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 > 第80章 战场观察团(二)

次日一大早,张书缘便就带着方以智等几位格物司的人,去往了京中的五军都护府。

五军都护府前身是于洪武十三年(1380)设立的大都督府,刚开始这衙门的确是对大明的军事起到了不少作用。

可随着朱元璋罢黜丞相的同时又为了防止军权过分集中,于是就便将大都督府给改制成了中、左、右、前、后五个军都督府,并在每个都督府中设立了左右都督(正一品)都督同知、都督佥事(正二品)等职,专程负责领军作战、执行皇帝特派任务、管理屯田、掌管军籍、推选将领等事务。

而在这五府中乃中都督府权责最大,因为它被朱元璋冠以了“断事官为”专门给那四个都督府断案调节!

虽说这五军都护府是历经了朱棣的几番调整,但其定位却始终都没有变,一直是负责训练军队、组织全国卫所屯田、随时听从皇命出征。

倘若没有发生土木堡之变的话,那这五军都护府就将会是整个大明的最强战力,因为自朱元璋开始就给这衙门留了很多的能人且设置了安全措施。(只有推举之权,并没有兵权。)

可让人遗憾的是,经由土木堡一役后,大明损失的战将实在是太多了,也由此导致了大明的武人衰落以及五军都护府的衰落。

PS:自从土木堡之变后,于谦为了调配资源就把五军都护府给削了,把五军都督府对军队的管理权和指挥权都划归了兵部,只给人剩下了个掌管军纪、军户以及屯田的事情了。

而张书缘之所以来这,自然是为了拽这些勋贵弟子一把,让他们上战场去见见血光,别一天到晚的在京城里混吃等死。

来到都护府的大院之前,张书缘就看向了这大明勋贵的自留地。

只见,这都护府占地面积很大,但匆匆看去只觉的这校场中是只有三五百人左右。

除了在门口站岗的卫兵看起来还为不错外,剩下的便就些肚满肥肠的人了……

看到这一幕,张书缘便就摇了摇头,心想要不要等回来了把这五军都护府给拆了,让他们全部滚去三大营效力?

可想了一息,他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这五军都护府早已成了勋贵一系的自留地了,虽然他勋贵一系是孱弱不假,但也不代表他们就是可以被随意拿捏的角色。

“小哥,劳烦速去禀报一声,就说内阁张书缘拜见。”

叹了口气收起思绪,张书缘便就看向了门口处的卫兵。

“是大人,请大人稍等,小的这就去禀报!”

大约过了七刻的功夫,朱纯臣等一行国公便就带着一众侯爵走了出来。

在这方才,他们这几人是正在一起喝茶,研究如何再去哪搞钱,毕竟眼下的三大营对他们来说是废了,他们也不敢逆着朱由检再去伸手,只得是另想其他路子。

“见过三位国公。”

见他们出来了,张书缘便就拱了拱手。

“呵呵,张阁远道而来有失远迎,有失远迎啊。”

朱纯臣虽是有些拿不住他的立场,但他也明白这个人过来肯定是有事儿的,不是带着皇帝的意思,就是他个人有什么想法,于是他开口便就摆出了一副来者不拒的狐狸嘴脸,整个人是笑呵呵的。

“不敢不敢,成国公日益繁忙,本阁部若无要事也不敢叨扰诸位啊。”

“诶,张阁此言可过了啊,你我乃是一朝臣子,理应是该多多见见,来里面说,张阁请!”

听到张书缘的奉承之语,朱纯臣也没有放在心里,反而是纳闷的在想他张书缘来这究竟是想干嘛。

“请!”

众人是说说笑笑,互相拱让着就迈入了五军都护府的大院。

“张阁,来尝尝我今年新购的秋茶。这可是上好的松萝茶呐,平日里我也舍不得拿出来……”

众人落座,朱纯臣便就想试探试探他的来意了,当即就让人上了好茶。

“真是让国公破费了。本阁部此来是想询问一番国公,我勋贵子弟可有赋闲?”

