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 > 第109章 行李箱里的温度

林栋蹲在房间地板上,对着摊开的行李箱发愣。阳光从窗帘缝里钻进来,在一堆叠好的衣服上投下细长的光带,像道没画完的辅助线。

“这件要不要带?”母亲拿着件洗得发白的棉布衬衫走进来,领口磨出了毛边,“你高三天天穿的,说吸汗舒服。”

林栋指尖划过衬衫上的污渍——是上次修收音机时蹭的焊锡印,洗了好几次都没掉。他点点头:“带。”放进箱子时,特意叠在最上层,压在清华的录取通知书旁边,纸页边缘的金边闪着光,和衬衫的旧痕撞在一起,竟有种奇妙的和谐。

父亲抱着个木盒子进来,打开是堆零散的零件:“这是你小学拆的第一个收音机,我给你攒着呢。”里面有生锈的电容、断了线的喇叭、还有个歪歪扭扭的电路板,上面用红漆写着“林栋的第一个作品”。“带去吧,想当年你为了装回这堆零件,蹲在地上熬了三个晚上。”

林栋捏起那个小喇叭,想起自己当时把电池正负极接反,“啪”的一声冒出小火花,吓得差点哭出来,还是父亲抓着他的手重新接线:“别怕,错了就改,比装对了还记牢。”他把零件盒塞进箱子角落,旁边留出空位,放吴小燕给的离线翻译器——那玩意儿外壳是用旧手机壳改的,背面贴着张全班合影,张超的手指比着“第一”的手势,袁姗姗的辫子歪到了江慧玲肩上。

“还有这个。”母亲又拿来个布包,解开是双布鞋,针脚有点歪,“你薛爷爷让我给你的,说清华园大,走路多,这鞋比运动鞋养脚。”鞋面上绣着朵简单的梅花,是薛老的老伴绣的,线脚不太齐,却比任何名牌都暖。

林栋把布鞋放进鞋盒,旁边摆着张超送的篮球手环——上面刻着“45度角永远准”,是用他赢来的比赛奖金定做的。手环内侧磨得发亮,是张超每天帮他擦的功劳,说“要像保养投篮手感一样保养它”。

正收拾着,张超风风火火地闯进来,手里举着个透明罐子:“栋哥!给你带了雪湖的土!”罐子里装着黑褐色的泥土,上面插着根干枯的狗尾巴草,“我问过老人,带点家乡土,到了外地不容易水土不服。”他把罐子往林栋手里塞,指节还沾着篮球场的灰,“对了,这是我新练的投篮秘籍,你看——”说着就原地比划,篮球砸在墙上,震得相框晃了晃。

“知道了,”林栋笑着把土罐放进箱子,“到了北京,我也找个球场练,保证不输给你。”

“拉钩!”张超伸出小拇指,指尖还带着创可贴——是昨天扣篮时被篮筐划的,“等你放假回来,咱们打全场,我带新队友跟你比!”

钩完手指,张超忽然从书包里掏出个笔记本,红着脸递过来:“这是……我抄的物理笔记,其实我也想考雪湖一中的理科班,你看我这字是不是比以前好看点?”本子上的字迹歪歪扭扭,但每道题都标着“林栋讲过”,旁边画着小小的篮球图案。

林栋翻开最后一页,张超用红笔写着:“目标:跟栋哥一样,考上喜欢的大学。”他拍了拍张超的肩膀:“加油,不会的题拍照片发我,随时给你讲。”

张超刚走,江慧玲抱着摞书进来,最上面是本《电磁学进阶》,扉页上贴着片银杏叶——是去年秋天在学校后山捡的,当时林栋正给她讲洛伦兹力,叶子落在公式上,像个天然的书签。“这些是大学预科的衔接资料,”她指着书里的批注,“我把高中和大学的知识点用箭头连起来了,你看这里——”翻开一页,上面画着个简易的回旋加速器示意图,旁边写着“就像张超绕着球场跑圈,速度越快,圈越大”。

“还有这个。”江慧玲从书里抽出张CD,“是物理老师找的清华公开课录音,我转成了MP3,你在地铁上能听。”CD壳上贴着张便利贴,写着“每天听15分钟,比刷题管用”,字迹清秀,和她解题时的利落完全不同。

林栋把CD放进随身听,忽然想起上次模拟考后,江慧玲把他叫到办公室,从抽屉里掏出本错题本:“其实你这道题的解法更简单,我帮你整理了三种思路。”那时夕阳透过窗户,在她的眼镜片上投出光斑,像此刻落在行李箱上的阳光。

“对了,”江慧玲忽然想起什么,从口袋里掏出个小铁盒,“这是薛爷爷给你的,说‘关键时刻能用上’。”打开一看,是枚小小的指南针,外壳是用旧弹壳磨的,指针在里面轻轻转着,始终指着南方。“薛爷爷说,不管走到哪,别忘了家在南边。”

