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 > 第78章 兴宝

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 第78章 兴宝

作者:墨轩先生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29 06:11:46 来源:全本小说网

“朕也是这么想的,可我大明眼下是无粮可用啊,若是加派朕只怕会激起震荡……”

乾清宫内,朱由检是愁容满面的开口,眼神是不断的扫视着诸多阁臣。

听着朱由检的话,在场的众人也都是一脸苦涩,只不过除了张书缘三人外,那大多数人却是有着小九九。

就比如钱龙锡这个人,虽然他是知大事晓大局,举荐了袁崇焕接替孙承宗就任关宁锦总督。但他却是一位实打实的浙党成员,且还是主张休养生息的那一派,认为驰援蒙古只是张书缘等人的一厢情愿,把击败建奴的心思放在了蒙古身上。

而跟他有类似心思的也不少,李标、毕自严两位阁臣也是如此。

所以,对于驰援蒙古之事他们本身就并不赞同,只觉的是有这人力物力还不如拿来发展国内来的好。

其实,倘若是正常年景这么想倒也正常,可是眼下却不是那正常光景,想要发展国力又谈何容易?

而且,关外的建奴是肯定不会作势看你壮大的,皇太极必会西进以武力拉拢蒙古,进而绕过宁锦防线从蓟州或宣府进攻大明。

因为沈阳的东北面是大海,北面又是无尽的冰川冻土,南边又是懵懂落后的朝鲜,所以无论是谁作为建奴的酋首,首要的大事就是要想办法破局,进而掠夺更多的人口和土地资源,只有这样他大金才不至于被锁死在关外。

看着朱由检的愁容,张书缘琢磨了一下便就知道他为啥震怒了,应当是方才他问过了这几位调粮饷的事,而这几位没有赞同。

其实,朱由检说的没错,眼下秋收在即,百姓们肯定是没什么粮可以征缴的,因为一年到头就那点粮食,吃到秋天也就差不多了。

而一旦强行加派,只会是引起震荡,毕竟眼下中原四省都在闹旱灾粮食本就不够吃。

想了想,张书缘便就决定此事不能放任他们沉默下去,当即便就站出来说道。

“陛下,此事我朝当以灭国危机来看待,故此,臣愿意不领禄米了!”

“张阁言之有理,臣李邦华也请奏不领禄米了,只待蒙古战事结束在言此事!”

“老臣亦是如此。”

随着张书缘开口,李邦华二人瞬间就跟他站到了一起,他们知道此事关乎着未来的战局,倘若蒙古垂败必然会向建奴俯首称臣,届时那漫长的北疆防线就处处有了漏洞了。

“嗯,三位爱卿大义,朕也拿出皇庄里的五万石粮食,可只有这些还是不够啊,韩师傅你在给朕想想办法,从哪儿还能扣出些粮食?”

朱由检藏在衣袍里的手是死死的捏着,他本以为这有了钱一切问题就可以解决了,但他没曾想过,这有些东西绝不是用钱就可以解决的。

而此时朱由检的皇庄里,粮草只有八万石不到,钱库里虽然有一百多万两白银和十一万两黄金,但可要知道此时的大明是有钱都难买粮……

见朱由检是语气坚定的开口,他就便知道这驰援蒙古一事怕是得继续下去了。

“陛下,老臣也愿暂令禄米,可要从别处调粮只怕会影响到温尚书的赈灾事宜,倘若由此激起民变那该如何是好啊。”

看着韩爌的慎重表情,朱由检是彻底的麻了简直是愤怒到了极点,这明知道大臣们家家有屯粮,可王承恩就是拿不到他们贪赃枉法的证据。

“哼,朕不管别的,眼下蒙古求援当为我朝第一要务,诸位爱卿再想想办法吧!”

没辙,没有证据他也不好对他们下手,只得是冷静下来想办法。

一语落下,殿内便就鸦雀无声了。

其实,他们这几人有的是办法筹粮,一可去搞大户,二可以去搞百姓,三可以去搞敌对党派的人。可无论是哪一种他们都不想干,主要原因还是他们认为给蒙古花钱是浪费粮食,只能是便宜了林丹汗。

过了一会儿,张书缘见他们实在是无动于衷,他只得是站出来启奏。

“启奏陛下,臣有一议,眼下我朝是无粮可用,但为了避免我朝日后面临四处填补的局面,臣以为我朝可否发行一种银票之外的票据向民间兜售。”

“除银票之外的票据?”

“正是,此票据不和旁物牵扯,只和我大明利益挂钩,一旦战事胜利购得此票者可凭票找户部兑换银钱!”

张书缘说的自然就是后世的国债,也算是一种透支未来的做法。

“陛下,张大人此言甚乃缪谈,我朝岂可与民间借钱?这与那商纣又有何区别?!”

