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 > 第2304章 尸易无限(209)

西耳室的清理工作则让我们收获了更多惊喜。这里堆放着大量的生活用具和祭祀器物,有鎏金铜盆、银质酒器、彩绘陶俑,还有几面镶嵌着琉璃的铜镜。Shirley杨在一个彩绘陶俑的底座上发现了一行小字,用软毛刷清理掉灰尘后,辨认出是“贞元十六年,大和城造”:“贞元十六年是公元800年,大和城是南诏都城,这说明这些陶俑是南诏国官营作坊制作的,用于贵族的祭祀活动。你看这陶俑的造型,有舞俑、乐俑,还有手持兵器的武士俑,服饰上既有南诏本土的‘披毡’‘贯头衣’,又有中原风格的‘襦裙’,明显是文化融合的产物。”

最让我们意外的是,在西耳室的一个暗格里,我们发现了一个紫檀木盒,里面装着几卷用丝绸包裹的汉文书籍。打开一看,竟是《论语》《礼记》和《孙子兵法》的手抄本,书页边缘虽然有些磨损,但字迹依然清晰,落款处写着“南诏清平官郑回抄”。“郑回!”张教授激动地说,“郑回是中原人,后来被南诏俘虏,成为南诏的清平官,他曾向南诏王劝诫‘尊儒重道’,推动南诏学习中原文化。这些手抄本就是他传播中原文化的实物证据,太珍贵了!”

随着耳室清理工作的推进,我们对墓主人的身份也有了更清晰的判断。结合出土的金冠、玉印和木牍记载,墓主人正是南诏国的清平官“赵迦宽”,他在南诏异牟寻时期担任要职,曾参与南诏与唐朝“苍山会盟”,推动两国恢复友好关系,还主持过南诏的官制改革和文化建设,是南诏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墓葬规模和陪葬品规格,也与他的身份地位完全相符。

在发掘工作接近尾声时,警方传来了追捕“段老三”的消息——经过多日排查,警方在丽江古城的一个偏僻客栈里将其抓获,当场缴获了一批还未来得及倒卖的南诏国文物,其中包括一件完整的鎏金铜迦楼罗造像和三卷南诏文木牍。当我们在大理文物局看到这件迦楼罗造像时,都被它的精美工艺震撼了:造像高约八十厘米,神鸟展翅,鹰嘴锋利,爪子紧握宝珠,全身鎏金完好,翅膀上还镶嵌着细小的绿松石,正是南诏国图腾崇拜的典型代表。阿贵看着造像底座上的南诏文,解读道:“上面写着‘为清平官赵迦宽祈福,永保南诏安宁’,这说明这件造像就是专门为墓主人制作的陪葬品,能失而复得真是太幸运了!”

发掘工作结束后,云南文物局在大理举办了一场隆重的总结会,李局长亲自为我们颁发了“云南文物保护突出贡献奖”,还邀请我们参与“南诏文明特展”的筹备工作。“这些文物不仅是南诏国的历史见证,更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重要证明,”李局长说,“我们计划在大理州博物馆举办特展,让更多人了解南诏国与中原、吐蕃的文化交流,感受古代云南的文明魅力。”

我们欣然接受了邀请,开始投入特展筹备。Shirley杨负责展区设计,她将展厅分为“政治盟会”“文化交融”“生活风貌”三个板块:“政治盟会”区用沙盘还原了“苍山会盟”的场景,搭配出土的盟书木牍复制品;“文化交融”区陈列郑回手抄的《论语》和南诏文木牍,直观展现中原文化与南诏文化的融合;“生活风貌”区则摆放彩绘陶俑、鎏金铜器等文物,辅以大理白族传统民居模型,让观众感受南诏人的生活日常。

阿贵则忙着整理文物解读资料,他不仅编写了详细的讲解词,还制作了南诏文与汉文的对照手册,甚至录制了南诏文的发音音频,方便观众了解这种古老文字。他还在展厅设置了“木牍临摹体验区”,准备了仿制的南诏文木牍和毛笔,不少游客尤其是孩子,都兴致勃勃地尝试临摹,感受南诏文字的独特魅力。

老烟枪的工作依旧围绕文物保护展开,他在博物馆的文物库房里搭建了专门的恒温恒湿储存区,还配制了适合南诏丝织品和木牍的保养药剂,定期检查文物的保存状况。闲暇时,他还会在博物馆的院子里种上云南本地的艾草、薄荷,既美化环境,又能起到驱蚊防潮的作用,偶尔还会给游客讲解这些草药在南诏时期的用途。

