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 > 第2307章 尸易无限(212)

我们跟着马局长驱车前往莫高窟,沿途能看到连绵的沙丘在阳光下泛着金色的光,远处的莫高窟崖壁隐约可见,洞窟的轮廓在戈壁背景下显得格外肃穆。马局长一边开车一边介绍:“从出土的佛经残片和绢画风格来看,这个藏经洞应该属于唐代中晚期,和莫高窟第17窟(即王道士发现的藏经洞)年代相近,但规模可能更大。里面的文物很可能包括手抄佛经、世俗文书、绢画和刺绣,对研究敦煌学和唐代佛教文化意义重大。”

抵达藏经洞现场时,眼前的景象让我们既心疼又庆幸——盗洞直径约一米,周围散落着撕碎的佛经残片和断裂的绢画边角,几名考古队员正跪在地上,用镊子小心翼翼地收集残片。马局长指着盗洞说:“我们用无人机探测过,洞里空间很大,约有二十平方米,顶部有坍塌的风险,但大部分文物还在原位,没有被严重扰动。”

老烟枪蹲在盗洞边,用手捻起一撮细沙,对着阳光观察:“敦煌的风沙里含碱量高,容易腐蚀纸质和绢质文物。咱们得先在盗洞周围搭建防风沙棚,再用湿毛巾擦拭文物表面的沙尘,不能直接用刷子,不然会把脆弱的纸张刷破。”

Shirley杨打开便携式环境监测仪,屏幕上显示洞内温度22℃,湿度35%,风速0.5米/秒:“温度和湿度还算适宜,但风沙是最大威胁。咱们得准备好无酸纸和密封袋,文物清理出来后立刻封存,防止水分流失导致变脆。”

阿贵则在盗洞周围的残片中仔细搜寻,很快发现一片带有梵文的佛经残片:“你们看!这是《金刚经》的手抄本残片!上面的汉文和梵文对照书写,字体是唐代的‘写经体’,工整秀丽!”他用软毛刷轻轻扫去残片上的沙尘,“这种双语写经在敦煌文献中非常罕见,要是能找到完整本,价值不可估量。”

胖子扛着钢管和防风布,和考古队员一起搭建防风沙棚:“敦煌这风也太大了,吹得人眼睛都睁不开。等棚子搭好,咱们就进去找完整的佛经和绢画,我还没见过唐代的刺绣呢,说不定能看到绣着佛像的丝绸!”

接下来的四天,我们都在做发掘前的准备。老烟枪每天都会煮一大锅甘草水,分发给所有人:“敦煌气候干燥,喝甘草水能润喉咙,还能缓解风沙带来的不适。”他还在帐篷周围挖了一圈浅沟,铺上塑料布,防止风沙灌进帐篷——有天夜里刮起了沙尘暴,防风沙棚和浅沟起到了关键作用,帐篷里几乎没有进沙。

Shirley杨则带着考古队员加固盗洞,用钢筋和木板在洞壁内侧搭建支撑架,还在洞口安装了滑动门,需要进入时才打开,最大限度减少风沙进入:“藏经洞里的文物太脆弱了,哪怕一点沙尘都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损坏。”

阿贵则把收集到的佛经残片和绢画碎片分类整理,按照文字分为汉文、梵文、藏文,按照内容分为佛经、契约、书信,还在笔记本上临摹残片上的文字:“这片残片是唐代的‘借贷契约’,上面写着‘某甲向某乙借粮五石,秋熟还七石’,反映了唐代敦煌的民间经济生活;这片藏文残片,应该是吐蕃统治时期的佛教文献,说明当时敦煌文化交流频繁。”

第五天清晨,防风沙棚和支撑架搭建完毕,我们穿上防静电服,戴上棉质手套,沿着加固后的盗洞慢慢进入藏经洞。洞内漆黑一片,打开手电筒后,眼前的景象让我们屏住了呼吸——洞壁两侧整齐地堆放着一摞摞用布包裹的经卷,地面上散落着几幅卷起来的绢画,还有一些刺绣佛像被压在经卷下方,虽然布满沙尘,但色彩依然能辨认出红、蓝、绿等鲜艳的颜色。

“太好了!这么多完整的经卷和绢画!”马局长激动得声音都在发颤,“咱们得按区域清理,先从靠近洞口的经卷开始,每一件文物都要编号、拍照、记录位置,一点都不能乱。”

