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 > 第2306章 尸易无限(211)

我们来不及多做休整,迅速打包好广州的行李——将明代造船图纸小心收进恒温箱,宝船模型裹上三层软布,连那把生锈的船凿都用防锈纸仔细包裹。告别林局长时,他塞来几罐广州本地的祛湿茶:“景德镇湿气重,这茶能帮你们养养身子,祝你们发掘顺利,再出好成果。”

飞机从广州白云机场起飞,穿过厚重的云层,下方的景色从珠江三角洲的河网密布,逐渐变成江南丘陵的绿意盎然。胖子扒着舷窗,嘴里不停念叨:“康熙青花的发色多浓艳,雍正粉彩的釉色多细腻,这次要是能挖出一件完整的珐琅彩,咱们可就赚大发了!”阿贵则捧着一本《景德镇陶瓷史》,手指在清代官窑章节上反复摩挲:“听说清代官窑有‘火照制度’,每窑都要放火照瓷片监测窑温,要是能找到火照,就能还原当时的烧窑技术了。”

抵达景德镇罗家机场时,江西文物局的郑局长早已在出站口等候。他穿着一件沾着瓷土的工作服,手里攥着一张窑址勘探图,神情急切:“窑址在景德镇东郊的珠山附近,是当地瓷农在挖瓷土时发现的。盗墓贼已经炸开了三个窑口,我们在现场捡到了不少清代官窑瓷的碎片,还有几件被打碎的瓷坯,情况非常紧急。”

我们跟着郑局长驱车前往珠山,沿途随处可见堆放的瓷土和晾晒的瓷坯,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高岭土气息。郑局长一边开车一边介绍:“从出土的瓷片和窑具来看,这是一座清代雍正年间的官窑窑址,专门烧制宫廷用瓷。雍正朝的官窑瓷以精细着称,存世量极少,这座窑址的发现对研究清代官窑制度和制瓷工艺太重要了。”

抵达窑址现场时,眼前的景象让我们心头一紧——三座圆形的龙窑窑口被炸开,周围散落着破碎的瓷片、烧焦的木柴和盗墓贼留下的洛阳铲。几名考古队员正蹲在地上,小心翼翼地收集瓷片。郑局长指着最大的一个窑口说:“这个窑口最深,我们用探杆探测过,下面还有未被扰动的瓷堆,里面可能藏着完整的瓷器和窑工日记。”

老烟枪蹲在窑口边,用手指捻起一点黑色的残渣,放在鼻尖闻了闻:“这是松木燃烧后的灰烬,清代官窑烧窑常用松木,火力旺且温度稳定。不过窑里湿气重,瓷片和木质工具容易发霉,咱们得先搭建防雨棚,再用抽湿机降低窑内湿度。”

Shirley杨拿出便携式文物探测仪,沿着窑口慢慢移动,屏幕上很快显示出密集的陶瓷信号:“下面有大量的瓷器和瓷坯,还有一些金属信号,可能是制瓷工具。窑体结构比较脆弱,咱们得先加固窑壁,防止清理时坍塌。”

阿贵则在窑口周围的瓷片中仔细搜寻,突然捡起一片带着字迹的瓷片:“你们看!这是火照瓷片!上面还刻着‘雍正六年,头窑’的字样!”他兴奋地将瓷片举到阳光下,“火照是用来监测窑温的,每烧一窑都要换好几次,这片火照能确定窑址的年代,太重要了!”

胖子则扛着钢管和防雨布,和考古队员一起搭建防雨棚:“景德镇这天气,说下雨就下雨,可不能让雨水灌进窑里,把文物泡坏了。等棚子搭好,咱们就进去挖瓷器,我都等不及想看看完整的雍正粉彩了!”

接下来的三天,我们都在进行发掘前的准备工作。老烟枪每天都会煮一大锅艾草水,分发给所有人:“景德镇的湿气比广州还重,喝艾草水能祛湿,还能防蚊虫叮咬。”他还在窑口周围撒上石灰粉,吸收地面的潮气,防止瓷片受潮发霉。

Shirley杨则带着考古队员加固窑壁,用钢筋和木板在窑壁内侧搭建支撑架,还在窑口上方安装了升降平台:“窑体有十几米深,靠人力攀爬太危险,有了升降平台,咱们就能安全地上下运输文物和工具。”