胖子则成了特展的“活招牌”,他不仅负责文物搬运和安保,还主动承担了讲解工作。他用通俗幽默的语言,把南诏国的历史故事讲得生动有趣,比如给孩子们讲“迦楼罗神鸟的传说”,给游客介绍“铎鞘兵器的威力”,常常围满了听众。他还和当地的白族手艺人合作,在展厅外设置了非遗体验区,教游客制作南诏风格的彩绘陶俑,让大家更直观地感受南诏的工艺文化。

经过五个月的筹备,“南诏文明特展”在大理州博物馆如期开展。开展当天,博物馆外挤满了人,有大理本地的白族同胞,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还有研究南诏史的专家学者。当观众们看到鎏金铜迦楼罗造像、郑回手抄《论语》和苍山会盟木牍时,纷纷驻足惊叹,不少白族老人还带着孩子,指着文物讲述南诏国的故事,场面十分热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真没想到古代云南有这么发达的文明,”一位来自北京的游客感慨道,“以前只知道大理的风花雪月,现在看了这些文物,才明白南诏国早就和中原有着密切联系,这才是真正的历史魅力啊!”

特展举办期间,我们还收到了一个好消息——国家文物局决定将南诏清平官赵迦宽墓的发掘成果纳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并计划将部分文物送往北京、上海等地巡展,让更多人了解南诏文明。听到这个消息时,我们都格外激动,觉得这段时间的辛苦付出都有了回报。

就在“南诏文明特展”热度正高时,张教授的手机突然收到一封来自浙江文物局的紧急邮件——在浙江杭州临安附近发现了一座南宋时期的皇室墓葬,墓中可能藏有大量的南宋文书、金银器和瓷器,但墓葬已遭到盗墓贼的严重破坏,部分文物被盗,当地文物局希望我们立刻前往协助抢救性发掘。

“南宋皇室墓!”胖子一听到这个消息,眼睛立刻亮了起来,“南宋的瓷器可是大名鼎鼎啊,尤其是官窑瓷,那可是稀世珍宝!还有南宋的文书,说不定能找到岳飞、文天祥相关的记载,咱们赶紧收拾东西去杭州!”

Shirley杨也十分期待:“南宋是中原文化南渡后的重要时期,临安作为都城,皇室墓葬的规格和文物价值都极高。这些文物对研究南宋的政治制度、经济文化、手工业发展都有重要意义,盗墓贼的破坏肯定很严重,我们得尽快出发。”

老烟枪则开始思考发掘准备工作:“杭州临安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多雨潮湿,墓葬里的文书和丝织品容易发霉腐烂,咱们得带足防潮设备和修复材料。另外,南宋墓葬多有‘石藏子’(一种石制棺椁),结构复杂,可能还有防盗机关,得提前做好探测和防护准备。”

阿贵更是兴奋不已:“南宋的文书大多用楷书书写,还有可能出现‘宋体字’的早期形态,我对南宋书法很感兴趣,要是能发现完整的文书,比如皇室的诏书、大臣的奏折,对研究南宋历史太重要了!咱们赶紧出发,我都等不及想看看南宋官窑瓷了!”

我们迅速收拾好行李,告别了李局长和云南文物局的工作人员,踏上了前往浙江杭州的旅程。飞机从大理起飞,穿过云层,下方的景色从苍山洱海的秀丽,逐渐变成江南水乡的温婉。想到即将面对的南宋皇室墓,想到可能出土的官窑瓷、皇室文书,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充满了期待。

抵达杭州萧山机场时,浙江文物局的周局长早已在出站口等候。他手里拿着一张墓葬勘探图,神情急切地说:“墓葬在临安的太庙山附近,是施工队在进行基建时发现的。盗墓贼挖了两个盗洞,其中一个已经打通了主墓室,我们在盗洞里发现了南宋官窑瓷的碎片和丝绸残片,情况非常紧急。”

我们跟着周局长驱车前往太庙山,路上,他继续介绍:“从墓葬的形制和出土的墓志铭残片来看,墓主人很可能是南宋孝宗的皇后谢氏,身份尊贵,陪葬品肯定极为丰富。南宋皇室墓葬保存完好的非常少,这座墓的发现对研究南宋皇室历史和临安都城文化具有重大意义。”

