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 > 第2305章 尸易无限(210)

阿贵则小心地拿起一卷文书,用无酸纸轻轻吸干上面的水分:“这卷文书是用汉文和阿拉伯文两种文字书写的,汉文部分记载的是元代泉州与阿拉伯地区的贸易往来,比如‘至元二十九年,从泉州港出发,载瓷器百件、丝绸五十匹,赴阿拉伯贸易,次年归港,获银千两’,至元二十九年是公元1292年,这对研究元代泉州的海外贸易航线和规模太重要了!”阿拉伯文部分则记录了贸易伙伴的名称和货物交接细节,阿贵虽然不能完全解读,但也能辨认出“巴士拉”“巴格达”等阿拉伯城市的名称,进一步印证了贸易范围的广阔。

老烟枪在棺椁旁发现了一个铜制的罗盘,罗盘的指针虽然已经生锈,但盘面的刻度依然清晰:“这是元代的航海罗盘,上面刻着‘子午卯酉’等方位标识,说明墓主人当年就是靠这个罗盘指挥商船航行的。在古代墓葬里发现完整的航海罗盘,这还是第一次,对研究元代的航海技术具有重大意义。”

胖子则小心翼翼地将散落的阿拉伯银币和波斯金币收集起来,放进特制的托盘里:“这些银币和金币的成色真好,上面还刻着外国文字和图案,肯定是墓主人做海外贸易时赚来的。我得好好保管,可不能弄丢了。”他一边说一边数着,“一共二十三枚银币,十五枚金币,这在元代可是一笔巨款啊!”

接下来的一周,我们都在主墓室里紧张地清理文物。阿贵几乎把所有时间都花在了文书的整理和解读上,他将文书按照贸易航线、货物种类、交易对象等分类,用无酸纸小心包裹,然后逐字逐句地辨认。有天深夜,阿贵突然兴奋地叫醒我们,手里举着一卷刚拼接好的文书:“重大发现!这卷文书是元代泉州港的‘市舶司执照’!上面写着‘准蒲氏商船出海贸易,需缴纳关税银五十两,不得私贩禁物’,还盖有‘泉州路市舶司印’,这可是元代海外贸易管理制度的重要实物证据,史书中关于市舶司执照的记载非常简略,这卷文书填补了空白!”

Shirley杨在修复一件青花瓷盘时,发现瓷盘的底部有一个“福”字款:“这是元代泉州‘德化窑’的产品,德化窑在元代就以生产外销瓷闻名,这个‘福’字款是窑口的标记。你看瓷盘上的‘鱼藻纹’,虽然是中国传统纹饰,但线条和色彩却带有阿拉伯风格,是中外文化融合的典型代表。”她用细砂纸轻轻打磨瓷盘边缘的缺口,又用特制的胶水修补,很快,这只破碎的青花瓷盘就恢复了大致的模样。

老烟枪则每天都会检查文物储存室的温湿度和盐碱含量,定期用中和剂处理文物表面的盐碱:“这些文物长期被海水浸泡,表面附着大量盐碱,要是不及时处理,很快就会腐蚀损坏。咱们得时刻盯着,一点都不能马虎。”

就在我们准备清理耳室的时候,警方传来了好消息——他们根据我们提供的盗墓贼留下的工具和脚印,在泉州的一个海鲜市场抓获了四名盗墓贼,还缴获了大量被盗的元代文物,包括完整的青花瓷碗、阿拉伯银币、波斯金币和几卷文书残片。

“太好了!这些文物终于追回来了!”陈局长接到电话后,激动地在帐篷里来回踱步,“盗墓贼交代,他们还把一件珍贵的元代青花瓷瓶卖给了一个叫‘吴老鬼’的文物贩子,这个‘吴老鬼’专门倒卖海外贸易文物,经常在泉州、厦门一带活动,还和海外的文物走私团伙有联系。警方已经成立了专案组,联合海关部门展开追捕,相信很快就能将他抓获,追回被盗的青花瓷瓶!”

