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黄鹤楼情缘 > 第43章 诗会风云与“谪仙”之谜

黄鹤楼情缘 第43章 诗会风云与“谪仙”之谜

作者:贾文俊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11-12 18:41:51 来源:全本小说网

夜幕初降,江夏城东南隅的“文华苑”却灯火通明,人声鼎沸。李沛然手持一张素雅却分量不轻的请柬,立于门前,掌心微微沁出汗水。这并非普通的文人聚会,而是由江夏刺史远房侄孙、素有“江夏小诗魁”之称的郑元朗所设的私宴。请柬是茶楼张翁多方周旋才为他求来的,语重心长地叮嘱:“李小友,此乃捷径,亦是险途。郑公子眼界极高,若能得他青眼,寻李翰林之事或可事半功倍;若是不慎触怒……唉,你好自为之。”

李沛然深吸一口气,空气中弥漫着檀香、墨香与酒香,交织成一张无形的网,而他,这个来自千年后的异数,正要闯入这盛唐文华的核心地带。

园内曲水流觞,亭台错落。文士们宽袍博带,或倚栏高谈,或挥毫泼墨,侍女如穿花蝴蝶般奉上酒水点心。李沛然一身半新不旧的青衫,在其中显得格格不入。他依着张翁的指点,寻了一处不显眼的角落坐下,默默观察。

很快,他便注意到了众星捧月般的郑元朗。约莫二十七八年纪,面容俊朗,眉眼间带着几分矜持与傲气,正与几位年长文士讨论着近日传抄的诗作。

“诸公且看,这‘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气象何其雄浑!孟山人之作,果然非同凡响。”郑元朗朗声道,引来一片附和。

李沛然心中默然,孟浩然此诗确是千古名句,但在他的时代,早已是教科书级别的存在。此刻亲耳听闻时人品评,别有一番滋味。

这时,一个略显尖锐的声音响起:“听闻今日有位李沛然李兄在场,据张翁所言,于诗词一道见解独到,何不请来一叙,让我等也聆听高论?”

说话者正是崔明远。他摇着折扇,嘴角噙着一丝不怀好意的笑,目光精准地锁定了李沛然所在的角落。瞬间,不少好奇、审视,甚至略带轻蔑的目光投射过来。

郑元朗也抬眼望来,眼神平静无波:“哦?既有高贤,请上前一叙。”

李沛然心知躲不过,只得整了整衣袍,从容上前,执礼道:“郑公子,诸位先生谬赞了。在下李沛然,粗通文墨,不敢当‘高论’二字,特来聆听诸位雅音,以长见识。”

崔明远却不依不饶:“李兄何必过谦?日前在张翁茶楼,兄台点评前人诗作,可谓一针见血,字字珠玑。今日恰逢其会,不若也点评一二当下诗坛,或……现场赋诗一首,让我等开开眼界?”他刻意加重了“现场赋诗”四字,显然是想让李沛然这个看似无甚根底的人当场出丑。

场间静了下来。所有人都看得出,这是崔明远的刁难。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外来人,在江夏顶尖的文人私宴上被要求点评当下诗坛甚至即兴创作,无异于架在火上烤。

李沛然心中念头飞转。作诗?他脑海中的唐诗宋词浩如烟海,但贸然抛出任何一首,都可能引发无法预料的后果。点评,或许是更好的切入点,但需极其谨慎。

他沉吟片刻,抬眼迎上郑元朗探究的目光,不卑不亢道:“赋诗需要灵感和心境,强求恐难出佳作。至于点评当下诗坛……在下人微言轻,岂敢妄议?不过,既然崔兄提及,在下倒是于品鉴之道,有些许不同视角,愿与诸位探讨。”

他微微一顿,成功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譬如,诸位皆赞孟山人‘气蒸云梦泽’之句雄浑,此乃公论。然在下以为,此诗更妙处,在于‘端居耻圣明’一句。前联极写洞庭之壮阔,后联陡然收束,归于自身,于磅礴气象中透出怀才不遇的淡淡怅惘,一放一收,张力自成。读诗,有时不仅要看诗人写了何等壮阔之景,更要体味其景中蕴含的何等幽微之情。”

此言一出,众人皆露思索之色。郑元朗眼中闪过一丝讶异,微微颔首。这种侧重于情感内核与结构张力的分析角度,在当下更重直观感受和辞藻品评的风气中,确实新颖。

李沛然见初步反应尚可,心下一横,决定再进一步,抛出那个深思熟虑过的“诱饵”。他话锋一转,声音清朗:“故而,在下私以为,品诗如品人。当今诗坛,群星璀璨,然能当得起‘以气驭文,神思飞扬,如谪仙临世’者,或许……唯蜀中李太白一人而已。”

“李太白?” 座中有人疑惑,“可是那位‘笑入胡姬酒肆中’的狂生?”