Shirley杨蹲在一堆经卷前,小心翼翼地解开外层的粗布,露出里面泛黄的纸张:“这是一卷《妙法莲华经》,纸张是唐代的‘麻纸’,质地坚韧,保存得非常好。你们看上面的题跋,写着‘大中十年,沙州僧法成抄’,大中十年是公元856年,沙州就是现在的敦煌,这说明这卷佛经是敦煌本地僧人抄写的。”

阿贵则捧着一卷双语经卷,眼睛发亮:“这是《心经》的汉文和梵文对照本!前面是汉文,后面是梵文,还有注释,太珍贵了!”他轻轻展开经卷,手指在文字上慢慢划过,“你们看这个梵文字体,是唐代传入的‘悉昙体’,现在能认识这种字体的人已经很少了,这卷经卷对研究梵文传播和佛教汉化太重要了。”

老烟枪则在洞角发现了一幅折叠的绢画,小心翼翼地展开后,露出一幅“观音菩萨像”:“这绢画用的是唐代的‘熟绢’,上面的颜料是矿物颜料,虽然过了一千多年,颜色依然鲜艳。你们看观音的衣纹,用的是‘铁线描’,线条流畅有力,是唐代敦煌画派的典型风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胖子则负责将清理出来的经卷和绢画小心翼翼地放进恒温恒湿的储存箱:“这些经卷太脆弱了,拿的时候得轻手轻脚,可不能把纸弄破了。”他一边放一边数,“已经清理出三十多卷经卷,五幅绢画了,里面肯定还有更多!”

接下来的两周,我们都在藏经洞里紧张地清理文物。阿贵几乎把所有时间都花在了经卷的解读上,他每天都捧着经卷,逐字逐句地辨认,遇到不认识的梵文或藏文,就拿出随身携带的词典和拓片对照。有天深夜,他突然抱着一卷经卷跑到我们的帐篷:“重大发现!这是一卷唐代的‘敦煌户籍册’!上面详细记录了沙州一户人家的人口、土地和赋税情况,比如‘户主王二狗,年三十五,妻张氏,年三十一,子王小三,年五岁,有田十亩,每年缴粮二石’,这对研究唐代敦煌的户籍制度和社会经济太重要了!”

Shirley杨在修复一幅破损的绢画时,发现画的背面有一行小字,用放大镜仔细辨认后,确定是“咸通十二年,画工李茂造”:“咸通十二年是公元871年,李茂是敦煌着名的画工,莫高窟第156窟的《张议潮出行图》就有他的署名!这幅绢画是他的传世作品,价值连城!”

老烟枪则每天都会检查文物储存箱的温湿度,确保经卷和绢画处于18-22℃、40-45%湿度的最佳环境:“这些文物是纸质和绢质的,对温湿度变化非常敏感,哪怕相差几度,都可能导致纸张变脆、颜料脱落。咱们得时刻盯着,一点都不能马虎。”

就在我们准备清理洞深处的经卷时,警方传来了好消息——他们根据我们提供的盗墓贼留下的足迹和工具,在敦煌的一个小旅馆里抓获了两名盗墓贼,还缴获了大量被盗的佛经残片、一幅完整的绢画和两件刺绣佛像。

“太好了!这些文物终于追回来了!”马局长接到电话后,激动地在帐篷里来回踱步,“盗墓贼交代,他们还把一卷完整的《金刚经》双语本卖给了一个叫‘黑哥’的文物贩子,这个‘黑哥’长期在甘肃、新疆一带倒卖敦煌文物,还和海外走私团伙有联系。警方已经联合边境检查部门展开追捕,相信很快就能将他抓获,追回被盗的《金刚经》!”

我们跟着警方去了旅馆的临时扣押点,看到缴获的文物整齐地摆放在桌子上,其中一幅绢画引起了Shirley杨的注意。她仔细一看,兴奋地说:“这是唐代敦煌的‘飞天图’绢画!上面的飞天姿态轻盈,色彩鲜艳,和莫高窟第320窟的飞天壁画风格一致,是难得的珍品!”

