝骞语气不觉重了许多,道:“官员下放,关乎社稷兴衰,君臣对待此事宜当谨慎躬行,朕的皇城司会有密探眼线盯着这些下放的官员,若发现官员在民间有不法事,当即严惩治罪。”

说着赵孝骞唇角一勾,淡淡地道:“也该让满朝文武知道,在大宋当官儿其实没有那么轻松,他们也该有点压力了,不然真以为当了官儿便一生富贵,无忧无虑了么?呵呵,天真了。”

章惇感受到赵孝骞此刻的锋芒毕露,想想当初在面对哲宗先帝时,章惇甚至有底气跟赵煦当面争吵,互生闷气。

可如今这位新即位的天子气场实在太强了,在他面前,章惇根本不敢有丝毫反抗顶撞之心。

“臣……定谨遵官家旨意,将此事办妥。”章惇老实地道。

一朝天子一朝臣,章惇在赵煦面前是一个模样,在赵孝骞面前又是另一个模样,历经三朝的老狐狸,这点适应能力还是有的。

正事说完,赵孝骞扭头看了看殿外的天色,叹了口气,道:“说好的不蹭饭的,你磨磨蹭蹭混到现在,不还是打算蹭饭么……”

章惇顿时轻松地笑了,毫不客气地道:“如此,臣便多谢官家赐宴之恩了。”

赵孝骞一怔,下打量着他:“子厚先生还真是……一点都不跟朕见外啊。”

章惇笑吟吟地道:“臣的官职做到今日的地步,有个最大的优点便是脸皮厚,顺杆子往爬的事儿没少干。”

赵孝骞摸了摸下巴,喃喃道:“如此说来,朕能当皇帝,恐怕脸皮比你更厚……”

“宫里节约开支,想蹭饭必须自己掏钱,子厚先生多少贡献一点吧。不然这顿饭被你白蹭到了,朕晚会睡不着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