我们跟着警方去了海鲜市场的临时扣押点,看到缴获的文物整齐地摆放在地上,其中一卷文书残片引起了阿贵的注意。他仔细一看,兴奋地说:“这是元代着名旅行家马可·波罗的手书残片!上面的字迹和我见过的马可·波罗游记手抄本一模一样,还提到了‘泉州港’‘香料贸易’等内容,说明马可·波罗当年确实到过泉州,还可能和墓主人有过贸易往来!”这一发现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激动不已,马可·波罗的手书真迹存世极少,这卷残片的价值不可估量。

回到后渚港发掘现场后,我们把追回的文物小心地进行了清理和登记,然后开始清理东耳室和西耳室。东耳室里存放着大量的元代海外贸易文书和账簿,大部分都是墓主人的贸易记录,包括货物清单、收支明细、贸易伙伴信息等,其中一卷账簿详细记载了墓主人从至元二十年到至元三十年(公元1283年-1293年)的贸易情况,涉及瓷器、丝绸、香料、珠宝等多种货物,交易范围覆盖阿拉伯、波斯、印度等地区,为研究元代海外贸易的规模和商品结构提供了完整的资料。

阿贵拿着这卷账簿,对照着《岛夷志略》中的记载,兴奋地说:“《岛夷志略》里只记载了泉州与海外各国的贸易概况,这卷账簿却详细到每一笔交易的时间、地点、金额和货物种类,比如‘至元二十五年,赴波斯贸易,售瓷器五十件,得香料百斤、珠宝十件’,这对还原元代海外贸易的真实面貌太关键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西耳室里则存放着大量的瓷器和金属器,有元代青花瓷、青瓷、白瓷,还有阿拉伯风格的铜制器皿、波斯风格的银制首饰等。Shirley杨在一个铜制器皿的底部发现了一行阿拉伯文,用软毛刷清理掉灰尘后,请随行的阿拉伯语专家解读,得知意思是“阿拉伯工匠穆罕默德造”:“这说明这件铜制器皿是从阿拉伯进口的,是元代海外贸易中‘进口货’的实物证据,也反映了泉州港作为‘东方第一大港’,不仅输出中国货物,还大量输入外国商品,是中外商品交流的重要枢纽。”

随着耳室清理工作的推进,我们对这座元代海外贸易商人墓葬的了解也越来越全面。根据出土的文物和文书记录,我们确定墓主人是元代泉州海商蒲寿庚的家族成员“蒲师文”,他继承了家族的海外贸易事业,常年往返于泉州与阿拉伯、波斯、印度等地,积累了巨额财富,还曾担任泉州路市舶司的官员,对元代泉州海外贸易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墓葬规模和陪葬品规格,不仅反映了他的财富和地位,也展现了元代泉州海外贸易的繁荣景象和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

在发掘工作结束的那天,福建文物局举办了一场隆重的庆祝仪式,当地的官员、考古专家、渔民代表和海外贸易史学者都赶来参加。陈局长亲自为我们颁发了“福建文物保护先进个人”的荣誉证书,还邀请我们参加“元代泉州海外贸易文物特展”的筹备工作。

“这些文物是元代泉州海外贸易的活化石,也是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交流的重要见证,”陈局长在庆祝仪式上说,“我们计划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举办特展,让更多人了解元代泉州港的繁荣,感受古代中国与世界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融。希望你们能继续支持我们的工作,为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们欣然接受了邀请,开始投入特展筹备。Shirley杨负责展区设计,她将展厅分为“航海贸易”“商品交流”“文化融合”三个板块:“航海贸易”区用沙盘还原了元代泉州港的风貌,搭配出土的航海罗盘和市舶司执照复制品,展现元代泉州的航海技术和贸易管理制度;“商品交流”区陈列元代青花瓷、阿拉伯银币、波斯香料等文物,直观呈现中外贸易的商品种类;“文化融合”区则展示带有中外风格的文物,如阿拉伯文青花瓷、波斯风格银首饰等,让观众感受元代泉州的多元文化氛围。

