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黄鹤楼情缘 > 第42章 诗会初啼惊四座

黄鹤楼情缘 第42章 诗会初啼惊四座

作者:贾文俊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11-12 18:41:51 来源:全本小说网

第42章:诗会初啼惊四座

江夏城的夜色,是被酒香、茶烟与丝竹声缓缓浸透的。许湘云站在他们临时租住的小院中,仰头看着与千年后截然不同的星空,繁星低垂,仿佛触手可及,一种不真切的恍惚感再次袭来。来到这座大唐的繁华港口已半月有余,生存的压力稍得缓解,但寻找李白的进程,却如同陷入了一片无形的泥沼,举步维艰。

“还在想白天茶客们说的话?”李沛然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一丝疲惫,也带着一丝兴奋。他手里捏着几张粗糙的纸笺,上面是他凭借记忆默写下的几首“未来”诗作,以及一些关于盛唐诗坛的“知识点”。

“嗯,”许湘云转过身,眉头微蹙,“每个人都说听过李太白之名,有的说他曾在巴蜀,有的说他在襄阳,还有的说他早已放舟东去,入吴越之地了。消息纷乱,真假难辨。我们像无头苍蝇一样。”

李沛然走到她身边,将纸笺小心收进袖中,低声道:“所以,今晚的‘南市诗会’是个机会。张翁说了,这虽不是顶尖文人的聚会,但三教九流,消息最为灵通。若能在此处稍露头角,引起些注意,或许能打开新的局面。”

“你准备好了?”许湘云看向他,眼中有关切,也有信任。他们一个靠厨艺安身,一个则要靠这跨越千年的“知识”立命,这是他们唯一的依仗。

“题库复习了好几遍,但愿不会‘穿帮’。”李沛然故作轻松地笑了笑,手心却微微沁出汗意。他知道,这不是大学里的诗词鉴赏课,一旦行差踏错,引人怀疑,在这陌生的时代,后果不堪设想。

两人收拾妥当,踏着青石板路,向南市走去。今夜的诗会,设在一处临河的酒肆,灯火通明,人声鼎沸,还未走近,便已闻到混合着酒气、墨香与脂粉味的、独属于盛唐市井的热烈气息。

酒肆大堂内,数十人围坐,上首是几位本地稍有文名的士子,其中便有那个几次三番对他们流露出不屑的崔明远。他出身本地豪绅之家,自视甚高,见李沛然这个“来历不明”的外乡人竟也敢来附庸风雅,嘴角便挂上了一丝若有若无的讥诮。

诗会循例进行,行酒令,赋小诗,多是些吟风弄月、流连光景之作,偶有佳句,便引来一片喝彩。李沛然与许湘云坐在角落,默默观察,偶尔低语交流。李沛然凭借扎实的文学功底,对场中诗作的内在韵律、用典手法都能看出些门道,但他谨记“藏拙”的原则,只是静静听着。

几轮过后,气氛愈发活跃。主持诗会的是一位年长儒生,捋须笑道:“诸位,诗才多是即景小品,未免失之纤巧。不若我们换个题目,谈谈这‘诗之根本’,何谓好诗?何以动人?”

此言一出,席间议论声起。有人引经据典,言“诗言志”;有人推崇辞藻,认为“丽句为魂”;也有人强调音律,主张“合辙押韵乃第一要义”。各执一词,难分高下。

崔明远见时机已到,轻咳一声,将众人目光吸引过来,他目光扫过角落里的李沛然,故意扬声道:“诸位高见,皆有道理。然则,空谈理论,未免枯燥。在下听闻,这位李郎君,”他指向李沛然,“虽是外乡来客,却常于张翁茶楼高谈阔论,于古今诗家颇有品评,想必胸有丘壑。何不请李郎君一抒高见,让我等也耳目一新?”

瞬间,所有目光都聚焦在李沛然身上。那目光中有好奇,有审视,更有如崔明远般的等着看笑话的促狭。这是一个明显的刁难,要将他这个“外人”架在火上烤。

许湘云在桌下轻轻握了握李沛然的手,示意他冷静。

李沛然深吸一口气,心知躲不过去。他站起身,对四周拱了拱手,姿态不卑不亢。他知道,直接抛出杜甫那套“转益多师是汝师”或者韩愈“文以载道”的理论太过惊世骇俗,必须用更巧妙的方式。

“崔兄抬爱,在下愧不敢当。”他声音清朗,压下初时的紧张,“诸位方才所言,皆切中肯綮。在下浅见,诗之一道,或可类比于烹饪。”

这个奇特的比喻让席间一静,随即响起几声低笑,连崔明远也露出了“果然是个草包”的神情。

李沛然不以为意,继续道:“食材(意象)需新鲜应季,刀工(文字)需精准利落,火候(情感)需恰到好处,调味(韵律)需和谐统一。然,若仅止于此,不过是一道能入口的菜肴。真正的好菜,需得有那画龙点睛的‘一味’,能于食客唇齿间炸开,直抵心魂,余韵悠长。”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见不少人露出思索之色,才缓缓道:“诗亦如此。格律辞藻,如同厨艺基本功,不可或缺。但一首诗能否真正动人,在于是否蕴含了那独一无二的‘诗魂’——或是喷薄欲出的真情,或是洞察世事的哲思,或是天地浩然的壮阔气韵。此魂一缕,便可让文字超越技巧,直击人心。譬如……”

