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汉宫娇华:帝女传奇 > 第284章

汉宫娇华:帝女传奇 第284章

作者:暴富雅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8-16 06:48:42 来源:全本小说网

从绸缎铺后屋出来,暮色漫过西市牌坊。灯笼串成的长龙在风里晃,人影映在雪地上,歪歪扭扭的。

"肚子饿了吧?"陈阿娇拽着刘妧往烟火最盛处走,鼻尖萦绕着甜辣气,"前面'陆羽茶肆'的烟火气,闻着就暖和。"

茶肆里桌椅挤得像码好的锦缎,碰一下"咯吱"响。刘妧刚坐下,眼就被邻桌勾住——波斯商人阿罗憾举着汉地铜筷子,往火锅里涮裹酱的红肉。

"阿罗憾先生,这印度咖喱腌的羊肉,配越人鱼露拌芝麻酱,真能吃?"旁边穿粗布袄的汉子咂舌,筷子悬在半空,"不怕窜稀?我去年吃口西域酸果,拉了三天!"

阿罗憾嚼得满嘴流油,舌头打了个转:"懂什么!这叫'百国一锅鲜'!"他敲了敲锅沿,铜锅"当"地响,"汉地的锅够大,装得下波斯的肉、印度的酱、越人的露,比单一烤肉香十倍——去年在西域这么吃,赶骆驼都比别人多走十里,腰不酸腿不疼!"

茶肆掌柜拎着锡壶过来,壶嘴冒白汽:"这位娘子,眼生得很,第一次来?"他把壶往桌上一放,"尝尝'万国春'?汉地雨前茶煮波斯奶,掺印度冰糖,撒倭国抹茶粉,喝着像含着春天。桑小娥昨儿带百工来,一人三碗,说比暖炉还顶用。"

刘妧刚要接,邻桌留山羊胡的老者哼了声,胡须抖得像受惊的鸟:"胡闹!茶是茶,奶是奶,混在一块儿成何体统?老祖宗传的茶礼,讲究清苦回甘,哪容得这般乱搭?"

掌柜围裙往腰上一勒,瞪回去:"张老爹,您去年喝的糙茶,苦得像药渣子,怎么不跟体统较劲?"他指着壶里茶汤,琥珀色泛着绿,"这新饮子,百工喝了说干活手不僵,妇人喝了说暖身子——体统能治冻手?能让娃娃不哭闹?"

阿罗憾嘴里肉没咽净,含糊帮腔:"老者此言差矣!丝绸之路走万里,不就是让好东西混一块儿?葡萄混汉地酒曲,才酿出醇酒;胡椒混汉地酱,才调出鲜味——吃食本就该让百国滋味说话,比死守'体统'强!"

老者被噎得胡子翘,却瞟了眼咖喱羊肉,喉结动了动:"......那我......尝一小口?就一小口。"

顺着香气往深处走,"长安食坊"的幌子油乎乎的。老钱站在灶台前,颠着大铁锅,米粒蹦得像跳棋,"哗啦"翻过来,热气扑得他满脸汗。

见陈阿娇和刘妧进来,他手在围裙上蹭蹭,笑出满脸褶子:"太后......哦不,娘子来得巧!"他掀开锦瓷碗,八宝饭闪油光,"这'锦瓷八宝饭',米是庐江郡锦芯米,王老实家种的,颗粒比普通米大一圈;拌了波斯葡萄干、印度番红花,盛在老陶烧的碗里——您瞧碗底。"

他把碗倾斜,碗底釉画露出来,是"百国朝贺",汉使牵着西域骆驼:"老陶说,釉里掺了越人河泥,烧出来才这么亮。"

陈阿娇拿银匙舀一勺,米粒间缠金丝般锦线碎末,在光里闪:"老钱,这锦线碎末拌得妙,既增香又寓意'百工绵长',比单纯甜饭多了层意思。"

老钱挠头笑,指节沾面粉:"是桑小娥的主意!她说染坊废锦线烧了可惜,磨成粉拌饭里,有草木香——去年给鲁直车坊送过,伙计说比白米饭耐饿,赶车跑十里不饿,鲁直还说要加工钱呢!"

刘妧尝一口,甜丝丝的,带异域花香和锦线草木气,比宫里八宝饭多野趣,像嚼着百国田野:"宫里的八宝饭,总怕失规矩,糖放多少,果料摆几样,都有定数。尚食局厨子说,多一粒葡萄干都是错,倒不如这碗鲜活。"

老钱往灶里添炭,火苗"腾"地窜起,映得他脸红:"可不是!吃食跟衣裳一样,得让百国的料都舒坦,才能出好味——就像这锅,汉地的铁、越人的柴、波斯的料,凑在一块儿,才叫元日的暖。"

刚出食坊,就被吆喝声拽住。越人摊主阿勇站在蒸笼前,蓝布头巾歪在脑门上,揭开笼盖,白汽"腾"地裹住半条街,混着肉香、杏仁香和说不出的辣,呛得人直吸气。

"秀儿,来两斤锦灰米饺?"阿勇挥着长勺,勺柄缠越人藤编,"刚蒸好的,皮儿薄得能看见馅,透亮!"