阿贵则忙着整理文物解读资料,他不仅编写了详细的讲解词,还制作了元代泉州海外贸易航线图和多语言文书对照手册,甚至邀请阿拉伯语、波斯语专家录制了文书解读音频,方便观众了解不同文字记载的贸易信息。他还在展厅设置了“贸易文书体验区”,准备了仿制的元代市舶司执照和贸易账簿,让游客尝试填写货物清单,感受元代商人的贸易日常,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在这里体验,玩得不亦乐乎。

老烟枪的工作依旧围绕文物保护展开,他在博物馆的文物库房里搭建了专门的防盐碱储存区,配置了适合海外贸易文物的保养药剂,定期检查文物的保存状况,尤其是那些被海水浸泡过的金属器和文书,更是重点关注对象。闲暇时,他还会在博物馆的院子里种上泉州本地的草药,如薄荷、艾草等,既起到驱蚊防潮的作用,又能让观众了解元代泉州的医药文化。

胖子则成了特展的“金牌讲解员”,他用通俗幽默的语言,把元代泉州的海外贸易故事讲得生动有趣。比如给观众讲“青花瓷如何从泉州运往阿拉伯”,用比喻的方式解释市舶司执照的作用:“这就相当于古代的‘外贸许可证’,没有它,商船可不能随便出海做生意。”他还会在展厅里演示元代航海罗盘的使用方法,让观众直观感受古代航海技术的智慧,常常围满了好奇的观众。

经过五个月的紧张筹备,“元代泉州海外贸易文物特展”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如期开展。开展当天,博物馆外挤满了人,有泉州本地市民,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还有来自阿拉伯、波斯等国家的学者和商人。当观众们看到完整的元代青花瓷、马可·波罗手书残片和泉州路市舶司执照时,纷纷驻足惊叹,不少海外学者还拿出手机拍照记录,感慨道:“没想到元代泉州的海外贸易这么发达,这些文物是中外友好交流的珍贵见证。”

特展举办期间,我们还收到了一个好消息——警方在厦门海关抓获了文物贩子“吴老鬼”,当场缴获了那件被盗的元代青花瓷瓶,还截获了一批准备走私到海外的文物。当我们在泉州文物局看到这件青花瓷瓶时,都松了一口气:瓷瓶高约四十厘米,通体绘着缠枝莲纹,青花发色浓艳,底部还有“泉州窑”的款识,正是墓中缺失的重要文物之一。

随着特展的成功举办,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元代泉州的海外贸易历史,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的游客数量也大幅增加。不少学校还组织学生来参观学习,让孩子们从小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感受中外文明交流的魅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就在“元代泉州海外贸易文物特展”热度正高时,张教授的手机突然收到一封来自广东文物局的紧急邮件——在广东广州番禺附近发现了一座明代的造船工匠墓葬,墓中可能藏有大量的明代造船图纸、航海仪器和海外贸易文物,但墓葬已遭到盗墓贼的严重破坏,部分文物被盗,当地文物局希望我们立刻前往协助抢救性发掘。

“明代造船工匠墓葬!”胖子一听到这个消息,立刻来了精神,“明代的造船技术可是世界一流的,郑和下西洋的宝船就是最好的证明!这座墓葬里要是有造船图纸,咱们就能更清楚地了解明代宝船的构造了!还有航海仪器,说不定能找到郑和下西洋时用过的罗盘、海图之类的文物,咱们赶紧收拾东西去广州!”

