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从窑洞到省府 > 第65章 危机

从窑洞到省府 第65章 危机

作者:固定的仙人掌 分类:都市白领 更新时间:2025-11-25 07:00:59 来源:全本小说网

2009年3月的青石乡,春风刚吹化田埂上的残雪,种薯田里就热闹起来。老乡们扛着麻袋往地里运脱毒原原种,王大爷的孙子跟在后面,手里攥着颗圆滚滚的种薯,蹦蹦跳跳地喊:“爷爷,这薯种比去年的还饱满,今年肯定能多收!”王大爷笑着点头,眼里满是对秋收的期待——自从去年种了脱毒种薯,他家的土豆亩产翻了近一倍,不仅还上了之前的欠款,还给孙子买了台新书桌。

可这份热闹里,李泽岚却透着焦虑。他蹲在李家坳的种薯田边,手里捏着颗刚从土里刨出来的种薯,眉头拧成了疙瘩。种薯表皮看着还算光滑,可掰开后,芯子发褐,还带着细小的黑斑——这是典型的“病毒回感”症状,种下去不仅产量低,还会污染周边的健康种薯。

“老周,这是第三块地了。”李泽岚站起身,声音里带着压抑的火气,“从昨天开始查,李家坳、张家村、王家村,一共查出300亩种薯有问题,都是去年冬天咱们自己繁育的原原种出了岔子。”

水利站站长老周蹲在一旁,手里拿着本检测记录,脸色发白:“李乡长,我已经让农技站的人重新检测了,问题出在去年12月的组培苗上——当时为了赶进度,接种室的消毒没到位,导致部分组培苗携带了病毒,繁育成原原种后,咱们没及时复检,就发给老乡们下种了。”

“进度再急,也不能省消毒的步骤!”李泽岚把手里的种薯扔在地上,“现在怎么办?老乡们已经种下去一半了,要是等出苗了再发现问题,不仅这300亩绝收,周边的健康种薯也会被传染,咱们青石乡‘脱毒种薯’的招牌,就彻底砸了!”

正说着,赵书记的吉普车“嘎吱”停在田埂上。他跳下车,军绿色夹克上沾着泥土,显然也是刚从别的村查种薯回来。“泽岚,情况怎么样?我刚从陈家沟回来,那边也查出20亩有问题。”

“一共300亩。”李泽岚把检测报告递过去,“老周说是组培苗消毒不到位,现在种下去的部分,芯子已经开始发黑了。一亩地需要200公斤合格原原种,300亩就是6万公斤,咱们库存里只剩3万公斤,还差一半,要是赶不上春耕,老乡们今年的收成就完了。”

赵书记接过报告,手指在“300亩”三个字上反复摩挲,眉头越皱越紧。他想起去年冬天,为了建种薯组培室,李泽岚跑了三趟县农委,争取到20万扶持资金;想起春节前,两人带着农技站的人在组培室加班,忙到大年三十才回家;想起老乡们领种薯时,笑着说“以后再也不用买外面的高价种薯了”——要是因为这次的失误让老乡们失望,他和李泽岚之前的努力,就全白费了。

“不能让老乡们吃亏。”赵书记猛地抬起头,语气斩钉截铁,“第一,马上通知所有村,暂停种植有问题的原原种,已经种下去的,连夜挖出来,咱们乡里统一回收销毁;第二,缺的3万公斤原原种,必须在三天内凑齐,不管是去外地调运,还是找科研院所支援,都得补上;第三,所有损失由乡里承担,挖出来的种薯,按合格种薯的价格给老乡补偿,补种的种薯免费发放——绝不能让老乡们因为咱们的失误受委屈。”

“乡里的财政本来就紧张,300亩的补偿和补种,至少需要20万,咱们拿得出这么多钱吗?”李泽岚有些犹豫,去年修水渠、建加工厂已经花了不少钱,现在再拿出20万,乡里的账上就空了。

“钱的事我来想办法。”赵书记掏出手机,拨通了县农委主任的电话,“张主任,我是赵建军,青石乡遇到急事了——咱们自己繁育的原原种出了问题,300亩地缺种薯,急需3万公斤合格原原种,您能不能帮忙协调下省农科院,让他们先调一批给咱们,钱咱们后续再补……”

电话那头不知道说了什么,赵书记的脸色渐渐缓和下来。挂了电话,他松了口气:“张主任说省农科院有库存,明天就能派车送过来,不过价格比咱们自己繁育的高10%,还得咱们自己承担运费。”

“只要能拿到合格种薯,贵点没关系。”李泽岚悬着的心放下了一半,“我现在就去各村通知,让老乡们连夜挖种薯。老周,你带农技站的人去现场指导,告诉老乡们,挖出来的种薯一定要集中销毁,不能随便扔,免得污染土壤。”

“好!我这就去!”老周抓起检测记录,往村里跑。

当天晚上,青石乡的种薯田里亮起了一排排手电筒。李泽岚和赵书记分头行动,他去李家坳,赵书记去张家村,两人都带着乡干部和农技站的人,帮老乡们挖种薯。王大爷看着刚种下去半天的种薯被挖出来,心疼得直叹气:“李乡长,这好好的种薯,咋就不能种了?”

