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 > 第108章 未褪色的草稿

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 第108章 未褪色的草稿

作者:地图好陌生 分类:都市白领 更新时间:2025-11-23 13:29:55 来源:全本小说网

清晨的阳光斜斜地切过“林记电器”的柜台,在薛老那台矿石收音机上投下道细长的光带。林栋正用软布擦拭着机身上的铜锈,指尖划过“1958”的刻痕时,忽然听见玻璃门“叮咚”作响——张超抱着个篮球站在门口,运动服上印着“雪湖体校”的字样,胸口别着枚崭新的校徽。

“栋哥!快看我这新队服!”他把篮球往柜台上一拍,震得台面上的螺丝刀跳了跳,“教练说我这月进步最快,特意给的新队服!还说等你去北京前,跟你打场‘物理vs运动’友谊赛,用你教的抛物线原理决胜负!”

林栋放下软布,看着张超胳膊上的肌肉线条——比三个月前结实了不少,投篮时手腕的转动幅度也更精准了。“你现在的出手角度稳定在42度,”他拿起支铅笔在草稿纸上画了道弧线,“比标准的45度少3度,正好抵消你身高带来的误差,这就是薛老说的‘量体裁衣’。”

张超的脸忽然红了,挠着后脑勺从书包里掏出个笔记本:“其实……我也开始记错题本了。”本子上画满了歪歪扭扭的投篮轨迹,每个失误处都标着“发力过早”“手腕偏移”,像林栋曾经画过的受力分析图,“教练说这叫‘运动力学笔记’,比光练不琢磨管用。”

玻璃门再次响起时,吴小燕背着个半人高的工具箱走进来,白大褂口袋里露出半截网线。“服务器系统升级完了,”她把张光盘往桌上一放,盘面上用马克笔写着“林栋专属学习资料”,“里面是清华物理系的公开课录像,我用算法压缩过,在咱们这网慢的地方也能流畅看。”

她从工具箱里掏出个巴掌大的装置,外壳是用旧手机壳改的:“这个是离线翻译器,收录了所有物理专业术语,你去清华听课时要是有听不懂的,按这个红色按钮就行。”装置侧面贴着张照片——是他们几个在“极速先锋”网吧的合影,张超举着篮球,袁姗姗捧着书,江慧玲站在中间,笑得眼睛弯成了月牙。

“对了,”吴小燕忽然想起什么,“徐铭把网吧的VIP区改成了‘林栋实验室’,摆了你用过的示波器和万用表,说让学弟学妹们沾沾灵气。昨天还有初三的小孩来打卡,说要以你为目标考雪湖一中。”

正说着,江慧玲抱着摞书走进来,阳光透过她的眼镜片,在书页上投下细碎的光斑。“这些是物理老师给的大学预科教材,”她把书往林栋怀里一放,最上面那本《大学物理导论》的扉页上,有物理老师用红笔写的批注:“记住,公式是死的,人是活的,就像你修收音机时总说的——原理相通,灵活运用。”

她的指尖在书脊上轻轻划过,忽然指着其中一本:“这本电磁学里夹着我的笔记,把高中知识和大学内容做了衔接,就像薛老说的‘铺路石’。”林栋翻开那一页,果然看到密密麻麻的批注,某段关于洛伦兹力的解释旁,画着个小小的指南针,箭头指向清晰的方向。

“对了,袁姗姗让我给你带这个。”江慧玲从包里掏出个布包,打开是本精装的《唐诗宋词选》,和上次那本一模一样,只是扉页上多了片新鲜的枫叶标本,“她说这本留着你在清华看,想家时翻到‘举头望明月’那页,就能想起雪湖的月亮。”

薛老拄着拐杖进来时,军绿色的大衣换成了轻便的中山装,胸前别着那枚军功章,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小栋,来试试这个。”老人从怀里掏出个布卷,展开是套青色的练功服,针脚细密,袖口绣着简单的云纹,“我老太婆连夜做的,纯棉的,吸汗,你去北京晨练时穿,比那些洋运动服舒服。”

他把林栋拉到店门口的空地上,摆出个站桩的姿势:“记住,到了清华也别忘了每天站一刻钟。”拐杖在地上划出个圈,“这圈里是根,圈外是路,根扎得稳,路才能走得远。就像你爸修电器,再复杂的线路,也得从接地开始。”

林栋跟着摆出姿势,忽然发现薛老的呼吸节奏和他笔记本里记的“最佳学习状态心率”惊人地吻合——每分钟62次,不快不慢,像钟摆一样精准。“这就是‘心流状态’,”他轻声说,“心理学上的说法,和您说的‘气沉丹田’是一个道理。”