阿贵则将收集到的瓷片分类整理,按照器型分为碗、盘、瓶、罐,按照釉色分为青花、粉彩、珐琅彩,还在笔记本上画出每片瓷片的纹样:“这片青花缠枝莲纹瓷片,和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雍正青花碗一模一样;这片粉彩过墙梅纹瓷片,是雍正朝的典型纹饰,说明窑址里确实有宫廷用瓷。”

第四天清晨,防雨棚和升降平台搭建完毕,窑内湿度也降到了适宜范围。我们穿上防护服,戴着安全帽,乘坐升降平台缓缓进入窑内。窑内漆黑一片,打开手电筒后,眼前的景象让我们惊叹不已——窑壁上还残留着暗红色的火痕,地面上堆积着大量的瓷器和瓷坯,有青花碗、粉彩盘、珐琅彩瓶,还有一些未上釉的素胎瓷。

“太好了!这么多完整的瓷器!”郑局长激动地说,“咱们得小心清理,把每一件瓷器都妥善保存起来。”

Shirley杨用工兵铲小心地清理瓷器周围的瓷土,然后用软毛刷轻轻扫去瓷器表面的灰尘:“这是一件雍正粉彩过墙梅纹碗,釉色细腻,纹饰精美,碗底还有‘大清雍正年制’的青花款识,是典型的官窑瓷!你们看这过墙梅纹,从碗内壁延伸到外壁,浑然一体,工艺太精湛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阿贵则在瓷堆的角落里发现了一个木质的本子,封面已经烧焦,里面的纸张却意外保存完好。他小心翼翼地翻开本子,上面用毛笔写着密密麻麻的字迹:“这是窑工日记!上面记录了烧窑的时间、温度、瓷器种类和数量,还有窑工的日常!”他指着其中一页念道:“雍正六年三月初八,烧青花碗百件,窑温一千三百度,至子时开窑,完好者八十件,次品二十件,次品砸毁掩埋。”

老烟枪则在窑壁的夹层里发现了一个陶罐,里面装着一些白色的粉末。他用手指捻了一点粉末,放在鼻尖闻了闻:“这是釉料!里面有高岭土、石英、长石,还有一些钴料,应该是用来绘制青花的。咱们可以把这些釉料送去化验,还原清代官窑的釉料配方。”

胖子则小心翼翼地将完整的瓷器放进特制的泡沫箱里,嘴里还不停念叨:“这件珐琅彩瓶太漂亮了,瓶身上的缠枝花卉纹,色彩多鲜艳,要是拿到博物馆展出,肯定能吸引一大群观众。”

接下来的一周,我们都在窑内紧张地清理文物。阿贵几乎把所有时间都花在了窑工日记的解读上,他将日记按照日期整理,用相机一一拍照存档,然后逐字逐句地研究。有天深夜,他突然兴奋地叫醒我们,手里举着日记:“重大发现!这篇日记里记载了雍正朝官窑的‘官搭民烧’制度!上面写着‘雍正七年,官窑瓷不足,搭烧于民窑,每窑缴银五十两’,这补充了史书中关于‘官搭民烧’制度的记载,太重要了!”

Shirley杨在修复一件破碎的粉彩瓷盘时,发现瓷盘的底部有一个小小的“火漆印”,上面刻着“养心殿造办处”的字样。她查阅资料后,激动地说:“养心殿造办处是清代宫廷专门制作御用器物的机构,这件瓷盘应该是造办处定制的,专门供皇帝使用,价值连城!”

老烟枪则每天都会检查文物储存室的温湿度,用除湿机将湿度控制在55%左右,还会定期用软布擦拭瓷器表面的灰尘:“这些瓷器虽然在窑里保存了几百年,但釉面依然脆弱,要是受潮或沾染灰尘,很容易受损。咱们得时刻小心,一点都不能马虎。”

就在我们准备清理窑尾的瓷堆时,警方传来了好消息——他们根据我们提供的盗墓贼留下的工具和脚印,在景德镇的一个古玩市场抓获了四名盗墓贼,还缴获了大量被盗的清代官窑瓷碎片和几件完整的瓷坯。

“太好了!这些文物终于追回来了!”郑局长接到电话后,激动地在帐篷里来回踱步,“盗墓贼交代,他们还把一件完整的雍正珐琅彩瓶卖给了一个叫‘王老五’的文物贩子,这个‘王老五’长期在景德镇、南昌一带倒卖古代瓷器,还和海外的走私团伙有联系。警方已经成立了专案组,联合海关部门展开追捕,相信很快就能将他抓获,追回被盗的珐琅彩瓶!”