回到藏经洞现场后,我们把追回的文物小心地进行了清理和登记,然后开始清理洞深处的经卷。洞深处的经卷堆积得更厚,还有几箱用木板封装的文书,阿贵打开其中一箱,里面竟是唐代敦煌的“市易司文书”,详细记录了敦煌的商品交易情况,包括丝绸、茶叶、马匹的价格和交易量:“‘市易司’是唐代管理市场的机构,这些文书填补了史书中关于唐代敦煌市场管理的空白,太重要了!”

Shirley杨则在洞壁的夹层里发现了一幅更大的绢画,展开后竟是一幅“西方净土变”,画面上有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还有楼台亭阁、伎乐飞天,场面宏大,细节精美:“这是唐代敦煌绢画中的精品!‘西方净土变’是敦煌艺术的常见题材,但完整的绢画存世极少,这幅画的发现对研究敦煌艺术史具有重大意义。”

随着藏经洞清理工作的推进,我们对这个洞窟的了解也越来越全面。根据出土的经卷题跋和文书记录,这个藏经洞是唐代沙州僧团在公元848年张议潮收复敦煌后,为了保存佛教经典和世俗文献而开凿的,里面的文物涵盖了佛教经典、世俗文书、艺术作品三大类,时间跨度从唐代中期到晚期,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多个领域,是敦煌学研究的又一重大发现。

在发掘工作结束的那天,甘肃文物局在敦煌莫高窟举办了一场隆重的庆祝仪式,敦煌研究院的专家、当地的僧人、考古队员和村民都赶来参加。马局长亲自为我们颁发了“敦煌文物保护突出贡献奖”,还邀请我们参与“敦煌新发现藏经洞文物特展”的筹备工作。

“这些文物是敦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的宝贵财富,”马局长在庆祝仪式上说,“我们计划在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中心举办特展,让更多人了解敦煌文化的魅力,感受唐代敦煌的繁荣和开放。希望你们能继续支持我们的工作,为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们欣然接受了邀请,开始投入特展的筹备工作。Shirley杨负责文物的展示设计,她根据文物的种类和价值,将展示区分为“佛教经典”“世俗文书”“艺术瑰宝”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采用了特殊的展柜——“佛教经典”区用恒温恒湿展柜,防止经卷受损;“世俗文书”区用透明玻璃展柜,搭配放大镜,方便观众阅读;“艺术瑰宝”区则用无反光玻璃展柜,突出绢画和刺绣的色彩和细节。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阿贵则负责展览的讲解和文物解读,他编写了详细的讲解词,还制作了敦煌藏经洞历史 timeline 和双语经卷对照展板,让观众更清楚地了解藏经洞的历史背景和文物价值。他还在展览中设置了“写经体验区”,准备了仿制的麻纸、毛笔和墨汁,邀请敦煌研究院的专家现场演示唐代写经体,让观众亲手抄写《心经》,感受唐代写经的魅力。不少观众都在体验区驻足,认真地抄写经文,有的还把自己写的经卷装裱起来带走,作为纪念。

老烟枪则在文物保护中心搭建了专门的文物修复室,配备了纸张修复机、颜料分析仪等设备,用于修复受损的经卷和绢画。他还和敦煌研究院的专家一起,研究制定了文物保养方案,定期对经卷和绢画进行检查和保养:“这些文物已经保存了一千多年,非常脆弱,咱们得用最专业的方法保护它们,让它们能再保存一千年。”

胖子则负责文物的搬运和安保工作,他每天都会提前来到文物保护中心,仔细检查每一个展柜的锁具和温湿度,确保文物的安全。他还会在展厅里巡逻,向观众宣传文物保护的重要性,遇到有观众想触摸展柜或使用闪光灯拍照,他都会耐心地提醒:“这些文物很脆弱,触摸和闪光灯都会对它们造成伤害,咱们得一起保护它们,让更多人能看到它们的美。”他还和敦煌当地的学校合作,组织学生来参观特展,给孩子们讲解敦煌文化和文物保护的知识,不少孩子都被精美的绢画和经卷吸引,表示长大后想当文物保护工作者,守护敦煌的文化遗产。

经过八个月的紧张筹备,“敦煌新发现藏经洞文物特展”在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中心如期开展。开展那天,来自世界各地的敦煌学专家、文物爱好者、游客齐聚一堂,展厅里人头攒动,却异常安静,每个人都怀着敬畏的心情,欣赏着这些跨越千年的文物。当观众们看到完整的《金刚经》双语本、“西方净土变”绢画和唐代户籍册时,纷纷发出惊叹,不少专家还拿出笔记本,认真地记录文物的细节,场面令人动容。

