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奋斗在激情岁月 > 第2章 初识四合院邻里

奋斗在激情岁月 第2章 初识四合院邻里

作者:秦蜀一书生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9 17:50:43 来源:全本小说网

初秋的晨露还凝在院中老槐树的叶片上,王卫国刚把夜校的木桌摆整齐,就听到院门外传来“吱呀”的开门声。他抬头望去,只见一个穿蓝色工装的青年推着自行车走进来,车后座绑着个鼓鼓囊囊的布包,车把上还挂着两个白面馒头,显然是刚从外面回来。

“你就是新搬来的道医队同志吧?”青年放下自行车,主动伸出手,“我叫张大勇,在北平兵工厂当钳工,住北屋正房。昨天加班没在家,没赶上帮你们搬东西,不好意思啊。”他的手掌粗糙有力,指关节上还有未愈合的茧子,是常年握锉刀留下的痕迹。

王卫国握住他的手,空冥感知在三尺内轻轻扫过——没有异常气息,只有机油味和汗水的味道,是劳动者特有的踏实气息。“俺叫王卫国,您叫俺卫国就行。这是俺养父王破军,我们住西厢房。”他指了指正在给老槐树浇水的养父。

王破军放下水桶,笑着点头:“大勇同志,以后都是邻居,互相照应。”

“应该的!”张大勇把馒头递过去两个,“我娘让我给你们带的,刚买的热乎的,尝尝。”他挠了挠头,“我娘身体不好,常年卧床,以后要是有个头疼脑热的,还得麻烦你们多费心。”

正说着,东厢房的陈教授提着鸟笼走了出来,笼里的画眉鸟“叽叽喳喳”叫得欢快。“大勇回来了?”他推了推眼镜,目光落在张大勇的工装上,“兵工厂最近忙吗?听说在赶修缴获的日军步枪?”

“可不是嘛!”张大勇叹了口气,“那些枪零件磨损得厉害,有的还缺了配件,我们天天加班,也赶不上部队的需求。”他话锋一转,看向王卫国,“听说你在学堂学数理化?能不能帮我看看这张图纸?有个尺寸我总算不准。”

王卫国接过图纸,是步枪枪栓的零件图,上面的尺寸标注有些模糊。他想起李教授讲过的几何计算方法,掏出铅笔在草稿纸上快速演算,很快就指出了问题:“这里的角度算错了,应该是 30度,不是 25度,不然枪栓容易卡壳。”

“真的?”张大勇眼睛一亮,“我就说怎么总装不上!你可帮了我大忙了!晚上我请你们吃卤煮!”

这时,南屋的老王挑着杂货铺的担子从外面回来,担子两头的竹筐里装满了肥皂、火柴和针头线脑。“大勇,卫国,你们在聊啥呢?”他把担子放在门口,拿起毛巾擦了擦汗,“刚在胡同口听说,国民党的接收队又在抢百姓的东西,被八路军的同志制止了,真是大快人心!”

“这些败类,就知道欺负老百姓!”张大勇气得攥紧了拳头,“我们兵工厂的设备,有不少被他们偷偷倒卖了,厂长气得直拍桌子,却也没办法——他们后台硬!”

王卫国的眉头皱了起来。空冥感知里闪过昨天看到的张教授皮箱里的油墨味,又联想到张大勇说的“设备倒卖”,心里隐隐觉得不对劲,却没有表露出来——现在证据不足,不能轻举妄动。

“别气了,先干活。”王破军拍了拍张大勇的肩膀,“咱们把自己的事做好,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反击。卫国,你帮大勇看图纸,我去看看李大妈和她女儿。”

王卫国跟着张大勇进了北屋正房。房间比西厢房宽敞,靠墙摆着一张木工台,上面散落着锉刀、扳手和未完工的零件。里屋传来咳嗽声,是张大勇的母亲。“娘,这是新邻居卫国小哥,道医队的,能看病。”张大勇对着里屋喊。

一个苍老的声音回应着:“麻烦……麻烦小哥了……”

王卫国走进里屋,看到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躺在床上,脸色蜡黄,呼吸有些急促。他伸出手搭在老人的脉搏上,空冥感知悄然展开——能清晰“看到”老人的肺部有炎症,是长期卧床引起的。“大娘,您别担心,俺给您开个方子,用紫苏叶、杏仁和甘草煮水喝,再配合按摩穴位,很快就会好。”他轻声说,一边教张大勇按摩的手法,“每天按三次,每次十分钟,能缓解咳嗽。”

“太谢谢你了,卫国小哥!”张大勇感激地说,“以前请过西医,开的药太贵,我们吃不起。还是你们道医队实在!”