Shirley杨也十分期待:“明代广州是重要的海外贸易港口和造船基地,造船工匠墓葬的发现,对研究明代的造船技术、航海事业和海外贸易都有不可替代的价值。盗墓贼的破坏肯定很严重,我们得尽快出发,争取能追回更多的文物,保护好剩下的遗存。”

老烟枪则开始思考发掘准备工作:“广东广州的气候炎热潮湿,夏季多雨,墓葬里的图纸和文书容易受潮腐烂,咱们得带足防潮设备、除湿机和文物修复材料。另外,明代造船工匠可能会在墓葬里放置一些造船工具和模型,这些文物比较脆弱,搬运和保存时都要格外小心。”

阿贵更是兴奋不已:“明代的造船图纸和航海文书大多用汉文书写,还有可能出现详细的船舶结构标注和航线记录,我对明代航海史很感兴趣,要是能发现完整的图纸或文书,对研究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太重要了!咱们赶紧出发,我都等不及想看看那些造船图纸了!”

我们迅速收拾好行李,告别了陈局长和福建文物局的工作人员,踏上了前往广东广州的旅程。飞机从泉州晋江机场起飞,穿过云层,下方的景色从泉州港的繁忙逐渐变成广州城的繁华。想到即将面对的明代造船工匠墓葬,想到可能出土的造船图纸、航海仪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充满了期待。

抵达广州白云机场时,广东文物局的林局长早已在出站口等候。他手里拿着一张墓葬勘探图,神情急切地说:“墓葬在番禺的黄埔古港附近,是当地村民在翻新老宅时发现的。盗墓贼挖了两个盗洞,其中一个已经打通了主墓室,我们在盗洞里发现了一些明代的造船工具残片和木质船模碎片,情况非常紧急。”

我们跟着林局长驱车前往黄埔古港,路上,他继续介绍:“从墓葬的形制和出土的工具残片来看,墓主人很可能是明代广州造船厂的‘总匠’(负责造船的技术总管),曾参与过郑和下西洋宝船的建造,身份非常特殊。明代造船工匠的墓葬非常罕见,尤其是参与过宝船建造的工匠墓葬,这座墓的发现对研究明代造船史具有重大意义。”

车子驶入黄埔古港景区,路边的古码头、古建筑与现代商铺交相辉映,远处的珠江水面波光粼粼。想到很快就能揭开明代造船工匠墓葬的神秘面纱,我们每个人都加快了脚步,期待着新一轮的发掘工作能带来更多惊喜,也盼着能再次守护好这些珍贵的历史遗存,让明代造船技术和航海文明的光芒重新照亮世人。我们的文物保护之路,还在继续,而那段见证了郑和下西洋辉煌的明代造船历史,正等待着我们去唤醒……

抵达黄埔古港墓葬现场时,周围已拉起了橙红色的警戒线,几顶蓝色的考古帐篷沿着古港的石阶依次排开,海风带着咸湿的气息吹过,帐篷的帆布发出“哗啦”的声响。林局长指着一个被帆布遮盖的盗洞说:“这个盗洞直接通向主墓室,我们用内窥镜观察过,里面堆积着不少腐朽的木板和工具残片,还有少量积水,得先抽水才能进去。”

老烟枪蹲在盗洞边,用手扒开表层的泥土,指尖触到一块坚硬的物体,小心清理后露出半截生锈的铁凿:“这是明代造船用的‘船凿’,刃口还很锋利,说明墓主人确实是造船工匠。广州气候潮湿,铁器容易锈蚀,咱们得准备好除锈剂,不然文物挖出来很快就会烂掉。”

Shirley杨打开便携式探测仪,屏幕上立刻显示出密集的金属信号和木质结构信号:“下面有大量的金属工具和木质构件,应该是造船工具和船模。咱们得先搭建稳固的支撑架,防止清理时盗洞坍塌,毕竟主墓室在地下五米多,土层又松软。”

阿贵则在盗洞周围的泥土里仔细搜寻,很快捡起一片带有刻痕的木板残片:“你们看!这木板上有刻度!是明代的‘造船量尺’残片,上面的‘营造尺’刻度和《天工开物》里记载的一模一样!”他用软毛刷轻轻扫去残片上的泥土,“这说明墓主人在造船时对尺寸要求非常严格,也印证了明代造船技术的规范化。”

