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破苍穹问天 > 第1148章 望乡台·残灯记

破苍穹问天 第1148章 望乡台·残灯记

作者:沫凡晨 分类:武侠仙侠 更新时间:2025-08-15 01:37:17 来源:全本小说网

望乡台的风是斜着刮的,裹着雪粒子打在石屋的木窗上,噼啪响得像有人在叩门。石屋是用整块整块的青石砌的,墙缝里塞着干草,屋顶压着几层厚石板,看着倒比狼居胥山的无名碑更耐得住岁月。

阿芷刚靠近石屋,两生草突然蔫了半截,叶片卷成筒状,只留着草尖颤巍巍地指着屋门。“草说里面有……有很旧的影子,”她往吴仙身后缩了缩,“像被太阳晒了百年的纸,一碰就碎。”

墨渊的镇山链在腕间沉得几乎坠手,链环上凝着的霜比在雪粮道时更厚:“我师父说这守灯人姓秦,年轻时是个货郎,后来不知为何就在这儿住了下来。有人说他在等失散的儿子,也有人说他欠了人命,躲在这儿赎罪。”

吴仙望着石屋前那盏油灯,灯柱是黑沉沉的铁打的,底座积着半寸厚的灰,灯芯却亮着,豆大的火苗被风刮得歪歪扭扭,偏就是不灭。念归幡上对着石屋的星纹泛着暖黄,像浸在茶汤里的碎金,比望乡台的日光还要柔和些。

“这灯芯……”吴仙伸手要去碰灯柱,指尖刚离火苗半寸,就觉一股温热的气浪涌过来,带着股陈年的桐油味,混着点晒干的艾草香,“是用灵力养着的。”

话音刚落,石屋的木门“吱呀”一声自己开了道缝,缝里漏出昏黄的光,照见屋里堆着的干草,草上躺着个褪色的蓝布包袱,包袱角露出半截泛黄的账本。

三人走进屋时,才发现石屋比看着要深,里间竟还有张石床,床上铺着层干苔藓,墙角立着个豁口的陶罐,罐里插着几支干枯的狼毫笔。最显眼的是墙上挂着的一张地图,羊皮做的,边角都磨烂了,上面用朱砂画着条歪歪扭扭的线,从望乡台一直通到狼居胥山,线的尽头圈着个小小的“蒙”字。

“是蒙战将军的驻地。”墨渊指着那个字,镇山链突然腾空而起,链环在地图上轻轻一点,朱砂线竟泛起红光,像有血在里面流动,“这线……是用朱砂混着血画的。”

吴仙翻开那个蓝布包袱,里面是本线装的册子,纸页脆得像薄冰,上面用毛笔字记着些零碎事:“三月十七,雪停,见南来的雁,排着‘人’字,比去年早了三日”“五月廿二,油灯添了新油,是山下猎户给的,他说南边的桃花开了”“十月初一,梦见阿武了,还是穿军装的样子,说他在山那边等着我送灯”。

“阿武是谁?”阿芷的两生草突然直起身子,草尖戳了戳册子最后一页,那里画着个小小的灯盏,旁边写着“守到灯灭,或是见着永安军的旗”。

念归幡突然剧烈震颤,幡面星纹爆出的光比在无名碑前更盛,直接映在石墙上,现出个年轻货郎的影子——他挑着货担往山上走,撞见个浑身是血的士兵倒在雪地里,士兵手里攥着半面残破的军旗,上面绣着“永安”二字。

“小兄弟,帮我把这旗送到望乡台……”士兵的声音气若游丝,从怀里掏出个油布包,“里面是蒙将军的令牌,还有……还有给弟兄们的家书,让他们知道……我们守住了……”

货郎想把士兵背走,士兵却摇摇头,从腰间解下盏油灯:“这灯你拿着,望乡台高,点着灯,后面的援军能看见……我叫武三,是永安军的……若有一日,有人带着军旗来,你就说……我们没丢阵地。”

影像里的雪越下越大,武三的手渐渐冷了,货郎把自己的棉袄脱下来裹住他,在雪地里磕了三个头:“我秦老栓在这儿守着,守到灯灭,守到军旗来。”

石屋里的油灯突然“噼啪”爆了个灯花,火苗蹿起半寸高,照亮了石床底下的一个木箱。吴仙掀开箱盖,里面果然放着半面残破的军旗,红绸子都褪成了浅粉,上面的“永安”二字却依旧醒目,边角还沾着暗红的血渍。军旗下面压着个油布包,打开一看,是块青铜令牌,刻着“蒙”字,还有几十封叠得整整齐齐的家书,信封上的字迹大多被潮气浸得模糊,只有一封的收信人还能看清——“江南 苏绣娘 亲启”。

