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汉宫娇华:帝女传奇 > 第204章

汉宫娇华:帝女传奇 第204章

作者:暴富雅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8-16 06:48:42 来源:全本小说网

宣室殿的铜漏滴到辰时二刻。檐角铁马被晨风吹得叮咚作响。

刘妧指尖的玉扳指正碾着新颁《户律》修订条目的副本。竹简边缘尚带着墨香。"女子承产许立户籍"的朱批下,卫子夫连夜标注的各郡实施细则已用蝇头小楷写满空白处——南阳郡报来王阿莲已凭盐井产业自立户主,长安西市柳氏女织锦坊的税单上,赫然印着"女户柳氏"的花押。

"公主,长公主在偏殿候着。"贴身侍女绿萼将暖砚往案头推了推,"手里还拎着尚方署新制的铜量器呢。太学的女学徒们在宫门外候着,说是要献'女户治产图',手里还捧着刻刀。"

砚台里磨好的松烟墨泛起油光。刘妧想起三日前律例颁布时,陈阿娇在椒房殿拍着鎏金漆案的模样。

"早该如此!"母亲腕间的珍珠璎珞扫过竹简,玉簪子上的红宝石坠子晃出红光,"昨儿你外祖母家的老嬷嬷从岭南回来,絮絮叨叨说了半夜——说番邦女子能独自驾着三桅船跑生意,咱们大汉的闺女凭啥只能围着灶台转?"

她袖口晃出的赤金镶宝镯,与卫子夫前日送来的《女户税银月报》上的朱砂总计相映成趣。

霍去病披着晨霜踏入殿内。玄甲下摆还沾着城郊演武场的草屑。他惯常是这样风风火火的,环首刀穗子扫过屏风,惊飞了梁上筑巢的燕子。

"渔阳郡李氏的事办妥了!"他将一卷系着红绸的竹简拍在案上,绸结上坠着枚磨得光滑的贝壳,"那妇人拿了新户帖,在县城十字街开了家浆洗铺。你猜怎么着?昨儿她送进军营的百套衣甲,浆得比男儿家还笔挺!"

他忽然压低声音,甲叶间漏出阵苦笑,"不过右扶风有个亭长托人带信,说族里抢产的官司是少了,可有些男人扎堆在酒肆里骂街,说'婆娘掌家要骑到男人头上'呢。"

窗外忽然传来环佩相击的细碎声响。卫子夫扶着侍女走来,素色襦裙上绣着的兰草纹在晨光里若隐若现。

她身后小宫女捧的漆盒里,码着十二枚形制各异的女户印章——象牙印刻着饱满的粟米纹,黄铜印铸着挺拔的井架,最精巧的一枚是银质织梭钮,边缘还刻着细如蚊足的"柳氏"二字。

"这是蜀郡李夫人托商队送来的。"卫子夫指尖轻轻点着那枚银印,"她说有了这印,新招的女匠人都敢把工钱存到自个儿户头了。"

她展开的绢帛上,长安西市的地图被朱砂标得密密麻麻,柳氏织锦坊旁新添了三家绣庄,红点点得像撒在青绢上的朱砂痣。

巳时朝会刚开。公孙弘的象牙笏板便咚咚敲在青砖上,惊飞了檐下栖息的麻雀。

"公主可知,鲁郡有老儒生一怒之下烧了《春秋》注本!"他身后的申公颤巍巍捧着卷焦黑的竹简,炭笔写的"牝鸡司晨"四字还残留在焦痕里,"更荒唐的是,太学讲坛上竟有女弟子问能否参与经义策试,这...这成何体统!"

"公孙大人可知,西市的女户们凑钱建了座'织锦义学'?"刘妧推过太学令的奏报,朱批里清晰写着"女学徒所织锦缎已纳入少府贡品","还有南阳郡报来,王阿莲用多缴的盐税修了座灌溉渠,如今渠边的桑田能多养两箔蚕。她们不是在乱纲纪,是在固国本。"

陈阿娇忽然从偏殿转出来。十二幅帛画深衣的下摆扫过青砖,腰间玉带钩上悬着的鎏金算筹晃得老儒生眯起眼。

"公孙大人府上的田租,不是靠您家儿媳算出的新丈量法,才没被佃户瞒报的?"她忽然冷笑一声,玉簪子挑开厚重的门帘,"前儿我还见您家夫人在西市卖新织的'凤穿牡丹'锦,怎么这会倒说起'妇人无外事'了?"

话音未落,曲逆侯夫人抱着一叠账册走进来,朱红印信里赫然是女子花押。

"这是我嫁入侯府时的陪嫁田产,如今由我亲自经管,每年缴的税比旁支男丁还多!"她的声音带着哭腔,却又透着股倔强,"若按旧律,我死后这些田产都要归族里叔伯,我那三个女儿可怎么活?"