薛老笑得胡子都翘起来:“管它啥说法,管用就行!就像你解物理题,用动能定理还是牛顿定律,能算出答案就是好方法。”他忽然压低声音,“我托老战友打听了,清华园里有个荷花池,晨练时去池边站桩,比在屋里强十倍——接地气,聚灵气。”

傍晚的老街渐渐热闹起来,“林记电器”门口摆起了小桌子,母亲端出刚炸好的南瓜饼,金黄的油光在暮色里闪着暖光。父亲从省城分店赶回来,手里拿着张设计图:“你看,这是分店的‘荣誉墙’设计,留了最大的位置给你的清华通知书复印件,旁边还能挂薛老的军功章,新旧荣耀搁一块儿,才叫传承。”

图纸上,荣誉墙的背景是片电路图,仔细看竟是用“林记电器”四个字的笔画变形而成的,电阻、电容、电感巧妙地嵌在笔画里,像林栋曾经画过的趣味电路图。“这是请设计院的朋友改的,”父亲的手指在图纸上摩挲着,“他说这设计在全省都独一份,既有技术感,又有家的味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请大家收藏:()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袁姗姗抱着个礼盒跑过来时,辫子上的红绳在暮色里格外显眼。“这是文科班全体同学凑钱买的,”她把礼盒往林栋怀里一塞,“一本空白的手账,每页都印着雪湖的风景——春天的玉兰、夏天的蝉鸣、秋天的枫叶、冬天的雪,你在清华写笔记时,就像还在雪湖一样。”

手账的扉页上,贴着张全班签名的照片,每个人的旁边都写着自己的目标:“张超:省赛冠军”“吴小燕:计算机系”“江慧玲:物理系”“袁姗姗:中文系”……密密麻麻的字迹围成个圈,把林栋的名字圈在正中间,像颗被群星环绕的太阳。

晚饭时,薛老喝了点米酒,脸颊泛着红。他给林栋夹了块红烧肉:“到了清华,别总闷在实验室里,多交朋友,就像当年我在电台站,光懂技术不行,还得懂人心——团队协作比单打独斗强。”他忽然想起什么,“对了,我那老战友的儿子在清华当教授,我把你电话给他了,说‘这孩子跟我当年一样,是块搞技术的料’。”

林栋的手机忽然震动起来,是个陌生的北京号码。接起电话,听筒里传来温和的男声:“是林栋同学吗?我是清华物理系的周教授,薛老跟我提过你……下周开学前,要不要先来学校转转?我带你看看实验室,里面有台刚引进的核磁共振仪,你肯定感兴趣。”

挂了电话,林栋看着窗外的老街——路灯亮了,“极速先锋”的霓虹招牌闪着蓝绿色的光,张超在球场投篮的“咚咚”声顺着晚风飘过来,和吴小燕服务器的低鸣、袁姗姗的读书声、薛老的拐杖声混在一起,像支永不褪色的背景乐。

他翻开那本新的手账,在第一页写下:“从雪湖到清华,距离是地图上的厘米,更是心里的刻度。那些拆过的收音机、画过的抛物线、焊过的电路板、背过的诗,都不是过去式,而是随身携带的坐标,让我知道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母亲端来切好的西瓜,红色的瓜瓤在灯光下像块透亮的宝石。父亲收拾着他的行李,把薛老的练功服、吴小燕的翻译器、袁姗姗的手账、江慧玲的笔记一一放进行李箱,动作轻柔得像在摆放最珍贵的零件。

林栋知道,离开雪湖的那天越来越近了,但他并不害怕。因为他的行李里,装着的不只是物件,还有整个雪湖的温度——是父亲修理手册里的智慧,母亲南瓜饼里的甜,薛老军功章里的刚,张超篮球里的勇,吴小燕代码里的智,江慧玲笔记里的细,袁姗姗诗句里的暖。

这些东西,比任何公式定理都重要,比任何名校光环都踏实。它们会像薛老说的“根”,深深扎在清华园的土壤里,然后长出属于自己的枝叶,在更广阔的天地里,继续书写关于热爱与坚持的故事。

夜深了,老街的灯一盏盏熄灭,只有“林记电器”的灯还亮着,像颗守在起点的星。林栋把那台矿石收音机放在床头,转动旋钮时,依旧能听到熟悉的“滋滋”声,夹杂着遥远的电台信号,像在诉说着一个未完的约定——关于传承,关于成长,关于每个从雪湖走向远方的孩子,心里都装着的那片温柔的故土。

喜欢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请大家收藏:()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