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 > 第79章 战场观察团(一)

“陛下,你这喊我干嘛。”

这没了外人,张书缘一屁股就坐到了后殿里的床榻上,大大咧咧的就开了口。

“呵呵,小哥,朕知道你近来累坏了,这不是高兴想请你吃饭吗。”

“吃饭?陛下你这话能忽的住孙帅他们,可忽不住我啊。”

“呵呵,诶,行吧行吧,也就是你,要是换了旁人朕非砍了他不可。”

两个人调笑了一番,朱由检才说起了正事。

“好了不开玩笑了,小哥,这李若涟怎样?可是史书上记载的那般?”

朱由检坐到他身边便就问起了最关心的问题。

“嗯,这个人倒是不错,只不过他跟史书上写的不太一样。史书上说他是心不在锦衣,好广交四方贤豪。但也不知道是我的问题,还是他本来就是这样,他居然有心去走那监察一道。”

“是吗?那…那是好事啊!”

一听这话,朱由检就更高兴了,现在他最缺的就是那种刑侦人员!

“是好事,不过此人有很强的主见,要是我朝做的事情与他的想法相悖,那可能会有反效果。”

张书缘说的没错,这太过正直的人是很难掌控的,尤其是对于此时的大明来讲,有很多事是需要跟百官妥协的,尤其是沾到军队的事情。

“是啊,不过朕相信,只要朕多多亲近他与他畅谈,他定会理解朕的不易。”

听到这话,朱由检表示问题不大。

也是,身为皇权时代你在头铁,也铁不过皇帝的一句话。

“是得这么做,对了陛下,温体仁筹粮的事儿怎么样了?”

“一切良好,据他昨日所说,他户部已在吕宋购得四十万石粮草了,花费也只不过是用了五十万两。”

“嗯,这个数目稍贵,但也能理解毕竟山高路远又有海盗。”

“是啊,诶小哥,你说咱大明附近可还有什么产粮之国没?”

“有啊,交趾就很合适,只不过那个地方需要开发。”

“交趾?”

一说起交趾,朱由检就叹息了一声,因为这个国家就是那小人,你来打我,我就投降,你不来打我,我就在内部胡言乱语。

PS:自从朱棣下旨设立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后,在短短的二十年里就发生了十多次起义事件,再加之当时的交趾贫瘠,统治成本又高,慢慢的就被朱瞻基给裁撤了。在此之后明朝又多次进攻过交趾,试图再拿回来,但奈何当地人十分抗拒,地形多山又有瘴气,于是这诸多原因叠加,便就导致了后来的皇帝是无论如何也拿不回那块地了,只能是让其作为藩国的存在。

“嗯,不过陛下,眼下还是别考虑外面的事情了,眼下还是得安顿好民生,决不能因为这次借粮的事闹出民变来,还有蒙古的事儿,我打算带格物司的人去看看。”

见朱由检琢磨起了外部的事儿,张书缘是就赶忙的打断他,生怕他顾此失彼。

“嗯,境内一切好说。对了孙传庭昨日到京了,朕想让他作为此次援军去往蒙古。”

“没问题,这个人可堪大用!”

“对了小哥,你方才是说想带人去蒙古?”

“是啊,我想带着方以智和格物司的人组成一个观察团,去战场看看。”

“为何?朕不同意!”

“陛下,我想去不是要和建奴打仗,而是要带格物司的人看看如今的战场形态,好进而改制火器。而且那方以智又擅长测算,我想带他去见见世面,最好能借机,好好的测绘一下蒙古的地形,为日后做打算。”

张书缘一口气说了很多,但再怎么说,朱由检就是不同意他去涉险。

“陛下,此事我不去那又有谁去?你难道指望那群人去?!”

“小哥,我知道你想多做事,可…可战场毕竟不是儿戏,这万一有个好歹,你让朕一个人咋办?”

“这样陛下,你要实在不放心,就让李邦华带着三大营跟我走一趟,这样就没安全的问题了。”

一听这话,朱由检就开始思考这件事的可行性,但没过两息他就打消了想法。

还是那句话朝里无粮,大范围的调动军队势必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啧,小哥你…你再思量思量?”

“陛下别思量了,趁着眼下林丹汗有求于我们,我们干嘛还不抓紧机会去看看,倘若等之后三方平衡了,那可就没这个机会了!”

张书缘是语重心长的劝解,十分怕他把自己给拴在京师。

“唉,好吧,不过你得跟朕约法三章,去了之后不得上前线!”

“知道了,我不会去上前线的……”

张书缘是怎么说的,可他心底却早已经盘算好了,这前线是非去不可了。

当然,他去前线也不是要打仗,而是要好好的研究一下敌人,顺带让方以智历练历练。

这正如老话说的好,实践才是唯一的真理!