懒的跟这老狐狸玩什么弯弯绕,张书缘端起茶就喝了一口,同时便就道出了来意。

“哦?张阁是想借人?不瞒张阁,经过了京营一案。我都护府是痛定思痛,也想明白了军备糜烂的原因,所以这要是借人的话,就还请张阁休要开口吧。”

听到张书缘的话,朱纯臣便就更加纳闷了,心说你张书缘不是要去蒙古了吗?这来找我借人是几个意思,难道你也要修院子?

其实,他有这种想法并不奇怪,还是那句话。此时的五军都护府早已是成了空架子了,除了在三大营里还有些威望外,其余的就啥也不是了,所以他在面对内阁大臣的时候必须是要小心小心再小心了。

“不不不,国公想远了,本阁部是观我子弟多于无事闲散,昨日在宫内陛下又特地说了一番此事,言我子孙庸庸碌碌少了祖上气魄且多于市井闹事。这不陛下就命本阁部来看看,倘若有合适的人选就带去蒙古历练历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请大家收藏:()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张书缘是举起了朱由检的大旗开口。

其实,勋贵子弟闹事在明末是很常见的现象,只不过平日里京城内的各个衙门都懒得管,也不敢管,所以就助长了这不正之风,致使那满朝勋贵就成了那横行跋扈之辈。而他们除了怕皇帝与内阁大臣外,其他的是谁也不鸟。

而此事,自从张书缘让朱由检重用了锦衣卫后,他也知道了此类事情,但是他却没什么办法来处理,只得是先忍着等找一个合适的机会再来收拾他们。

“哦,是这样啊,那既然是陛下的意思,那本国公遵命照办即可。不知张阁是想调谁?”

听完了张书缘的话,朱纯臣就放心了,心道这还好不是皇帝派他来追责京营贪污的事儿。

“本阁想请小英国公、武定侯徐锡登、定西侯蒋秉忠、武安侯郑之俊……”

一口气,张书缘就点出了十多个人的名字,而这些人基本上都是已经继承了父辈的爵位的人且多是战死于李自成的手中的忠臣,典型代表就于徐锡登与郑之俊二人。

虽然这被点到名字的几人并不是什么好人,但他们却是对大明,对朱由检十分忠心,哪怕是到了最危难关头也没有向那李国桢一样跑去南京躲祸,反而是随着大军葬身在了战场之上!

“哦这么多人?唉,阁部有所不知啊,眼下我大明各项事务繁多,尤其是军务我五军都护府也脱不开这么多人手啊。”

起初,他朱纯臣以为,他张书缘了不得了,就是带走几个人或者十几个小辈,可他却没想到,这张书缘一开口就要调走这么多骨干力量,当即就摆起了国公爷的架势。

“成国公,您说的没错,眼下我朝确实事多,可蒙古一事想必您也能看得出利弊,所以本阁认为此事是一大磨砺诸将的时机。只要熬过了这几年到我们与建奴决战之时,我朝还得是要重用我都护府之人呐。”

没辙,他朱纯臣不愿意放人,张书缘只得是隐晦的提出了站队的意思。

其实,朱纯臣这个人不傻,只是他没把那心思放到正事儿上,要是他能专注于军事的话,张书缘相信以他的能力是足可保大明一时安定的。

因为他朱纯臣的祖上乃是军功卓着的朱能大将,家中肯定有很多兵书和带兵打仗的经验的!

“嗯……”

听得此话,朱纯臣眯起了眼来,想了半息,他就便松开了眉头点了点头。

“嗯,阁部所言甚是,这样吧,这几人还请阁部担待些时日,本公这就去召他们回来。”

朱纯臣说着就抱了抱拳,同时示意定国公徐允祯几人陪好这位。

由于给了许诺,很快朱纯臣便就去而复返了。

再与他们寒暄了一阵后,他们便就邀请张书缘检阅起了五军都护府的训练。

看了好一会,张书缘只觉的没什么意思,因为他们的战法实在是无法做到令行禁止,哪怕是鼓声停了依旧是还有人在按照着既定位置跑动。

可无奈,自己又无圣旨在手,关系且还不到能跟他三位国公促膝长谈的地步,于是张书缘只得是选择了奉承了,想着等此行回来一定要让朱由检动手军改。

离开了五军都护府,趁着时间还早,他与方以智几人连饭都没有吃就跑去了兵部……

经过禀报,很快他几人就被兵部的主事给引入了兵部大堂。

“见过孙帅!”