我们跟着警方去了古玩市场的临时扣押点,看到缴获的文物整齐地摆放在地上,其中一片青花瓷片引起了阿贵的注意。他仔细一看,兴奋地说:“这是雍正青花‘过墙龙纹’瓷片!上面的龙纹栩栩如生,青花发色浓艳,和咱们在窑里发现的青花碗属于同一窑口!”

回到珠山窑址现场后,我们把追回的文物小心地进行了清理和登记,然后开始清理窑尾的瓷堆。窑尾的瓷堆里堆满了破碎的瓷坯和窑具,阿贵在这里发现了一本用丝绸包裹的小册子,打开一看,竟是一本《制瓷图谱》,上面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详细记录了从练泥、拉坯、利坯、施釉到烧窑的整个制瓷流程,还有各种釉料的配方和窑温控制的方法。

“这是完整的清代制瓷工艺手册!”阿贵激动得手都在抖,“《天工开物》里虽然有制瓷的记载,但没有这么详细的图谱,这本手册填补了空白!你们看这张拉坯图,上面还标注了拉坯机的尺寸和使用方法,太珍贵了!”

Shirley杨在清理窑具时,发现了一批“匣钵”,匣钵是用来装瓷器入窑的容器,上面还刻着窑工的名字和烧窑日期。她指着一个匣钵说:“这个匣钵上刻着‘张老三,雍正八年,二窑’,说明清代官窑有严格的责任制,每个窑工都要对自己烧制的瓷器负责。”

随着窑址清理工作的推进,我们对这座清代官窑窑址的了解也越来越全面。根据出土的瓷器、窑具和窑工日记,我们确定这是一座雍正年间的“御窑厂附属官窑”,专门烧制宫廷日常用瓷,采用“官搭民烧”的模式,既保证了瓷器的质量,又提高了生产效率。窑址内出土的瓷器种类繁多,包括青花、粉彩、珐琅彩等,纹饰精美,工艺精湛,代表了清代雍正朝制瓷技术的最高水平。

在发掘工作结束的那天,江西文物局举办了一场隆重的庆祝仪式,当地的瓷农、考古专家、陶瓷史学者都赶来参加。郑局长亲自为我们颁发了“江西文物保护突出贡献奖”,还邀请我们参加“清代雍正官窑瓷特展”的筹备工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这些文物是清代制瓷技术的瑰宝,也是景德镇瓷业辉煌历史的见证,”郑局长在庆祝仪式上说,“我们计划在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举办特展,让更多人了解清代官窑瓷的魅力,感受景德镇‘瓷都’的深厚底蕴。希望你们能继续支持我们的工作,为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们欣然接受了邀请,开始投入特展的筹备工作。Shirley杨负责文物的展示设计,她根据瓷器的种类和工艺,将展示区分为“青花雅韵”“粉彩柔情”“珐琅璀璨”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采用了对应的灯光和场景布置。“青花雅韵”区用蓝色的灯光烘托青花的浓艳,“粉彩柔情”区用柔和的暖光展现粉彩的细腻,“珐琅璀璨”区则用射灯突出珐琅彩的华丽,让观众能更直观地感受不同釉色瓷器的魅力。

阿贵则负责展览的讲解和文物解读,他编写了详细的讲解词,还制作了清代官窑制瓷工艺流程示意图和窑工日记节选展板,让观众更清楚地了解清代官窑瓷的制作过程和窑工的生活。他还在展览中设置了“制瓷体验区”,准备了仿制的陶轮和瓷土,邀请景德镇的老瓷工现场演示拉坯和利坯技艺,让观众亲手体验制瓷的乐趣。不少孩子坐在陶轮前,在老瓷工的指导下,捏出一个个歪歪扭扭的瓷坯,脸上满是兴奋的笑容。

老烟枪则在博物馆的文物库房里搭建了专门的恒温恒湿储存区,用于存放那些珍贵的瓷器和《制瓷图谱》。他还配制了特制的瓷器保养剂,定期对瓷器进行保养:“这些瓷器的釉面虽然坚硬,但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受到灰尘和湿气的侵蚀,咱们得精心呵护,让它们永远保持光彩。”

胖子则负责文物的搬运和安保工作,他每天都会提前来到博物馆,仔细检查每一个展柜的锁具和玻璃,确保文物的安全。他还会在展厅里巡逻,向观众宣传文物保护的重要性,遇到有观众想用手触摸展柜,他都会笑着提醒:“这些瓷器都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很脆弱,咱们只能看不能摸,让它们能完好地传给下一代。”他还和当地的陶瓷学校合作,组织学生来博物馆参观,给孩子们讲解清代官窑瓷的历史和工艺,不少学生都表示,以后要成为一名陶瓷工匠,传承景德镇的制瓷技艺。

