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汉宫娇华:帝女传奇 > 第234章

汉宫娇华:帝女传奇 第234章

作者:暴富雅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8-16 06:48:42 来源:全本小说网

粮铺老板扛着袋稻种经过,被迁民们围住,竹筐里的镰刀"哐当"撞在石头上——

"老板,这占城稻真能一年三熟?"梳双丫髻的小媳妇攥着布包,里面碎银硌得手心发疼,"我当家的在北军打仗,要是能多收粮,我就不用去缝甲片了。"

"骗你干啥!"老板拍着稻袋,谷粒"哗啦"撒出来,"前儿泛博士戴个老花镜挑种,说这稻子三月下种五月收,比咱汉地的稻子性子急!去年蜀郡李寡妇半亩地收三石,够她儿子读三年书——这稻子是送粮的活菩萨!"

"我家那口子怕水,晕船咋办?"瘸腿张老汉的拐杖在青石板上磕出火星,"上次过渭河摆渡,吐得胆汁都快出来了。"

"船上有女医官!"李寡妇把小石头往身前拽了拽,"备了生姜陈皮水,我家石头偷喝了半碗,说比糖精水还甜。昨儿女医官还教咱揉内关穴,说按这儿就不晕了。"

人群里炸开了锅——

"听说交趾的蚊子比拳头大,能叮死人!"

"瞎扯!女医官带了艾草包,张婆说挂在船上能驱蚊。"

"我表哥在交趾当差,说那边的土黑得流油,插根筷子都发芽!"

船工的老板娘把船钉倒在竹匾里,阳光照着像撒了把碎金,她边数边喊:"这'防瘴船钉'是铜混铁铸的,泡十年水都不生锈!前儿王老实来钉他爹的牌位箱,我多给了两颗,让他钉牢实——可别让河风吹散了老人家的念想。"

王老实蹲在码头补箱子,补丁上的针脚歪歪扭扭:"多谢老板娘!我爹临死前还攥着我的手说'要是有田,坟头都能长稻子'。到了交趾,我先给他磕三个头,让他瞧瞧咱也成了有田的人!"

"到时候可得请咱喝新米酒!"旁边扛犁的汉子拍他后背,"用占城稻酿的,肯定甜!"

"那是自然!"王老实摸出怀里的酒曲包,"我带了去年的酒曲,就等新米下锅!"

建章宫的铜漏刚滴过寅时三刻,烛火在《首航日志》上投下晃动的影子。

刘妧指尖划过"初十抵南海郡,补给淡水五十缸"的字迹,旁边朱砂画的小鱼栩栩如生。泛胜之的"行船农情"里,"浮动苗床稻芽长半寸"被圈了又圈,底下女医官的"防瘴表"上,"全船无一人染病"几个字透着喜气,还画了个歪歪扭扭的艾草包。

"陛下,首航船队已抵交趾湾!"掌印女官的声音撞在梁柱上,晨钟恰好从朱雀街传来,惊飞了檐角的夜鹭。刘妧登上望楼,想象着千里之外的景象——楼船的锦帆在热带阳光下鼓得满满的,小石头正趴在船边数鱼,李寡妇说不定在教土着女子认稻种呢。

巳时的阳光把湄公河照得像条金带子,王老实扶着牌位箱站在甲板上,箱子角的红布被风吹得猎猎响。

"爹,你看那鱼!"狗剩指着河里逆流而上的巨鲇,鳞片闪着青蓝光,"泛博士说这鱼够全家吃三天,比咱家的猪还沉!"

农学弟子用细沙在木盘里划田垄,沙粒漏下来像下雨:"王大哥您瞧,这水网像不像咱长安的织锦?按'区田法'开渠,一亩抵三亩收——您家百亩地,够娶三个儿媳妇!"

狗剩用树枝在甲板上画稻田,田埂画得方方正正:"爹,咱要种得比地主家好,田埂上种豆子,张婆说稻豆轮作,地力更肥!"

陈阿娇的手札被风刮得直响,绢帛上画着土着的红底筒裙,旁边注着"勿摸头饰,彼处以头饰为尊"。

"这是太后让人画的'入乡随俗图',"女官给迁民分手札,"说用织锦换信任,比带刀枪管用。"

织锦舱里,西市王婶正把绣着稻穗的锦帕递给土着女子。戴银项圈的女子接过帕子,指尖轻轻摸着针脚,转身从竹篓里掏出红毛丹,毛茸茸的像小灯笼。

"她说这是交趾最甜的果子,"懂土话的汉商老张翻译,"还说这稻穗绣得比她们用贝壳画的好看。"

王婶咬了口红果,甜汁顺着嘴角流:"告诉她,等稻子熟了,请她吃白米饭,就着红毛丹吃!"

未时的太阳晒得甲板发烫,迁民们都往船舷阴影里躲。楼船抵岸时,木桩上的新凿痕还在渗树汁。

泛胜之举着缠红绸的水尺喊:"按律法,迁民授田百亩,先到先选!水尺红线下的地最肥,黑土一尺厚,去年蜀郡这种地亩产多三石!"

迁民们按"经纬队"登岸,李寡妇攥着迁民券,券上的"李陈氏"被汗浸得发亮。小石头光着脚踩在黑泥里,惊叫着跳起来:"娘!这泥会咬脚!"

