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奋斗在激情岁月 > 第53章 兵工学习

奋斗在激情岁月 第53章 兵工学习

作者:秦蜀一书生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9 17:50:43 来源:全本小说网

晨雾把山坳裹得像块浸了水的棉絮,风掠过松树林时,带着股子松脂的清香,混着远处传来的“叮叮当当”声,在雾里绕了几圈才飘到王卫国耳边。他攥着衣角跟在张连长身后,棉鞋踩在铺满松针的小路上,软乎乎的却不敢放慢脚步——今天要去的根据地简易兵工厂,是张连长上周才说的,据说藏在山坳深处的山洞里,连日军扫荡时都没找到,里面能造土枪、土炮,还有自己配的手榴弹,是根据地的“武器粮仓”。

“慢点走,雾大,别摔着。”王破军跟在侧面,手里拿着根树枝,时不时拨开挡路的荆棘。他昨天特意把《玄真子兵要》的“兵器篇”折了页,说“兵工厂的老师傅懂‘锻打之术’,跟玄真派的‘铸器法’有相通的地方,去了能学不少东西”。

小李扛着个空木筐走在最前,筐里垫着粗布——是准备装兵工厂给的火药样品的,他昨晚兴奋得没睡好,总念叨“要是能学怎么造手榴弹,以后咱们马家堡也能自己造,再也不用怕敌人来了”。小桃抱着笔记本,铅笔头削得尖尖的,封面新绣了个“兵”字,是她连夜绣的:“俺要把每个步骤都记下来,从打铁到装弹药,一个都不能漏,以后教给马家堡的乡亲。”

走了约莫半个时辰,雾渐渐散了些,前方的山坳里露出个隐蔽的洞口,洞口用松树枝伪装着,只留个能容一人通过的缝隙,缝隙旁站着个穿灰布军装的战士,手里握着支土枪,看到张连长立刻迎上来:“张连长,李师傅在里面等着呢,说你们再不来,他的枪管就要锻好了。”

跟着战士钻进山洞,一股混合着铁屑、炭火和硝石的味道扑面而来,比外面暖和了好几度。山洞被分成了三个区域:最外面是“枪管锻造区”,中间是“火药调配室”,最里面是“弹药组装间”,每个区域都挂着盏油灯,昏黄的光把人影拉得老长,映在潮湿的洞壁上,像幅会动的画。

“张连长来啦!”一个穿黑布短褂的老人从锻造区走过来,手里拿着把大铁锤,锤头还沾着火星,脸上的汗珠顺着皱纹往下淌,落在胸前的围裙上,洇出一个个黑印。是兵工厂的李师傅,据说在兵工厂待了六年,从一开始只会打镰刀,到现在能锻打土枪枪管,还会修迫击炮,是根据地有名的“兵工老手”。

“李师傅,麻烦您给孩子们讲讲,让他们学学怎么造武器,以后咱们马家堡也能自己搞点‘小发明’。”张连长笑着递过去袋旱烟,李师傅接过来夹在耳朵上,指了指锻造区的铁砧:“先看锻打枪管,这是最基础的,也是最难的——枪管要直,管壁要匀,不然开枪时容易炸膛,伤了自己人。”

锻造区的铁砧有磨盘那么大,表面被锤打得发亮,旁边的炭火炉烧得正旺,炉口的火星“噼啪”往上跳。李师傅把一块烧得通红的铁板放进铁砧,举起大铁锤,“咚”的一声砸下去,铁板立刻变扁了些。“你们看,要先把铁板锻打成‘铁筒’,再慢慢敲直。”他一边说一边锤,铁锤落下的力道又稳又准,每砸一下,铁板就往“筒状”变一点,“这铁板是从鬼子的废炮上拆下来的,厚,耐用,比咱们自己炼的铁强,就是难锻打,得烧到通红,不然敲不动。”

王卫国蹲在旁边,空冥天赋悄然展开。眉心的发烫感带着一丝“探究”——他能“感觉”到铁锤落下的力度,每一下都正好落在铁板的受力点上;能“听”到铁板在高温下的细微声响,那是金属塑形的声音;还能“看”到李师傅的手臂动作,每次挥锤都先往后拉,再往前送,用的是“腰劲”而非“臂力”,这样既省力又能保证力度均匀。他想起异时空在纪录片里看到的现代钢管锻造,虽然用的是机器,但“塑形要匀、受力要准”的道理是一样的,只是眼前的李师傅,用一把铁锤就做到了机器的“精准”,靠的全是六年的经验。

“卫国哥,你看李师傅的锤法,比赵婶打铁厉害多了!”小李凑过来小声说,眼睛盯着铁砧上渐渐成型的铁筒,“要是俺能学会,以后就能给马家堡造土枪了!”