卫子夫上前一步,将装订整齐的《女户陈情簿》捧到案中。首页便是渔阳李氏的血书,指印旁用歪扭的字迹写着:"得田五十亩,小儿病愈,今岁可缴粟三石"。

"方才宫正司来报,"她的声音轻却稳,像春日溪水淌过青石,"去年各郡报的逃户数目,这个月已减了四成。那些曾抱着孩子跪在县衙前的妇人,如今能凭着户帖领回属于自己的桑田了。"

展开的地图上,馆陶长公主封地的红点最密——那里的妇人竟已开始用竹筹记账,把每日的买卖明细刻在竹简上。

未时的阳光透过窗棂,在青砖上投下菱形光斑。刘妧望着案头新送来的《女户治产图》,图上用艳丽的彩绘描着妇人如何踩动织机、如何开凿盐井、如何拨动算筹,角落还画着个扎丫髻的小姑娘,正踮着脚尖把铜钱丢进陶罐。

"去把尚方署的匠人叫来,"她忽然对绿萼说,语气里带着笑意,"让他们照着太学女学徒画的图样,铸一些刻着'女户'字样的铜量器,发到各郡的市舶司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汉宫娇华:帝女传奇请大家收藏:()汉宫娇华:帝女传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陈阿娇立刻将一叠绣样摊在《治产图》旁。彩线绣出的不是寻常花鸟,而是女户主们的日常生活:有妇人跪在县衙前递交户帖,有姑娘在织机前仔细算账,还有白发老妪带着孙女在田间插种桑苗。

"这是西市的绣娘们连夜赶制的,"她指尖轻轻划过绣样上银线绣成的算筹,"明儿就挂到各坊市的茶楼里去,让那些整天说'女子治产败门风'的人好好瞧瞧,到底是败门风,还是兴家道。"

卫子夫则捧来一本皮面账本,封皮上用金字写着"大汉女户岁入总册"。翻开第一页,馆陶长公主名下的织锦坊赫然列在首位,其下是南阳盐井、长安绣庄,还有渔阳新起的浆洗铺,每一笔账目都清清楚楚,墨迹里透着股鲜活的生气。

这时殿外传来细碎的脚步声,是太学的女学徒们捧着刻刀和竹简进来了,领头的姑娘指尖还带着新伤,却笑得眉眼弯弯:"公主,我们刻了些'女户励志简',想分给各郡县的孤女们。"

竹简上刻着的不是圣贤经义,而是王阿莲、柳氏女这些女户主的故事,字里行间还描着细巧的粟米纹。

酉时的宫宴摆在偏殿的暖阁里,炭火烧得正旺。陈阿娇亲自给卫子夫布了块蜜渍桑葚,忽然指着窗外说:"你瞧,那是平阳侯家的儿媳,今儿特意穿了自个儿染的苏木红裙,说是要庆祝浆洗铺接了北军的大单子。"

卫子夫用银匙轻轻搅着案上的杏仁酪,忽然轻声道:"我让少府的属官算过,单是长安城里的女户,今年缴的税就够买三万石军粮。若天下女子都能凭本事立户,大汉的仓廪怕是要堆不下了。"

她话音刚落,殿外便传来内侍的通报声——右扶风送来急报,说有位县丞按照新律判处了女子承产案,当地百姓竟自发凑钱给县衙送了一块"明镜高悬"的匾额。

刘妧轻轻摸着案头新颁的户帖样章,想起早上霍去病带来的李氏——那妇人递来的浆洗铺账单上,工价栏里清清楚楚写着三个女工的名字,旁边还画着个歪歪扭扭的笑脸。

"去传廷尉府的律博士们,"她忽然抬起头,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笑意,"就说我想听听,他们琢磨的'女子入仕考课条例',可有眉目了。"

"这事娘早就让你外祖母家的人盯着呢!"陈阿娇立刻接话,手腕上的珍珠璎珞蹭过刘妧的手背,温热得像春日阳光,"昨儿我还看见太学的女学徒们聚在一块儿看《九章算术》,叽叽喳喳说着想考算学博士呢。"

卫子夫则捧来一卷新抄的《女诫》——不是班昭的旧作,而是她让人重新编撰的,里面记载的是王阿莲如何治理盐井、柳氏女如何打理账册,最后一页还留着大片空白,显然是预备记下更多女子的故事。

殿外的铁马在晚风中叮咚作响,混着远处市井传来的织机声、算盘声,还有妇人教导女儿"好好学算账,将来咱也立个女户"的笑语。

刘妧望着案头跳跃的烛火,忽然想起父亲遗诏里"道法自然,治随世易"的字样——这大汉的天下,终究要让宫里宫外的女子,都能凭着一双巧手,在户籍上写下自己的名字。

此刻的长安西市,卖绣绷的张婆正把一本崭新的算筹簿塞进孙女手里:"拿着,往后咱自家记账要用。"

旁边买丝线的新妇听见了,低头看了看怀里揣着的女户帖,发间的银簪在暮色里晃出细碎的光,像落在人间的星星,照亮了新翻开的账册第一页。

喜欢汉宫娇华:帝女传奇请大家收藏:()汉宫娇华:帝女传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