林栋把指南针放进衬衫口袋,贴着心口的位置,能感觉到金属的微凉。这时吴小燕抱着台旧笔记本电脑进来,屏幕上还贴着“极速先锋”的贴纸:“给你装了离线题库,断网也能刷题。”她点开一个文件夹,里面全是用代码写的趣味物理题,比如“用Python算投篮抛物线”“用C语言模拟电路故障”,“我把每个程序都加了注释,你看不懂的地方,按这个按钮——”她按了下键盘上的自定义键,屏幕上跳出只卡通猫头鹰,用薛老的语气说:“小子,这都不会?想想串并联电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请大家收藏:()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还有这个。”吴小燕从背包里掏出个U盘,“里面是咱们班的‘秘密档案’——张超扣篮失败的视频,袁姗姗念错字的录音,江慧玲被老师点名时脸红的照片……想家了就看看,比任何安慰都管用。”

正说着,袁姗姗抱着本精装的《唐诗宋词》跑进来,辫子上的红绳晃得人眼花:“栋哥!这个给你!”书里夹着张手绘的雪湖地图,用彩笔标着“最好吃的包子铺”“最安静的自习角”“张超总摔倒的篮球场”,每个地点旁边都写着句诗,比如包子铺旁写着“人间至味是清欢”,篮球场旁画了个小小的篮球,写着“少年骑马入咸阳”。

“我查过了,清华园里有荷花池,”袁姗姗指着地图上的池塘,“跟咱们雪湖的湖很像,到了夏天也会开荷花,你可以坐在池边念诗,就像在咱们学校后山一样。”她忽然红了眼眶,捏着衣角小声说:“记得……记得常发消息。”

林栋把诗集放进箱子,压在物理笔记上。这时薛老拄着拐杖走进来,身后跟着几个老街坊——卖包子的王婶、修鞋的李叔、开杂货铺的赵姨,每个人手里都拿着点东西:王婶给了袋刚出锅的包子,说“路上饿了吃”;李叔递来双鞋垫,“清华路远,走路多,这个软和”;赵姨塞了包雪湖的特产瓜子,“想家了就嗑点,跟在咱家院里嗑一样”。

薛老从怀里掏出个布包,打开是枚褪色的军功章,边缘磨得发亮。“这是我当年得的,”老人的手指摩挲着勋章,“跟你说过,打仗不光靠枪,靠的是心里的劲儿。到了清华,遇到难事儿了,就摸摸它,想想咱们雪湖的人,没有过不去的坎。”

林栋接过勋章,冰凉的金属贴着掌心,忽然想起薛老教他站桩时说的话:“脚跟站稳,心里就稳。”他把勋章放进贴身的小袋子,和指南针并排躺着。

傍晚时,行李箱已经装得满满当当。林栋蹲在地上拉拉链,忽然发现塞不下了——最后想放进去的,是母亲刚炸好的南瓜饼,还冒着热气。“别塞了,”母亲笑着把饼装进保鲜盒,“路上吃,剩下的我明天寄给你,保证到了还是热的。”

父亲拿起相机:“来,拍张照。”大家挤在客厅里,张超举着篮球站在最左边,吴小燕抱着电脑,江慧玲扶着薛老,袁姗姗举着她的诗集,母亲手里捧着南瓜饼,父亲站在最右边,手里拿着林栋拆坏的第一个收音机零件盒。

闪光灯亮起的瞬间,林栋忽然觉得,这行李箱装的哪里是衣服和书本,分明是整个雪湖的光——是父亲零件盒里的耐心,母亲南瓜饼里的甜,薛老勋章里的刚,张超手环里的拼,吴小燕代码里的智,江慧玲笔记里的细,袁姗姗诗句里的暖,还有街坊们鞋垫里的实在。

这些光挤在箱子里,鼓鼓囊囊的,像颗快要发芽的种子。林栋知道,等他到了清华园,这颗种子会顺着行李箱里的土——张超给的那罐雪湖的土,慢慢扎根,长出枝叶,把雪湖的影子,种进更远的地方。

夜深了,行李箱放在门口,拉链上挂着薛老给的平安绳,在月光下轻轻晃。林栋躺在床上,听着窗外张超还在球场投篮的声音,“咚咚”的,像在为他倒计时。明天一早,他就要带着这箱子的光,往北京去了。

但他一点也不慌。因为他知道,这箱子里装着的,是比清华园更重要的东西——是能让他在陌生的城市里,不管遇到多难的题、多陡的坡,都能想起:自己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身后永远有群人,像雪湖的星星,在夜空中亮着,等着他回头时,总能看见那片熟悉的光。

喜欢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请大家收藏:()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