“举手之劳。”王卫国笑了笑,心里却有些酸涩——在异时空,这样的常见病根本不算事,可在 1945年的北平,普通百姓连看病都成了奢望。他更加坚定了学好医术、办好夜校的决心。

走出北屋时,看到一个扎着麻花辫的姑娘端着洗衣盆从外面回来,盆里还泡着几件工装。“哥,这就是新邻居吗?”姑娘的声音清脆,看到王卫国,脸瞬间红了,“我叫张小红,在纱厂上班。”

“小红,快叫卫国小哥和王道长。”张大勇笑着说,“以后洗衣服要是缺肥皂,就去南屋老王那买,他给咱们邻里便宜。”

“不用不用,俺们自己有。”王卫国赶紧摆手,空冥感知里“闻”到她衣服上的棉絮味,和纱厂的气息一模一样,是踏实的劳动味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奋斗在激情岁月请大家收藏:()奋斗在激情岁月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中午时分,李大妈带着女儿小芳来西厢房送针线——她听说王卫国要修窗户,特意拿来了自己攒的针线和碎布。“卫国小哥,这些你拿着,补窗户纸能用。”小芳躲在母亲身后,怯生生地看着王卫国,手里还攥着一朵纸做的小红花,“哥哥,给你。”

王卫国接过小红花,心里暖暖的:“谢谢你,小芳。真好看。”

“小芳说你教她认字,她要给你送花。”李大妈笑得眼角的皱纹挤在一起,“晚上来俺家吃饺子,韭菜鸡蛋馅的,小芳特意让我包的。”

正说着,对门的张教授突然打开门,手里拿着一份报纸,却没有看,眼神有意无意地扫过院里的几个人,尤其是在张大勇的工装上停留了片刻。“陈教授,借你的放大镜用用,报纸上的字太小了。”他的声音很平淡,却带着一种刻意的疏离。

“在我书桌左边的抽屉里,自己去拿。”陈教授头也没抬,继续逗着画眉鸟。

王卫国注意到,张教授走进东厢房时,脚步放得很轻,还特意回头看了一眼张大勇,眼神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空冥感知再次捕捉到那丝特殊的油墨味,还“看到”他袖口有一道极淡的白色粉末痕迹——是印刷油墨常用的干燥剂。他不动声色地低下头,假装整理针线,心里的警惕又多了几分。

下午,王卫国和张大勇一起修西厢房的窗户。张大勇负责钉木板,王卫国负责糊窗户纸,两人配合得很默契。“卫国,你说咱们啥时候能造出自己的步枪啊?”张大勇一边钉钉子,一边叹气,“总修日军的旧枪也不是办法,打起来还是吃亏。”

“会的。”王卫国肯定地说,“俺们在学堂学物理、学数学,就是为了造自己的武器。等俺学好了,就帮你们改进枪的设计,肯定比日军的好用。”他想起异时空的自动步枪,想起那些精密的机床,心里充满了希望,“只要咱们肯学、肯干,没有造不出来的。”

“说得对!”张大勇用力钉了一颗钉子,“等你学好了,咱们一起设计新枪,名字就叫‘卫国式’!”

傍晚时分,四合院的邻里们都回来了。老王的杂货铺前围了不少人,有的买肥皂,有的扯布料;张小红在院里的井边洗衣服,和小芳一起唱着抗战时的歌谣;陈教授坐在廊下看报纸,时不时和老王聊几句时事;张大勇在北屋打磨零件,“沙沙”的锉刀声在院里回荡。王卫国和王破军坐在西厢房门口,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格外踏实。

“爹,您看,这就是百姓的日子。”王卫国轻声说,“有欢笑,有困难,却很真实。俺们要守护的,就是这样的日子。”

“嗯。”王破军点了点头,“玄真派说‘民为根本’,这些邻里,就是国家的根本。守住他们,就是守住了未来。”

晚饭时,李大妈的饺子香味飘满了整个院子。邻里们都聚在院中,围着木桌吃饺子,笑声、说话声交织在一起,像一家人一样。王卫国咬了一口饺子,韭菜的鲜香在嘴里散开,心里却想起了马家堡的赵婶——她也经常包韭菜饺子给他吃。空冥状态里,他仿佛看到了赵婶的笑脸,看到了母亲的手帕,看到了未来的四合院:电灯亮了,孩子们在灯下读书,张大勇造的新枪在兵工厂下线,张小红在纱厂操作着新的纺织机——这些画面,都是他要为之奋斗的目标。

夜深了,邻里们都回屋休息了。王卫国躺在土炕上,听着院里的寂静,只有远处偶尔传来的更夫的梆子声。他摸了摸胸口的手帕,又摸了摸枕头下的物理课本,心里格外坚定。他知道,认识这些邻里不是偶然,是他融入北平、了解百姓需求的开始;而那个神秘的张教授,也不是简单的邻居,是第二卷“暗流涌动”的第一个信号。但他不害怕——有邻里的支持,有养父的指导,有自己的天赋和决心,他一定能在这座四合院里站稳脚跟,守护好这份平凡而珍贵的生活,为建设新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喜欢奋斗在激情岁月请大家收藏:()奋斗在激情岁月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