经过五个月的紧张筹备,“清代雍正官窑瓷特展”在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如期开展。开展那天,博物馆里人头攒动,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陶瓷爱好者、考古专家都齐聚一堂,共同欣赏清代官窑瓷的魅力。展厅里,观众们驻足在每一件瓷器前,发出阵阵惊叹。有的观众在“制瓷体验区”里兴致勃勃地尝试拉坯,有的观众在窑工日记展板前认真阅读,还有的观众拿着相机,不停地拍摄那些精美的瓷器,整个博物馆都沉浸在浓厚的陶瓷文化氛围中。

“真没想到,咱们能发掘出这么多珍贵的清代官窑瓷,还能举办这么成功的特展,”胖子站在展厅里,看着眼前的热闹景象,脸上满是自豪,“以前我只在电视上见过清代官窑瓷,现在亲手发掘、修复,还能让这么多人看到,这种感觉太奇妙了。以后要是还有机会,我还想参与更多的考古发掘,去发现更多的古代文明瑰宝。”

Shirley杨看着展柜里的雍正珐琅彩瓶,感慨地说:“每一件瓷器都是工匠智慧的结晶,它们承载着清代的历史和文化,也见证了景德镇瓷业的辉煌。这次官窑窑址的发掘和特展,不仅让更多人了解了清代制瓷技术,也让大家更加重视文物保护。我们作为考古工作者,能守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荣幸。”

老烟枪抽着烟,望着远处的珠山,眼神里满是欣慰:“这辈子和文物打交道几十年,每一次发掘都像在和古人对话。这次景德镇的发掘,让我看到了清代工匠的专注和匠心,那些瓷器上的每一笔纹饰、每一层釉色,都凝聚着他们的心血。咱们得把这种匠心传承下去,让更多人知道,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多了不起。”

阿贵则拿着一本刚出版的《清代雍正官窑窑工日记校注》,兴奋地对我们说:“这是我这五个月的成果,里面收录了这次发掘的所有窑工日记,还有详细的注释和解读。这本书不仅能为陶瓷史研究提供重要资料,也能让更多人了解清代窑工的生活和制瓷工艺。以后我还要继续研究景德镇的陶瓷历史,争取能还原更多古代制瓷技术的细节。”

我看着身边的伙伴,心里充满了温暖和期待。从明代广州的造船工匠墓葬到清代景德镇的官窑窑址,我们跨越了两个朝代,见证了中国古代科技和手工业的辉煌。每一次发掘,都是一次对历史的探索;每一件文物,都是一段鲜活的记忆;而我们,始终在守护这些记忆的路上前行。

就在“清代雍正官窑瓷特展”热度正高时,张教授的手机突然收到一封来自陕西文物局的紧急邮件——在陕西西安附近发现了一座唐代的贵族墓葬,墓中可能藏有大量的唐代壁画、金银器和唐三彩,但墓葬已经遭到盗墓贼的严重破坏,部分壁画被切割盗走,当地文物局希望我们立刻前往协助进行抢救性发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唐代贵族墓葬!”胖子一下子蹦了起来,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唐代的壁画多精美,唐三彩多绚丽,还有那些金银器,肯定是皇室赏赐的珍品!咱们赶紧收拾东西去西安,说不定还能看到完整的唐代乐舞壁画,那可就太震撼了!”

Shirley杨也难掩期待:“唐代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鼎盛时期,贵族墓葬里的壁画、文物能直观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艺术水平和中外交流。盗墓贼切割壁画,对文物的破坏太大了,我们得尽快出发,争取能保护好剩下的壁画,追回被盗的文物。”

老烟枪则开始琢磨发掘准备:“西安的唐代墓葬多在黄土层里,虽然干燥,但壁画容易脱落,咱们得带足壁画加固剂和保鲜膜,发掘时还要控制好墓内湿度。另外,唐代金银器虽然耐腐蚀,但长期埋在土里,表面可能有锈蚀,除锈剂也得准备充足。”

阿贵更是激动得声音都变了调:“唐代的文书多是写在纸上或绢上的,要是能发现完整的唐代文书,比如墓主人的墓志铭、家书,对研究唐代历史太重要了!还有唐三彩,要是能找到一套完整的唐三彩俑,比如乐舞俑、骑马俑,那可是国宝级的文物!咱们赶紧出发,我都等不及了!”

