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汉宫娇华:帝女传奇 > 第285章

汉宫娇华:帝女传奇 第285章

作者:暴富雅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8-16 06:48:42 来源:全本小说网

刘妧望着街上来往的人,手里还沾着米饺的油香。

一阵锣鼓声拽得她转头——百戏场的方向,灯影里窜起个彩影,像条游龙。

"走,瞧瞧去!"陈阿娇拉着她往声浪里挤。

刚挤到场口,就见个赤膊汉子站在绳上,肌肉在灯火下亮闪闪的。脚下的锦钢绳绷得笔直,绳身的锦线纹路像鳞片,在光里闪。

"这绳能站八人叠罗汉?"前排有个老者眯着眼,山羊胡翘得老高,拐杖敲得地面"笃笃"响。

"去年王杂技的麻绳,站三人就'啪'地断了,摔得他门牙都掉了俩,现在说话还漏风呢!"

杂耍班主听见了,扯开嗓子喊,手里的铜锣"哐"地响,震得人耳朵嗡嗡的:"老爹您瞧好!"

"这是陈太后改良的锦钢绳,里掺了鲁直车坊的钢线,比头发丝还细;外缠桑小娥的锦线,浸过桐油,韧得能吊马车!"

他冲绳上汉子扬手:"来个'倒挂金钩'!让老爹瞧瞧啥叫真本事!"

汉子应声翻了个跟头,双脚勾住绳,头朝下冲观众咧嘴笑。

绳身只轻轻颤了颤,像春风拂过柳条。

周围爆发出喝彩。

老者的拐杖不敲了,眼睛瞪得像铜铃,伸手摸了摸自己的牙:"乖乖......比老黄牛的筋还韧!"

"这要是去年,王杂技也摔不着......"

旁边的"万国投壶"摊更热闹,人挤得像罐子里的豆子。

老陶烧制的锦瓷壶摆在案上,壶身的锦灰釉在灯下发蓝,壶嘴歪歪扭扭的,像个调皮的孩子噘着嘴。

个穿短打的少年捏着箭杆——越人竹制的杆,缠了圈汉地锦线,红得发亮,正瞄准壶口。

"这壶嘴歪歪扭扭,哪有宫里的铜壶周正?"有个戴方巾的书生撇嘴,手里的折扇敲着掌心。

"投中了也胜之不武!"

摊主是个矮胖汉子,举着支投中的箭杆笑,脸上的肉堆成褶:"先生懂什么!"

"这壶嘴是阿月织坊设计的,看着歪,实则藏着巧劲——壶里有机关,投中了,壶盖还能弹出锦花呢!"

他话音刚落,少年的箭"嗖"地飞出,正入壶口。

"啪"的一声,壶盖弹开,飞出朵锦缎做的石榴花。花瓣上还缀着小琉璃珠,"叮叮"落在刘妧脚边。

陈阿娇捡起花,指尖捏着花瓣,琉璃珠在她掌心转:"这花里掺了波斯金线,闪得很。"

"比宫里投壶只算输赢,多了份让人欢喜的巧思,投中了不光赢面子,还能讨个彩头。"

天禄阁广场上,孩子们的欢笑声能掀翻屋顶。

个穿绿袄的少年拽着风筝线,线轴转得"嗡嗡"响。他的"密涅瓦奔月"风筝飞得最高,罗马女神的裙角缠着汉地的云纹,飘得像真的要踩着云登月。

"阿桂,你这风筝肯定要掉!"旁边扎羊角辫的小姑娘喊,手里的"嫦娥奔月"风筝稍矮些,嫦娥的飘带被风吹得笔直。

"女神哪有嫦娥美?穿得怪模怪样的!"

少年梗着脖子扯线,脸憋得通红:"你懂什么!"

"密涅瓦是智慧女神,嫦娥是月神,她俩在天上碰面,才叫热闹——这线是锦丝搓的,桑小娥染坊的废丝,比你的麻线牢三倍,掉不了!"

他忽然指着风筝喊:"你看!她们快碰到一块儿了!"

陈阿娇指着那线,线在光里泛着银光,像根不断的银丝:"桑小娥说,这废丝扔了可惜,搓成线卖,一文钱能买三丈。"

"去年有个孩子的风筝挂在三丈高的槐树上,线都没断,爬上去取下来还能飞,比新的还结实。"

刘妧望着那风筝,忽然轻声道:"宫里的纸鸢,画的不是龙凤就是花鸟,规规矩矩的。"

"画师说'神佛不能乱凑',从不敢让女神跟嫦娥碰面,倒不如这儿的孩子胆大,让天上也热闹。"

"民间的孩子不管这些,"陈阿娇笑,眼角的细纹在灯里柔和,"他们觉得,天上的神佛也该交朋友。"

"就像百工凑在一块儿干活,越杂越热闹,越热闹越有活气。"

"工造玩具铺"的门帘被掀得"哗啦"响,冷风裹着孩子们的吵嚷钻进来。

秀儿蹲在柜台前,手里的锦线九连环转得飞快,环与环碰撞,"叮叮"响得像串小铃铛。辫梢的琉璃珠晃得柜台都发亮。

"掌柜的,这'九转玲珑'我快解开了!"她抬头喊,鼻尖沾了点灰,像只小花猫。

"就差最后一环,你看你看!"

掌柜是个留山羊胡的老者,正给个胖小子装七巧板,闻言回头笑,胡子翘得老高:"秀丫头厉害啊!"

"这可是科研局按《墨经》造的,十个孩子里,也就你能解到第八转。"

"上次张屠户家的小子,解了三天都没解开,急得哭鼻子呢!"