车子驶入临安城区,路边的古建筑与现代高楼交相辉映,远处的太庙山隐约可见。想到很快就能揭开南宋皇室墓的神秘面纱,我们每个人都加快了脚步,期待着新一轮的发掘工作能带来更多惊喜,也盼着能再次守护好这些珍贵的历史遗存,让南宋文明的光芒重新照亮世人。我们的文物保护之路,还在继续,而那段偏安江南却依旧璀璨的南宋历史,正等待着我们去唤醒……

抵达太庙山墓葬现场时,周围已经拉起了警戒线,几顶蓝色的考古帐篷搭建在山脚下,几名考古队员正围着盗洞清理泥土。周局长指着一个直径约一米的盗洞说:“这个盗洞直接通向主墓室,我们用内窥镜观察过,主墓室里有积水,很多文物都浸泡在水里,还有部分瓷器已经被打碎,情况比预想的更严重。”

老烟枪蹲在盗洞边,用手摸了摸洞壁的泥土,又闻了闻:“土里有腐木味和瓷器的釉面气味,说明主墓室里的木质棺椁已经腐朽,瓷器也有破损。杭州的雨水多,土壤湿度大,咱们得先搭建防雨棚,再用水泵抽干主墓室的积水,不然文书和丝织品很快就会腐烂。”

Shirley杨拿出便携式温湿度仪,将探头伸进盗洞:“洞内温度18℃,湿度92%,这种环境对文物保护极其不利。咱们得准备好除湿机,等积水抽干后,立刻降低洞内湿度,同时准备好丝织品加固剂和瓷器修复材料,防止文物进一步受损。”

阿贵则在盗洞周围的泥土里仔细搜寻,很快捡起一片带有字迹的残纸:“你们看!这是南宋的文书残片!上面的字是楷书,还能看到‘临安府’‘户部’的字样,应该是南宋朝廷的官方文书!”他小心翼翼地将残片放进密封袋,又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这纸张是南宋特有的‘竹纸’,质地轻薄,保存下来很不容易,主墓室里说不定还有更多完整的文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胖子则和考古队员一起,扛着水泵和水管,开始搭建排水系统。他一边安装设备一边说:“南宋官窑瓷啊,要是能挖出一件完整的,那可就太值了!我听说南宋官窑瓷的釉色特别温润,还有开片纹,今天一定要亲眼见识见识!”

接下来的三天,我们都在进行发掘前的准备工作。老烟枪每天都会煮一大锅祛湿的草药水,分发给大家,还在帐篷周围撒上艾草和雄黄,防止蚊虫和蛇类侵扰。有天清晨,他发现盗洞边的泥土有轻微塌陷的迹象,立刻带着胖子用钢桩加固洞壁,还在盗洞上方搭建了防护架:“安全第一,可不能让大家在清理文物时出意外。”

Shirley杨则忙着整理文物修复工具,她将丝织品加固剂、瓷器修复胶水、软毛刷等工具分类打包,还特意准备了几卷无酸纸,用于存放文书残片:“南宋的丝织品和文书都非常脆弱,必须用专业的工具和材料处理,一点都不能马虎。”

阿贵则每天都在研究那片文书残片,他对照着《宋史》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尝试解读残片上的文字。有天下午,他突然兴奋地喊道:“我解读出一部分了!这残片是南宋户部的‘赋税文书’,上面写着‘淳熙十年,临安府岁入粮米二十万石’,淳熙十年是公元1183年,正好是孝宗皇帝在位时期,和墓主人谢氏的生活年代吻合!”

积水终于在第四天上午抽干,洞内湿度也通过除湿机降到了65%。我们穿着防护服,戴着安全帽,沿着加固后的盗洞慢慢进入主墓室。主墓室约25平方米,顶部有彩绘的“星象图”,虽然大部分已经脱落,但依然能看到北斗七星的轮廓。墓室中央停放着一具石藏子,石藏子的表面雕刻着精美的“凤纹”和“缠枝莲纹”,正是南宋皇室墓葬的典型装饰。石藏子的周围散落着大量文物,有破碎的瓷器、金银器残片、丝绸朽痕,还有几卷浸泡在泥水中的文书。

“这石藏子应该就是谢皇后的棺椁!”周局长激动地说,“咱们小心打开,看看里面有什么珍贵文物。”