我们连夜收拾行李,将清代官窑瓷的修复工具和《制瓷图谱》仔细装箱,又把雍正珐琅彩瓶的复制品交给博物馆保管。告别郑局长时,他塞来一沓景德镇的瓷土样本:“带着吧,说不定以后用得上,也算是咱们这段合作的念想。”

火车从景德镇站出发,一路向北,窗外的景色从江南的烟雨朦胧,逐渐变成中原的辽阔平坦。胖子靠在车窗边,手里翻着一本《唐代壁画集》,嘴里不停念叨:“你看这章怀太子墓的狩猎图,多壮观;永泰公主墓的仕女图,多精致,这次要是能挖到类似的壁画,咱们可就出名了!”阿贵则捧着《新唐书》,手指在“诸帝公主传”上停留:“唐代贵族墓葬的墓志铭都很详细,要是能找到墓志铭,就能确定墓主人身份,说不定还是皇亲国戚呢!”

抵达西安北站时,陕西文物局的赵局长早已在出站口等候。他穿着一件深色的夹克,手里拿着一张墓葬勘探图,眉头紧锁:“墓葬在西安西郊的少陵原附近,是当地农民在耕地时发现的。盗墓贼用炸药炸开了墓道,还切割了主墓室的壁画,我们在现场发现了几块壁画残片,还有被盗墓贼遗弃的洛阳铲和绳索,情况非常严重。”

我们跟着赵局长驱车前往少陵原,沿途能看到不少唐代墓葬的封土堆。赵局长一边开车一边介绍:“从墓道的形制和出土的壁画残片来看,这是一座唐代中宗时期的贵族墓葬,墓主人可能是一位公主或国公。唐代少陵原是贵族墓葬区,之前发掘过不少重要墓葬,但像这样保存相对完整的,还是第一次发现。”

抵达墓葬现场时,眼前的景象让我们心头一沉——墓道入口被炸出一个两米宽的大洞,周围散落着破碎的砖块和壁画残片,几名考古队员正蹲在地上,小心翼翼地收集残片。赵局长指着墓道说:“这个墓道通向主墓室,我们用内窥镜观察过,主墓室的壁画有一半已经被切割盗走,只剩下一些残片,还有少量的唐三彩和金银器散落在地上。”

老烟枪蹲在墓道边,用手捡起一块壁画残片,上面还残留着红色的颜料:“这是唐代壁画常用的‘朱砂’颜料,颜色鲜艳,说明壁画保存得很好,可惜被盗墓贼破坏了。西安气候干燥,壁画容易脱落,咱们得准备好壁画加固剂和保鲜膜,发掘时要小心,不能再损坏剩下的壁画了。”

Shirley杨打开便携式文物探测仪,沿着墓道慢慢移动,屏幕上很快显示出密集的陶瓷信号和金属信号:“下面有大量的唐三彩和金银器,还有一些木质结构信号,可能是棺椁。墓道的顶部有坍塌的风险,咱们得先搭建支撑架,防止发生意外。”

阿贵则在墓道周围的残片中仔细搜寻,突然捡起一块带有字迹的砖块:“你们看!这是墓砖!上面刻着‘景龙三年,匠作监造’的字样!”他兴奋地将砖块举到阳光下,“景龙三年是公元709年,属于唐代中宗时期,和赵局长说的年代吻合,太重要了!”

胖子扛着钢管和木板,大步走到墓道边:“搭建支撑架的活儿交给我!等架子搭好,咱们就进去找壁画和唐三彩,我还没见过完整的唐代金银器呢,说不定能找到金碗、银盘之类的宝贝!”

接下来的三天,我们都在进行发掘前的准备工作。老烟枪每天都会煮一大锅菊花茶,分发给所有人:“西安秋天干燥,喝菊花茶能降火,还能缓解疲劳。”他还在墓道周围撒上防虫粉,防止蛇虫爬进墓道——有天中午,他就在墓道入口发现了一条一米长的锦蛇,多亏防虫粉起到了威慑作用。

Shirley杨则带着考古队员搭建支撑架,用钢管和木板在墓道顶部和两侧筑起防护架,还在墓道入口安装了卷帘门,防止风沙进入墓道:“西安的风沙大,要是风沙吹进墓道,会损坏剩下的壁画和文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阿贵则将收集到的壁画残片分类整理,按照颜色分为红、黄、蓝、绿,按照内容分为仕女、乐舞、狩猎,还在笔记本上画出每片残片的图案:“这片仕女图残片,和永泰公主墓的仕女图风格一致;这片乐舞图残片,上面的乐器是唐代的‘琵琶’,说明壁画内容很丰富。”

