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从窑洞到省府 > 第117章 读经典

从窑洞到省府 第117章 读经典

作者:固定的仙人掌 分类:都市白领 更新时间:2025-11-25 07:00:59 来源:全本小说网

2011年冬的北京,初雪过后的傍晚,寒风裹着雪粒打在窗玻璃上,发出细碎的声响。李泽岚下班回到新家时,刚掏出钥匙,门就从里面打开了——苏晴手里拎着一个褐色布包,脸上带着笑意:“可算回来了,张叔下午来家里,说是爸让他捎过来的东西,特意嘱咐要等你回来一起看。”

李泽岚接过布包,触手温润,布料是老式的粗棉布,边角处还绣着小小的“苏”字,是苏明远常用的那个旧包。他走进客厅,把布包放在茶几上,解开系绳,里面整整齐齐码着两本书:一本是1972年版的《资本论》,深蓝色封皮已经有些褪色,书脊用白色棉线重新装订过,能看出反复翻阅的痕迹;另一本是线装本的《资治通鉴》,封面是暗红色的硬壳,扉页上贴着一张泛黄的便签,上面是苏明远熟悉的钢笔字。

“爸怎么突然让张叔捎书过来?”李泽岚拿起《资本论》,指尖拂过封面上的烫金书名,想起苏明远书房里那排整齐的典籍,以前每次去四合院,总能看到岳父坐在藤椅上,戴着老花镜读这些老书。

苏晴端来一杯热红茶,放在他手边,轻声说:“上周我回家吃饭,跟爸说你最近总加班改草案,还念叨‘现在要考虑全国的事,感觉自己知识跟不上’。爸当时没多说,只让我多提醒你别太累,没想到今天就托张叔把书送过来了。”她指着《资治通鉴》扉页的便签,“你看,爸还特意写了话。”

李泽岚拿起线装本,展开便签,苏明远的字迹力透纸背:“泽岚阅:治农如治圃,既需俯身除稗,亦需抬眼观天。今你立农业部,当以百姓为根,以理论为骨,以史为鉴,方可行稳致远。此两书,一明经济之理,一藏治国之智,闲时一读,或可解你当下之惑。”

看着这段话,李泽岚心里一阵发热。最近这段时间,他确实被“全国视野”的压力压得有些喘不过气。自从牵头起草《巩固农业基础应对经济风险的若干措施》草案,他每天面对的都是一叠叠厚重的调研数据:黑龙江粮食亩均成本比河南高23%,四川合作社贷款获批率不足30%,山东部分地区因资本炒作导致农田流转价翻倍……这些数据背后,是亿万农民的生计,是南北方农业的差异,是资本与民生的平衡,而他过去在青石乡积累的“接地气”经验,在这些宏观命题面前,显得格外单薄。

前几天跟着张建军去河北沧州调研,一位种粮大户刘建国的话,至今还在他耳边回响。当时刘建国领着他走进自家的麦田,指着冻得硬邦邦的土地说:“李同志,俺们这儿是盐碱地,种小麦得先改良土壤,一亩地光改良费就比别人家多花三百块;到了冬天,水管冻裂,浇水得靠人工挑,成本又上去一截。你们政策里说‘每亩补贴150元’,对俺们来说,这点钱连改良土壤的零头都不够,要是按统一标准补,俺们这些条件差的地方,还是没奔头啊!”

刘建国的话像一盆冷水,浇醒了他。他原本在草案里写“粮食生产综合补贴统一提至每亩150元”,觉得这样简单直接,能让农民快速受益,可到了基层才知道,“统一”反而意味着“不公”——在河南平原,150元能覆盖农资成本的30%;在河北盐碱地,却连土壤改良费的50%都不够。更让他揪心的是,调研时遇到的一位年轻农民,因为觉得“种地不赚钱”,把家里的5亩地转租给了外地来的农业公司,自己去北京的建筑工地打工,临走时说:“俺也想守着土地,可守着土地填不饱肚子,有啥用?”

这些场景,这些话语,像一根根刺,扎在他心里。他开始明白,制定全国性的农业政策,不是“把青石乡的经验复制到全国”,而是要在“差异”中找到“平衡”,在“规律”中找到“对策”。而要做到这些,光有“懂农民”的共情不够,还得有“懂经济”的清醒,有“懂历史”的智慧——这正是苏明远送他这两本书的深意。

从那天起,李泽岚的生活多了一项雷打不动的“功课”:每天晚上,等苏晴睡下后,他会在书房的“初心角”前坐下,打开台灯,静下心来读两小时书。书房的“初心角”是他特意布置的:一张从苏家四合院搬来的老旧木桌,苏振邦老红军曾在这张桌上写过革命笔记;桌上摆着那支刻着“为人民服务”的钢笔,是他在青石乡获得“优秀基层干部”时的奖品;旁边放着一张青石乡薯条合作社的合影,照片里老乡们捧着分红款的笑容,是他始终不敢忘记的初心。

