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从窑洞到省府 > 第64章 苏家

从窑洞到省府 第64章 苏家

作者:固定的仙人掌 分类:都市白领 更新时间:2025-11-25 07:00:59 来源:全本小说网

北京,雪刚停,胡同里的红灯笼还挂在门檐下,融雪顺着灰瓦滴落在青石板上,溅起细碎的水花。苏晴推开四合院的朱漆大门时,手里还攥着刚整理好的采访笔记,封面上“青石乡种薯产业调研”几个字,在暖黄的门灯下格外醒目。

“回来了?冻坏了吧?”母亲林婉仪迎上来,接过她手里的行李箱,指尖触到她冰凉的耳廓,忍不住皱起眉,“正月里非要往陕北跑,说什么‘拍春耕前的种薯准备’,你爸昨天还念叨,这丫头心里装着的全是那个乡。”

苏晴笑着蹭掉鞋上的雪,把围巾摘下来搭在衣架上:“妈,青石乡的老乡们等着种薯下种呢,我得把准备工作拍清楚,不然稿子不扎实。再说,李乡长他们新修了种薯消毒棚,我去看看能不能帮上忙。”

“李乡长、李乡长,”林婉仪端来一杯热姜茶,放在她面前的茶几上,眼神里带着几分了然,“从去年冬天开始,你嘴里就没离开过这三个字。上次你爸问你采访稿里的基层干部典型是谁,你眼睛都亮了,说‘李泽岚是我见过最踏实的年轻干部’——晴晴,跟妈说实话,你是不是对人家有意思?”

苏晴端着姜茶的手顿了顿,脸颊瞬间泛起红晕,避开母亲的目光看向窗外:“妈,您说什么呢,我就是觉得他干实事厉害,想多报道他的事迹。”

“还跟我装?”林婉仪坐在她身边,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你打小就藏不住心事,喜欢一个人眼睛里都带着光。去年你去青石乡采访雪灾,回来跟我说‘李乡长在雪地里帮老乡扛种薯,冻得手都紫了还笑着说不冷’;上个月你去拍土豆加工厂,回来又说‘李乡长为了帮老乡省运费,自己开车去县城拉设备’——这些小事你记得比采访数据还清楚,不是喜欢是什么?”

苏晴没再反驳,只是低头小口喝着姜茶,温热的液体顺着喉咙往下淌,心里却像揣了只乱撞的小鹿。她想起第一次在青石乡种薯窖前见到李泽岚,他蹲在雪地里核票据,手指冻得发红却没停下;想起他在水渠工地跟刘胖子据理力争,说“质量不合格一分钱都别想拿”;想起他当选乡长那天,给她打电话时语气里的笑意——这些画面像电影片段一样在脑海里闪过,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得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妈不反对你喜欢踏实的人,”林婉仪的语气软了下来,“但你得想清楚,他是乡镇干部,你从小在京城长大,你们的生活环境、成长经历差得太多了。再说,你爸那边……”

话还没说完,书房的门开了。苏父苏振邦走出来,他穿着深灰色中山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脸上没什么表情,手里还拿着份文件——刚结束和部委同志的视频会议。他看了苏晴一眼,把文件放在桌上:“去青石乡的采访稿,我看了。写得还行,但有些细节太个人化,比如‘李泽岚同志在种薯分发中亲力亲为’,这种表述不够客观,得改。”

“爸,基层报道就是要写这些细节,才能让读者感受到干部的真实状态。”苏晴放下姜茶,语气里带着点不服气,“李乡长确实是亲力亲为,老乡们都看在眼里,我写的都是事实。”

“事实也要注意分寸。”苏振邦坐在主位上,端起茶杯喝了一口,“你是新华社的记者,不是某个干部的‘专属宣传员’。再说,你这大半年跑青石乡的次数,比跑其他采访点加起来还多,外面要是传出去,别人会怎么想?会觉得你公私不分,影响不好。”

苏晴心里一紧,知道父亲是在变相说她“心思不正”。她咬了咬唇,还是没忍住:“爸,我去青石乡,是因为那里的变化大,有报道价值。李乡长是个好干部,我想多宣传他的事迹,让更多人关注基层、支持基层,这有什么错?”