Shirley杨和几名考古队员一起,用特制的工具慢慢撬开石藏子的盖子。随着“吱呀”一声轻响,石藏子被打开,里面铺着一层厚厚的丝绸,虽然已经腐朽发黑,但依然能看出上面的“云纹”图案。丝绸上放着一具尸骨,尸骨周围摆放着大量陪葬品:金冠、玉簪、银手镯、铜制香炉,还有几件完整的瓷器,其中一件粉青釉瓷瓶,釉色温润,开片均匀,正是南宋官窑瓷的典型代表。

“太好了!这是完整的南宋官窑瓷瓶!”胖子兴奋地说,“你看这釉色,多漂亮啊,比我在博物馆里看到的复制品还要精美!”

张教授仔细观察着瓷瓶,点点头说:“这是南宋官窑中的‘粉青釉弦纹瓶’,属于皇室专用器物,存世量极少,堪称国宝。你们看瓶底的‘官’字款,正是南宋官窑的标志。”

阿贵则将注意力放在了石藏子角落的几卷文书上,他小心翼翼地将文书从泥水中捞出,用无酸纸轻轻吸干水分:“这些文书是用竹纸书写的,上面的字迹虽然有些模糊,但还能辨认。你们看这卷,上面写着‘谢皇后起居注’,记载了谢皇后的日常活动,比如‘淳熙十二年春,皇后幸玉津园,观牡丹’,对研究南宋皇室生活太重要了!”

Shirley杨则在清理丝绸朽痕时,发现了一件精美的“蹙金绣香囊”,香囊虽然已经破损,但上面的金线依然闪烁着光泽:“这是南宋宫廷特有的‘蹙金绣’工艺,用金线在丝绸上刺绣,工艺极为精湛。香囊上的‘双凤纹’,也是南宋皇室的典型纹饰,能保存下来真是个奇迹。”

接下来的一周,我们都在主墓室里清理文物。阿贵几乎把所有时间都花在了文书的整理和解读上,他将文书残片按照内容分类,用无酸纸小心包裹,然后逐字逐句地辨认。有天深夜,他突然从睡袋里爬起来,举着一卷刚拼接好的文书跑到我们帐篷:“重大发现!这卷文书是南宋孝宗皇帝给谢皇后的‘诏书’!上面写着‘皇后谢氏,贤淑恭谨,辅佐朕躬,特赐金千两,锦百匹,以表嘉奖’,还盖有‘皇帝之宝’的印玺,这可是南宋皇室的重要文献,太珍贵了!”

Shirley杨在修复那件南宋官窑瓷瓶时,发现瓷瓶的颈部有一道细小的裂痕,她用特制的胶水小心修补,再用细砂纸轻轻打磨,很快就将裂痕修复得几乎看不出来:“南宋官窑瓷非常脆弱,修复时必须格外小心,一点差错都不能有。这件瓷瓶能完整保存下来,已经是万幸了。”

老烟枪则每天都会检查文物储存室的温湿度,确保文书、丝织品和瓷器处于适宜的保存环境。他还在储存室里放了几包干燥剂,定期更换,防止文物受潮:“这些文物都是南宋历史的重要见证,要是因为保存不当受损,咱们可就成了历史的罪人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就在我们准备清理耳室的时候,警方传来了好消息——他们根据我们提供的盗墓贼留下的工具和脚印,在杭州的一个古玩市场抓获了三名盗墓贼,还缴获了大量被盗的南宋文物,包括金簪、玉璧、文书残片和几件瓷器碎片。

“太好了!这些文物终于追回来了!”周局长接到电话后,激动地在帐篷里来回踱步,“盗墓贼交代,他们还把一件完整的南宋官窑瓷碗卖给了一个叫‘老顾’的文物贩子,这个‘老顾’长期在江浙一带倒卖古代文物,警方已经展开追捕,相信很快就能将他抓获,追回被盗的瓷碗!”

