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松江府又盘桓了几日,将工坊和港口的事务细细梳理了一遍,又与父亲贾琏深谈了几次后,英哥儿终于带着冯通译和维尔德神父启程返回京城。
贾琏站在码头,看着儿子登船的背影,心中感慨万千。
那个曾经在母胎中就历经磨难的孩子,如今已是名动江南的少年解元,行事说话,竟已隐隐有了大人的沉稳气度。
海风吹拂着贾琏的衣袍,他眼中有不舍,更有欣慰和骄傲。贾家的未来,真的要靠这个孩子了。
船队北上,一路顺利。当京城的轮廓再次出现在视野中时,英哥儿的心也微微热了起来。这次归来,与以往任何一次都不同。
英哥儿刚跳下马车,脚还没站稳,就听见里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和惊喜的呼唤。
“英哥儿!我的儿!”
王熙凤扶着平儿的手,赶着跑了出来。她穿着一身精致的绛红色缠枝牡丹纹的袄子,此刻却顾不上什么仪态,几步冲到近前,一把将英哥儿紧紧搂在怀里,眼泪瞬间就涌了出来。
“你可算回来了!让娘好好看看!”她捧着英哥儿的脸,仔仔细细地端详,手指轻轻抚过他似乎清瘦了些的脸颊,声音哽咽,“瘦了,定是在贡院里吃了大苦……我的儿,真是委屈你了……”
她满心满眼只有儿子受的苦楚,那解元的荣耀反倒放在其次了。
“娘,我没事,好着呢。”英哥儿依偎在母亲温暖柔软的怀抱里,嗅着那令人安心的气息,鼻尖也有些发酸。他伸出手,替母亲擦去眼泪。
这时,奶娘抱着快一岁的晗姐儿也过来了。
小丫头穿着大红棉袄,戴着虎头帽,粉雕玉琢,睁着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看着这个被娘亲紧紧抱住的大哥哥,忽然咧开没长几颗牙的小嘴,咿咿呀呀地朝英哥儿伸出手。
英哥儿的心瞬间被这小团子融化了,从母亲怀里挣出来,小心翼翼地接过胖乎乎的妹妹。晗姐儿也不认生,伸出小胖手就去抓哥哥的衣领,嘴里“啊、啊”地叫着。
“瞧瞧,晗姐儿认得哥哥呢!”平儿在一旁笑着抹眼泪。
巧姐儿也站在一旁,十五岁的少女身姿窈窕,面容清秀,眉眼间已有了几分王熙凤年轻时的影子,气质却更显文静温婉。
她看着弟弟,眼中满是骄傲,轻声说:“弟弟回来了。”
贾赦背着手,站在廊下,努力想摆出祖父的威严,但嘴角那控制不住向上翘的弧度出卖了他内心的狂喜。
他清了清嗓子,尽量让声音听起来平稳:“回来了就好!站在门口像什么话,快进屋!外面冷,别冻着孩子!”
一行人簇拥着英哥儿进了屋。厅内暖意融融,炭盆烧得正旺。
贾兰和李纨、文氏也在。贾兰上前,笑着拍了拍英哥儿的肩膀:“英弟,路上辛苦了。”
他中举之后,气质愈发沉稳,如今在国子监读书,准备明年与英哥儿一同参加会试。
李纨拉着英哥儿的手,眼圈微红,连声道:“好孩子,好孩子!真是给咱们贾家争光了!”文氏也在一旁温柔地笑着。
贾赦看着眼前出息的孙儿,只觉得扬眉吐气,浑身上下无比舒坦。他捻着胡须,扬声道:“英哥儿此番高中解元,乃是我贾氏一族之大幸!老夫定要广发请帖,大摆筵席,请遍京城老亲故旧,好好热闹一番!”
英哥儿闻言却站起身,对着贾赦恭敬地行了一礼,声音清亮中带着沉稳:“祖父,此事不急。”
厅内顿时一静,所有人都看向他。
英哥儿不慌不忙,继续说道:“孙儿侥幸中举,实乃皇恩浩荡,祖宗庇佑。然春季会试近在眼前,孙儿年纪尚小,学问根基尚浅,正当潜心攻读,以备大考。此时若大张旗鼓,宴请宾客,未免过于招摇,恐惹来非议,道我贾家子弟稍有成绩便沾沾自喜,荒废学业。不若低调些,待孙儿会试之后,若能有幸再进一步,届时再与祖父和各位亲友长辈同庆,岂不更美?”
他一番话说得条理清晰,既表明了志向,又全了礼数,更点出了“木秀于林”的风险。
贾赦愣住了,他本想好好炫耀一番,被孙子这么一说,也冷静下来。仔细一想,确实如此。英哥儿年纪太小,如此锋芒毕露,未必是好事。
他看了看小大人般的孙子,又看了看一旁微微点头表示赞同的王熙凤和贾兰,那股冲动的劲头慢慢褪去。
他沉吟片刻,终于重重叹了口气,带着点不甘,拍了下大腿:“罢了!罢了!你说得在理!是祖父光顾着高兴了!就依你!宴席不办了!”
但他又挺直了腰板,一字一句地说:“不过,祠堂必须开!我要亲自祭告列祖列宗,尤其是要告诉你祖母!让她在九泉之下也高兴高兴!我们大房,出了麒麟儿了!”
说到最后,他声音愈发洪亮,眼圈也微微发红,显然是想起了贾母生前偏疼二房的事情。
如今大房终于彻底扬眉吐气,贾赦心中激荡难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红楼:王熙凤儿子,自带金手指请大家收藏:()红楼:王熙凤儿子,自带金手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