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破苍穹问天 > 第1132章 陶窑镇·陶为忆

破苍穹问天 第1132章 陶窑镇·陶为忆

作者:沫凡晨 分类:武侠仙侠 更新时间:2025-08-15 01:37:17 来源:全本小说网

离开折纸镇时,纸鹤振翅的轻响还在风里荡。阿芷的两生草朝着南方倾,草叶上沾着的纸浆痕迹被日头晒得发脆,碰一碰,竟簌簌落下些金粉似的碎末——那是牵丝藤浆里的灵气,混着没说出口的牵挂,凝在草叶上发亮。

走了五日,远远望见一片赭红色的山坳。镇子卧在山根下,烟囱林立,白日里烟柱笔直地戳进云里,到了黄昏,烟就散了,混着窑火的暖香漫过来,像有人把陈年的回忆煮在了陶土里,一呼一吸都是沉厚的暖。

村口的晒场上,摆满了各式陶坯。有粗陶的瓮,口沿上留着指腹的压痕;有细瓷的瓶,瓶身上刻着缠枝纹,纹里还藏着小字;最惹眼的是些陶俑,眉眼依稀是镇上人的模样,有的背着柴,有的牵着牛,俑底都刻着个“忆”字。

“这便是陶窑镇了?”墨渊摸了摸一尊陶俑的脸,指尖沾了点湿泥,凑到鼻尖闻了闻,“这陶土味儿里,咋裹着点桂花糕的甜?像……像三百年前我师父带的茶点香。”

一个系着蓝布围裙的老汉正蹲在陶轮旁,手里的泥坯转得匀,见他们来,停了轮盘,用沾着泥的手抹了把汗:“客官是远来的吧?咱镇的寄魂陶,用的是后山的‘忆土’,窑火里混着老槐的枯枝,烧出来的陶能存念想——把爹娘的声音刻进陶瓮,夜里倒点清水,就能听见他们唠嗑;把娃儿的笑模样捏成陶俑,摆在家里,就像娃总在跟前晃。”

他说着,往场边的草棚努了努嘴。棚里堆着些碎陶片,有的裂成了蛛网,有的碎成了齑粉,陶片断口处泛着白霜似的气,摸上去凉飕飕的,像揣了块浸在井里的石头。“邪门得很,这阵子烧好的陶总在夜里裂。前日里,赵婶子刚烧好她当家的陶俑,想留着念想,后半夜就听见‘哐当’一声,陶俑碎了,碎片里飘出股冷风,把赵婶子攒了半辈子的绣活都吹得泛黄。”

张木匠捡起块半大的陶片,是个陶瓮的底,底上还留着半行字:“冬夜冷……”他指腹摩挲着字迹,眉头皱了:“这陶里的念想,咋跟跑了似的?摸上去空落落的,像揣了个漏风的布袋。”

吴仙拾起一块带耳的陶片,是个陶瓶的残耳,耳上刻着朵半开的梅。他指尖凝起灵力探进去,触到的不是陶土的实,而是一片虚浮的空——像有人把陶里藏着的声音、模样生生抽走了,只留下个空壳子,风一吹就散。

“不是普通的裂,”吴仙将陶片凑近念归幡,幡面的星纹忽明忽暗,“是念想被吹散了,陶没了魂,自然撑不住。”

阿芷的两生草突然缠上那陶片,草叶瞬间变得深绿,从裂口里抽出一缕灰蓝色的烟。烟里浮着个模糊的影子:是个梳辫子的姑娘,蹲在陶窑边,对着刚出窑的陶瓶笑,手里还捏着块没吃完的桂花糕,嘴里念叨着“等哥回来,就用这瓶给他装新茶”。“草说,这烟里有桂花的香,”阿芷轻声道,“是被吹碎的念想,还没飘远呢。”

镇东头传来窑火的噼啪声,众人循声走去,见一座最大的龙窑前,个独眼的老窑工正对着一窑新出的陶唉声叹气。陶瓮、陶瓶、陶俑摆了一地,个个都带着细缝,缝里渗着白气,碰一碰,就晃悠着要碎。“是守窑的秦伯,”蓝围裙老汉跟过来说,“咱镇的忆土是他带人挖的,窑火也是他掌的,三百年前流云宗的仙师还教过他调窑火呢。”

秦伯听见动静,转过身,独眼里的光昏沉沉的:“仙师说,忆土是山的魂,老槐枝是地的忆,窑火得烧得‘温而不烈’,才能把念想钉在陶里。可这阵子,窑里总钻进来些‘散忆风’,专吹陶里的‘活气’——存着夫妻拌嘴的陶瓮,风一吹,就只剩个空响;刻着祖孙嬉闹的陶俑,风一过,眉眼就淡了,到最后连是谁都认不出。”

他指着地上一尊裂了缝的陶俑,俑是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脸已经模糊了:“这是李叔家的囡囡,去年没的。李叔捏这俑时,眼泪掉在陶土上,捏一下哭一声,说‘囡囡笑起来,眼角有个痣’。可昨夜风一过,俑脸上的痣就没了,李叔抱着碎陶片,坐在窑边哭了半宿。”