“好干部有很多,为什么偏偏盯着他?”苏振邦放下茶杯,目光变得锐利起来,“你以为我看不出来?你去青石乡,表面是采访,实际上是想多见他几面。晴晴,你已经不是小孩子了,该明白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

苏晴的脸瞬间涨红,刚想反驳,林婉仪拉了拉她的衣角,给她使了个眼色。苏振邦看着女儿激动的样子,语气缓和了些:“我不是反对你和基层干部接触,更不是看不起乡镇工作。但婚姻不是儿戏,得门当户对。我们家的情况你清楚,你爷爷那一辈跟着党打天下,我和你叔叔们在不同岗位为国家做事,你从小接受的教育、接触的圈子,和他完全不一样。现在看着好,等真在一起了,生活习惯、价值观的差异都会暴露出来,到时候再后悔就晚了。”

“爸,您这是偏见!”苏晴忍不住提高了声音,“生活习惯可以磨合,价值观只要一致,就不会有问题。李乡长踏实、正直,心里装着老乡,我觉得他比那些只会说空话的人强多了!再说,什么叫门当户对?难道只有当官的、有钱的才算门当户对吗?”

“我不是这个意思。”苏振邦的眉头皱了起来,“我是怕你受委屈。你从小没吃过苦,在乡镇生活,冬天没有暖气,夏天蚊子多,下乡要走土路,这些你能适应吗?他以后要是一直在基层,你愿意放弃京城的工作,去乡镇生活吗?就算你愿意,你们以后的孩子,教育、医疗这些问题怎么解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这些问题,苏晴不是没想过。上次在青石乡,她住的宿舍冬天没有暖气,晚上要盖两床被子才能睡着;下乡采访时,遇到下雨天,土路泥泞不堪,她的鞋子陷在泥里拔不出来;李泽岚忙起来的时候,连饭都顾不上吃,经常在办公室泡方便面——这些她都看在眼里,却没觉得是“委屈”,反而觉得这样的生活很真实,很有意义。

“这些问题我都想过。”苏晴深吸一口气,语气坚定,“我不怕吃苦,也愿意放弃京城的工作去乡镇生活。孩子的教育和医疗,以后可以想办法解决,现在国家不是在推进乡村振兴吗?青石乡的条件会越来越好的。”

苏振邦看着女儿倔强的样子,心里又气又急。他不是不认可李泽岚的能力,相反,他觉得这个年轻人踏实肯干,是个好苗子。但他更清楚,苏家的身份特殊,女儿要是嫁给一个乡镇干部,肯定会引起很多议论,甚至可能影响到李泽岚的仕途——有人会说李泽岚“攀高枝”,有人会说苏家“利用权势为女婿铺路”,这些都不是他想看到的。

“你先别这么冲动。”苏振邦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外面的雪景,“我给你个建议,先别着急确定关系,再观察一段时间。你可以继续去青石乡采访,但要保持距离,客观报道。等过个一年半载,你再看看自己是不是还这么想,他是不是还这么踏实。到时候,我们再好好聊聊。”

苏晴知道父亲的脾气,他决定的事很难改变,现在能让他松口“观察一段时间”,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她点了点头:“好,我听您的。但我希望您也能客观看待李泽岚,不要因为他的出身就否定他。”

“我会的。”苏振邦转过身,目光落在女儿身上,“只要他真的有能力、人品好,能让你幸福,我不会反对。但我必须提醒你,婚姻不是两个人的事,是两个家庭的事,你得考虑清楚所有后果。”

晚饭时,气氛比刚才缓和了些。苏振邦没再提李泽岚的事,反而跟苏晴聊起了青石乡的种薯产业,问她“脱毒种薯的产量比普通种薯高多少”“老乡们的收入增加了多少”。苏晴一一回答,还拿出手机里拍的种薯田照片给父亲看,说起老乡们丰收时的笑容,眼里满是骄傲。

苏振邦看着照片里金黄的土豆堆,又看了看女儿明亮的眼睛,心里轻轻叹了口气。他知道,女儿是真的喜欢上了那个叫李泽岚的年轻人,也真的喜欢上了青石乡的土地。或许,他应该试着放下偏见,给他们一个机会——毕竟,幸福的标准从来不是“门当户对”,而是两个人是否愿意一起努力,把日子过好。

晚上,苏晴躺在房间里,给李泽岚发了条短信:“今天回北京了,爸妈问我为什么总去青石乡,我跟他们说那里的变化大,有报道价值。明年春天种薯下种时,我再去看你,到时候你要教我怎么选种薯哦。”

没过多久,李泽岚就回了短信:“好啊,等你来了,我带你去种薯田,还让王大娘给你做她最拿手的土豆饼。对了,我跟赵书记商量好了,明年春天要扩大种薯种植面积,省农科院的专家也答应来指导,到时候咱们一起听专家讲课。”

苏晴看着短信,嘴角忍不住上扬。她知道,未来的路可能会很难走,有父亲的反对,有生活习惯的差异,但只要李泽岚还在青石乡踏实干事,还在为老乡们谋福利,她就愿意坚持下去——就像青石乡的春天,不管冬天有多冷,只要熬过了寒冬,就会迎来满田的嫩绿和希望。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