第四天清晨,支撑架和卷帘门搭建完毕,我们穿着防护服,戴着安全帽,沿着墓道慢慢进入主墓室。主墓室约30平方米,顶部有残存的彩绘,隐约能看到日月星辰的图案,墙壁上的壁画有一半已经被切割盗走,只剩下一些残片,散落在地上的唐三彩和金银器格外显眼。

“太可惜了!这么精美的壁画被破坏了!”Shirley杨看着残缺的壁画,心疼地说,“咱们得赶紧收集残片,争取能修复一部分。”

老烟枪拿出壁画加固剂,小心翼翼地涂抹在残存的壁画上:“这是特制的加固剂,能防止壁画继续脱落。咱们先加固剩下的壁画,再收集残片,一步一步来。”

阿贵则在主墓室的角落里发现了一块完整的墓志铭,上面刻满了唐代楷书:“你们看!这是墓主人的墓志铭!上面写着‘大唐故永泰公主之女,新都郡主李氏墓志铭并序’!”他兴奋地念道,“新都郡主是永泰公主的女儿,中宗李显的外孙女,身份尊贵,难怪墓葬规模这么大!”

胖子则在棺椁旁发现了一套完整的唐三彩乐舞俑,有琵琶俑、古筝俑、舞蹈俑,共八件,色彩鲜艳,造型生动:“太好了!这是完整的唐三彩乐舞俑!比我在博物馆里看到的复制品还要精美!”

接下来的一周,我们都在主墓室里紧张地清理文物。阿贵几乎把所有时间都花在了墓志铭的解读上,他对照着《旧唐书》和《新唐书》,逐字逐句地研究。有天深夜,他突然兴奋地叫醒我们,手里举着墓志铭:“重大发现!这篇墓志铭里记载了新都郡主的生平,还提到了‘神龙政变’的细节!上面写着‘神龙元年,郡主随祖母永泰公主入宫,见帝后相携,喜极而泣’,补充了史书中关于神龙政变后宫廷生活的记载,太重要了!”

Shirley杨在修复壁画残片时,发现一块残片上画着唐代的“胡商”形象,高鼻深目,穿着异域服饰:“这说明唐代中外交流频繁,胡商在长安很常见,也反映了新都郡主的生活环境很开放。”

老烟枪则每天都会检查文物储存室的温湿度,用加湿器将湿度控制在50%左右,还会定期用软布擦拭金银器表面的灰尘:“这些金银器虽然在墓里保存了几百年,但表面依然容易氧化,咱们得小心呵护,不能让它们失去光泽。”

就在我们准备清理耳室的时候,警方传来了好消息——他们根据我们提供的盗墓贼留下的工具和脚印,在西安的一个古玩市场抓获了三名盗墓贼,还缴获了大量被盗的壁画残片和几件完整的唐三彩。

“太好了!这些文物终于追回来了!”赵局长接到电话后,激动地在帐篷里来回踱步,“盗墓贼交代,他们还把一幅完整的唐代乐舞壁画卖给了一个叫‘刘老大’的文物贩子,这个‘刘老大’长期在西安、洛阳一带倒卖古代壁画和文物,警方已经展开追捕,相信很快就能将他抓获,追回被盗的壁画!”

我们跟着警方去了古玩市场的临时扣押点,看到缴获的文物整齐地摆放在地上,其中一块壁画残片引起了阿贵的注意。他仔细一看,兴奋地说:“这是新都郡主墓主墓室的乐舞壁画残片!上面的舞蹈俑和咱们在墓里发现的唐三彩舞蹈俑一模一样,要是能找到其他残片,就能修复这幅壁画了!”

回到少陵原发掘现场后,我们把追回的文物小心地进行了清理和登记,然后开始清理东耳室和西耳室。东耳室里存放着大量的唐代文书和账簿,大部分都是新都郡主的日常用度记录,还有一些家书。阿贵拿起一封家书,上面的字迹娟秀:“这是新都郡主写给母亲的家书,上面写着‘今岁长安寒甚,母需多添衣物,勿念’,字里行间充满了亲情,太感人了!”