秀儿踮脚递钱,辫子上琉璃珠晃得人眼晕:"阿勇哥,多放两瓣蒜!我娘说这饺配蒜,比贴暖炉还热乎,昨儿我爹吃了,夜里蹬被子都不冷了。"

刘妧凑近看,蒸笼里米饺透半透明的白,皮上沾灰扑扑的粉,像撒了层细雪:"这皮看着糙糙的,倒结实。"

阿勇掀开另一层笼,笼底铺锦纸,纸上印淡花纹:"这皮用锦灰拌越人糯米粉,防粘!"他捏起饺子掰开,馅里猪肉混碎杏仁,油汪汪的,"汉地猪肉香,波斯杏仁脆,拌在一块儿,比单纯肉馅多三分嚼头——用的是太后给的'锦纸蒸格',皮不粘笼,比去年竹篾屉强十倍!"

他忽然拍大腿笑:"去年蒸三笼粘掉一半,我心疼得骂笼屉,桑小娥路过,扔给我这锦纸,说'你这笨法子,不如百工的巧思',果然灵!"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汉宫娇华:帝女传奇请大家收藏:()汉宫娇华:帝女传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陈阿娇指笼里锦纸:"这纸浸了桐油吧?看着不透水。"

阿勇眼睛一亮,像被点燃的灯笼:"娘子是行家!桑小娥染坊的桐油纸,又防潮又透气,蒸出的饺皮不软塌,像越地春卷皮,有劲儿!"他忽然压低声音,从怀里掏皱纸,"我这儿有配方,抄给您?回去让尚食局试试,比宫里蒸饺新奇——去年给老陶送过,他说比他的瓷碗还'能装百味'。"

旁边挎篮子的妇人立刻凑过来,篮子鸡蛋晃得"咯咯"响:"阿勇哥偏心!我们要配方你总说'祖传的',见了漂亮娘子就松口?"

阿勇挠头笑,耳根发红:"这娘子看着面善,像懂吃食的——再说,好方子藏着才是亏!让百工都尝尝,干活才有劲,才叫本事!"

往前没几步,甜香像小手,拽人往巷子里走。"罗马饼店"木牌上,画着卷发饼师往饼上撒粉,粉粒在光里像星星。

老板是高鼻梁罗马人,汉话带长安口音,见刘妧驻足,递过刚出炉的"千层锦饼",酥皮掉渣,落在地上"簌簌"响:"娘子尝尝!汉地千层酥皮,起酥得像云彩;夹波斯蜂蜜、印度豆蔻,甜里带点辛;烤时刷越人椰浆,多了层奶香——像长安的春天,又暖又亮。"

陈阿娇咬一口,酥皮在嘴里"簌簌"化了:"这烤炉,看着像汉地的样式?"

罗马人拍炉壁笑,炉壁贴歪歪扭扭的汉字"吉":"是鲁直车坊改的!加了波斯齿轮,控温准,比罗马石炉省柴火——我来长安十五年,头三年总烤糊,后来跟老陶学看火色,他说'烤饼跟烧瓷一样,得懂火候的脾气'。"

他忽然指饼面上的字,是用锦灰墨印的"元日吉",笔画混金粉:"这字是阿月织坊的越人教我写的,她握我手,一笔一划描,说'饼要好吃,还得有好彩头'——比单纯罗马饼,多了份人情味儿,去年给太学先生送,他们说'这饼会说话'。"

暮色彻底沉下来,她们站在"百工食街"入口。街两旁食摊挤得像串糖葫芦,"锦芯米糕配波斯奶酪"的白汽、"越人春卷裹汉地烤鸭"的油光、"印度咖喱浇锦灰豆腐"的金黄,混在一块儿,把雪烘得发黏,脚下像踩着融化的糖。

陈阿娇指街心空灶,灶台上还留炭火:"张管事,把这灶盘下来,就叫'万国灶'。"

尚食局管事愣了愣,手里账本差点掉地上:"太后,这......御膳房厨子从没在市井掌过灶,怕是......"

"怕什么?"陈阿娇打断他,指尖划过炸锦球的油锅,油花溅起,香气更浓,"让他们脱下官服,跟阿勇学揉米饺皮,跟老钱学熬八宝饭糖浆,跟这位罗马先生学起酥——学不会别想回,就在这儿给百工打下手。"

旁边御膳房老厨子小声嘟囔:"宫里的规矩......"

"规矩能让百工笑?能让米饺香?"陈阿娇瞥他一眼,"明儿起,你跟着秀儿娘学做酱,她的酱能配百国菜,比宫里的'规矩酱'活泛十倍。"

刘妧望着街上来往的人——鲁直车坊伙计捧咖喱面,吃得满头汗,袖子擦嘴露出护腕"工"字;越人织工举锦饼,跟波斯商人比划,两人笑得像捡了宝;秀儿拎米饺,蹦蹦跳跳往家跑,辫子甩得像小鞭子——忽然笑了。

"张管事,"她对管事说,"让厨子们住西市工舍,跟百工学半个月。"她指街角晨光食铺,"明儿一早,先学做'胡汉合璧粥',用汉地的米、波斯的肉、越人的姜,给早出工的百工当早饭——让他们瞧瞧,宫里的厨子,也能做市井的热乎气。"

喜欢汉宫娇华:帝女传奇请大家收藏:()汉宫娇华:帝女传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