读《资本论》时,他会把全国主产区的调研数据摊在桌上,一边读理论,一边对照实际问题。读到“资本的逐利性会导致资源向高利润领域集中,忽视农业等公益性产业”时,他想起调研中看到的现象——在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省份,有不少房地产企业借着“乡村振兴”的名义,低价圈占基本农田,搞“农业观光园”“生态农庄”,表面是发展农业,实则是为了日后转做房地产开发,导致当地农民失去土地,却得不到合理补偿。他在笔记本上重重写下:“草案必须加入‘严控资本违规占用农田’条款,明确农业项目用地性质,禁止‘以农为名、行商之实’,同时建立‘农民土地收益保障机制’,确保土地流转后农民能获得稳定收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读到“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和市场波动双重制约,需要国家宏观调控来弥补市场缺陷”时,他又想起河北刘建国提到的“成本差异”问题。他拿出计算器,反复测算不同地区的成本数据:河南小麦亩均成本800元,河北盐碱地1100元,黑龙江寒地1200元。如果按统一标准补贴150元,三地的补贴覆盖率分别是18.75%、13.6%、12.5%,差距明显。他在草案初稿的“补贴标准”部分,用红笔标注:“建议按区域成本差异设置‘补贴系数’,河南、山东等中原地区系数1.0,河北、山西等盐碱地区系数1.3,黑龙江、吉林等寒地系数1.5,确保补贴能真正覆盖不同地区的成本差距,让高成本地区农民也能有收益。”

读《资治通鉴》时,他更关注古人治国理政中“重农”与“安民”的智慧。读到“汉文帝十三年,除田租税之半;汉景帝元年,复收田租之半,三十而税一,百姓殷实”时,他想起苏明远常说的“轻徭薄赋不是让利,是藏富于民”。他对照当下的农业税政策,在笔记里写道:“虽然现在已经免征农业税,但农民仍面临农资涨价、成本上升的压力。草案中除了提高补贴,还应加入‘农资价格监测机制’,当化肥、农药等价格涨幅超10%时,启动临时补贴,避免‘补贴涨一块,成本涨两块’的情况,真正让农民享受到政策红利。”

读到“唐太宗贞观年间,遣使巡行天下,劝课农桑,贷种粮给贫农,凡州县致有储积,百姓殷富者,官升一级”时,他眼前一亮——这不正是“基层考核激励”的古代实践吗?他立刻在草案的“保障措施”部分补充:“建议将农业政策落实情况纳入地方主官考核,对粮食产量稳定增长、农民收入提高的县(市、区),给予中央财政资金奖励,并优先提拔重用主官;对政策落实不力、耕地保护不到位的,扣减地方粮食风险基金,约谈主要负责人。”

有天晚上,苏晴起夜时发现书房还亮着灯,推开门看到李泽岚正对着《资本论》里的“土地所有权”章节出神,手边的笔记本写满了批注。“这么晚了还不睡?”她走过去,看到他写的“地方政府依赖土地财政,本质是土地收益分配失衡——需通过‘耕地保护补偿资金’,让农民从土地保护中获益,让地方政府从‘卖地’转向‘护地’,才能从根本上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忍不住轻声说:“爸要是知道你这么认真,肯定特别高兴。他总说,‘好干部不是天生的,是在书里学、在地里悟、在事上磨出来的’。”

李泽岚合上书,抬头看到苏晴眼里的关切,心里一阵温暖。他指着笔记本上的批注,语气里带着过去没有的笃定:“以前总觉得‘理论’是虚的,现在才明白,没有理论撑着,政策就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你看这次的草案,要是没读《资本论》,我可能只会简单提‘提高补贴’;现在我知道,还得规范资本流向、平衡区域差异,这才是从‘根’上解决问题。要是没读《资治通鉴》,我可能想不到用‘考核激励’推动地方落实;现在我明白,古人的治国智慧,到今天还是有用的。”

窗外的雪又下了起来,月光透过窗帘缝隙,洒在桌上的两本书上,泛着柔和的光。李泽岚看着书桌上的调研数据、草案初稿和密密麻麻的笔记,心里的焦虑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清晰的思路和坚定的信心。他知道,自己的“补课”才刚刚开始,但只要守住“知不足而奋进”的初心,带着从典籍里学来的智慧,带着对农民的牵挂,就一定能写出一份既“接地气”又“有高度”的好政策,为筑牢全国农业的“压舱石”,为守护亿万农民的生计,尽自己的一份力。

那天晚上,他在日记里写道:“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今日读《资本论》知经济之理,读《资治通鉴》明治国之智,方悟‘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往后当以典籍为镜,以基层为尺,写好每一条政策,做好每一件实事,不负百姓,不负初心。”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