“真没想到,咱们能参与这么重要的发掘和特展,”胖子站在展厅里,看着眼前的景象,眼眶有些湿润,“以前总觉得敦煌文化离自己很远,现在亲手清理、保护这些文物,才知道它们背后藏着这么多故事。以后我还要跟着大家,去发掘更多的文物,守护更多的文化遗产。”

Shirley杨看着展柜里的“西方净土变”绢画,感慨地说:“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的信使,它们跨越千年,向我们讲述着唐代敦煌的繁华和信仰。这次藏经洞的发掘和特展,不仅让敦煌文化多了一份珍贵的实物证据,也让更多人意识到文物保护的重要性。我们作为考古工作者,能参与其中,是一生的荣幸。”

老烟枪抽着烟,望着远处的莫高窟崖壁,眼神里满是虔诚:“这辈子和文物打交道,最难忘的就是敦煌。这里的每一粒沙子,每一幅画,每一卷经,都带着古人的温度。咱们得好好守护它们,不能让它们在咱们这代人手里受损。”

阿贵则拿着一本刚出版的《敦煌新发现藏经洞文献选释》,兴奋地对我们说:“这是我和敦煌研究院的专家一起完成的,里面收录了这次发掘的重要文献,还有详细的解读。这本书能为敦煌学研究提供新的资料,也能让更多人了解敦煌文献的价值。以后我还要继续研究敦煌文化,争取能解读出更多文献背后的故事。”

我看着身边的伙伴,心里充满了力量和期待。从唐代西安的新都郡主墓到敦煌的新发现藏经洞,我们跨越了地域和时光,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多元与璀璨。每一次发掘,都是一次对历史的致敬;每一件文物,都是一段文明的传承;而我们,始终在路上,守护着这些不可再生的文化瑰宝。

就在“敦煌新发现藏经洞文物特展”热度正高时,张教授的手机突然收到一封来自新疆文物局的紧急邮件——在新疆吐鲁番附近发现了一座唐代的戍卒墓葬群,墓中可能藏有大量的唐代边塞文书、兵器和生活用品,但墓葬群已经遭到盗墓贼的严重破坏,部分文书被盗,当地文物局希望我们立刻前往协助进行抢救性发掘。

“唐代戍卒墓葬群!”胖子一下子来了精神,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唐代边塞文书啊!说不定能看到戍卒写的家书、军情报告,还有当时的地图!兵器的话,说不定能找到唐代的横刀、长矛,那可比博物馆里的复制品带劲多了!咱们赶紧收拾东西去新疆!”

Shirley杨也难掩期待:“吐鲁番是唐代西域的重要据点,戍卒墓葬群的发现,对研究唐代西域的军事防御、戍卒生活和民族交流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盗墓贼盗走文书,对历史研究是巨大的损失,我们得尽快出发,争取能追回更多文书,保护好剩下的墓葬。”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老烟枪则开始琢磨发掘准备:“吐鲁番气候干燥炎热,夏季地表温度能超过50℃,文物容易脱水变脆,咱们得带足遮阳棚、饮用水和文物保湿材料。另外,边塞文书多是纸质的,长期埋在干燥的沙土里,虽然保存相对完好,但一接触空气容易变形,得准备好无酸纸和定型剂。”

阿贵则激动地说:“唐代边塞文书里可能有汉文、突厥文、回鹘文等多种文字,反映了当时西域的民族融合。我对唐代边塞史很感兴趣,要是能发现戍卒的家书,说不定能还原他们的思乡之情和边塞生活,那可太有意义了!咱们赶紧出发吧,我都等不及想看看那些边塞文书了!”

我们迅速收拾好行李,告别了马局长和敦煌研究院的专家,踏上了前往新疆吐鲁番的旅程。飞机从敦煌机场起飞,穿过茫茫戈壁,下方的景色从敦煌的沙丘逐渐变成吐鲁番的绿洲和火焰山。想到即将面对的唐代戍卒墓葬群,想到可能出土的边塞文书、兵器和生活用品,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充满了期待——那片古老的西域土地上,又将有怎样的历史秘密,等待着我们去揭开……