我们跟着警方去了古玩市场的临时扣押点,看到缴获的文物整齐地摆放在地上,其中一卷文书残片引起了阿贵的注意。他仔细一看,兴奋地说:“这是南宋着名大臣辛弃疾的手书残片!上面的字迹豪放洒脱,和我见过的辛弃疾手札拓片一模一样!上面还能看到‘醉里挑灯看剑’的字样,应该是他晚年所作的词稿残片!”这一发现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激动不已,要知道,辛弃疾的手书真迹存世极少,这卷残片的价值不可估量。

在缴获的文物中,还有一枚金质的“皇后之宝”印玺残片,虽然只剩下一半,但上面的篆字依然清晰可辨。周局长拿着残片,感慨地说:“这枚印玺应该是谢皇后的随身之物,是她身份地位的象征,要是能找到另一半就好了。”

回到太庙山发掘现场后,我们把追回的文物小心地进行了清理和登记,然后开始清理东耳室和西耳室。东耳室里存放着大量的南宋文书和账簿,大部分都是皇室的财政记录和宫廷用度清单,其中一卷账簿详细记载了南宋宫廷每年的瓷器采购数量和花费,比如“淳熙十三年,官窑瓷百件,花费银五千两;民窑瓷三百件,花费银两千两”,这为研究南宋官窑的生产规模和瓷器价格提供了重要依据。

阿贵拿着这卷账簿,对照着《宋会要辑稿》中的记载,兴奋地说:“史书中关于南宋官窑的记载非常简略,这卷账簿不仅写了采购数量和花费,还提到了官窑的工匠人数和烧制周期,说‘官窑工匠五十人,月产瓷十件’,这对研究南宋官窑的生产制度太关键了!”

西耳室里则存放着大量的瓷器和金银器,有南宋官窑的粉青釉瓷盘、米黄釉瓷碗,还有银质的酒壶、金质的筷子等。Shirley杨在一个银质酒壶的底部发现了一行小字,用软毛刷清理掉灰尘后,辨认出是“淳熙十四年,临安府银作局造”:“淳熙十四年是公元1187年,银作局是南宋宫廷专门制作金银器的机构,这说明这件酒壶是宫廷御用之物,工艺非常精湛。”

最让我们惊喜的是,在西耳室的一个木箱里,我们发现了几幅保存完好的南宋书画。其中一幅是山水画,画面上峰峦叠嶂,江水浩渺,落款处写着“马远作”。“马远!”张教授激动地说,“马远是南宋着名的画家,号称‘马一角’,他的作品存世极少,这幅画应该是他的早期作品,太珍贵了!”

随着耳室清理工作的推进,我们对这座南宋皇室墓葬的了解也越来越全面。根据出土的文物和文书记录,我们确定墓主人就是南宋孝宗皇帝的皇后谢氏,她一生贤淑恭谨,辅佐孝宗治理朝政,深受孝宗的宠爱和百姓的爱戴。她的墓葬规模宏大,陪葬品丰富,不仅有大量的金银器、瓷器和书画,还有许多反映南宋宫廷生活和政治制度的文书,为研究南宋历史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

在发掘工作结束的那天,浙江文物局举办了一场隆重的庆祝仪式,当地的官员、考古专家和市民都赶来参加。周局长亲自为我们颁发了“浙江文物保护先进集体”的奖牌,还邀请我们参加南宋文物特展的筹备工作。

“这些文物是南宋历史文化的瑰宝,”周局长在庆祝仪式上说,“我们打算在浙江省博物馆举办一场‘南宋皇室文物特展’,让更多的人了解南宋的历史文化,了解临安作为南宋都城的繁荣景象,了解南宋皇室的生活风貌。希望你们能继续支持我们的工作,为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们爽快地答应了周局长的邀请,开始参与特展的筹备工作。Shirley杨负责文物的展示设计,她根据文物的种类和历史背景,将展示区分为“宫廷生活”“工艺艺术”“历史文献”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采用了对应的场景布置,比如“宫廷生活”区还原了南宋皇后的卧室和书房,摆放着仿制的家具和生活用品;“工艺艺术”区展示了南宋官窑瓷、金银器和书画,让观众能直观地感受南宋的工艺水平和艺术魅力;“历史文献”区则陈列了南宋的文书和账簿,辅以文字说明,让观众了解南宋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

阿贵则负责展览的讲解和文物解读,他编写了详细的讲解词,还制作了南宋历史年表和临安都城地图,让观众更清楚地了解南宋的历史背景和都城布局。他还在展览中设置了“文书临摹区”,准备了仿制的竹纸和毛笔,让观众亲手临摹南宋的文书,感受南宋书法的魅力。有不少书法爱好者都在临摹区驻足,认真地临摹着辛弃疾的词稿残片,感受着南宋文人的豪放情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老烟枪则在博物馆的院子里搭建了一个“南宋草药园”,种植了南宋时期常见的艾草、薄荷、金银花等植物,还设置了科普展板,介绍这些植物在南宋时期的用途,比如艾草用于驱蚊和入药,薄荷用于清热解暑,金银花用于清热解毒,让观众了解南宋的医药文化和生活方式。他还经常在草药园里给观众讲解草药的知识,不少观众都听得津津有味,还会向他请教一些简单的草药使用方法。

