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汉宫娇华:帝女传奇 > 第205章

汉宫娇华:帝女传奇 第205章

作者:暴富雅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8-16 06:48:42 来源:全本小说网

建章宫的铜漏刚滴过寅时一刻。殿外的更夫敲着梆子走过,梆子声混着檐角铁马的叮咚,在寂静的宫道上荡开。

刘妧鬓边的赤金凤凰步摇随着冕冠轻晃。侍女阿绿正将十二章纹的玄色冕服披在她肩上,织金云纹间的十二颗东珠在烛火下流转微光。这袭礼服的内衬还留着汉武帝当年的御笔题字,墨痕透过丝绸映在她昨日批阅女户税册的素色襦裙上。

"公主,皇后在承明殿候着,手里捧着传国玉玺呢。"阿绿将暖玉扳指套上她指尖,玉料里的血丝纹在晨光中像流动的朝霞,"方才看见长公主府的车驾进了宫门,车帘缝里露出珍珠璎珞,晃得人眼晕。"

殿角博山炉飘出的龙脑香突然乱了节奏,跟着响起熟悉的环佩声。陈阿娇披着十二幅帛画的皇后礼服踏入,腰间金镶玉的带钩上悬着紫绶金印,走动时裙摆上的金线凤凰仿佛要振翅飞出。

"瞧瞧这印,"她将玉玺按在刘妧掌心,螭虎钮上的"受命于天"四字硌得指节生疼,"你外祖父文帝登基时,这印还在吕氏手里藏着,如今咱母女可是光明正大地捧出来了。"她袖口的珍珠坠子蹭过刘妧的冕旒,忽然压低声音,珍珠璎珞在寂静中发出细碎声响,"宫门侍卫报信,梁王府的使者天不亮就钻进公孙弘府,马蹄印子还留在巷口泥地里呢。"

霍去病披着玄色朝服踏入,甲叶下却露出半截染血的绑带。他惯常是这样风风火火的,环首刀穗子扫过屏风,惊落了梁上燕巢的几片碎泥。

"函谷关截了辆马车!"他将火漆密信拍在青铜御案上,蜡封的五瓣梅花纹裂出蛛网般的纹路,"车里没绸缎,全是刻着'梁'字的铜弩机,驾车的马夫招认是给河间王送礼的——那家伙嘴里还塞着梁国特有的杏脯呢。"

信笺展开时,墨字在晨光里洇出暗纹。刘妧的指尖划过盟书末尾的五国徽记,楚地的熊纹、梁国的车纹、河间的水纹、济南的粟纹、淄川的山纹,像五只交缠的毒蛇。

窗外忽然传来太学方向的钟鼓齐鸣,却透着股异样的急促。刘妧想起三日前卫子夫在椒房殿铺开的舆图,五国封地恰好环住长安,边界线连起来像个收紧的绳套。

她指尖刚触到玉玺上的"永昌"二字,殿外突然响起笏板相击的脆响。公孙弘领着三十余名老臣跪在丹墀下,象牙笏板举得山高,却有几片竹简写着《周礼》的竹简从袖中滑落。

"陛下登基乃天命所归,"公孙弘的声音在空殿里发颤,像被风吹动的枯叶,"然臣等查《周礼·春官》载,天子即位需亲王观礼,今楚、梁诸王皆称病不至,恐于礼法有亏啊..."

"公孙大人可知?"刘妧将盟书推到殿中,火漆碎块滚到公孙弘镶玉的靴边,"廷尉府昨夜在梁国私铸坊搜出'天子玺'模子,那'代天牧民'四字的笔法,倒跟大人批注《春秋》时的飞白如出一辙呢。"

卫子夫适时展开绢帛,上面临摹着模子刻痕。公孙弘的脸瞬间涨成猪肝色,山羊胡抖得像秋风中的芦苇。

陈阿娇突然从袖中抖出一卷绣帕,彩线绣着五王使者在西市"醉仙楼"密会的场景——穿楚地长袍的使者正往酒盏里倒酒,梁国商人的袖中露出半张布防图。

"昨儿我让西市绣娘把这图挂到各坊茶楼了,"她话音刚落,殿外便传来百姓的喧哗声,夹杂着孩童稚嫩的喊叫,"五王伯伯不想让女皇帝登基,想自己坐龙椅呀!"