飞机降落在吐鲁番交河机场时,一股热浪扑面而来,停机坪的地面被阳光晒得泛白,空气里带着干燥的尘土气息。新疆文物局的艾力局长早已在出站口等候,他穿着一身浅色的防晒服,手里拿着一张墓葬群勘探图,黝黑的脸上满是焦急:“墓葬群在吐鲁番东南的高昌故城附近,是当地牧民在放牧时发现的。盗墓贼挖了十几个盗坑,我们在现场捡到了不少唐代的文书残片和兵器碎片,还有几具被扰乱的人骨,情况非常紧急。”

我们跟着艾力局长驱车前往高昌故城,沿途的戈壁滩上稀疏地生长着骆驼刺,远处的火焰山在阳光下呈现出赤红色的山体,像一条沉睡的火龙。艾力局长一边开车一边介绍:“从出土的文书残片和兵器来看,这是一座唐代西州戍卒的墓葬群,西州就是现在的吐鲁番,是唐代经营西域的重要军事据点。这些戍卒大多来自中原,死后葬在戍边之地,他们的墓葬里可能藏着大量反映边塞生活的文物。”

抵达墓葬群现场时,眼前的景象让我们心头一沉——十几个盗坑像伤疤一样散布在戈壁滩上,周围散落着破碎的木棺板、锈蚀的兵器和泛黄的文书残片。几名考古队员正跪在地上,用小刷子和镊子小心翼翼地收集残片,额头上的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很快就浸湿了工作服。艾力局长指着最大的一个盗坑说:“这个盗坑最深,我们用探铲探测过,下面还有未被扰动的墓葬,里面可能藏着完整的文书和兵器。”

老烟枪蹲在盗坑边,用手摸了摸坑壁的沙土,又拿起一块锈蚀的兵器碎片:“吐鲁番气候干燥,金属兵器容易锈蚀,纸质文书虽然保存相对完好,但一遇潮气就会变脆。咱们得先搭建遮阳棚,防止阳光直射文物,再准备好保湿箱和除锈剂,文物清理出来后立刻处理。”

Shirley杨打开便携式文物探测仪,沿着盗坑慢慢移动,屏幕上很快显示出密集的金属信号和木质信号:“下面有大量的兵器和木质棺椁,还有一些纸质信号,应该是文书。盗坑周围的沙土很松散,容易坍塌,咱们得先加固盗坑壁,再进行清理。”

阿贵则在盗坑周围的残片中仔细搜寻,突然捡起一片带有字迹的文书残片:“你们看!这是唐代的边塞文书残片!上面写着‘西州戍卒王二狗,十月粮米三石’,字迹是唐代的行书,虽然只剩下几行,但能确定是戍卒的粮食账簿!”他用软布轻轻擦拭残片上的沙土,“这种账簿能反映唐代戍卒的供给情况,太重要了!”

胖子扛着钢管和遮阳布,和考古队员一起搭建遮阳棚:“吐鲁番这太阳也太毒了,晒得人头晕眼花。等棚子搭好,咱们就进去找完整的文书和兵器,我还没见过唐代的横刀呢,说不定能找到一把完整的!”

接下来的三天,我们都在进行发掘前的准备工作。老烟枪每天都会煮一大锅绿豆汤,分发给所有人:“吐鲁番气候炎热,喝绿豆汤能解暑降温,还能补充水分。”他还在帐篷周围撒上清水,降低地面温度——有天中午,地表温度超过了55℃,撒过清水的地面能凉快不少,避免大家中暑。

Shirley杨则带着考古队员加固盗坑,用木板和钢筋在盗坑壁内侧搭建防护架,还在盗坑底部铺上防潮布,防止地下潮气侵蚀文物:“虽然吐鲁番整体干燥,但地下可能有潜水层,防潮布能起到保护作用。”

阿贵则将收集到的文书残片和兵器碎片分类整理,按照文书内容分为账簿、家书、军情报告,按照兵器种类分为刀、矛、箭镞,还在笔记本上画出每片残片的形状和文字:“这片家书残片上写着‘母亲安好,儿在西州一切平安,待明年归乡’,字里行间满是思乡之情;这片箭镞残片,形制和唐代《通典》里记载的‘角弓箭’一致,说明是当时的制式兵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第四天清晨,遮阳棚和防护架搭建完毕,我们穿着防晒服,戴着遮阳帽和棉质手套,沿着加固后的盗坑慢慢进入墓葬。这座墓葬是一个土洞墓,墓室约15平方米,里面放着两具木质棺椁,棺椁已经腐朽,露出了里面的人骨。棺椁的周围散落着大量文物:一把锈蚀的横刀、几支断裂的长矛、一个陶制的水壶、几卷用麻布包裹的文书,还有一些铜钱和谷物种子。