胖子则负责文物的搬运和安保工作,他每天都会提前来到博物馆,仔细检查每一个展柜的锁具和玻璃,确保文物的安全。他还会在展厅里巡逻,向观众宣传文物保护的重要性,遇到有观众靠近展柜太近或者想用手触摸展柜,他都会耐心地提醒:“这些文物都有上千年的历史了,非常脆弱,咱们得小心保护,让它们能流传给更多的人看。”他还和当地的学校合作,组织了多场“南宋文化进校园”活动,带着仿制的南宋官窑瓷和文书,去学校给孩子们讲解南宋的历史故事,比如“岳飞抗金”“辛弃疾的爱国情怀”“南宋官窑的制作工艺”等,孩子们都听得格外认真,还会积极地提问,胖子也会一一耐心解答,很多孩子都表示长大后想当考古学家,去发掘更多的古代文物。

经过六个月的紧张筹备,“南宋皇室文物特展”终于如期举办。开展那天,浙江省博物馆里人山人海,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考古专家、历史学者和文物爱好者都齐聚一堂,共同欣赏南宋文物的魅力。展厅里,观众们驻足在每一件文物前,认真地听着讲解,时不时发出惊叹声。有的观众在“文书临摹区”里兴致勃勃地临摹着南宋文书,有的观众在“工艺艺术”区里仔细地欣赏着南宋官窑瓷和书画,还有的观众在“宫廷生活”区里感受着南宋皇室的生活氛围,整个博物馆都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真没想到,咱们能发掘出这么多珍贵的南宋文物,还能举办这么成功的特展,”胖子站在展厅里,看着来来往往的观众,脸上满是自豪的笑容,“以前我只在历史书上看到过南宋的故事,现在通过这些文物,才真正感受到了南宋历史的真实和厚重。尤其是那幅马远的山水画,太漂亮了,简直就像真的一样。以后要是还有机会,我还想参与更多的考古发掘,去发现更多的古代文明。”

Shirley杨看着展柜里的南宋官窑瓷和金银器,感慨地说:“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的见证者,它们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和文化,也连接着过去和现在。这次南宋文物的发掘和特展,不仅让更多的人了解了南宋历史,也让大家更加重视文物保护工作。我们作为考古工作者,责任就是守护好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让它们能够永远流传下去。”

老烟枪抽着烟,望着远处的西湖,眼神里满是怀念:“这次太庙山的发掘,虽然辛苦,但也收获满满。那些文书、瓷器、书画,就像一个个老朋友,向我们讲述着南宋时期的故事。我这辈子挖过不少古墓,见过不少文物,但南宋的文物最让我难忘,因为它们不仅有历史的厚重感,还有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仿佛在告诉我们,南宋虽然偏安江南,但它的文化和艺术依然辉煌灿烂。”

阿贵则拿着一本刚出版的《南宋皇室文书集释》,兴奋地对我们说:“这是我这六个月的心血结晶,里面收录了这次发掘的所有南宋文书,还有详细的解读和注释。这本书不仅能为考古专家和历史学者提供重要的研究资料,也能让更多的普通读者了解南宋的历史和文化。以后我还要继续研究南宋历史,争取能解读出更多的历史细节,还原更真实的南宋风貌。”

我看着身边的伙伴,心里充满了感动和期待。从西藏日喀则的吐蕃墓葬到云南大理的南诏国墓葬,再到浙江杭州的南宋皇室墓葬,我们跨越了大半个中国,见证了不同朝代、不同民族的文明辉煌,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考古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每一次发掘,都是一次与历史的对话;每一件文物,都是一段鲜活的历史记忆;而我们,正是这些历史记忆的守护者和传承者。

就在“南宋皇室文物特展”举办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张教授突然收到了一封来自福建文物局的紧急电报——在福建泉州附近发现了一座元代的海外贸易商人墓葬,墓中可能藏有大量的元代海外贸易文书、外国货币和陶瓷器,但墓葬已经遭到了盗墓贼的严重破坏,很多文物被盗走,当地文物局希望我们能立刻前往协助进行抢救性发掘。

