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从窑洞到省府 > 第118章 初次接触圈子

从窑洞到省府 第118章 初次接触圈子

作者:固定的仙人掌 分类:都市白领 更新时间:2025-11-25 07:00:59 来源:全本小说网

2011年冬的北京,一场初雪过后,空气里还带着未散的寒意。李泽岚跟着苏晴穿过东三环繁华的商圈,玻璃幕墙外的霓虹映在雪地上,折射出细碎的光。他们要赴林豆豆的约,地点选在一家藏在胡同里的私房菜馆——没有醒目的招牌,只在院门口挂着两盏红灯笼,推开斑驳的木门,才算真正走进这方小天地。

“泽岚哥,苏晴姐!”院坝里传来熟悉的声音,林豆豆正站在葡萄架下,穿一件浅灰色的宽松针织衫,袖口随意挽到小臂,露出腕间串着的深色木质手串,手里还拿着个刚烤好的红薯,热气腾腾的。他见两人进来,笑着把红薯递过来:“刚在院里的炉子上烤的,甜得很,先暖暖手。”

李泽岚接过红薯,指尖传来温热的触感,心里瞬间少了几分赴约前的拘谨。他之前听苏晴提过林豆豆的家境——父亲在某央企任职,母亲早年在文化部门工作,按说该是“圈子里”的人,可苏晴总说“豆豆跟别人不一样,不爱掺和那些事”。如今一见,倒真觉得他身上没有半分刻意的精致,反而透着股随性的松弛。

“快进屋,里面暖和。”林豆豆引着他们走进正屋,推门时,一股混合着茶香和饭菜香的暖气流扑面而来。屋里的陈设很简单:靠墙摆着一组旧沙发,茶几上放着一套粗陶茶具,墙上挂着几幅手绘的农家小院图,都是林豆豆自己画的。已经有三个人坐在沙发上,听到动静都抬起身打招呼。

“给你们介绍下,这是阿凯,做户外营地规划的,上次跟你们提过的麦田露营项目,就是他牵头弄的;这位是小雅,独立设计师,专做老房子改造,村里的民宿都是她设计的;还有老周,开了家小众咖啡馆,总爱折腾些农产周边,比如用玉米须做茶包,用南瓜子做点心。”林豆豆介绍得简单直白,只说每个人在做的事,半句没提“背景”“资源”这类标签,“这位是李泽岚,苏晴姐爱人,在农业部做政策研究;苏晴姐你们都认识,就不多说了。”

阿凯率先站起来,伸手跟李泽岚握了握,他穿一件深蓝色冲锋衣,脸上带着户外晒出的健康肤色:“早听豆豆说过泽岚哥,常跑基层,正好我这露营项目遇到点问题,想跟你请教请教。”小雅也笑着点头,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我最近在改一个村里的老院,想加个农具展示区,不知道老乡们会不会喜欢,也想听听你的意见。”

老周则起身给他们倒茶,粗陶茶杯里泡着琥珀色的茶,他笑着说:“尝尝这个,是我托朋友从山里收的野茶,没什么名气,但口感不错。”

李泽岚坐在沙发上,手里捧着热茶,听着几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聊起各自的事,心里渐渐松了口气。他原本以为,在北京的“聚会”总免不了绕着“人脉”“机会”打转,可眼前这场却完全不同——没有“找某某办事”的熟稔,没有“资源交换”的暗示,只有对具体事情的探讨,对细节的打磨,像极了他在基层跟老乡们聊“土豆怎么种”“合作社怎么运营”时的踏实。

“我那露营项目选在郊区的一个村子,旁边就是大片麦田,想春天麦子绿的时候对外开放,让城里人体验下住在麦田边的感觉。”阿凯拿出平板电脑,打开项目规划图,指着其中一块区域说,“但我怕踩政策红线,比如能不能在麦田边搭临时帐篷?会不会占用耕地?还有,想跟村里的农户合作,让他们提供农家饭、农耕体验,收益怎么分才合理,这些我都没底。”

李泽岚凑过去,认真看着规划图,手指点在麦田区域:“首先得明确土地性质,要是基本农田,绝对不能搭固定建筑,临时帐篷也得报备,不能破坏土壤;要是一般耕地,也要跟村里签好协议,保证不改变土地用途。跟农户合作的话,建议按‘保底 分红’的模式,比如农户提供场地和服务,拿固定收益,项目盈利后再按比例分红,这样能保障他们的基本收入,也能调动积极性。”