胖子扛着水泵和水管,大步走到盗洞边:“抽水的活儿交给我!等水抽干了,咱们就能进去找造船图纸了!说不定还能看到完整的宝船模型,那可比在博物馆里看复制品带劲多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接下来的三天,我们都在做发掘前的准备。老烟枪每天都会煮一大锅祛湿的草药水,里面加了艾草、藿香和薄荷,分发给所有人:“广州夏天又热又潮,喝这个能防中暑,还能驱蚊虫。”他还在帐篷周围撒上雄黄粉,防止蛇虫爬进帐篷——有天清晨,他就在帐篷门口发现了一条半米长的银环蛇,多亏雄黄粉起到了威慑作用。

Shirley杨则带着几名考古队员搭建支撑架,用钢管和钢板在盗洞周围筑起一圈防护墙,还在主墓室上方搭建了可拆卸的顶棚,防止下雨时雨水灌进墓室:“南方的雨来得急,万一发掘到一半下雨,文物被水泡了就麻烦了。”

阿贵则把找到的量尺残片、船凿和木构件残片分类整理,用无酸纸小心包裹,还对照着《天工开物·舟车》篇做笔记:“《天工开物》里记载明代造船有‘船台’‘龙骨’‘肋骨’等工序,这些工具残片正好能对应上,比如这把船凿,就是用来加工龙骨的。”

第四天清晨,积水终于抽干,主墓室的入口也清理完毕。我们穿上防护服,戴着安全帽,沿着狭窄的盗洞慢慢往下爬。主墓室约20平方米,顶部有残存的彩绘,隐约能看到船只航行在海浪中的图案,墙壁上还刻着一些奇怪的符号——阿贵仔细辨认后,确定是明代造船工匠记录尺寸的“暗号”,比如“三六”代表“三丈六尺”,“五二”代表“五丈二尺”。

墓室中央停放着一具木质棺椁,棺椁已经严重腐朽,轻轻一碰就会掉渣。棺椁的周围散落着大量文物:十几把大小不一的船凿、斧头、刨子,几卷用丝绸包裹的图纸,还有一个约半米长的木质船模,船模的桅杆和船帆虽然已经腐朽,但船体的结构依然清晰,能看到船舱、船桨和锚的轮廓。

“这船模太精致了!”胖子蹲在船模旁,眼睛发亮,“你们看这船体的弧度,还有船舱的分隔,和史书记载的郑和宝船一模一样!说不定这就是按宝船的比例缩小制作的模型!”

张教授小心翼翼地拿起船模,仔细观察着船体上的刻痕:“这船模的比例是1:100,从尺寸推算,对应的宝船长度约44丈,宽度约18丈,和《明史·郑和传》里记载的‘宝船六十二艘,大者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完全吻合!这是研究郑和宝船形制的重要实物证据!”

阿贵则将注意力放在了那几卷图纸上,他小心翼翼地打开丝绸包裹,里面是几卷泛黄的麻纸,纸上用墨笔绘制着详细的船舶结构图,有龙骨图、肋骨图、桅杆图,还有锚和船桨的设计图。图纸上还标注着尺寸和制作工艺,比如“龙骨用铁力木,长三丈六尺,宽三尺”“肋骨间距一尺五寸,用杉木制作”。

“这是完整的明代宝船造船图纸!”阿贵激动得声音都在发颤,“《天工开物》里虽然有造船的记载,但没有详细的图纸,这些图纸填补了空白!你们看这张桅杆图,上面还画着如何安装风帆的步骤,太珍贵了!”

Shirley杨在清理棺椁时,发现棺椁的角落里放着一个铜制的盒子,打开一看,里面装着几枚明代的“永乐通宝”和一张泛黄的纸,纸上写着几行字:“吾乃广州造船厂总匠陈明,永乐三年参与建造宝船,随郑和首航西洋,归后记录造船之法,藏于墓中,望后世能传之。”

“原来墓主人叫陈明!”林局长兴奋地说,“《明实录》里记载永乐三年郑和下西洋前,曾在广州造船厂招募工匠,陈明很可能就是当时的技术总管!这张纸相当于他的‘墓志铭’,为我们确认墓主人身份提供了直接证据!”

