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 > 第149章 后晋少帝石重贵:硬刚契丹的"嘴强帝王"

本是藩王继大统,偏凭血气抗强邻。

口称非臣属,手掷兵戈惹寇尘。

输社稷,辱宗亲,青衣牵羊叹沉沦。

若知硬气需实力,何至幽囚作虏人?

天福七年(公元942年)六月,后晋的开国皇帝石敬瑭咽了气。这位以割让燕云十六州、认契丹皇帝耶律德光当闻名的儿皇帝,临终前给后晋留下了一个尴尬的烂摊子——自己没儿子,皇位该传给谁?

当时朝堂上有两个候选人:一个是石敬瑭的侄子石重贵,另一个是他的养子石重睿。石重睿才几岁,连奏章都看不懂,而石重贵已经三十出头,跟着石敬瑭打过仗,多少有点本事。更关键的是,辅政大臣冯道、景延广都觉得石重贵好拿捏,于是一拍即合,把石重贵推上了皇位,史称后晋少帝。

《旧五代史·少帝纪》里写得明白:晋高祖崩,大臣议立帝,奉遗诏即位于柩前。翻译过来就是:老皇帝死了,大臣们商量着立谁当新皇帝,最后借着老皇帝的遗诏(大概率是编的),让石重贵在灵柩前登基了。

石重贵刚坐上龙椅的时候,表现还挺像回事。他穿着孝服处理朝政,连宫里的乐舞都停了,还下了道圣旨说要轻徭薄赋,安抚百姓。大臣们见了,都偷偷松了口气:看来这新皇帝比老皇帝靠谱,至少没一上来就想着怎么讨好契丹。

可没高兴几天,石重贵就暴露了本性——他骨子里是个爱热闹、好面子的主。刚守完孝,就把宫里的乐工召回来,天天在后宫喝酒听歌;还把自己的亲信都提拔成大官,不管这些人有没有本事。有个叫李守贞的将领,以前跟着石重贵混,没立过什么大功,居然被提拔成了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掌管皇宫的警卫部队。大臣们劝他:陛下,用人得看本事,不能光看关系啊!石重贵却满不在乎:朕用自己人,放心!

不过,当时最让石重贵头疼的,还是怎么跟契丹打交道。石敬瑭活着的时候,对契丹百依百顺,每年不仅要送三十万匹布帛,还得叫耶律德光父皇帝,自己当儿皇帝。现在石重贵继位了,该怎么称呼耶律德光?是接着叫,还是改成?

辅政大臣冯道觉得,还是得跟以前一样,继续当,毕竟契丹太强,惹不起。可另一个大臣景延广却不这么想,他跟石重贵说:陛下,咱们后晋也是有兵有将的,不能总这么窝囊!依我看,以后给契丹的信里,就说咱们是孙皇帝,但不是,这样既给了他们面子,又不失咱们的骨气!

石重贵一听,觉得这话太对胃口了。他本来就觉得当儿皇帝丢人,现在能改成孙皇帝,还不用称臣,简直是又有面子又有骨气。于是,他拍板决定:就按景延广说的办!

可他不知道,这一句称孙不称臣,就像一根火柴,直接点燃了契丹和后晋之间的战火。耶律德光收到后晋的国书,气得差点把桌子掀了:石敬瑭喊我爹,你石重贵喊我爷爷就算了,居然还敢不称臣?这是想翻天啊!

没过多久,契丹的使者就来到后晋,当面质问石重贵:你们皇帝怎么回事?为什么不称臣?是不是觉得我们契丹好欺负?景延广直接把使者拉到一边,放狠话:回去告诉你们皇帝,我们少帝陛下说了,要是契丹敢来打我们,我们就点起十万大军,跟你们拼了!别忘了,我们晋军能打赢唐军(指后唐),也能打赢你们!

使者被吓得不轻,回去就把景延广的话原封不动地告诉了耶律德光。耶律德光听完,当场就下令:整兵备战,讨伐后晋!

而石重贵呢,还以为景延广替自己出了口气,天天在宫里喝酒庆祝,完全没意识到,一场灭顶之灾正在向他逼近。

天福八年(公元943年)冬天,契丹大军分兵三路,浩浩荡荡地向后晋发起进攻。消息传到开封,朝堂上顿时乱成了一锅粥。冯道等大臣吓得脸都白了,劝石重贵赶紧派人去契丹认错,求和。可石重贵却被景延广的豪言壮语冲昏了头,拍着桌子说:怕什么!朕早就说过,咱们晋军不怕契丹!传令下去,朕要御驾亲征,亲自带兵打败契丹!