他还想起之前在河南调研时遇到的类似案例,补充道:“我去年在太康县见过一个‘农旅合作’的例子,农户以土地入股,合作社负责运营,游客体验农耕、采摘的费用,农户能分到三成,效果挺好的,既没丢了种地的本,又多了份收入。你要是需要,我可以把那个合作社的联系方式给你,你跟他们聊聊。”

阿凯眼睛一亮,连忙点头:“太需要了!我正愁没经验参考,有实际案例照着学,心里就有底了。”小雅也凑过来,拿出自己画的民宿设计图:“泽岚哥,你看这个农具展示区,我想把老乡们不用的犁、耙、纺车都摆进去,再配点老照片,不知道会不会显得杂乱?还有,我想在院子里种点蔬菜,让住客能自己摘着吃,会不会给老乡们添麻烦?”

“不会,老乡们反而会高兴。”李泽岚笑着说,“我在青石乡的时候,有老乡把自家院子改成‘农家院’,就特意留了块菜地,游客摘菜要付钱,比直接卖菜赚得多,还能跟游客拉近距离。农具展示区也挺好的,很多城里孩子都没见过这些老物件,既能涨见识,也能帮老乡们留住点念想。不过你得跟老乡们商量,哪些农具愿意拿出来展示,别自己做决定,尊重他们的想法最重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小雅认真地记在笔记本上:“嗯,我下次去村里,就跟老乡们好好聊聊,再拍点照片,根据他们的意见改设计。”老周这时也开口了,手里把玩着一个南瓜子形状的茶宠:“我最近想做一款‘乡村风味’的咖啡,用咱们本地的栗子磨成粉,跟咖啡豆混在一起烘培,不知道市场会不会接受?还有,想跟村里的合作社合作,收他们种的栗子,帮他们多一条销路。”

“这个想法挺好的,现在很多人喜欢‘原生态’‘本土化’的东西。”李泽岚说,“不过你得注意品质把控,比如栗子的筛选、储存,还有咖啡的口感调试,得多试几次。跟合作社合作的话,要提前说好收购价格和标准,避免后期出现纠纷。我可以帮你问问我们单位负责农产品加工的同事,看看有没有相关的技术指导资源,帮你把把关。”

几人聊着聊着,服务员端着菜进来了:一盘热气腾腾的炖排骨,一碗炒青菜,一盘凉拌豆腐丝,还有一锅玉米糁粥,都是家常味道。林豆豆笑着招呼大家:“别光聊工作了,快吃饭,这家的炖排骨是用院里的炉子慢炖的,炖了三个多小时,特别香。”

吃饭的时候,话题也没离开“农村”“项目”这些实在事。阿凯聊起自己第一次去村里考察,被老乡们拉着喝了三碗玉米酒,醉得差点忘了正事;小雅说自己为了画好老房子的结构,在村里住了半个月,每天跟着老乡们一起下地、做饭;老周则笑着说自己第一次收栗子,被栗子壳扎得满手都是伤,老乡们还笑话他“城里来的娃娃娇贵”。

林豆豆偶尔插几句话,大多是聊自己去村里的趣事:“上次去阿凯的露营地,正好赶上老乡们收麦子,我跟着一起割麦子,没割几下就累得直喘气,老乡们还教我怎么用镰刀才省力,最后还给我装了一袋新收的麦子,让我带回来磨面吃。”他说这些的时候,眼里带着真切的笑意,没有半分“体验生活”的刻意,反而像在说自己的家常事。

李泽岚看着眼前的场景,心里忽然觉得很温暖。他来北京这段时间,每天面对的是厚厚的调研数据、复杂的政策条款,接触的是严谨的同事、严肃的领导,虽然充实,却也难免觉得有些“紧绷”。而这场聚会,没有层级之分,没有利益牵扯,只有一群人围着“怎么把农村的事做好”“怎么帮老乡们多赚点钱”的实在话题,聊得热火朝天,让他找回了在基层跟老乡们相处时的那份轻松和踏实。

散场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雪又开始下了,细小的雪粒落在院子里的红灯笼上,显得格外温馨。林豆豆帮他们拦了辆车,手里还拎着两个布袋子:“这里面是老周做的栗子饼干,还有阿凯从村里带回来的玉米糁,你们带回去尝尝。下次有空,跟苏晴姐一起去村里玩,看看阿凯的露营地,逛逛小雅设计的民宿,再让老乡们给你们做顿地道的农家饭。”