“太好了!这么多完整的文物!”艾力局长激动地说,“咱们得小心清理,把每一件文物都妥善保存起来。”

Shirley杨用工兵铲小心地清理横刀周围的沙土,然后用软毛刷轻轻扫去刀身上的锈迹:“这是一把唐代横刀,刀身长度约70厘米,刀柄上还残留着皮革的痕迹,虽然锈蚀严重,但依然能看出当时的工艺水平。唐代横刀是骑兵的主要兵器,锋利无比,在西域战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阿贵则小心翼翼地打开麻布包裹,里面是几卷泛黄的文书,他用无酸纸轻轻托起一卷,慢慢展开:“这是一卷戍卒的家书!上面写着‘儿今在西州戍边,每日操练,守卫城池,虽苦但荣。家中田亩若有收成,可多寄些粮食来,此地粮价颇高。母亲若有不适,可请郎中诊治,勿念儿’,落款是‘开元十七年,儿李参军’,开元十七年是公元729年,这封家书太珍贵了,真实反映了唐代戍卒的生活!”

老烟枪则在棺椁旁发现了一个陶制的粮仓,里面还残留着一些谷物种子,他用镊子夹起一粒种子,放在放大镜下观察:“这是粟米的种子,唐代戍卒的主要粮食之一。虽然已经碳化,但依然能看出形状,说明当时的粮食储存技术还不错。”

胖子则小心翼翼地将长矛和箭镞收集起来,放进特制的托盘里:“这些长矛的矛头虽然锈蚀了,但依然很锋利,要是能修复好,肯定很威风。我还从没见过唐代的制式兵器呢,这次可算是开眼了。”

接下来的一周,我们都在墓葬群里清理文物。阿贵几乎把所有时间都花在了文书的整理和解读上,他将文书按照内容分类,用相机一一拍照存档,然后逐字逐句地研究。有天深夜,他突然兴奋地叫醒我们,手里举着一卷文书:“重大发现!这是一卷唐代的‘军情报告’!上面写着‘开元十八年,突厥骑兵犯西州边境,我军出兵迎击,斩获敌首数十级,缴获马匹百余匹’,还记录了军队的部署和粮草消耗情况,补充了史书中关于唐代西域军事行动的记载,太重要了!”

Shirley杨在修复一把横刀时,发现刀柄上刻着一行小字,用放大镜仔细辨认后,确定是“西州军器监造”:“西州军器监是唐代在西域设立的兵器制造机构,专门为戍卒制造兵器,这把横刀是当时的制式兵器,对研究唐代军事工业具有重要意义。”

老烟枪则每天都会检查文物储存室的温湿度,用加湿器将湿度控制在40%左右,还会定期用除锈剂处理金属兵器:“这些兵器在干燥的沙土里保存了几百年,但表面的锈迹依然会继续侵蚀金属,咱们得尽快除锈,不然就会损坏。”

就在我们准备清理另一座墓葬时,警方传来了好消息——他们根据我们提供的盗墓贼留下的工具和脚印,在吐鲁番的一个小镇上抓获了四名盗墓贼,还缴获了大量被盗的文书残片和几件完整的兵器。

“太好了!这些文物终于追回来了!”艾力局长接到电话后,激动地在帐篷里来回踱步,“盗墓贼交代,他们还把一卷完整的‘西州舆图’卖给了一个叫‘马贩子’的文物贩子,这个‘马贩子’长期在新疆、甘肃一带倒卖古代文物,还和海外的走私团伙有联系。警方已经联合边境检查部门展开追捕,相信很快就能将他抓获,追回被盗的舆图!”

我们跟着警方去了小镇的临时扣押点,看到缴获的文物整齐地摆放在地上,其中一卷文书残片引起了阿贵的注意。他仔细一看,兴奋地说:“这是‘西州戍卒名册’的残片!上面记录了戍卒的姓名、籍贯和服役年限,比如‘王大,京兆府人,服役五年’,京兆府就是现在的西安,说明当时有很多中原人来西域戍边!”

