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从窑洞到省府 > 第116章 部长的注意

从窑洞到省府 第116章 部长的注意

作者:固定的仙人掌 分类:都市白领 更新时间:2025-11-25 07:00:59 来源:全本小说网

农业部办公大楼,春风裹着暖意穿过走廊,产业司司长张建军刚从部长办公室出来,手里那份《巩固农业基础应对经济风险的若干措施(草案)》还带着指尖的温度。封面上,部长赵德海的亲笔批注——“政策要沾泥土,措施要贴民心”,字迹遒劲,像一块沉甸甸的石头,落进他心里。

方才在部长办公室的场景还清晰在目。赵德海坐在红木办公桌后,老花镜架在鼻尖,指尖逐页划过草案,目光在“粮食补贴提标”条款上停留许久:“每亩从60元提到150元,还加了‘双挂钩’机制,这个数,你们测算过?主产区10亿亩耕地,光这一项每年就要多支出900亿,财政能不能兜得住?”

张建军当时从容应答:“部长,我们算了笔细账。2011年全国土地出让金2.8万亿,按草案15%比例提取耕地保护补偿资金,能有4200亿,70%就有2940亿,完全能覆盖补贴增量。而且比对近五年粮食生产成本,150元刚好补上农资上涨缺口,农民种一亩小麦净利润能从750元涨到1200元,差不多赶上外出打一个月零工的收入——这样才能留住人。”

赵德海点点头,又翻到“农村基建”部分,话锋一转:“1000个冷链仓储中心、5000个乡村电商服务站,基层会不会觉得是‘加码’?我前几天去山东调研,县里同志说,有些政策看着好,落到下面光填表就要半个月。”

“这点我们早考虑到了。”张建军解释道,“草案明确‘补贴资金跟着项目走’,比如电商服务站,验收合格后5万元补贴直接打给村集体,不用层层审批。起草草案的年轻同志李泽岚,还特意加了‘基层创新’条款,允许地方根据实际调整,不搞‘一刀切’。”

赵德海抬了抬老花镜,眼神多了几分探究:“李泽岚?就是去年从青石乡调上来的那个?他之前写的河南补贴政策调研报告里,‘农民盼政策像盼雨水,既要及时,还要浇透’,这话实在。”

“是他。”张建军顺势补充,“这孩子在基层待了三年,草案里不少条款都是‘踩’出来的。‘30个工作日发放补贴’,是他跑了河南、安徽六个乡镇,跟着农办同志走完全流程定的时限;‘粮食价格指数保险’,他跟保险公司磨了半个月,才敲定‘成本 10%利润’的保底价,说不能让农民‘受灾又受穷’。”

赵德海没接话,拿起笔在草案扉页“以农为基,方能御风浪”下画了道横线,忽然笑道:“建军,你看这‘风浪’二字,写得有意思。现在外面都说房地产是‘最大的灰犀牛’,可我看,农业才是‘定海神针’——只要田里有粮、农民有心,再大的风浪也掀不翻咱们的船。”他话里带了双关,“这份草案不光是给农业‘筑堤坝’,更是给干部‘立样子’:政策好不好,看是不是从农民地里长出来;干部行不行,看心里是不是装着农民。”

临走时,赵德海在“保障措施”页签下名字,递回草案:“下周提交部务会审议,你牵头汇报。把基层那些‘实在例子’带上,别光念稿子。现在缺的,就是能把‘大政策’译成‘农民话’、把‘纸上条款’变成‘田里实惠’的干部。”

思绪回到办公室,张建军将草案摊在桌面,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修改痕迹——有的条款旁贴着便签,写着“河南太康县:化肥均价年涨15%”“青石乡:冷链缺失致土豆损耗超10%”,这些都是李泽岚熬了无数夜晚、跑遍大半个主产区攒下的“实底”。

“张司,您回来了?”李泽岚抱着一摞调研问卷走进来,看到草案,脚步顿了顿,语气带着试探,“部长那边……对草案还有意见吗?”

张建军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声音沉稳:“坐。部长逐页做了批注,总体很认可。”他翻到“冷链仓储中心”条款,“部长特别说这个规划‘接地气’,解决了粮农‘丰产不丰收’的老问题,还算了笔账——1000个仓储中心建成,每年能减少3%产后损耗,相当于多收30亿斤粮食,够500万人吃一年。”

李泽岚眼睛亮了亮,指尖不自觉攥紧衣角——这些数据,是他去年在黑龙江调研时,跟着粮农在仓库蹲了三天算出来的,原本还担心“投入大、见效慢”会被质疑,没想到部长能看到民生价值。

“但部长也提了要求。”张建军话锋一转,“他说‘耕地保护补偿’要细化地方责任,现在有些地方为了卖地把基本农田改商品房,表面是‘发展经济’,实则断农民后路。部长强调,补偿资金要‘直补到户’,还要把耕地保护纳入地方主官考核,完不成任务的扣减粮食风险基金。”

他看着李泽岚:“部长没明说,但我能听出来,他看重的不是条款多完善,而是起草人有没有站在农民角度想问题。你写的‘30个工作日发补贴’,他说‘农民等不起’;你加的‘基层创新’条款,他说‘不能用一把尺子量所有地方’——这些都是你在基层摸爬滚打悟出来的,比任何华丽表述都管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李泽岚心里一暖:“我就是觉得,政策离农民太远不行。在青石乡,老乡们看不懂‘宏观调控’,但知道‘种一亩地多拿90块补贴’是实在的;不懂‘产业链延伸’,但知道‘土豆加工成薯条能卖高价’是好事。”

“部长要的就是这个‘实在’。”张建军身体微倾,语气郑重,“他说现在经济领域有‘虚火’,房地产过热、资本炒作,看着热闹实则根基不牢。但农业不一样,只要农民愿意种地、地里能长粮食,国家就有‘压舱石’。这份草案不光是给农业‘筑防线’,更是提醒咱们干部——不管外面风浪多大,都要守住‘为民务实’的根。”

他没提赵德海问起起草人、翻看河南调研报告的细节,只道:“下周部务会我牵头汇报,你把基层案例再整理下,特别是太康县种粮户的成本账、青石乡合作社的增收数据,我要把这些‘活例子’带上去,让大家知道这草案不是‘纸上谈兵’。”

李泽岚用力点头:“您放心,我今晚就整理好,每个案例都真实可查。”

看着他离开的背影,张建军低头看向草案,阳光落在“以农为基,方能御风浪”上,墨迹清晰坚定。他知道,这份带着泥土气息的草案,早已超出政策文件本身——它像一面镜子,照见了年轻干部该有的模样:不贪虚功、不图虚名,只把“为民”二字,刻在每一条政策里,落在每一寸土地上。

而李泽岚回到办公桌前,翻开河南调研笔记本,上面记着张大爷的话:“俺种了一辈子地,就盼着政策能多想着俺们点。”他拿起笔,在页边写下:“草案要落地,更要‘落心’——让农民觉得政策是自己的,日子才有奔头。”

窗外春风拂过,吹动了桌上的草案,也吹暖了年轻干部的心。他知道,路还长,但只要守住这份初心,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定能让更多农民在田埂上收获希望,在政策里感受到温暖。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