卫子夫扶着侍女上前,素色襦裙上的暗纹兰草被朝光映得透亮。她将一本账册捧到御前,朱笔圈着楚地近年的赋税记录:"少府算过,楚地本可缴粮十万石,去年却只报了三万,余下的全运往河间国私仓了——仓吏招认,粮囤上盖着五国的联合印戳。"

账册末页贴着张油渍斑斑的纸条,是平阳侯家儿媳混在粮队里记下的:"五国商人在长安炭市囤了三百车硫磺,硝石铺的老板说,买主出手比匈奴使者还阔绰。"

巳时的阳光穿透十二重宫门,在丹陛上投下长长的光柱。刘妧踏上玉阶时,望见广场百官中,有七位侯爷的朝服下透出金属反光——那是藏在衣里的护心镜。

她想起昨夜卫子夫递来的密信,信纸上还留着蜡泪:"五王以'恢复古礼'为名,买通羽林郎左队,约好登基时以'清君侧'闯宫。"信末画着个歪歪扭扭的笑脸,是渔阳李氏的女儿学着记账时画的。

"传旨!"刘妧抬手按住冕冠,十二串玉旒在风中轻响,碰得她额头生疼,"楚、梁诸王既称病,着霍去病率北军将士'代天问疾',顺便查查他们的粮仓里,到底藏着多少'病粮'。"

霍去病按剑出列,玄甲在阳光下泛着冷光。他身后的甲士们齐刷刷摘下头盔,每人额间都系着红绸——那是西市女户们用染坊苏木水连夜染的"护国徽",边角还绣着粟米纹样。

陈阿娇忽然拔出鬓边的金错刀,刀刃在御案上刻下"临阵倒戈者,夷三族"八字。铜屑飞溅到公孙弘的朝靴上,他下意识地往后缩了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汉宫娇华:帝女传奇请大家收藏:()汉宫娇华:帝女传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当年我陪你父皇打匈奴时,"她将刀递给刘妧,刀柄上的凤凰纹硌着掌心,"教过你'擒贼先擒王'的法子——记住,对付这帮老狐狸,得像鞣皮子一样,先揪着最硬的那块下刀!"

卫子夫展开新绘的《长安布防图》,图上用不同颜色标着兵力:北军的红旗扎在宣平门,太学的青旗守着太仓,而西市区域画满了红点——那是女户们自发组成的"绣娘卫",旁边注着小字:"可用染缸当火罐,苏木水可作信号。"

未时三刻,登基大典正欲开始。当刘妧的玉玺即将按上诏书时,殿外突然传来震耳的金鼓——不是礼乐,而是急促的战鼓。

探马连滚带爬冲进殿,头盔上插着支断箭:"启禀陛下!五王叛军已到霸上,打着'诛妖后、扶正统'的旗号,先锋官是河间王的世子!"

公孙弘猛地抬头,象牙笏板"啪"地掉在地上,摔断了一角:"陛下!此乃宗室家事,当以仁孝感化,若动干戈,恐伤了先帝血脉..."

"仁孝?"刘妧将染着朱砂的诏书拍在他面前,诏书边缘被金错刀割开的缝隙里,露出卫子夫藏的密报,"他们私铸兵器时,可曾念及先帝?夺渔阳李氏田产时,可曾想过孤女寡母的仁孝?"

陈阿娇突然抓起案上的青铜令箭,狠狠塞进霍去病手里,令箭上的蟠龙纹硌得他虎口发红:"带着北军去!记住我教你的'闪电战',先端了河间王的粮草营!"她腕间的珍珠璎珞突然散了线,珍珠滚落在青砖上,像撒了一地碎银。

卫子夫从袖中取出十二枚女户印章,按在刘妧掌心。印章上的粟米、蚕茧、织梭纹样还带着市井的温热,那是王阿莲、柳氏女等女户主们连夜送来的:"西市绣娘说,若陛下需要,她们能把战旗缝得比北军的还结实。"

殿外的喊杀声越来越近,夹杂着百姓的惊呼。刘妧忽然望见丹陛下跪着的人群里,有个穿皂衣的小吏高举着卷竹简——那是渔阳李氏托人送来的浆洗铺账本,末页用歪扭的字迹写着:"愿以三月工钱,助陛下买箭。"

她深吸一口气,将玉玺重重按在诏书末端。朱红印泥在明黄绢帛上绽开,如同一朵浴火的凤凰。殿外突然响起整齐的呐喊,不是叛军的嘶吼,而是太学方向传来的"女户护国"呼声。

此刻的长安西市,卖绣绷的张婆正把枚铜簪别在孙女发间,簪头刻着小小的"女"字:"戴着,这是皇后娘娘赏的'护国簪',叛军来了就用它扎贼人的眼睛!"

旁边"醉仙楼"的老板娘哗啦一声倒出坛里的铜钱,铜钱堆里滚出枚刻着"柳氏"的私印:"凑够了!咱女户捐的军饷能买百支好箭!"隔壁染坊突然传出咚咚声,那是女户们用染缸敲打节奏,传递着"叛军东进"的消息。

西市各坊的织机声突然齐响,木梭穿梭的声音像战鼓,混着远处传来的金戈声,汇成一曲扞卫新朝的歌谣。而在建章宫的丹陛上,刘妧望着手中的玉玺,忽然想起父亲遗诏里"天下非一家之天下"的字样——这大汉的江山,终究要靠宫里宫外的人共同守护。

喜欢汉宫娇华:帝女传奇请大家收藏:()汉宫娇华:帝女传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