“正是。”李沛然肯定道,同时仔细观察着郑元朗的表情,“其诗如天河倒泻,奔流不息,又如白云卷舒,妙手天成。诸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之豪迈,‘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之不羁,岂是寻常格局所能囿?”

他刻意吟出几句李白尚未广泛流传,但可能已在特定圈子内小范围知晓,或即将作出的诗句,以此增加自身话语的分量。

果然,郑元朗原本平静的脸上终于出现了明显的波动。他身体微微前倾,目光锐利地看向李沛然:“李兄竟也知李太白?还如此推崇?你从何处听得这些诗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黄鹤楼情缘请大家收藏:()黄鹤楼情缘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李沛然心中一动,知道自己赌对了。他故作神秘地一笑:“机缘巧合,曾于蜀中友人处,得见太白先生些许逸篇残句,惊为天人。听闻其人好游历,常纵情山水,寻仙访道,不知其翩然仙踪,如今可至我江夏否?”

他巧妙地将话题引向了核心目标——打听李白的行踪。

就在这时,席间一位一直沉默寡言、身着道袍的中年文士忽然开口,声音低沉却带着一种奇特的穿透力:“‘谪仙’?小友这个比喻,倒是颇为贴切。”他望向李沛然,眼神深邃,“李太白之诗,确非常人所能为,近乎道矣。”

郑元朗见状,主动介绍道:“这位是栖霞观的玄明道长,精研道典,亦是我辈中人。”

玄明道长对李沛然微微颔首,继续道:“小友既能识得太白诗中之‘仙气’,可见慧根不浅。至于其行踪……”他捋了捋长须,沉吟道,“月前,贫道确曾接到方外友人来信,提及李太白似已离了安陆,沿汉水而下,方向……或指我江夏。然其人行止如云鹤,无拘无束,何时能至,乃至是否真会在此停留,皆属未定之天。”

这个消息,无疑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不仅证实了李白可能前来江夏,更指出他已在路上!李沛然强压下心中的狂喜,保持面色平静,向玄明道长郑重一礼:“多谢道长指点。”

经此一番言论,李沛然在诗会上的地位悄然改变。不再是无足轻重的边缘人物,而是能提出新颖见解,并且似乎与那位神秘的“谪仙”李白有着某种微妙联系的独特存在。郑元朗对他的态度明显热络了许多,主动邀他同席饮了几杯酒,询问了些许关于蜀中以及他对李白其他诗作的看法。崔明远面色阴沉,却也不好再当场发难。

诗会散场时,月色已上中天。李沛然婉拒了郑元朗派人相送的好意,独自走在回返住所的青石路上。夜风拂面,带着江水的湿气,吹不散他心头的火热。

玄明道长的话在耳边回响。“沿汉水而下”,“方向或指江夏”。希望大增!

然而,就在他转过一个街角,即将抵达与许湘云暂居的小院时,暗影中,忽地闪出三条魁梧的身影,堵住了去路。为首一人,脸上带着狞笑,赫然是崔明远身边那个常跟着的恶仆。

“李公子,诗会上出尽了风头,这就想走了?”恶仆捏着拳头,骨节咔咔作响,“我家公子说了,想请公子再去喝杯‘醒酒茶’,顺便……聊聊你那‘谪仙’的故事!”

李沛然心中一沉,暗道不好。崔明远果然不肯善罢甘休,竟在此处派人用强!他孤身一人,手无缚鸡之力,如何应对?

他下意识地后退一步,目光急速扫视着寂静的街道,寻找脱身之机,心中念头飞转:是大声呼救,还是尝试用计周旋?许湘云还在院中等待,若她闻声出来,岂非一同陷入险境?

夜色浓重,危机骤临。他与诗仙似乎仅有一步之遥,但这最后一段路,却陡然变得凶险莫测起来……

喜欢黄鹤楼情缘请大家收藏:()黄鹤楼情缘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