"去年我爹给我做的木连环,三天就磨坏了,"秀儿指尖挑着锦线,环"咔嗒"一声又开了个,眼睛亮得像星星。

"这锦灰铜做的环,磨了半年还光溜,比木头经造!我娘说,这叫'百工的巧劲,能经住日子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汉宫娇华:帝女传奇请大家收藏:()汉宫娇华:帝女传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刘妧拿起旁边的"万国七巧板",板块上刻着汉地的亭台、波斯的穹顶、越人的吊脚楼。用指尖一碰,边角的锦线刻度硌得发痒,像有小蚂蚁在爬。

"这板能拼出啥?"她问,指尖捏起块"穹顶"板,上面的纹路像真的石头。

掌柜凑过来,拿起块"亭台"板拼上去,两块板严丝合缝:"能拼'百国街景'——你看,汉地的亭子旁边,能挨着波斯的庙。"

"越人的楼底下,能站罗马的商人,跨国界呢!"

"上次有个西域商人,拼出了他老家的城堡,抱着板哭了半天,说'在长安,也能摸到家乡的墙'。"

陈阿娇在旁低语,声音里带着笑意,像春风拂过湖面:"这比宫里的象牙七巧板有趣多了。"

"象牙板只拼得出汉地山水,哪有这般四海一家的热闹?连乡愁都能拼出来呢。"

越人蹴鞠场的欢呼声震得地面都颤,像有群大象在跑。

个穿靛蓝短打的少女正颠球,球用越人藤编的芯,裹着汉地锦面,红一块绿一块,像朵拼出来的花。里面塞了波斯铃铛,每颠一下,就"叮铃"响一声,像在唱歌。

"阿鸾,来个'鸳鸯拐'!"场边的同伴喊,手里的帕子挥得像面小旗。

"让她们瞧瞧咱越人的本事!"

少女应声抬脚,锦球在她脚背上、膝盖间飞转,像只听话的小鸟。忽然一个侧身,脚后跟勾住球,"啪"地踢向空中,划出道七彩弧线——锦面反射着阳光,铃铛响得更欢了,像在为她叫好。

"这球比皮鞠轻多了!"她落地时喘着气,抹了把汗,发梢的汗珠甩在地上。

"去年踢皮鞠,撞得脚踝青了半月,走路都瘸。这锦棉内胆软乎乎的,咋踢都不疼!"

"上次桑小娥来看,说这叫'玩物得先让人舒坦,才能玩出乐子'。"

场边个老婆婆扯着嗓子喊:"阿鸾小心点!别摔着!"

少女回头笑,露出两颗小虎牙:"婆婆放心!这球轻,摔了也不疼,比皮鞠强十倍!"

陈阿娇指着那球,对刘妧说:"桑小娥的主意,用染坊的废棉絮做内胆,比皮鞠省料,还轻便。"

"百工的玩物,先得让人玩得舒坦,才谈得上好看,不像宫里的玉球,只能捧着,连碰都怕碎。"

刘妧望着场上的身影,忽然想起宫里的抛球游戏,嫔妃们站在廊下,裙摆都不敢大动,规规矩矩地把球抛来抛去,连笑声都得拿捏着分寸,像捏着块易碎的糖。

"她们玩得......真痛快。"她轻声说,指尖无意识地蜷了蜷,像在模仿颠球的动作,心里痒痒的。

暮色漫上来时,刘妧怀里的玩物快抱不住了:锦纸风筝的竹骨硌着胳膊,万国七巧板的棱角戳着腰,锦球的铃铛时不时响一声,像在催她往前走,别停下。

"你看这九连环,"她举起手里的环,环扣间的锦线闪着光,"比宫里的玉连环活泛十倍。"

"解着解着,心里的结都松了,像解开了捆着的绳。"

陈阿娇看着她发亮的眼睛,忽然拍板,声音脆得像敲玉:"明日就让科研局来,把这些玩物改良成宫廷款——不,不用改良,直接把百工请进宫,教宫女太监做!"

她指着百戏场的方向,灯影里又窜起个更高的彩影:"御花园里开个'百戏场',让杂耍艺人来教,让鲁直车坊做些轻便的绳架,老陶烧些带彩花的投壶。"

"陛下也能跟百姓一样,玩个痛快,不用总端着架子。"

"不光是玩,"刘妧忽然接话,把七巧板往陈阿娇手里塞了块,"这七巧板能拼出百国建筑,让太学的学生也玩玩,比啃竹简有趣。"

"说不定还能琢磨出新的营造法子,去年鲁直就是玩投壶,想出了车轴的新花样呢!"

旁边个卖糖画的老者听见了,举着刚画好的龙形糖,凑过来说:"可不是!娃娃玩得巧,长大干活才巧。"

"去年我孙子玩这九连环,现在修织机,比他爹还灵,说'解环的劲,能用到修机器上'!"

刘妧低头笑,指尖拨弄着九连环,"咔嗒"一声,最后一环也开了,像朵花绽在掌心。

远处的百戏场还在响锣,孩子们的欢笑声、锦球的铃铛声、风筝线轴的"嗡嗡"声混在一块儿,像支热闹的曲子,绕着人转。

"那就这么定了,"她抬头对陈阿娇说,眼里的光比灯还亮,"今儿不回宫了,咱再瞧瞧夜间的百戏。"

"听说还有'锦灯舞',用的是阿月织坊的透光锦,肯定好看——让百工的巧思,不光藏在衣食里,也藏在玩闹里,宫里宫外,本就该玩在一块儿。"

喜欢汉宫娇华:帝女传奇请大家收藏:()汉宫娇华:帝女传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