“元代海外贸易商人墓葬!”胖子一下子跳了起来,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泉州可是元代的重要港口,号称‘东方第一大港’,海外贸易非常繁荣。这座墓葬里的文物肯定有很多外国特色,比如阿拉伯银币、波斯陶瓷、印度珠宝,说不定还有用阿拉伯文、波斯文书写的贸易文书!咱们赶紧收拾东西,去泉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Shirley杨也面露期待地说:“元代的海外贸易是中国古代海外贸易的鼎盛时期,泉州作为重要的贸易港口,留下了大量的海外贸易遗迹和文物。这座商人墓葬的文物,对研究元代的海外贸易、中外文化交流和泉州港的历史具有极高的价值。盗墓贼的破坏肯定很严重,我们得尽快出发,争取能追回更多的文物,保护好剩下的遗址和遗存。”

老烟枪想了想,说:“福建泉州的气候潮湿多雨,夏季还常有台风,墓葬里的文物容易受潮发霉,尤其是文书和丝织品。咱们得准备好防潮设备、除霉剂和文物修复材料,还要带足应对台风的物资,比如加固帐篷的钢绳、防水布等,确保发掘工作能顺利进行。另外,泉州的海外贸易文物中有很多外国货币和陶瓷器,这些文物比较脆弱,搬运和保存时都要格外小心。”

阿贵则激动地说:“元代的海外贸易文书可能有汉文、阿拉伯文、波斯文等多种文字,虽然我对阿拉伯文和波斯文不太熟悉,但我可以负责汉文文书的解读和整理,还能帮忙记录和分类其他文字的文书,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帮助。而且,泉州是元代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墓葬里可能会有反映不同文化融合的文物,比如带有中国和外国风格的陶瓷器、首饰等,这对研究元代的中外文化交流太重要了。咱们赶紧出发吧,我都等不及想看看那些外国货币和贸易文书了!”

我们迅速收拾好行李,告别了周局长和浙江文物局的工作人员,踏上了前往福建泉州的旅程。火车在江南的水乡和福建的山地间穿行,窗外的景色从西湖的秀丽变成了泉州港的繁忙,远处的晋江像一条银色的带子,在城市中蜿蜒流淌,最终汇入茫茫大海。

我看着身边的伙伴,他们脸上都充满了期待和向往,仿佛已经看到了元代海外贸易商人墓葬中那些珍贵的外国货币、陶瓷器和贸易文书。我知道,前方等待我们的,可能是潮湿的气候、频繁的雨水,还有复杂的发掘工作和未知的危险,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团结一心,就一定能克服所有困难,保护好这座元代海外贸易商人墓葬和里面的文物,让它们重见天日,向世人展示元代泉州港的繁荣和中外文化交流的魅力。我们的文物保护之路,还在继续,而那段发生在泉州港的元代海外贸易历史,也正等待着我们去唤醒和探索……

火车抵达泉州站时,福建文物局的陈局长早已在出站口等候。他穿着一身深蓝色的工作服,手里拿着一张墓葬的勘探图,神情焦急地说:“墓葬在泉州东郊的后渚港附近,是当地的渔民在清理滩涂时发现的。盗墓贼已经在墓葬里挖了三个盗洞,我们在盗洞里发现了一些元代的青花瓷碎片和阿拉伯银币残片,情况非常危急。”

我们跟着陈局长往后渚港方向赶,路上,他继续介绍:“从墓葬的形制和出土的文物残片来看,墓主人应该是元代泉州的一位大商人,名叫‘蒲寿庚’(与元代着名海商蒲寿庚同名,推测为其家族成员),主要经营与阿拉伯、波斯的贸易,家境非常富裕,墓葬里的文物数量可能非常多。元代泉州的海外贸易文物存世量虽然不少,但像这样保存相对完整的商人墓葬还是第一次发现,对研究元代海外贸易和泉州港的历史具有重大意义。”

抵达后渚港时,墓葬周围已经搭起了临时的防雨棚和遮阳棚,几名考古队员正拿着工具在清理盗洞周围的泥土。陈局长指着一个深约6米的盗洞说:“这就是通往主墓室的盗洞,我们用探地雷达扫过,主墓室的底部有积水,里面还有大量的文物堆积,随时可能有坍塌的危险。”