进来之后,张书缘便就带着人给这位老将见礼。

“哎呦,不敢当不敢当,几位俊才请起。对了张阁,你来的正好。你此去蒙古的搭档正巧也在。老夫给你引荐引荐。”

一听孙承宗这话,张书缘瞬间就知道他说的谁了。

凝神看去,只见站在孙承宗身后的,是一位年约三旬的男子,身着一身蓝袍,面相严肃,目光是炯炯有神,好似能够看破虚妄似的。

“这就是孙传庭?”

看着面前这位年纪与自己相仿的人,张书缘就对他起了生出了好感。

毕竟与他年龄相仿的人,不是在浑浑噩噩的度日,就是在费劲心力的讨生活,只有他敢厌恶魏忠贤并为此付出了弃官归乡的做法!

“下官拜见阁部大人!”

听到孙承宗在介绍自己了,孙传庭是赶忙的过来躬身施礼。

“诶诶,孙知县快快免礼。”

见这位要给自己施礼,张书缘就赶忙的搀扶住了他,要知道这位是日后最有名的几位大将之一,这安能在此时屈了人家?

孙传庭此时刚到京城还未到吏部报到,就被朱由检给抓了过来了。

“阁部大人,下官当以施礼才是啊。您这半年多来的政绩,下官可都有耳闻,这种种举措着实是令人钦佩!”

“呵呵,这都是些为臣子应当做的事情,来来孙知县中我们坐下谈。”

见这位依旧是要给自己行礼,张书缘就只好的拉着他坐到的堂中的右席。

“呵呵,伯雅你就休要见外了,张阁不似那虚张之人。”

见他俩是一谦一让的,孙承宗便就笑着摸起了胡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请大家收藏:()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是啊,孙帅所言极是,本阁不屑那些虚礼。对了孙知县中可做好了准备?”

“下官已安置好了父母亲人,随时可随军前往蒙古!”

见说起了正事,孙传庭便就严肃了起来。

“好!孙帅,不知眼下我兵部可筹措多少兵马?”

这虽然是在昨日,朱由检宣布了他要去蒙古,所以这筹措兵马护卫的事就落到了孙承宗的身上了,当然这其中不但是只有这一件事,还有那驰援陈新甲的事儿呢。

“应当能筹措出三五万人吧,再多就调不出来了。”

听到张书缘的询问,孙承宗便就叹了口气。

“三五万…也够了。不知这大军何时能到位?”

“依老夫的经验判断,想来十五日之内应该就能到了。”

“这样啊。”

听到这话,张书缘就捏了捏拳头,只恨这古代的交通不便利。

不过,他也在想,这十五日能到的话,那岂不是他就能与陈新甲的援兵一道进入蒙古了吗?

“孙帅,陛下可曾下旨让兵部拟定此次援兵总兵?”

一想到这,张书缘这才想起了将领的事儿来。

“呵呵,张阁这才想起此事?告诉你吧,这领军之人老夫已于今日朝会奏请了陛下,举荐我儿孙铨担任此次援兵之首。”

听到此话,张书缘瞬间就动容了起来,因为他这一家子全是为大明呕心沥血战死沙场之辈!

“孙帅,您…您怎能如此?”

“怎么不能如此?此事交给别人老夫不放心啊。”

说着,孙承宗便就苦笑了一番,他深知此次蒙古一役的利弊,这若打好了此役那满盘皆活,打不好了那便就满盘皆输。

“事虽如此,可…可您也不用做到如此啊,这满朝文武有的是人。”

张书缘是想在劝劝他,让他尽可能的将本领多传给儿孙一点,毕竟上了战场那可就身不由己了,说战死就战死!

“不想了,男儿志在报国,铨儿也有心于此。再说若无此志他还作何官呐?张阁不用在劝老夫了。”

无奈,见他说的这么决绝,张书缘只得是叹了口气,心道此次去到战场一定要用后世的战法减少些大明的损失……

喜欢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请大家收藏:()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