“是雪粮道那些女子的家人?”阿芷想起那些红绳结,两生草的叶片上滚下露珠,滴在信纸上,晕开了字里行间的“平安”二字,“草说这些信在哭,说等了三百年,还没到家。”

墨渊的镇山链缠住那半面军旗,链环上的清辉缓缓渗入绸布,军旗上突然浮现出无数人影,都是穿着永安军铠甲的士兵,武三就站在最前面,手里举着令牌,对着秦老栓的虚影单膝跪地:“秦大哥,军旗回来了。”

秦老栓的虚影从石床后走出来,背已经驼得像座桥,手里拄着根磨得发亮的木杖,杖头刻着个小小的“灯”字。他望着军旗,浑浊的眼睛里突然淌出泪来,滴在油灯里,火苗竟分成了几十簇,每簇火苗上都映出个模糊的人脸,像是在看信的亲人。

“我守了七十三年,”秦老栓的声音像漏风的风箱,“每天都擦这军旗,添这灯油,就怕你们回来认不出……武三啊,你看,灯还亮着,信也还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破苍穹问天请大家收藏:()破苍穹问天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吴仙将那些家书轻轻放在灯旁,灵力顺着指尖淌进信纸,信上的字迹突然变得清晰,一行行蝇头小楷在火光里跳动:“秀嫂,等我归乡,就用你绣的红绳给娃扎辫子”“阿娘,今年的新米收了,我托运粮队的姑娘给你捎了些”……

“他们的家人,或许也在等。”吴仙望着那些跳动的字迹,念归幡上的星纹突然散开,化作无数光点,一半往南飘去,像是带着信飞向江南,一半融入油灯,让火苗更亮了些,“这些信,我会带到。”

秦老栓的虚影对着吴仙深深作揖,武三和士兵们的影像也跟着鞠躬,随后渐渐变得透明,化作点点金光钻进军旗里。那半面军旗突然无风自动,飘到油灯上方,与灯焰交相辉映,竟在石墙上投出完整的“永安军”三字,笔画遒劲,像是无数士兵用生命写就。

石屋里的干草突然发出簌簌的声响,从草堆里滚出个小小的木盒,里面装着几十根灯芯,都用红绳捆着,绳头也留着三寸尾,和雪粮道的红绳结一模一样。

“草说这些灯芯是用高山柳的枝条做的,”阿芷拿起一根,灯芯在她掌心轻轻发亮,“是当年那些士兵的血和雪水浇活的树……秦老栓说,用这树做灯芯,能照得更远。”

吴仙将木盒放进包袱,念归幡上又多了颗星辰,这颗星辰不像蒙战将军的那般烈,也不像禾娘她们的那般柔,倒像盏风中的灯,带着桐油的醇厚和艾草的微苦,星纹里淌着货郎的吆喝声、士兵的喘息声、油灯的噼啪声,还有望乡台的风声,悠长得像首没讲完的老话。

离开石屋时,吴仙回头望了眼那盏油灯,火苗已经稳了,不再被风刮得摇晃,倒像颗定在山头的星。石墙上的“永安军”三字渐渐淡去,却在砖石里留下了隐隐的印记,像被时光刻进了骨头里。

“往东南走,是‘断云渡’。”墨渊望着远处云雾缭绕的河谷,“我师父说那里有座断桥,桥桩上刻着水军的番号,三百年前,有支船队在那儿凿冰沉船,挡住了敌军的水路。”

阿芷的两生草指向东南,草尖的水珠里映出片冰封的河面,河面上露出半截船桅,桅顶挂着面残破的帆,像只被冻住的白鸟。

吴仙握紧念归幡,幡面上对着断云渡的星纹正亮着,那光芒带着水汽的潮湿,像无数双手在拍打船舷。他知道,那支凿冰沉船的水军中,定有父亲,有丈夫,有兄弟,他们的名字或许就刻在断桥的桩上,浸在冰冷的河水里,等着被人在风中念起。

油灯还在石屋前亮着,照亮了望乡台的路,像个不会老去的守望者,望着他们远去的方向,也望着那些沉在水底的、属于水军的名字。

喜欢破苍穹问天请大家收藏:()破苍穹问天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