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黄鹤楼情缘 > 第41章 江夏“谪仙”后援会

黄鹤楼情缘 第41章 江夏“谪仙”后援会

作者:贾文俊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11-12 18:41:51 来源:全本小说网

第41章:江夏“谪仙”后援会

夜色渐浓,李沛然拖着略显疲惫的步伐回到他们临时租住的小院,脸上却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混合着兴奋与荒谬的神情。他刚踏进门槛,便对正在灶间忙碌的许湘云说道:“湘云,你绝对猜不到我今天听到了什么——江夏城里,竟然有个‘李太白后援会’!”

许湘云正就着昏黄的油灯,小心翼翼地将一勺滚热的糖浆淋在刚刚炸好的、金黄色的糯米圆子上,这是她尝试复刻的现代小吃“糖油粑粑”,希望能为他们的餐桌增添一点甜味,也看看能否多一条财路。听到李沛然的话,她手一抖,糖浆差点淋歪了,愕然抬头:“后援会?你说……粉丝团?”

“虽无其名,但有其实!”李沛然凑到灶边,深吸了一口带着焦糖和米香的空气,压低声音,语气中带着不可思议,“就在城西的‘文墨斋’,一群年轻士子,还有不少歌伎、文人,自发聚集,专门传抄、吟诵、品评李白的诗作。他们称李白为‘谪仙’,对他仰慕得紧,但凡有只言片语的新诗从外地传来,必当珍宝般诵读研讨。”

这消息让许湘云也暂时放下了手中的活计。他们来到江夏已有些时日,凭借厨艺和超越时代的“诗词鉴赏”能力,总算勉强立足,但关于李白的确切行踪,始终如江上的烟波,缥缈难寻。茶楼老板张翁提供的消息多是道听途说,指向性不强。这个所谓的“后援会”,听起来似乎是个更直接的信息渠道。

“这是好事啊!”许湘云眼中闪过希望的光,“找到他们,不就等于找到了最灵通的耳目?”

李沛然却苦笑一下,摇了摇头:“问题就在于此。我今日在文墨斋外徘徊良久,听里面的人高谈阔论,言语间对李白推崇备至,几乎到了神化的地步。我一个外来者,无甚名气,贸然进去张口就打探他们‘偶像’的行踪,只怕不仅问不到消息,反而会惹人厌烦,被当成不知礼数的狂徒。”

他顿了顿,脸上露出一丝无奈:“而且,我听他们品评诗作,眼光颇为挑剔,对不入流的诗文嗤之以鼻。我若没有合适的‘投名状’,恐怕连门槛都迈不进去。”

现实的困境让两人陷入了短暂的沉默。空有宝山而不得入,这种感觉比毫无头绪更让人焦灼。油灯噼啪作响,映照着两张年轻而带着愁容的脸。

接下来的几天,李沛然开始了他的“混圈”计划。他不再只是在文墨斋外徘徊,而是设法融入。第一次,他揣着几枚好不容易攒下的铜钱,进去买了一刀最便宜的宣纸,试图与掌柜搭话,询问是否有什么诗会活动。掌柜倒是客气,但提到“谪仙社”(即后援会的自称)时,只是含糊地说那是几位核心公子组织的,并不对外随意开放。

第二次,他打听到社中一位颇有名气的士子喜欢品茶,便特意向张翁请教了当前流行的煎茶法,然后在那士子常去的茶馆“偶遇”。他鼓起勇气上前攀谈,从茶道入手,渐渐引向诗歌。起初对方见他谈吐不俗,还颇有兴趣,但当李沛然试探着问及是否知晓李白最新动向时,对方立刻警惕起来,敷衍几句便借故离开了。显然,在这些核心粉丝眼里,李沛然这个生面孔的“热心”显得有些突兀。

第三次尝试更是让人啼笑皆非。李沛然听说“谪仙社”的一位重要资助者,是一位姓王的本地富商,其独子亦是社中活跃分子。他想着或许可以从这位王公子身上打开缺口。多方打听,得知王公子性好风雅,尤爱收藏奇石。李沛然和许湘云琢磨了半宿,决定利用现代的一些地质学知识和审美,去江边精心挑选了一块形态奇崛、色泽青润的江石,又让许湘云用干净的布条细细包裹好。

李沛然带着这块“奇石”,再次来到文墨斋,恰巧王公子正在。他上前恭敬地说明来意,表示偶得奇石,不敢专美,特来献与知音。王公子起初颇感兴趣,示意他打开。当那块在李沛然和许湘云眼中颇具“现代抽象美”的江石显露出来时,王公子仔细端详了片刻,眉头却微微蹙起。他旁边一个清客模样的男子嗤笑一声:“我当是什么宝贝,原来不过是块寻常江边顽石,形态虽怪,却无玉质,纹理也杂乱,登不得大雅之堂。王公子收藏的灵璧、太湖石岂是此等物事可比?”