墨渊忽然按住腰间的镇山链,链环上的流云纹“嗡”地亮起,链身烫得灼手。他走到龙窑旁的土堆前,抓起一把忆土,土在掌心里发烫,竟慢慢显出些纹路——与镇山链内侧的刻痕一模一样。“是师父的印记!”他又惊又喜,“三百年前,他说忆土能‘锁念’,把飘在风里的念想捏进陶里,烧结实了,就再也散不了。”

话音刚落,地上那尊小姑娘陶俑突然“咔嚓”裂得更碎,无数白气从缝里涌出来,聚成一只半透明的风兽,张口就往吴仙这边扑。风里裹着无数细碎的声儿:有叹息,有啜泣,还有些没说完的半截话,听得人心头发空。

“是风灵!”吴仙祭出念归幡,幡面的星纹猛地张开,像张网似的兜住风兽。星纹里浮出无数画面:有妇人对着陶瓮说话,说“他爹,今日卖了陶罐,给你扯了块新布”;有老汉摸着陶俑笑,说“孙儿,你看爷爷捏的你,像不像?”;还有秦伯年轻时,跟着仙师守窑,窑火里扔了把新采的桂花,烧出来的陶瓶,倒空水都能闻见甜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破苍穹问天请大家收藏:()破苍穹问天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你看,”吴仙指着星纹里的画面,对风兽道,“陶里的念想是沉,可这沉是实——是灶台上温着的粥,是门后挂着的鞋,是刻在骨子里的记挂,落进陶里就成了根。你吹散了它,不是让念想自由了,是把人心的根给拔了。”

张木匠掏出暖玉,往忆土堆上一按,暖玉的温气顺着泥土渗下去,那些带缝的陶坯忽然不晃了,白气慢慢缩回缝里,陶土的颜色也深了些,透着点润。“俺娘走前,给俺留了个粗陶碗,”他往暖玉里注着灵力,声音有点哑,“碗边缺了个口,俺总用它盛饭,摸着那缺口,就像摸着娘的手。念想哪怕带着疤,也是个靠得住的念想啊!”

黑袍修士的青火落在一堆碎陶片上,青火与陶片上的白气缠在一处,竟催出些细密的光丝,丝里裹着被吹散的念想——有老两口的拌嘴声,有孩童数星星的奶音,还有雨打窑顶的咚咚声。“散忆风本是忆土的灵韵,”他难得多说了句,“该护着念想生根,不是把根吹断。”

秦伯忽然往怀里掏,摸出个布包,层层打开,是半块黑陶片,边缘被摩挲得发亮,片上刻着个“守”字。“这是三百年前仙师留下的,”他独眼里滚出泪来,滴在陶片上,“仙师说,‘陶会裂,土会干,可念想的根扎在心里,风刮不散’。我咋就忘了呢!”

风兽的轮廓渐渐淡了,白气化作无数光点,钻进那些带缝的陶坯里。忆土的颜色亮起来,裂缝慢慢弥合,陶瓮里隐约传出些细碎的说话声,陶俑的眉眼也重新清晰,眼角的痣、嘴角的笑,都回来了。

秦伯往窑里添了把老槐枝,窑火“轰”地旺了,映得他独眼发亮。新的陶坯转上陶轮,忆土在他手里活了似的,捏出个背着书包的小陶俑,俑脸上刻着颗小虎牙。“是陈家的小柱子,去城里念书了,他娘要个俑,想娃了就摸一摸。”秦伯笑着说,指腹在虎牙上轻轻按了按,“这下好了,烧出来,保管跟小柱子一个样。”

吴仙的念归幡上,又一颗星辰亮起,星纹里淌着陶色的光,光里裹着无数陶瓮、陶俑的影子。阿芷的两生草朝着西南方弯,那里的气息软绵,带着丝线的滑,还混着染料的香。

“往西南走,是织锦庄。”秦伯往窑里添着柴,头也不抬,“庄里的人会织‘牵念锦’,丝线里能织进模样,锦缎上能绣出声音,只是最近,织好的锦总在夜里褪了色,绣的模样、藏的声音都没了,像被谁洗了似的。”

墨渊望着西南方,镇山链轻轻颤:“织锦庄的牵念锦,是三百年前我师父用流云宗的‘缠梦丝’纺的线,说丝线能缠住行将散的念想,织在锦里,就像把回忆披在了身上,暖得很。”

吴仙握紧念归幡,幡面的星光与陶色融在一处,在陶轮旁的泥地上印出一行字:“念想如陶,碎时见真,圆时见暖。”他迈步走出晒场,听见镇里的陶轮又转起来,陶土转动的“呜呜”声里,藏着无数人沉甸甸的盼头。

“下一站,去看看那些织在锦里的念想吧,”吴仙回头道,“毕竟,能让锦缎不褪色的,从来不是染料,是刻在骨子里的记挂。”

龙窑边,秦伯正把那半块黑陶片嵌进新烧的陶瓮壁上,用忆土细细抹匀。陶土干了时,瓮身上竟浮出三百年前的画面:流云宗的仙师站在窑口,对年轻的秦伯说:“陶会凉,土会硬,可人心焐的念想,能让陶永远温热,让土永远鲜活。”

窑火的噼啪声里,混着陶轮转动的“呜呜”响,像无数人在说:“捏吧,烧吧,把心里的记挂,都捏进陶里、烧进火里去。”

喜欢破苍穹问天请大家收藏:()破苍穹问天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