“王大爷,这薯种带病毒,种下去长不出好土豆,还会把您家其他地里的薯种也带坏。”李泽岚蹲下来,帮他把挖出来的种薯装进麻袋,“您放心,明天省农科院就会送合格的种薯来,还是免费给您的,之前的损失,乡里也会按市场价给您补偿,绝不让您吃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真的?”王大爷眼里的心疼变成了惊讶。

“真的。”李泽岚笑着点头,“咱们青石乡的脱毒种薯招牌,不能砸在这上面。您种了一辈子土豆,肯定知道,只有好种薯,才能有好收成。”

王大爷点点头,不再叹气,拿起锄头跟着一起挖。老乡们见干部们都在帮忙,还承诺补偿和补种,也都动了起来。手电筒的光在田埂上晃动,锄头挖地的“咚咚”声、麻袋摩擦的“沙沙”声,混着老乡们的说话声,在夜里格外热闹——没有抱怨,没有指责,只有一群人为了守护共同的希望,一起努力的踏实。

凌晨三点,300亩有问题的种薯终于全部挖完,集中堆放在乡农技站的空地上。李泽岚和赵书记碰头时,两人脸上都沾着泥土,眼里满是疲惫,却没一句怨言。“泽岚,你看那边。”赵书记往农技站的方向指了指,“老乡们都没走,等着看咱们销毁种薯呢。”

李泽岚望过去,只见农技站门口站着一群老乡,手里还拿着锄头,显然是怕有人偷偷把种薯运走。他心里一暖,走过去对老乡们说:“大伙放心,明天一早,我们就把这些种薯拉去焚烧场销毁,绝不让一颗有问题的种薯留在青石乡。”

第二天早上八点,省农科院的送薯车准时到了。三辆大卡车停在乡党委大院外,车厢里装满了袋装的脱毒原原种,表皮光滑,芽眼饱满,一看就是优质种薯。李泽岚和赵书记带着乡干部,跟老乡们一起卸种薯,王大爷捧着颗种薯,笑得合不拢嘴:“这薯种比去年的还好,今年肯定能多收两千斤!”

卸完种薯,李泽岚又带着农技站的人,去各村指导补种。他蹲在田里,手把手教老乡们如何选种、如何消毒、如何控制种植密度,还特意强调:“种下去后,每隔三天来看看,要是发现叶子发黄、卷叶,一定要第一时间告诉农技站的人,不能拖。”

老乡们认真地点头,手里的锄头抡得更有劲了。看着重新种上的种薯田,李泽岚心里踏实了不少。他想起昨天晚上,赵书记跟他说“老乡们的信任,比什么都重要”,现在他终于明白,这份信任不是凭空来的,是靠一次次解决问题、一次次兑现承诺,慢慢攒起来的。

下午,李泽岚把老周和农技站的人叫到办公室,开了个紧急会议。“这次的事,给咱们敲了个警钟。”他把检测报告放在桌上,“以后不管进度多紧,组培苗的消毒、原原种的复检,一个步骤都不能少。我决定,在种薯组培室旁边建个专门的检测室,引进更先进的病毒检测设备,再请省农科院的专家定期来指导,确保以后再也不会出现类似的问题。”

“我同意。”赵书记接过话头,“检测室的资金,我再去跟县农委申请,要是申请不下来,咱们就从乡财政里挤。另外,我建议给每个村配一名‘种薯监督员’,由村里的老党员担任,负责监督种薯的种植和日常管理,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咱们要把风险控制在最前面,不能再等出了问题才补救。”

会议结束后,李泽岚掏出手机,给苏晴发了条短信:“之前担心的种薯问题解决了,省农科院送来了合格的原原种,老乡们已经补种完了。这次的事让我明白,做农业不能急,得一步一个脚印,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好,才能对得起老乡们的信任。”

没过多久,苏晴就回了短信,还附带了一张照片:“恭喜你们!我今天采访了省农科院的马铃薯专家,跟他说了你们的情况,他说明天就去青石乡,帮你们完善检测流程。照片是我拍的种薯组培室,跟你们的很像,希望你们的种薯产业越来越规范,招牌越来越亮。”

李泽岚看着照片里的组培室,心里满是感激。他知道,守护青石乡的脱毒种薯招牌,不是他一个人的事,是他和赵书记,和所有乡干部,和每一位老乡,一起努力的事。就像这春天的种薯田,只要大家一起浇水、施肥、除草,就一定能在秋天收获满田的金黄,收获老乡们脸上最踏实的笑容。

夕阳西下时,李泽岚又去了李家坳的种薯田。老乡们已经补种完了,田埂上插着小旗子,上面写着“种薯监督员:王大爷”。王大爷正蹲在田边,手里拿着个小本子,认真地记录着什么。看见李泽岚过来,他笑着说:“李乡长,您放心,我每天都会来看看,保证咱们的薯种长得好好的!”

李泽岚点点头,望着远处的种薯田,夕阳把绿油油的薯苗照得格外鲜亮。他知道,这次的危机虽然解决了,但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挑战。可只要他和赵书记继续并肩作战,只要老乡们继续信任他们,青石乡的脱毒种薯招牌,就一定能越擦越亮,老乡们的日子,也一定会越来越红火。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