接下来的一周,我们都在主墓室里清理文物。阿贵几乎把所有时间都花在了图纸的整理和解读上,他将图纸按照船舶结构分类,用相机一一拍照存档,然后对照着《明史》和《郑和航海图》,逐字逐句地解读上面的文字说明。有天深夜,他突然叫醒我们,手里举着一张图纸:“重大发现!这张图纸上画着宝船的‘水密隔舱’结构!你们看,船体被分成了十二个隔舱,每个隔舱都有独立的舱门,即使有一个隔舱进水,船也不会沉没!这是明代造船技术的重大发明,比欧洲早了四百多年!”

Shirley杨在修复船模时,发现船模的底部有一个小小的铜制罗盘,罗盘的指针虽然已经生锈,但盘面的刻度依然清晰。她用软布轻轻擦拭罗盘,发现盘面上刻着“永乐三年制”的字样:“这是郑和下西洋时使用的航海罗盘!和《郑和航海图》里记载的‘指南浮针’完全一致!”

老烟枪则每天都会检查文物储存室的温湿度,用除湿机将湿度控制在60%左右,还会定期用除锈剂处理那些金属工具:“这些船凿、斧头都是铁制的,虽然在墓里保存了几百年,但一旦接触空气,很快就会锈蚀,咱们得赶紧做防锈处理。”

就在我们准备清理耳室的时候,警方传来了好消息——他们根据我们提供的盗墓贼留下的洛阳铲碎片和脚印,在广州的一个古玩市场抓获了三名盗墓贼,还缴获了大量被盗的文物,包括几卷造船图纸残片、一把完整的船凿和一个小型的木质船模部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太好了!这些文物终于追回来了!”林局长接到电话后,激动地在帐篷里来回踱步,“盗墓贼交代,他们还把一张完整的宝船桅杆图纸卖给了一个叫‘李老三’的文物贩子,这个‘李老三’专门倒卖古代科技类文物,经常在广州、深圳一带活动,警方已经展开追捕,相信很快就能将他抓获!”

我们跟着警方去了古玩市场的临时扣押点,看到缴获的文物整齐地摆放在地上,其中一卷图纸残片引起了阿贵的注意。他仔细一看,兴奋地说:“这是宝船风帆的设计图!上面画着风帆的形状和安装方法,还有如何根据风向调整风帆角度的说明!虽然只剩下一半,但依然很有价值!”

回到黄埔古港发掘现场后,我们把追回的文物小心地进行了清理和登记,然后开始清理东耳室和西耳室。东耳室里存放着大量的造船工具和材料,有不同尺寸的船钉、锯子、刨子,还有几块铁力木和杉木的木料,木料上还留有加工的痕迹。阿贵拿起一块铁力木,感慨地说:“铁力木质地坚硬,耐海水腐蚀,是明代建造宝船龙骨的主要材料,这些木料应该是墓主人特意放在墓里的,想在另一个世界继续造船。”

西耳室里则存放着一些海外贸易的文物,有几枚阿拉伯银币、一块波斯风格的地毯残片,还有一个青花瓷碗,碗底写着“永乐年制”的字样。Shirley杨拿起青花瓷碗,仔细观察着碗身上的图案:“这是明代永乐年间的‘青花缠枝莲纹碗’,碗身上的缠枝莲纹带有波斯风格,说明是专门用于海外贸易的外销瓷。墓主人随郑和下西洋时,很可能带回了这些外国文物,作为航海的纪念。”