回到高昌故城墓葬群现场后,我们把追回的文物小心地进行了清理和登记,然后开始清理另一座墓葬。这座墓葬的规模更大,约20平方米,里面放着三具棺椁,棺椁的周围散落着更多的文物:一把完整的角弓、几壶箭镞、一个铜制的酒壶、几卷文书,还有一面残破的旗帜。

阿贵打开其中一卷文书,发现是一卷“西州粮草账簿”,上面详细记录了开元十七年西州戍卒的粮草收支情况,比如“正月,收到长安运来粮米五千石,分给戍卒三千石,储存两千石;二月,消耗粮米五百石,剩余一千五百石”,为研究唐代西域的后勤保障提供了完整的资料。

Shirley杨在清理角弓时,发现弓身上还残留着弓弦的痕迹,她用软布轻轻擦拭弓身:“这是一把唐代角弓,用牛角、木材和筋腱制成,拉力大,射程远,是戍卒的重要兵器。虽然弓弦已经腐朽,但弓身依然完好,是研究唐代兵器制造技术的重要实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随着墓葬群清理工作的推进,我们对这座唐代戍卒墓葬群的了解也越来越全面。根据出土的文物和文书记录,我们确定这是一座唐代开元年间的西州戍卒墓葬群,墓主人都是来自中原的戍卒,他们在西州戍边,守卫边疆,死后葬在高昌故城附近。墓葬里的文物种类繁多,包括兵器、文书、生活用品等,真实反映了唐代戍卒的军事生活、日常生活和思乡之情,为研究唐代西域的军事防御、社会生活和民族交流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

在发掘工作结束的那天,新疆文物局在高昌故城举办了一场隆重的庆祝仪式,当地的官员、考古专家、历史学者和牧民代表都赶来参加。艾力局长亲自为我们颁发了“新疆文物保护先进集体”的奖牌,还邀请我们参加“唐代西域戍卒文物特展”的筹备工作。

“这些文物是唐代西域历史的活化石,也是中华民族团结戍边的重要见证,”艾力局长在庆祝仪式上说,“我们计划在新疆博物馆举办特展,让更多人了解唐代西域的戍边历史,感受古代戍卒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希望你们能继续支持我们的工作,为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们欣然接受了邀请,开始投入特展的筹备工作。Shirley杨负责文物的展示设计,她根据文物的种类和历史背景,将展示区分为“军事装备”“边塞文书”“日常生活”三个部分。“军事装备”区展示了横刀、长矛、角弓等兵器,搭配唐代西域军事地图复制品,让观众了解唐代戍卒的武器装备和军事部署;“边塞文书”区用恒温恒湿展柜陈列家书、军情报告和粮草账簿,搭配放大镜,方便观众阅读;“日常生活”区则展示了陶壶、铜酒壶、谷物种子等生活用品,还原了唐代戍卒的日常生活场景。

阿贵则负责展览的讲解和文物解读,他编写了详细的讲解词,还制作了唐代西域戍卒生活年表和高昌故城布局图,让观众更清楚地了解唐代西域的历史背景和戍卒的生活环境。他还在展览中设置了“文书临摹区”,准备了仿制的麻纸和毛笔,让观众亲手临摹唐代戍卒的家书,感受他们的思乡之情。不少观众都在临摹区驻足,认真地书写着“母亲安好,儿在西州一切平安”,有的观众甚至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老烟枪则在博物馆的文物库房里搭建了专门的恒温恒湿储存区,用于存放那些珍贵的文书和兵器。他还配制了特制的兵器除锈剂和文书保湿剂,定期对文物进行保养:“这些文书和兵器都非常脆弱,文书容易变脆,兵器容易锈蚀,咱们得精心呵护,让它们能长期保存。”

胖子则负责文物的搬运和安保工作,他每天都会提前来到博物馆,仔细检查每一个展柜的锁具和温湿度,确保文物的安全。他还会在展厅里巡逻,向观众宣传文物保护的重要性,遇到有观众靠近展柜太近或者想用手触摸展柜,他都会耐心地提醒:“这些文物都有上千年的历史了,非常脆弱,咱们得小心保护,让它们能流传给更多的人看。”他还和当地的学校合作,组织了多场“唐代戍卒文化进校园”活动,带着仿制的兵器和文书,去学校给孩子们讲解唐代戍卒的故事,比如“戍卒守边”“西域通商”“民族团结”等,孩子们都听得格外认真,还会积极地提问,胖子也会一一耐心解答,很多孩子都表示长大后想当军人,保卫祖国的边疆。