坐进车里,苏晴看着李泽岚手里的布袋子,笑着说:“跟你想的不一样吧?豆豆一直这样,对家里的‘圈子’不感兴趣,反而喜欢跟阿凯、小雅他们一起,扎在农村做些实在事。他爸以前想让他去体制内工作,他说‘我不是那块料,还是做自己喜欢的事舒服’,后来就自己捣鼓这些乡村项目,虽然赚不了大钱,但他开心。”

李泽岚点点头,看着窗外掠过的街景——胡同里的路灯亮着暖黄的光,偶尔能看到有人提着刚买的菜回家,耳边还能听到远处传来的狗叫声,这座繁华的城市里,原来也藏着这样安稳、踏实的角落。他语气里带着几分感慨:“挺好的,能守住自己的喜好,不被外界的东西裹挟,这样活得自在。”

苏晴握住他的手,轻声说:“其实北京不只有‘靠关系走捷径’的圈子,也有很多像豆豆这样的人,只想安安稳稳做自己喜欢的事,不沾政治是非,不搞利益交换。他们有自己的小圈子,聊的是事,做的是实,虽然不起眼,却也在为农村做贡献。”

几天后,李泽岚在单位附近的咖啡馆又遇到了林豆豆。他正坐在窗边,对着电脑改露营项目的合作协议,面前摆着一杯美式咖啡,旁边还放着一本摊开的《农村土地承包法》。看到李泽岚,他笑着招手:“泽岚哥,过来坐会儿?我正对着这份协议头疼,不知道‘土地用途管控’这一条写得够不够严谨,怕以后出问题。”

李泽岚走过去坐下,接过协议认真看着,指着其中一条说:“这里可以再加一句‘乙方不得擅自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不得破坏耕地质量,若违反,甲方有权解除协议,并要求乙方赔偿损失’,这样能更好地保障农户的权益。还有‘收益分配’部分,要写清楚结算时间和方式,比如按月结算还是按季度结算,通过银行转账还是现金支付,避免后期出现纠纷。”

他还从包里拿出一份自己整理的“农村合作协议模板”,递给林豆豆:“这是我们单位参考过的模板,里面有很多细节条款,你可以照着改,要是还有不清楚的,随时问我。”林豆豆接过模板,认真翻看着,语气诚恳:“太谢谢了!我对这些政策法规一窍不通,有你帮忙盯着,我心里就踏实多了。以前总觉得做农村的事简单,真上手了才知道,处处都是学问,还得靠你们这些懂政策的人指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都是应该的。”李泽岚笑着说,“不管是我们做政策的,还是你们做项目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农村更好,让老乡们更受益。大家互相帮忙,才能把事做好。”

林豆豆点点头,又想起什么似的:“对了,阿凯上周去那个太康县的合作社取经了,回来跟我说收获特别大,还跟他们签了个初步的合作意向,想把他们的‘农旅合作’模式借鉴过来。小雅也跟村里的老乡们聊了农具展示区的事,老乡们都特别愿意,还主动提出要帮忙整理老物件。老周的栗子咖啡也试烘培了几次,口感还不错,下一步就跟村里的合作社谈收购栗子的事。”

“太好了,都是好消息。”李泽岚由衷地为他们高兴。看着林豆豆专注地修改协议的样子,他忽然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有人选择在仕途上深耕,为制定好政策、落实好政策而努力;有人选择在基层扎根,为老乡们解决实际问题而奔波;也有人像林豆豆、阿凯、小雅、老周这样,不沾政治是非,不追名逐利,只守着自己的小圈子,做些自己喜欢且对农村有益的事。

这些不同的选择,没有高低之分,没有对错之别,都是在以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让农村更好”的初心。而正是这些不同的力量汇聚在一起,才能让农业更稳,让农村更美,让农民更富。

晚上回家,李泽岚坐在书房里,翻看着白天整理的调研数据,心里格外平静。窗外的雪还在下,无声地覆盖着这座城市的喧嚣。他知道,未来的日子里,他会继续在农业部的岗位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每一件事,把政策落到实处,把实惠带给农民;也会继续为林豆豆他们这样踏实做事的人提供帮助,因为他明白,无论是哪种活法,“踏实”和“本心”,才是最珍贵的东西,也是让日子越过越好的根本。

他拿起笔,在笔记本上写下:“北京很大,圈子很多,但最珍贵的,是守住本心,做好实事。无论是制定政策,还是经营项目,只要心里装着农村,装着农民,就不会走偏方向。”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