其实,石重贵敢御驾亲征,倒不是因为他多会打仗,而是当时后晋确实有几个能打的将领,比如杜重威、李守贞、高行周等人。这些人跟着石敬瑭南征北战,对契丹的战术也有所了解。

开运元年(公元944年)正月,石重贵带着大军来到澶州。刚到没多久,契丹的先头部队就杀到了。石重贵虽然心里有点慌,但还是硬着头皮登上城楼指挥作战。没想到,晋军将士们还挺给力,尤其是高行周率领的骑兵,冲上去就把契丹军杀得落花流水。《资治通鉴》里记载:晋军奋击,契丹大败,死者甚众,余众北走。

首战告捷,石重贵高兴得快疯了。他在澶州城里大摆庆功宴,喝到兴起,还亲自给将士们敬酒,说:朕就知道,契丹没什么了不起的!只要咱们齐心协力,肯定能把他们打回老家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请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没过多久,另一路晋军在太原附近也打败了契丹军,还俘虏了契丹的一个王子。消息传来,石重贵更膨胀了,他觉得自己简直是天选之子,连契丹都不是自己的对手。回到开封后,他不仅大肆封赏将领,还开始修建宫殿,搜罗美女,把御驾亲征的辛苦忘得一干二净。

可耶律德光没打算就这么算了。同年三月,他亲自率领大军,再次向后晋发起进攻。这次契丹军来势更猛,很快就打到了澶州城下。石重贵没办法,只能再次御驾亲征,率军驻守澶州。

这一次,契丹军采用了围点打援的战术,把澶州围得水泄不通,还派部队拦截后晋的粮道。晋军的粮草很快就断了,将士们只能饿着肚子打仗。石重贵看着城里的粮草越来越少,心里开始发慌,偷偷问景延广:现在该怎么办?粮草快没了,要是契丹一直围着,咱们不就成了瓮中之鳖了吗?

景延广这时候也没了往日的嚣张,支支吾吾地说:陛下,要不……咱们再等等?说不定后面的援军很快就到了。

可援军迟迟没来,城里的形势越来越危急。就在石重贵快要绝望的时候,老天爷帮了他一把——连续下了几天大雨,契丹军的营帐被雨水泡坏了,战马也因为缺乏草料,死了不少。耶律德光看着天气越来越坏,再加上晋军的顽强抵抗,只好下令撤兵。

石重贵又一次了契丹,这下他彻底飘了。他回到开封后,不仅没反思这次战役的危险,反而觉得契丹是纸老虎,根本不敢跟自己真打。他开始更加沉迷于享乐,每天在宫里喝酒、打猎、玩女人,把朝政交给了景延广、冯玉等奸臣。这些人趁机贪污受贿,欺压百姓,把后晋的朝政搞得乌烟瘴气。

有大臣劝石重贵:陛下,契丹虽然撤兵了,但肯定还会再来。咱们现在应该整顿军队,囤积粮草,做好准备。可您现在天天玩乐,朝政也不管,这样下去会出大事的!石重贵却把脸一沉:朕刚打了胜仗,放松几天怎么了?再说,有朕在,契丹不敢来!

可他不知道,耶律德光已经在北方重新集结兵力,准备给后晋致命一击。而此时的后晋,因为石重贵的荒淫无道,已经开始出现危机:百姓们被赋税压得喘不过气,纷纷逃亡;军队的粮草也越来越少,将士们怨声载道。后晋就像一座快要倒塌的大厦,只需要轻轻一推,就会彻底崩溃。

开运二年(公元945年),耶律德光第三次率领大军南下。这一次,契丹军不仅兵力更多,还联合了后晋的叛徒杨光远,一起向后晋发起进攻。

石重贵这时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赶紧下令让杜重威、李守贞等人率领大军迎敌。可他不知道,杜重威早就有了二心——他觉得后晋早晚要被契丹灭亡,想趁机投靠耶律德光,当个开国功臣。

杜重威率领晋军主力来到瀛州,却按兵不动,天天跟手下将领喝酒,根本不考虑怎么打仗。耶律德光看出了杜重威的心思,就派人去劝降:只要你愿意投降,我就封你为中原的皇帝!杜重威一听,立马就动心了,当场就答应投降。

《旧五代史·杜重威传》里记载:重威阴遣人诣契丹营请降,耶律德光许以中原帝之。重威遂令将士解甲,降于契丹。意思是杜重威偷偷派人去契丹军营投降,耶律德光答应让他当中原的皇帝,杜重威就下令将士们放下武器,向契丹投降了。

晋军主力投降的消息传到开封,石重贵彻底懵了。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最信任的将领,居然会背叛自己。这时候,开封城里已经没什么兵力了,契丹军很快就打到了城下。

石重贵看着城外密密麻麻的契丹军,知道自己已经无力回天。他哭着对身边的嫔妃说:朕当初不该听景延广的话,跟契丹硬刚。现在好了,江山没了,朕也成了亡国之君了。

开运三年(公元946年)十二月,石重贵率领文武百官,打开开封城门,向契丹投降。耶律德光来到开封后,第一件事就是把石重贵叫过来,当面数落他的罪状:你当初为什么不称臣?为什么敢跟我作对?现在知道错了吗?