经过七个月的紧张筹备,“唐代西域戍卒文物特展”终于在新疆博物馆如期开展。开展那天,博物馆里人山人海,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考古专家、历史学者和文物爱好者都齐聚一堂,共同欣赏唐代戍卒文物的魅力。展厅里,观众们驻足在每一件文物前,认真地听着讲解,时不时发出惊叹声。有的观众在“文书临摹区”里兴致勃勃地临摹着唐代家书,有的观众在“军事装备”区里仔细地观察横刀和角弓,还有的观众在“日常生活”区里感受着唐代戍卒的生活氛围,整个博物馆都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真没想到,咱们能发掘出这么多珍贵的唐代戍卒文物,还能举办这么成功的特展,”胖子站在展厅里,看着来来往往的观众,脸上满是自豪的笑容,“以前我只在电视剧里看到过唐代戍边的故事,现在通过这些文物,才真正感受到了戍卒的艰辛和爱国情怀。尤其是那封家书,写得太感人了,仿佛能看到戍卒思念家乡的样子。以后要是还有机会,我还想参与更多的考古发掘,去发现更多的古代文明。”

Shirley杨看着展柜里的唐代横刀和角弓,感慨地说:“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的见证者,它们承载着唐代戍卒的热血和忠诚,也连接着过去和现在。这次唐代西域戍卒墓葬群的发掘和特展,不仅让更多的人了解了唐代西域历史,也让大家更加重视文物保护工作。我们作为考古工作者,责任就是守护好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让它们能够永远流传下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老烟枪抽着烟,望着远处的天山,眼神里满是怀念:“这次高昌故城的发掘,虽然辛苦,但也收获满满。那些文书、兵器、生活用品,就像一个个老朋友,向我们讲述着唐代戍卒的故事。我这辈子挖过不少古墓,见过不少文物,但唐代戍卒文物最让我难忘,因为它们不仅有历史的厚重感,还有一种独特的家国情怀,仿佛在告诉我们,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保卫边疆、团结一心的传统。”

阿贵则拿着一本刚出版的《唐代西域戍卒文书集释》,兴奋地对我们说:“这是我这七个月的心血结晶,里面收录了这次发掘的所有文书,还有详细的解读和注释。这本书不仅能为历史学者提供重要的研究资料,也能让更多的普通读者了解唐代西域戍卒的生活和爱国情怀。以后我还要继续研究唐代西域历史,争取能解读出更多的历史细节,还原更真实的唐代西域风貌。”

我看着身边的伙伴,心里充满了感动和期待。从敦煌的藏经洞到吐鲁番的唐代戍卒墓葬群,我们跨越了西域的戈壁和沙漠,见证了唐代西域的繁华和戍卒的忠诚,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考古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每一次发掘,都是一次与历史的对话;每一件文物,都是一段鲜活的历史记忆;而我们,正是这些历史记忆的守护者和传承者。

就在“唐代西域戍卒文物特展”举办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张教授的手机突然收到一封来自内蒙古文物局的紧急邮件——在内蒙古呼和浩特附近发现了一座辽代的贵族墓葬,墓中可能藏有大量的辽代金银器、契丹文文书和壁画,但墓葬已经遭到了盗墓贼的严重破坏,很多文物被盗走,当地文物局希望我们能立刻前往协助进行抢救性发掘。

“辽代贵族墓葬!”胖子一下子跳了起来,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辽代的金银器可是闻名世界,还有契丹文文书,我还从没见过呢!壁画的话,说不定能看到辽代的草原生活场景,比如骑马、狩猎、宴饮,那可太有意思了!咱们赶紧收拾东西去内蒙古!”

Shirley杨也面露期待地说:“辽代是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贵族墓葬里的文物能直观反映辽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融合情况。契丹文文书更是研究辽代历史的重要资料,盗墓贼的破坏肯定很严重,我们得尽快出发,争取能追回更多的文物,保护好剩下的遗存。”

老烟枪则开始思考发掘准备工作:“内蒙古呼和浩特的气候干燥多风,冬季寒冷,现在虽然是秋季,但早晚温差大,文物容易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咱们得带足恒温箱、防风沙设备和保暖物资,还要准备好契丹文文书的保护!”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