这在场的人中,哪一个不是人精,刚说了半句话,他们就知道张书缘打的是什么主意了,无非是让朝堂向民间借钱而已。

“那李大人,如此情景除了此举可还有别的方法?”

见李标出来怼自己,张书缘当然是不给脸的。

“陛下,张阁此举虽有攫取民财之嫌,但老臣想来只要控制好尺度应该是没问题的。”

见他二人干了起来,身为次辅的毕自严想了想就站了出来,他知道朝堂里是没钱,可民间的大户却是有钱有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请大家收藏:()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而他之所以站了出来,主要是因为朱由检的那句“朕不管别的,眼下蒙古求援当为我朝第一要务!”让他瞬间洞悉了朱由检的决心!

“嗯,毕大人言之有理,如此我朝便可在短时间内筹集到一定的粮草了,不过臣有一补充,凡购买此据的人得有财产抵押,决不可信口雌黄,这样一来便可阻断了穷苦之人购买,二来也可避免空口无凭。”

毕自严的话音落下,孙承宗也旋即出言附和。

“嗯,孙督师言之有理,本阁意为赞同!”

见皇帝是铁了心的帮助林丹汗了,韩爌琢磨了一下就同意了,这反正也不是自己出钱,最多就是散了后去告诉自己人一声莫要买就是了。

由于他们几位都赞同了张书缘的意见,朱由检便就展开了紧皱的眉头,心道这果然还是小哥有办法。

见他们同意了,张书缘的心底并没有多么高兴,因为此事一旦尝到了甜头只会是让他们肆无忌惮的撺掇皇帝发行票据去攫取民财。

“好,既然张师傅所言诸位都同意,那就以此行事吧,不过此票据也得有个名字,诸位可有想法?”

见大局已定,朱由检便和煦的开口询问。

“陛下,臣张书缘以为此卷取名兴宝如何?一来这是我朝第一次发行的票据的,二来此票的目的是在与中兴我大明。”

见朱由检询问,张书缘便就抢在了众人前头开口。

“兴宝?嗯,好名字,那就叫兴宝吧!”

“臣等恭贺圣躬,以解燃眉之急。”

定下了名字,众人便又商量了一番兴宝的兑换比。

经由了好一阵的拉扯,最后由朱由检拍板定下了一比三的偿还比例,也就是借一石粮要换三石粮的银子。

而此时的米价大约是每石四两银子左右,也就是说不管战事胜利与否,那买了兴宝的人都会来年获得价值一石粮等同于十二两银子的偿还。

而张书缘大概算了一下,若是按每石十二两来借十万石粮食,那来年则要还给百姓白银一百二十万两,算下来这开支还算是能接受。

其实,张书缘是想把这兑换比给定高一点的,只有利益给足了才会让民间的权贵花钱购买。

但可惜,国库的收入就定死在了那里,每年至多有三百万两白银和十万两左右的黄金,再多了那就还不起了。

而张书缘之所以有这想法,主要是因为他知道这大明压根就不缺银子,只是那银子全在百官的腰包里,只要李若链上台后搞死几个人后,那还百姓的钱就有了找落了。

当然他自己也会开办各种产业来帮助国家赚钱的,但奈何众人都不同意把这兑换比定的太高……

定好了规矩,此事就交由内阁去办了。

等韩爌等人走后,张书缘三人这才呈递上了武举秋试的名单。

当朱由检看到这名单的刹那,整个人旋即就兴奋的不能自已了,因为他心心念念的李若链赫然在其中!

“哈哈哈,这可是柳暗花明啊,孙督师,你说朕该如何赏你们呐。”

看着手里的名单,朱由检笑的很是开心,全然没有了方才的踌躇。

“呵呵,陛下此事乃臣等本分,妄不敢求赏。”

孙传庭与张书缘三人是恭谦的回应,完全不敢得意,他们知道这名单里的水分有多大。

而他们呈递上来的名单虽然很长,但是除了那李若链四人外,其余是全都是矬子里拔高个了,能看不能用。

“诶,办事有功,朕怎能不赏?这样吧,大伴稍后给三位大臣各取十三件琥珀珍宝,以证朕的赏罚,三位可莫要推辞啊!”

朱由检是毋庸置疑的开口,听到这话,张书缘三人哪还能拒绝?

“臣叩谢圣恩!”

“呵呵,好了,你们先去休息休息吧,张师傅留下,朕有话要问你。”

该赏的赏的,该办的也办了,朱由检就想跟小哥好好聊聊后面的部署规划了。

“是,臣遵旨!”

一语落下,在李邦华二人的羡慕眼光中,张书缘便就随朱由检走入了乾清宫的后殿……

喜欢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请大家收藏:()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