李师傅听到了,笑着把铁锤递给小李:“来试试?记住,别用胳膊使劲,要靠腰,一下一下砸,别慌。”小李赶紧接过铁锤,学着李师傅的样子把铁锤往后拉,再往前送——可铁锤太重,他没控制好力度,砸偏了,落在铁砧上“咚”的一声,震得他手发麻,铁板也歪了点。

“没事,第一次都这样。”李师傅走过去,握着小李的手调整姿势,“你看,锤头要对准铁板的中心,腰往后转,再往前送,就像甩鞭子一样,力道自然就有了。”在李师傅的指导下,小李又砸了几下,虽然还是有点偏,却比第一次好多了,额头上的汗顺着脸颊往下掉,却笑得格外开心:“俺砸到了!俺真的砸到了!”

小桃蹲在旁边,笔记本上画满了铁锤、铁砧和铁板的草图,每个步骤旁都标着小字:“锻打枪管第一步:烧铁板至通红;第二步:用大铁锤砸成筒状;第三步:调整形状,敲直……”她还特意画了个小李打铁的小人,旁边写着“小李试锤,力道不足,需练腰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奋斗在激情岁月请大家收藏:()奋斗在激情岁月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跟着李师傅走进中间的“火药调配室”,里面摆着三个陶缸,分别装着硝石、硫磺和木炭,缸旁放着个旧秤,秤砣是用铁块做的,还有个石臼,里面沾着黑色的粉末。“火药是武器的‘魂’,配不好,枪打不远,炮炸不响,还容易出事。”李师傅拿起秤,称出七钱硝石、一钱五硫磺、一钱五木炭,放在石臼里,“咱们根据地的火药配比,是试了无数次才定的,硝石多了容易烧手,硫磺多了容易自燃,木炭多了推力不够,必须分毫不差。”

王卫国看着李师傅称火药,突然想起上一章改良土枪时的火药配比——跟兵工厂的一模一样,原来自己当时琢磨的,早就被兵工厂的老师傅验证过了。他指着石臼里的粉末问:“李师傅,要是把木炭磨得更细点,是不是推力能更大些?”

李师傅愣了愣,然后拍了下大腿:“你这孩子,跟俺想到一块儿去了!俺上个月试了把木炭磨成细粉,装在土枪里试射,射程比原来远了十米!就是磨木炭费力气,得用石磨慢慢磨,一天也磨不了多少。”他转身从柜子里拿出个布包,里面是磨好的细木炭粉,递给王卫国:“你拿着,回去试试,跟你们的土枪配着用,说不定还能再远些。”

王卫国接过布包,指尖抚过细腻的木炭粉,心里暖暖的——在异时空,火药配比是用精确的仪器测量的,可在这个年代,老师傅们靠一把旧秤、无数次试验,就找到了最适合的配比,还在不断琢磨改进,这份“较真”,比任何仪器都珍贵。

最里面的“弹药组装间”更宽敞些,地上摆着十几个木筐,里面装着半成品的手榴弹——外壳是陶制的,跟赵老栓当年做的土炮弹壳差不多,里面已经装好了火药,就差装引信。几个工人正坐在小板凳上,手里拿着引信,小心翼翼地往陶壳里插。

“这是‘陶制手榴弹’,咱们根据地自己造的,成本低,威力还不小。”李师傅拿起一个陶壳,指着上面的纹路,“壳上的花纹是故意刻的,炸的时候能碎成更多小块,杀伤力更大。引信是用棉线泡过煤油做的,能烧四秒,够人扔出去再躲起来。”

小桃赶紧凑过去,把陶壳的花纹画在笔记本上,还特意量了花纹的间距:“李师傅,引信泡煤油是为了防潮吗?”“不光是防潮,还能让引信烧得更稳,不然遇到风就灭了。”李师傅拿起一根引信,点燃后递给小桃看——引信烧得很均匀,没有火苗,只有红色的火星,“你看,这样的引信才合格,不会提前炸,也不会灭。”

王卫国拿起一个组装好的手榴弹,重量比缴获的日军手榴弹轻些,却更趁手。空冥天赋里,他能“感觉”到陶壳里火药的分布,很均匀,引信也插得很正,是合格的弹药。他想起去年炸韩家峪据点时用的土手榴弹,外壳是木头做的,威力小还容易炸不碎,跟眼前的陶制手榴弹差远了,心里突然有了个想法:“李师傅,要是在陶壳里加些碎铁片,是不是威力能更大?”

李师傅眼睛一亮:“碎铁片?俺咋没想到!这样炸的时候,除了陶片,还有铁片,能打得更远!”他立刻从旁边的筐里拿出些碎铁片,往一个陶壳里加了点,再装上火药和引信,“等会儿出去试炸,看看效果!”

中午时分,大家跟着李师傅走出山洞,在山坳里找了块空地,李师傅把加了碎铁片的手榴弹放在远处的土坡上,点燃引信后赶紧躲到树后——“轰隆”一声,手榴弹炸了,土坡上的泥土和碎草溅起半米高,远处的树枝上还挂着几片陶片和碎铁片,比普通的陶制手榴弹炸得范围更大。

“成了!真的成了!”李师傅兴奋地拍着手,“以后咱们的手榴弹都加碎铁片,威力能提三成!孩子,你这主意好,帮了俺大忙了!”