西耳室里则存放着大量的金银器和珠宝,有金碗、银盘、玉簪、玛瑙珠,还有一件金质的“鸳鸯纹香囊”,香囊的表面雕刻着精美的鸳鸯图案,里面还残留着香料的痕迹。Shirley杨拿起香囊,仔细观察着:“这是唐代宫廷常用的香囊,采用了镂空工艺,即使里面的香料燃烧,也不会烫手,体现了唐代工匠的智慧。”

随着耳室清理工作的推进,我们对这座唐代贵族墓葬的了解也越来越全面。根据出土的文物和墓志铭,我们确定墓主人是唐代中宗李显的外孙女、永泰公主的女儿新都郡主李氏,她生于景龙元年(公元707年),卒于开元十年(公元722年),年仅15岁。她的墓葬规模宏大,陪葬品丰富,不仅有大量的唐三彩、金银器和珠宝,还有精美的壁画和文书,为研究唐代中宗至玄宗时期的宫廷生活、社会文化和中外交流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在发掘工作结束的那天,陕西文物局举办了一场隆重的庆祝仪式,当地的官员、考古专家、历史学者和村民都赶来参加。赵局长亲自为我们颁发了“陕西文物保护先进集体”的奖牌,还邀请我们参加“唐代新都郡主墓文物特展”的筹备工作。

“这些文物是唐代历史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文明鼎盛时期的重要见证,”赵局长在庆祝仪式上说,“我们计划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举办特展,让更多人了解唐代的宫廷生活、艺术水平和中外交流,感受大唐盛世的魅力。希望你们能继续支持我们的工作,为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们欣然接受了邀请,开始投入特展的筹备工作。Shirley杨负责文物的展示设计,她根据文物的种类和历史背景,将展示区分为“宫廷生活”“艺术瑰宝”“中外交流”三个部分。“宫廷生活”区还原了唐代郡主的卧室和书房,摆放着仿制的家具和生活用品;“艺术瑰宝”区展示了唐三彩乐舞俑、金银器和壁画残片,让观众感受唐代艺术的魅力;“中外交流”区则陈列了胡商壁画残片、异域珠宝等文物,展现唐代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

阿贵则负责展览的讲解和文物解读,他编写了详细的讲解词,还制作了唐代历史年表和长安城地图,让观众更清楚地了解唐代的历史背景和都城布局。他还在展览中设置了“壁画临摹区”,准备了仿制的壁画颜料和宣纸,让观众亲手临摹唐代壁画,感受唐代绘画的魅力。不少绘画爱好者都在临摹区驻足,认真地临摹着仕女图和乐舞图,感受着唐代艺术的辉煌。

老烟枪则在博物馆的文物库房里搭建了专门的恒温恒湿储存区,用于存放那些珍贵的壁画残片和文书。他还配制了特制的壁画保养剂,定期对壁画残片进行保养:“这些壁画残片非常脆弱,要是受潮或受到光照,很容易褪色,咱们得精心呵护,让它们能长期保存。”

胖子则负责文物的搬运和安保工作,他每天都会提前来到博物馆,仔细检查每一个展柜的锁具和玻璃,确保文物的安全。他还会在展厅里巡逻,向观众宣传文物保护的重要性,遇到有观众靠近展柜太近或者想用手触摸展柜,他都会耐心地提醒:“这些文物都有上千年的历史了,非常脆弱,咱们得小心保护,让它们能流传给更多的人看。”他还和当地的学校合作,组织了多场“唐代文化进校园”活动,带着仿制的唐三彩和壁画残片,去学校给孩子们讲解唐代的历史故事,比如“武则天称帝”“唐玄宗与杨贵妃”“玄奘西行”等,孩子们都听得格外认真,还会积极地提问,胖子也会一一耐心解答,很多孩子都表示长大后想当考古学家,去发掘更多的古代文物。

经过六个月的紧张筹备,“唐代新都郡主墓文物特展”终于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如期开展。开展那天,博物馆里人山人海,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考古专家、历史学者和文物爱好者都齐聚一堂,共同欣赏唐代文物的魅力。展厅里,观众们驻足在每一件文物前,认真地听着讲解,时不时发出惊叹声。有的观众在“壁画临摹区”里兴致勃勃地临摹着唐代壁画,有的观众在“艺术瑰宝”区里仔细地欣赏着唐三彩和金银器,还有的观众在“宫廷生活”区里感受着唐代郡主的生活氛围,整个博物馆都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真没想到,咱们能发掘出这么多珍贵的唐代文物,还能举办这么成功的特展,”胖子站在展厅里,看着来来往往的观众,脸上满是自豪的笑容,“以前我只在历史书上看到过唐代的故事,现在通过这些文物,才真正感受到了大唐盛世的繁华和辉煌。尤其是那套唐三彩乐舞俑,太精美了,仿佛能看到唐代乐舞的热闹场景。以后要是还有机会,我还想参与更多的考古发掘,去发现更多的古代文明。”