王公子虽未直言斥责,但眼神中的热度已然冷却,只是淡淡说了句“有心了”,便不再理会。李沛然顿时闹了个大红脸,在周围几人略带讥诮的目光中,抱着他那块“顽石”,狼狈地退了出来。

回到小院,他将石头往墙角一放,对着迎上来的许湘云长叹一声:“黔驴技穷矣!这‘后援会’的门槛,比想象中高得多。他们自成圈子,排外得紧。”

许湘云看着他沮丧的样子,又是心疼又是好笑。她递过一碗热腾腾的糖油粑粑:“先吃点东西。既然直接打探不行,混又混不进去,那我们能不能换个思路?让他们主动来注意我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黄鹤楼情缘请大家收藏:()黄鹤楼情缘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许湘云的话点醒了李沛然。被动融入不行,何不主动吸引?既然“谪仙社”的人以品评诗文为乐,自视甚高,那么唯有在诗文上展现出足以让他们侧目的才华或见解,才能敲开那扇门。

机会很快来了。几天后,文墨斋举办了一场小型的诗会,虽非“谪仙社”正式活动,但也吸引了不少文人前往,其中不乏社中成员。李沛然决定这次不再做旁观者。

诗会上,众人以“江月”为题,纷纷吟哦作对。佳作有之,但多是陈词滥调,意境难脱前人窠臼。轮到李沛然时,他并未直接作诗——他知道自己那点诗词功底,在原创作面前不够看。他深吸一口气,站起身来,先是对众人的诗作表示欣赏,然后话锋一转:

“诸位兄台诗才斐然,描摹江月之形、之色,已然精妙。然在下偶有所思,觉得咏物之诗,或可不止于物象本身,更在于观物之心,在于物我交融所生发之哲思与时空浩渺之感。”

他顿了顿,感受到一些人不以为然的目光,但也看到少数几人露出了些许兴趣。他继续道:“譬如这江月,亘古悬照,看尽人间悲欢离合。张若虚先生《春江花月夜》有云‘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此间追问,便已超越月色本身,直指宇宙洪荒与人生奥秘。若李太白在此,以其天纵之才,狂放不羁之态,或许会吟出‘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之类慨叹,时空流转,人世沧桑,尽在其中矣。”

他这番话,半是借鉴前人,半是揣摩李白风格进行的“预测性赏析”,尤其是巧妙地、不着痕迹地化用了未来才会出现的李白名句(但此刻只作为假设性举例),一下子让在场众人安静了下来。

这种将景物提升到哲学与时空维度的赏析角度,对于这个时代的多数文人来说,颇为新颖。更重要的是,他提到了李白,并且以一种深入理解其诗魂的方式进行的揣测,立刻引起了那些“谪仙社”成员的强烈共鸣。

一位一直坐在角落、未曾开口的青衫士子忽然抚掌,眼中闪着光:“妙啊!兄台此论,深得诗家三昧,更切中谪仙诗心!‘今月曾经照古人’……此等想象,非太白不能为!兄台高见,令人茅塞顿开!”

其他人也纷纷议论起来,再看李沛然的眼神,已从之前的漠然或轻视,变成了惊讶与探究。诗会的主持者,文墨斋的掌柜也走了过来,态度热情了许多:“未曾想阁下对李谪仙诗风有如此精妙见解。不知阁下高姓大名?可愿常来参与我等雅集?”

李沛然心中暗喜,知道路子走对了。他谦逊地报了姓名,并表示荣幸之至。

诗会散后,那位首先出声赞赏的青衫士子特意等在门口,与李沛然并肩走了一段。他自称姓陈,名文轩,正是“谪仙社”的成员之一。

“李兄见解非凡,想必亦是太白先生知己。”陈文轩语气热切,“不瞒李兄,我等社中同好,近日正得了一桩喜讯,与谪仙相关,正需如李兄这般有真知灼见者一同参详。”

李沛然心头一跳,强自镇定,顺着话头问道:“哦?不知是何喜讯,竟与李谪仙相关?”

陈文轩左右看看,压低声音,脸上带着分享秘密的兴奋:“此事社内尚在确认,不便广而告之。但据荆州来的客商所言,他们月前在襄阳一带,似乎……似乎见到了谪仙的踪迹!听闻他一路放歌纵酒,诗意勃发,方向……似是顺着汉水,往我江夏而来!”

李沛然只觉得呼吸一窒,血液似乎都涌上了头顶。襄阳,汉水,指向江夏!这是他们来到这个时代后,听到的关于李白行踪最具体、也最接近的一条线索!

他正想细问,陈文轩却拍了拍他的肩膀:“李兄,三日后,社内在望江楼有一场小聚,届时或会有更确切的消息。若李兄有暇,陈某愿代为引荐。”

惊喜来得如此突然,李沛然几乎要晕眩。他连忙拱手道谢,约定三日后定当赴约。

回到小院,李沛然将这个消息告知许湘云,两人都激动不已,感觉长久以来的寻觅终于现出了一线曙光。然而,兴奋之余,一个疑问也随之浮上心头:这条由“谪仙后援会”核心成员透露的线索,究竟有几分可信?它会是他们苦苦追寻的真相,还是……另一个更加曲折的幻影的开端?

夜色中,江夏城灯火阑珊,而希望与不确定性,正如长江上的薄雾,同时弥漫在两人心间。

喜欢黄鹤楼情缘请大家收藏:()黄鹤楼情缘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