王卫国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其实这是他在异时空的抗战剧里看到的,没想到真能用上。他突然明白,兵工学习不是“单向的学”,而是“互相琢磨”——老师傅们有经验,自己有来自未来的“小技巧”,结合在一起,就能造出更好的武器。

午饭是在兵工厂吃的,李师傅煮了红薯粥,还蒸了玉米饼,大家围坐在山洞外的石头上,边吃边聊。李师傅说,兵工厂刚建的时候,只有三个人,连个像样的铁砧都没有,靠一把铁锤、一个土炉,造出来的第一支土枪还炸了膛,可没人放弃,慢慢试,慢慢改,才有了现在的规模;张连长说,去年反扫荡时,兵工厂的工人连夜造了五十颗手榴弹,送到前线时还热乎着,帮武工队打退了日军;王破军说,玄真派的“铸器法”讲究“心要静、手要稳”,跟兵工厂的“锻打之道”一样,都是“慢工出细活”。

下午,李师傅又教大家怎么给土枪装准星——用铜片剪成三角形,焊在枪管前端,再用砂纸磨平,这样瞄准更准;还教怎么修土炮的炮架——用樟子松做支架,再用铁条加固,能减少后坐力。小李学得最认真,连吃饭时都在琢磨锤法;小桃把学到的都记在笔记本上,满满写了十几页,还跟李师傅要了张火药配比表,说“回去贴在马家堡的铁匠炉旁,大家都能学”;王卫国则跟李师傅聊起了怎么改进土炮的射程,说“要是在炮筒里加几道螺旋纹,跟土枪的膛线一样,说不定能打得更远”,李师傅说要试试,还让王卫国下次来的时候看改进后的土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奋斗在激情岁月请大家收藏:()奋斗在激情岁月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夕阳西下时,该回马家堡了。李师傅给了他们一包火药样品、两个陶制手榴弹外壳和一张枪管锻打图纸,还特意跟小李说:“要是想学制枪,随时来,俺教你。”小李激动得连连点头,把东西小心地放进木筐里,像捧着宝贝一样。

走在回马家堡的路上,小李还在念叨今天学的锤法,小桃在笔记本上补充细节,王卫国则想着兵工厂的场景——昏暗的油灯、发亮的铁砧、认真的工人,还有李师傅那句“只要肯琢磨,土办法也能造好武器”。空冥天赋里,他仿佛看到了未来的马家堡:铁匠炉里锻打着土枪枪管,乡亲们在调配火药,孩子们在旁边看着,记着,学着,以后的马家堡,不仅有学校,还有自己的“小兵工厂”,再也不用怕敌人来了。

“今天没白来,学了不少东西。”张连长走在前面,声音里满是欣慰,“以后咱们跟兵工厂多联系,学他们的技术,咱们马家堡也能自己造武器,守好家园。”

王破军点点头:“玄真派说‘学无止境’,今天学的锻打、配火药,只是开始,以后还要学更多,才能让咱们的家变强。”

回到马家堡时,天已经黑了。赵婶在村口等着,看到他们回来赶紧迎上去:“咋样?兵工厂里能造啥?俺们马家堡能学不?”王卫国把火药样品递给赵婶,把今天的经历说了一遍,赵婶听得眼睛发亮:“俺明天就把铁匠炉收拾出来,咱们也试试锻打枪管,说不定以后咱们马家堡也能造土枪!”

晚饭时,大家围坐在地道的安全屋里,就着红薯粥,聊今天在兵工厂的收获。小李说要跟李师傅学制枪,小桃说要把笔记本里的内容抄下来,分给乡亲们,王卫国说要跟赵婶一起试试改进土炮,张连长说要跟兵工厂订一批火药,王破军则说要把《玄真子兵要》的“铸器法”抄给李师傅,互相学习。

夜深了,王卫国躺在茅草上,手里攥着兵工厂给的枪管锻打图纸,空冥状态里能“闻”到图纸上残留的铁屑味,能“听”到外面松树林的风声,能“感觉”到怀里母亲的手帕传来的温热——娘,今天俺去了兵工厂,学了怎么造土枪、配火药,以后咱们马家堡也能自己造武器了。俺会找到你,带你看咱们造的武器,看咱们盖的学校,看咱们越来越强的家。

窗外的月光透过通风口照进来,落在图纸上,照亮了上面的枪管线条。王卫国知道,兵工学习不是结束,是开始——以后要学更多的技术,造更好的武器,守好家园,实现“强我中华”的誓言。他一点都不觉得累,因为他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在走,身边有战友,有乡亲,有兵工厂的老师傅,还有两个时空里共同的信念,指引着他往前走。

喜欢奋斗在激情岁月请大家收藏:()奋斗在激情岁月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