随着耳室清理工作的推进,我们对陈明的生平有了更清晰的了解。根据出土的文物和图纸记载,陈明出生于洪武年间,自幼学习造船技术,永乐三年被招募到广州造船厂,担任总匠,负责宝船的龙骨和船体结构设计。他随郑和完成了首航西洋的任务,回国后将自己的造船经验和图纸整理成册,希望能流传后世。永乐二十年,陈明去世,家人按照他的遗愿,将他的造船工具、图纸和船模一同下葬,让他在地下继续守护自己毕生热爱的造船事业。

在发掘工作结束的那天,广东文物局在黄埔古港举办了一场隆重的庆祝仪式,当地的官员、考古专家、造船史学者和村民都赶来参加。林局长亲自为我们颁发了“广东文物保护先进集体”的奖牌,还邀请我们参加“明代造船文明特展”的筹备工作。

“这些文物是明代造船技术的结晶,也是郑和下西洋辉煌历史的见证,”林局长在庆祝仪式上说,“我们计划在广州海事博物馆举办特展,让更多人了解明代的造船技术、航海事业和海外贸易,感受古代中国的科技智慧和开放精神。希望你们能继续支持我们的工作,为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们爽快地答应了林局长的邀请,开始参与特展的筹备工作。Shirley杨负责文物的展示设计,她根据文物的种类和历史背景,将展示区分为“造船技术”“航海装备”“海外交流”三个部分。“造船技术”区还原了明代广州造船厂的场景,摆放着仿制的造船工具和宝船模型,还设置了互动装置,让观众体验如何绘制造船图纸;“航海装备”区展示了航海罗盘、量尺和《郑和航海图》复制品,让观众了解明代的航海技术;“海外交流”区则陈列了阿拉伯银币、波斯地毯残片和青花瓷碗,展现明代海外贸易的繁荣。

阿贵则负责展览的讲解和文物解读,他编写了详细的讲解词,还制作了明代造船技术年表和郑和下西洋航线图,让观众更清楚地了解明代造船技术的发展和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他还在展览中设置了“造船工具体验区”,准备了仿制的船凿、刨子和量尺,让观众亲手体验造船工具的使用方法,不少孩子都在这里兴致勃勃地尝试,感受古代工匠的智慧。

老烟枪则在博物馆的文物库房里搭建了专门的恒温恒湿储存区,用于存放那些珍贵的造船图纸和木质船模。他还配制了特制的防虫药剂,定期对文物进行保养:“这些图纸和船模都是纸质和木质的,非常脆弱,要是被虫蛀或受潮,损失就太大了。我每天都得来看好几遍,心里才踏实。”

胖子则负责文物的搬运和安保工作,他每天都会提前来到博物馆,仔细检查每一个展柜的安全情况,还会在展厅里巡逻,向观众宣传文物保护的重要性。他还和当地的学校合作,组织了多场“造船文明进校园”活动,带着仿制的宝船模型和造船工具,去学校给孩子们讲解明代造船技术和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孩子们都听得格外认真,还会积极地提问,比如“宝船能装多少人”“郑和下西洋去了哪些国家”,胖子也会一一耐心解答,很多孩子都表示长大后想当航海家或工程师,去探索更多的未知世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经过六个月的紧张筹备,“明代造船文明特展”终于如期举办。开展那天,广州海事博物馆里人山人海,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考古专家、造船史学者和文物爱好者都齐聚一堂,共同欣赏明代造船文物的魅力。展厅里,观众们驻足在每一件文物前,认真地听着讲解,时不时发出惊叹声。有的观众在“造船工具体验区”里兴致勃勃地使用仿制工具,有的观众在“航海装备”区里仔细地观察航海罗盘和《郑和航海图》,还有的观众在“海外交流”区里感受着明代海外贸易的繁荣氛围,整个博物馆都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真没想到,咱们能发掘出这么多珍贵的明代造船文物,还能举办这么成功的特展,”胖子站在展厅里,看着来来往往的观众,脸上满是自豪的笑容,“以前我只在历史书上看到过郑和下西洋的故事,现在通过这些文物,才真正感受到了明代造船技术的先进和航海事业的辉煌。尤其是那艘宝船模型,太精致了,简直就像真的一样。以后要是还有机会,我还想参与更多的考古发掘,去发现更多的古代文明。”