见小哥决心要去,朱由检只好是摇头苦笑了一番。

“这可是你说的啊……”

聊了一会儿,在宫里陪朱由检吃过了晚饭,他就回到了自己的郡王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请大家收藏:()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一夜无话。

第二天寅时的朝会的上。

朱由检便就宣布了兴宝卷一事,以及张书缘请奏要去蒙古的事儿。

对此,百官是既高兴又无语,高兴的是一些人觉的这内阁终于是出来个肯扛事的人了,无语的人是觉的他张书缘太过自以为是,什么事儿都要掺和上一脚。

而除了这两件事外,朱由检还当庭召见了秋试的文武考生。

武举这边自然是李若链四人,文举那边是刘若宰、何瑞征、管绍宁三人。

而这文举的三位甲等学子,各个是年轻俊才,他们不但精通楷书、作画、吟诗作对,而整个人的才情也都很高。

对此,朱由检很是高兴,一如史书中那般拜这三人做了谕德充日讲官、翰林院编修。

至于张书缘他们这边的三甲,除了李若链被招入了锦衣卫外,其余三人则是被朱由检安排进了兵部担任兵部主事……

早朝结束后。

张世泽与韩继思便就跑过来嘘寒问暖了,尤其是针对他要前往蒙古一事,更是展现出了区别于他人的关怀。

“两位言过了,张某只是想尽可能的多做些事而已,可万万担不起国之栋梁四个字啊。”

张书缘是连连摆手婉拒他们的赞誉。

“诶,阁部此话可不妥,古往今来能有几人能忙碌至此?再说您这次可是要去往战场之地,此去还望阁部要多多注意安全才是啊。”

“呵呵,好,张某定会多加注意,两位我们日后在谈?在下还有些事情要……”

“哦哦,阁部先忙。”

“好,等我归来,两位一定赏脸到我府上一聚。”

寒暄了好一阵,张书缘才离开了金銮殿的皇道。

在文渊阁整理了一番自己近来的手头事物之后,他旋即就将这些交给了韩爌。

而他交上去的东西,基本上是这三个月来的北方各地官员的政绩。

“嗯,张阁辛苦了。”

看着这位对手要远行了,韩爌也出奇的没有出言讥讽,只是在心里吐槽他这么拼命干啥。

“不敢不敢,张某没有阁老幸苦,阁老日理万机,才是真正的幸苦。”

俗话说的好,伸手不打笑脸人,虽然他与东林党有些冲突但毕竟眼下还是没到撕破脸的地步,只能说是双方互有交手……

处理完内阁的事后,张书缘便就跑去了格物司。

在这十几天内,格物司也有了变化,不但是多了很多的人,就连一些名不见经传的人也出现了不少。

而这些人虽然未曾在史书上留名,但他们却是那蒲珏等人实打实的好友。

“见过阁部。”

一路的与格物司的官员打着招呼进来,很快他就便见到了正围拢在一起研究火器图纸的徐光启等人。

“哦,张阁来了。”

见他进来了,阁楼里的众人便就停下了忙碌,徐光启更是直接走过来拱了拱手见礼。

“徐师傅好,近来事多也没来格物司看看。”

“阁部忙是好事啊,来来来阁部坐下说话。”

与徐光启客套了一阵,两个人便就互相伸着手走到了茶座旁。

“阁部此来是要调方主事吧。”

“是,本阁想带他去蒙古走一遭,此事徐师傅应当的理解的。”

“嗯,方小子的确是得好好走走。不过在此之前,徐某有一问想问阁部。”

“哦?徐师傅请讲。”

“呵,这也是老夫在胡思乱想,不知阁部是否去过西洋?”

“哦,不曾。”

“那…那阁部怎能说出半月前的那些?经过老夫与孟侯测算,这子弹经过了改制着实是比原先稳定了许多,炸膛的风险由原先的五成下降至了三成不到。”

“呵呵,原来是此事啊,张某也不过是喜好观察,时常看一些飞行之物,这看得多了,张某便就发现这一切飞行物都是以旋转姿态而动的,故此才试想着能否应用到火器上!”

“怎么,徐师傅又遇到难题了?”

见他这么问,张书缘便就猜想,这徐光启应当是遇到了什么难事。

“是的,眼下我们改制的火器,虽然是炸膛的风险降低了,但射程却是不足,还有撞针的铸造也有问题。”

“这样啊,射程可否改制一下枪管的长度使其更加具有稳定性从而飞的更远?亦或者将弹丸的火药量给提高一些?”

“至于撞针,这个在下就不好说了……”

张书缘明白,现在要求他们制造后世的精细配件,那是痴人说梦的,无论是技术还是图纸都不好搞,他也无法画出那后世枪械的配件图。

“嗯,只能是这样试试了,对了阁部,等您回来一定要多多的帮忙参谋,老夫与孟侯有些笨拙了,许多事物没你们年轻人反应快。”

“哦,这是自然。”

两个人闲聊了一会儿,方以智就到了。

见面之后,自然又是好一阵的客套见礼,无奈明朝的礼制就是这样,没有人会见面就开始谈正事。

寒暄完之后,张书缘便就同他讲了一番此行的目的。

而方以智也显的很兴奋,这要知道他作为一学者自然是想多走走和看看的。

见他如此兴奋,张书缘就拍了拍的肩膀夸赞一句“未来大家”就带着他离开了格物司。

经过一夜的休息与方以智熟悉,很快他二人便就处成了朋友,只不过那交情还有些浅而已……

喜欢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请大家收藏:()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