石重贵这时候早就没了往日的硬气,跪在地上不停地磕头:臣知道错了,求陛下饶臣一命!耶律德光看着他那副窝囊样,心里又好气又好笑,说:饶你可以,但你不能再当皇帝了。朕要把你押到契丹去,让你好好反省反省!

没过多久,耶律德光就下令,把石重贵和他的家人、亲信都押上囚车,送往契丹的都城临潢府。临走那天,开封的百姓们都涌到街上,看着石重贵的囚车远去,有人叹息,有人骂他荒唐。石重贵坐在囚车里,看着熟悉的街道,想起自己当初登基时的意气风发,再看看现在的狼狈模样,忍不住哭了起来。

路上,石重贵和他的家人吃了不少苦。契丹兵对他们一点都不客气,不仅不给他们足够的食物,还经常打骂他们。有次,石重贵的皇后李氏想找契丹兵要件棉衣,结果被契丹兵骂了回去:你们这些亡国奴,还想要棉衣?能活着就不错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请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到了临潢府后,耶律德光并没有杀石重贵,而是把他封为负义侯,囚禁在黄龙府(今吉林农安)。黄龙府地处北方,气候寒冷,石重贵和他的家人只能住在简陋的房子里,靠契丹朝廷给的一点粮食度日。以前养尊处优的皇帝皇后,现在不仅要自己做饭,还要忍受寒冷和饥饿。

有天,石重贵看着窗外的大雪,想起了在开封的日子,忍不住对李氏说:要是当初听冯道的话,跟契丹称臣,咱们也不会落到今天这个地步啊!李氏也哭着说:现在说这些还有什么用?都怪咱们太任性,太好面子了。

后来,耶律德光去世,契丹内部发生内乱,石重贵又被转移到了建州(今辽宁朝阳)。在那里,他和家人开垦了几亩田地,自己耕种,过起了农民的生活。虽然辛苦,但至少不用再受契丹兵的打骂。

《新五代史·晋少帝纪》里记载:帝在建州,得田五十余顷,耕而食之。意思是石重贵在建州得到了五十多顷田地,靠耕种这些田地为生。

就这样,曾经的后晋皇帝石重贵,从嘴强帝王变成了亡国之君,最后又成了一个普通的农民。他在建州活了十几年,直到北宋建立后,才在孤独和悔恨中去世,享年六十岁左右。

石重贵的一生,用荒唐又可惜来形容最合适不过。他本来可以做一个守成之君,哪怕继续向契丹称臣,至少能保住后晋的江山,让百姓们过上安稳日子。可他偏偏要,要有骨气,最后却因为没实力,把江山玩没了,自己也成了阶下囚。

说他荒唐,是因为他太好面子,太容易膨胀。第一次打败契丹,就觉得自己天下无敌,开始沉迷享乐,不管朝政;第二次打败契丹,更是飘到了天上,连基本的备战都忘了。他以为契丹是纸老虎,却不知道自己的后晋才是纸糊的江山——百姓困苦,官员**,军队离心离德,这样的国家,怎么可能跟强大的契丹抗衡?

说他可惜,是因为他并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昏君。他登基初期,确实想过要好好治理国家,减轻百姓的负担;面对契丹的侵略,他也敢御驾亲征,不像有些皇帝那样只会逃跑。要是他能脚踏实地,不那么好高骛远,不那么听奸臣的话,或许真的能让后晋多撑几年。

石重贵的悲剧,其实是实力配不上野心的典型。他想摆脱儿皇帝的耻辱,想让后晋挺直腰杆,这个想法本身没错。可问题是,他没有认清现实——后晋的实力根本不是契丹的对手,想要跟契丹掰手腕,就得先整顿内政,发展经济,增强军事实力,而不是靠嘴硬和一时的侥幸取胜。

就像《旧五代史》对他的评价:少帝负英气,有胆识,而无远略,昵近小人,排斥忠良。及契丹入寇,不知持重,轻与决战,遂至亡国。意思是少帝有英气,有胆识,却没有长远的谋略,亲近小人,排斥忠臣。等到契丹入侵,不知道谨慎行事,轻易跟契丹决战,最后导致亡国。

石重贵最终还是成了亡国之君,在北方的寒风中度过了自己的余生。他的故事,也成了五代十国时期一个让人叹息的插曲,提醒着后来的统治者:治国不是过家家,任性和冲动,只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旧五代史·少帝纪》《旧五代史·杜重威传》《资治通鉴》

喜欢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请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