Shirley杨看着展柜里的唐代金银器和壁画残片,感慨地说:“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的见证者,它们承载着唐代的智慧和文化,也连接着过去和现在。这次唐代新都郡主墓的发掘和特展,不仅让更多的人了解了唐代历史,也让大家更加重视文物保护工作。我们作为考古工作者,责任就是守护好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让它们能够永远流传下去。”

老烟枪抽着烟,望着远处的少陵原,眼神里满是怀念:“这次少陵原的发掘,虽然辛苦,但也收获满满。那些壁画、唐三彩、金银器,就像一个个老朋友,向我们讲述着唐代的故事。我这辈子挖过不少古墓,见过不少文物,但唐代文物最让我难忘,因为它们不仅有历史的厚重感,还有一种独特的大气和包容,仿佛在告诉我们,唐代的中国是多么的繁荣和开放。”

阿贵则拿着一本刚出版的《唐代新都郡主墓墓志铭校注》,兴奋地对我们说:“这是我这六个月的心血结晶,里面收录了这次发掘的墓志铭和文书,还有详细的解读和注释。这本书不仅能为历史学者提供重要的研究资料,也能让更多的普通读者了解唐代的宫廷生活和社会文化。以后我还要继续研究唐代历史,争取能解读出更多的历史细节,还原更真实的大唐盛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我看着身边的伙伴,心里充满了感动和期待。从清代景德镇的官窑窑址到唐代西安的贵族墓葬,我们跨越了多个朝代,见证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考古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每一次发掘,都是一次与历史的对话;每一件文物,都是一段鲜活的历史记忆;而我们,正是这些历史记忆的守护者和传承者。

就在“唐代新都郡主墓文物特展”举办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张教授的手机突然收到一封来自甘肃文物局的紧急邮件——在甘肃敦煌附近发现了一座唐代的藏经洞,洞里可能藏有大量的唐代佛经、文书和绘画,但藏经洞已经遭到了盗墓贼的严重破坏,很多文物被盗走,当地文物局希望我们能立刻前往协助进行抢救性发掘。

“唐代藏经洞!”胖子一下子跳了起来,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敦煌莫高窟的藏经洞世界闻名,里面的文物价值连城!这次发现的藏经洞说不定有更多的佛经和文书,还有唐代的壁画和绢画,咱们赶紧收拾东西去敦煌!”

Shirley杨也面露期待地说:“敦煌藏经洞的文物对研究唐代的佛教文化、社会生活和中外交流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盗墓贼的破坏肯定很严重,我们得尽快出发,争取能追回更多的文物,保护好剩下的遗存。”

老烟枪则开始思考发掘准备工作:“敦煌气候干燥,风沙大,文物容易受到风沙侵蚀,咱们得带足防风沙设备和文物保护材料。另外,藏经洞里的佛经和文书多是纸质和绢质的,非常脆弱,需要特殊的保存条件,得准备好恒温恒湿的储存箱。”

阿贵则激动地说:“唐代的佛经多是用汉文、梵文、藏文等多种文字书写的,要是能发现完整的佛经和文书,对研究唐代佛教文化和语言文字太重要了!我对唐代佛经也很感兴趣,要是能参与解读,肯定能有不少收获。咱们赶紧出发吧,我都等不及想看看那些唐代佛经了!”

我们迅速收拾好行李,告别了赵局长和陕西文物局的工作人员,踏上了前往甘肃敦煌的旅程。火车从西安站出发,一路向西,窗外的景色从关中平原的沃野千里,逐渐变成河西走廊的戈壁荒漠。想到即将面对的唐代藏经洞,想到可能出土的佛经、文书和绘画,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充满了期待。

抵达敦煌火车站时,甘肃文物局的马局长早已在出站口等候。他穿着一件防风沙的外套,手里拿着一张藏经洞的勘探图,神情急切地说:“藏经洞在敦煌莫高窟附近的一座小山里,是当地的牧民在放羊时发现的。盗墓贼已经挖了一个盗洞,我们在现场发现了一些佛经残片和绢画碎片,情况非常紧急。”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