老烟枪蹲在盗洞边,用手指捻了一点泥土,又放在鼻子下闻了闻:“土里有海水的咸味,说明墓葬曾经被海水浸泡过,文物容易受到盐碱的侵蚀。咱们得先在盗洞周围搭建排水系统,把主墓室里的积水抽出去,再用中和剂处理文物表面的盐碱,防止文物进一步受损。另外,泉州的夏季多台风,咱们得尽快加固帐篷,准备好防风防雨的设备。”

Shirley杨拿出便携式文物探测仪,在盗洞周围扫了扫:“探测仪显示下面有大量的陶瓷器和金属物品,应该是元代的青花瓷和外国货币。咱们得先制定详细的发掘方案,分区域清理文物,避免在清理过程中损坏文物。”

阿贵则蹲在盗洞边,仔细观察着泥土里的碎片,突然捡起一片带有文字的瓷片:“你们看!这是元代青花瓷的瓷片!上面有阿拉伯文!虽然只有几个字,但能看出是元代的典型字体,说明这件青花瓷是专门用于出口阿拉伯地区的,是元代海外贸易的重要实物证据!”他小心翼翼地把瓷片放进密封袋,又在笔记本上画出文字的形状,“主墓室里说不定有完整的青花瓷和阿拉伯文贸易文书。”

胖子则在搭建排水系统,他扛着水泵和水管,和几名考古队员一起,很快就把水管接到了盗洞里,开始抽水:“泉州的水真多,这积水不知道要抽到什么时候。等水抽干了,咱们就能进去发掘了,希望能找到阿拉伯银币和波斯陶瓷,我还没见过元代的外国货币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接下来的四天,我们一直在进行发掘前的准备工作。老烟枪每天都会煮一大锅祛湿的草药水,分发给所有人,还在帐篷周围撒上艾草和雄黄,防止蛇虫侵扰。有天下午,天气预报说晚上有台风,老烟枪立刻带着胖子和考古队员们加固帐篷,用钢绳把帐篷固定在周围的木桩上,还在帐篷周围挖了一圈排水沟:“台风天气很危险,咱们得做好万全准备,不能让帐篷被风吹倒,也不能让雨水灌进帐篷里损坏文物。”

Shirley杨则在整理文物修复工具,她将青花瓷修复胶水、金属文物除锈剂、文书加固剂等工具分类打包,还特意准备了几卷无酸纸,用于存放文书残片:“元代的青花瓷和金属货币都非常脆弱,修复时必须格外小心,一点差错都不能有。而且,海外贸易文书可能是用多种文字书写的,保存起来也需要特殊的方法。”

阿贵则每天都在研究盗洞里清理出来的瓷片和银币残片,他对照着随身携带的《元代海外贸易史》和《阿拉伯文词典》,尝试解读瓷片上的阿拉伯文。有天上午,他突然兴奋地喊道:“我解读出一部分了!这瓷片上的阿拉伯文意思是‘真主保佑’,说明这件青花瓷是为阿拉伯穆斯林制作的,体现了元代海外贸易的针对性和多样性!”

积水抽干、主墓室环境稳定后,我们开始准备进入主墓室。我们穿着防水服,戴着安全帽,沿着加固后的盗洞慢慢往下爬。盗洞很狭窄,爬了约6米,终于到达主墓室。主墓室的规模很大,约30平方米,顶部有彩绘的“航海图”,虽然大部分已经脱落,但依然能看到船只、海洋和岛屿的轮廓。墓室的中央放着一具木质棺椁,棺椁已经腐朽,露出了里面的尸骨。棺椁的周围散落着大量的文物,有青花瓷、青瓷、阿拉伯银币、波斯金币、金属首饰,还有几卷用丝绸包裹的文书,部分文物表面还残留着盐碱的白色痕迹。

“太好了!这么多文物!”陈局长激动地说,“咱们得小心清理,把每一件文物都妥善保存起来。”

Shirley杨用工兵铲小心地清理文物周围的泥土,然后用软毛刷轻轻扫去文物表面的灰尘和盐碱:“这是一件元代青花瓷瓶,上面绘着‘缠枝莲纹’,还有阿拉伯文装饰,是典型的‘外销瓷’,专门用于出口阿拉伯地区。你们看这瓷瓶的釉色,白中泛青,青花发色浓艳,是元代青花瓷中的精品。”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