女户们用步丈量土地:"从大榕树往东五十步是屋基,往北三十步挖渠——渠边种桑树,张婆说桑树根能固堤!"

渔阳李氏的儿媳带着女眷们来到沼泽地,芦苇比人高,芦花粘在头发上像落了雪。脚下的泥"咕叽"冒泡,没到脚踝。

"按算学,渠要挖三尺深五尺宽,"她用算筹在地上划,"主渠南北走像经线,支渠东西走像纬线,水能流到每块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汉宫娇华:帝女传奇请大家收藏:()汉宫娇华:帝女传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裹脚的老妇人犯愁:"咱这脚,咋挖渠啊?"

"让男人们铺木板,"李氏儿媳指着远处扛木板的汉子,"咱站在板上用短锄挖,像纳鞋底那样慢慢来。"

女眷们笑着铺木板,有个媳妇说:"这跟织布时挪布似的,再大的布也能织完。"浑浊的泥水顺着渠沟流走,黑油油的沃土露出来,闻着有股腥甜。

平阳侯家儿媳带着人搭医署,锦布做顶竹竿做架,半个时辰就搭好了。女医官在竹林边找到"防瘴草",叶子像锯齿,闻着辛辣。

"把这草晒干磨粉,混着锦缎灰敷伤口,"她对土着向导阿侬说,卷起袖子露出自家的伤疤,"你瞧,两天就好。"

阿侬慢慢放下长矛,指着远处山坡比划,意思是那边有治肚子疼的药。

"你带我们去采,"平阳侯家儿媳递过锦帕,"我们教你织布,咋样?"

阿侬接过锦帕,咧开嘴笑,露出两排白牙。

申时的暴雨砸在锦布帐篷上,噼啪像撒豆子。迁民们掏出"锦甲雨衣",雨水顺着锦缎滑下来,在地上积成小水洼。

"太后说的'八重锦'真管用!"王老实摸着干爽的衣襟,"我家狗剩刚才在雨里打滚,衣服里头干着呢!"

狗剩举着带雨珠的稻穗跑过来:"爹,泛博士说这是'季风雨',交趾靠它种稻,咱的'区田法'就盼这水!"

果然,半个时辰雨就停了,彩虹挂在天边,像座彩色的桥。

酉时的暮鼓在河谷里回荡,惊起树上的白鹭。"气密粮舱"打开时,白花花的粟米闪得人睁不开眼。

"多少年没见这么新的米了!"张老汉抓起一把,眼泪掉在米里,"在老家,过年才能见点白米。"

泛胜之拍着手喊:"明日分田!每户领占城稻种三斗,农学弟子上门教种,不会的手把手教!"

李寡妇把小石头搂在怀里,摸着米瓮笑:"石头,咱有自己的田了,以后天天吃白米饭,让你长得比你爹还高。"

夜漏三更,刘妧在阅卷阁看急报,泛胜之写道:"迁民用织锦换了红毛丹、木薯;测出万亩良田,土着愿带路找水源。"附页锦帕上,李氏儿媳用算筹画着闾里图,汉式屋与高脚屋交错,还标着"猪圈离屋三丈,防臭气"。

陈阿娇披着夜露进来,鬓边珍珠沾着水汽:"女户们说,三个土着女子想学织布,还带来蕉叶布换技法。"她展开的信笺上,绣着土着女子围观织机的场景,旁边写着:"她们摸锦线的样子,像摸自家孩子似的。"

卫子夫捧着《落帆记录》进来,册子上沾着稻壳:"迁民无一人染病,土着草药治蚊虫叮咬特灵,已记下样子准备试种。"末页锦帕上,算筹刻着"健康率百分之百",还画着锦布隔离瘴气的样子,像道彩色的墙。

刘妧摸着"交趾田宅券",听见远处机杼声"咔嗒"响。

"那是女户们在织'欢迎锦',"陈阿娇笑道,"绣着汉地稻穗和交趾大象。"

"传旨,"刘妧将"安置令"盖在奏报上,朱印像朵花,"迁民所垦之田永为己业,免赋税三年。"

陈阿娇的镯子叮当作响:"我早让尚方署铸了'交趾田印',印钮是稻穗与织梭!拿着这印,走到哪都知道田是自己的!"

此刻的交趾原野,月光洒在新辟的田垄上,王老实借着月光插下第一株秧苗。他想起长安漏风的旧屋,地主的租子压得人喘不过气;再看眼前的沃土,黑泥里像藏着米香。

"爹,您看!"狗剩举着陶碗跑来,里面是新煮的米粥,"女医官说,这是咱在交趾的第一顿新米!"

不远处,李氏儿媳正教阿侬织锦,织机"咔嗒"声应和着湄公河的流水。阿侬的手指笨笨的,锦面上刚织出半片稻叶,嫩黄的线在月光下闪着光。

"织好了挂在新屋当门帘,"李氏儿媳笑着说。

阿侬指着田里的秧苗,用生硬的汉话喊:"稻...稻子...长!"

王老实看着她,又看看儿子,忽然明白迁民的意义——不只是换块田,是把日子像织锦那样,一针一线织得更结实,更鲜亮。

喜欢汉宫娇华:帝女传奇请大家收藏:()汉宫娇华:帝女传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