Shirley杨看着展柜里的造船图纸和航海罗盘,感慨地说:“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的见证者,它们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和文化,也连接着过去和现在。这次明代造船文物的发掘和特展,不仅让更多的人了解了明代造船历史,也让大家更加重视文物保护工作。我们作为考古工作者,责任就是守护好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让它们能够永远流传下去。”

老烟枪抽着烟,望着远处的珠江,眼神里满是怀念:“这次黄埔古港的发掘,虽然辛苦,但也收获满满。那些造船工具、图纸和船模,就像一个个老朋友,向我们讲述着明代造船工匠的故事。我这辈子挖过不少古墓,见过不少文物,但明代造船文物最让我难忘,因为它们不仅有历史的厚重感,还有一种独特的科技魅力,仿佛在告诉我们,明代的中国不仅有灿烂的文化,还有先进的科技,是当时世界上的航海强国。”

阿贵则拿着一本刚出版的《明代宝船造船图纸解读》,兴奋地对我们说:“这是我这六个月的心血结晶,里面收录了这次发掘的所有造船图纸,还有详细的解读和注释。这本书不仅能为考古专家和造船史学者提供重要的研究资料,也能让更多的普通读者了解明代造船技术的辉煌。以后我还要继续研究明代造船历史,争取能还原更多宝船建造的细节,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壮举。”

我看着身边的伙伴,心里充满了感动和期待。从福建泉州的元代海外贸易商人墓葬到广东广州的明代造船工匠墓葬,我们跨越了不同的朝代,见证了中国古代航海事业和造船技术的辉煌,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考古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每一次发掘,都是一次与历史的对话;每一件文物,都是一段鲜活的历史记忆;而我们,正是这些历史记忆的守护者和传承者。

就在“明代造船文明特展”举办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张教授突然收到了一封来自江西文物局的紧急电报——在江西景德镇附近发现了一座清代的官窑窑址,窑址中可能藏有大量的清代官窑瓷、瓷器制作工具和窑工日记,但窑址已经遭到了盗墓贼的严重破坏,很多文物被盗走,当地文物局希望我们能立刻前往协助进行抢救性发掘。

“清代官窑窑址!”胖子一下子跳了起来,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景德镇可是‘中国瓷都’,清代的官窑瓷更是闻名世界,比如康熙青花、雍正粉彩、乾隆珐琅彩,都是稀世珍宝!这座窑址里的文物肯定有很多清代官窑瓷的精品,还有瓷器制作的工具和日记,说不定能了解到清代官窑瓷的制作工艺和窑工的生活!咱们赶紧收拾东西,去景德镇!”

Shirley杨也面露期待地说:“清代官窑瓷代表了中国古代制瓷技术的最高水平,这座窑址的发现,对研究清代制瓷工艺、官窑管理制度和景德镇瓷业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盗墓贼的破坏肯定很严重,我们得尽快出发,争取能追回更多的文物,保护好剩下的窑址和遗存。”

老烟枪想了想,说:“江西景德镇的气候湿润,窑址里的瓷器和木质工具容易受潮发霉,咱们得带足防潮设备、除霉剂和文物修复材料。另外,官窑窑址里可能有大量的瓷器碎片,整理和修复工作会很繁重,得准备好足够的修复工具和场地。”

阿贵则激动地说:“清代的窑工日记可能会用汉文书写,记录瓷器的制作流程、窑温控制和窑工的日常,这对研究清代制瓷工艺和社会生活太重要了!我对清代瓷器也很感兴趣,要是能发现完整的窑工日记,我一定能帮忙解读,争取能还原清代官窑瓷的制作细节。咱们赶紧出发吧,我都等不及想看看那些清代官窑瓷了!”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