他恰到好处地停顿,将所有人的好奇心吊到了顶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黄鹤楼情缘请大家收藏:()黄鹤楼情缘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譬如何?”那主持诗会的年长儒生忍不住追问。

李沛然知道,最关键的时刻到了。他不能直接背诵李白杜甫尚未写出的惊天之作,那无异于孩童抱金过市。但他可以“引用”一些符合当下语境,又能体现他所谓“诗魂”概念,且不至于太过超前的诗句。他选择了一首王维的边塞诗,但做了极其谨慎的“转述”和“点评”。

“在下曾于旅途中,听一位隐士吟哦过两句,至今难忘。”他缓缓吟道,“‘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短短十字,画面顿生。一股苍凉、雄浑、寂寥而又壮阔的边塞气息,瞬间席卷了整个喧闹的酒肆。在座诸人,哪怕未曾亲至边塞,也能从这极其简练、极其精准的意象中,感受到那种撼人心魄的力量。这力量,超越了任何辞藻的堆砌和技巧的炫耀。

席间一片寂静。落针可闻。

崔明远脸上的讥诮凝固了,他张了张嘴,想挑些毛病,却发现这十字浑然天成,竟无处下口。

李沛然趁热打铁,他不说这是谁的诗,只道:“此二句,辞藻可谓极简,近乎白描。然其‘诗魂’何在?在于将那天地之浩瀚、自然之奇伟,与人之渺小孤寂,凝于这‘直’一‘圆’之间。此非技巧,乃是心胸,是眼力!窃以为,这便是能触动心魂的那‘一味’。”

他坐了下来,不再多言。有时候,点到即止,效果最佳。

寂静之后,是低低的、继而热烈的讨论声。

“妙啊!真乃神来之笔!”

“这是何人所作?为何从未听闻?”

“李郎君高见!以此论诗,别开生面!”

那年长儒生抚掌赞叹:“李郎君此论,深入浅出,切中要害!老夫受益匪浅!”几位之前对李沛然不甚在意的士子,也纷纷举杯示意,眼中多了几分真正的尊重。

崔明远脸色阵红阵白,他本想让李沛然出丑,没想到反而让对方借机扬了名。他冷哼一声,拂袖灌下一杯酒,眼中嫉恨之火更炽。

诗会散场时,已有数人主动与李沛然结交,交换名帖(尽管李沛然暂时没有),约定日后切磋。更重要的是,一位一直沉默寡言、坐在角落的青衫文士,在人群将散时,悄然走到李沛然身边。

“李兄方才所论,令人茅塞顿开。”青衫文士压低声音,“尤其是那‘诗魂’之说,深得我心。听闻李兄似乎在寻访谪仙李太白的行踪?”

李沛然心中一动,与许湘云交换了一个眼神,按下激动,谨慎答道:“正是。久慕太白先生风采,心向往之。”

青衫文士左右看看,声音更低了:“某有一位友人,月前自金陵来信,提及曾在秦淮河畔,偶遇一位狂生,白衣胜雪,诗酒风流,自称‘青莲居士’,其诗才惊四座,气度非凡,与传闻中的李太白颇为相似。据说,他酒后曾言,不日将溯江而上,欲观荆楚形胜,这黄鹤楼……或许是他的必经之地。”

黄鹤楼!

这个消息,比之前所有模糊的指向都更具体,更接近!李沛然感觉自己的心跳骤然加速。

“多谢兄台告知!”他郑重行礼。

青衫文士摆摆手:“举手之劳。李兄非常人,他日若真能得见谪仙,或可引为一段佳话。”说罢,便转身融入夜色之中。

回去的路上,李沛然和许湘云都难掩兴奋。夜风拂面,带着江水微腥的气息,却让人觉得无比清爽。

“黄鹤楼……他果然会来黄鹤楼!”许湘云声音带着雀跃,“我们的方向没错!”

“嗯,”李沛然点头,但兴奋过后,一丝疑虑浮上心头,“只是,这位文士所言是真是假?即便为真,李白何时会到?我们又如何能确保在他到来的那一刻,出现在他面前?”

他们面对的,依然是一个不确定的未来。但无论如何,今夜的诗会,他们不仅初步站稳了脚跟,更得到了一条极具价值的线索。希望的曙光,似乎已穿透江夏的烟波,隐约可见。

就在他们转过一个街角,即将回到住处的小巷时,暗影里,突然闪出几条黑影,拦住了去路。为首一人,身形熟悉,不是崔明远又是谁?他脸上再无席间的文人风度,只剩下阴沉的怒意。

“李沛然,”崔明远的声音在寂静的巷子里显得格外冰冷,“你以为,凭着几句不知从哪儿听来的歪诗,就能在江夏城耀武扬威了?”

李沛然心中一凛,将许湘云护在身后。他没想到,崔明远的报复,来得如此之快。

月光下,崔明远身后的几条黑影,缓缓逼近,手中似乎握着短棍之类的物事。刚刚在诗会上赢得的一线转机,瞬间被这突如其来的危机所笼罩。

这条寻仙之途,注定不会平坦。

喜欢黄鹤楼情缘请大家收藏:()黄鹤楼情缘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