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众生芸:王者浴血 > 第37章 笠翁游世篇(叁)

第三十七章:笠翁游世篇(叁)

Part Three:画僧妙笔添锦绣 红楼幻石引奇谈

书接上回!

笠翁之戏,如金针刺穴,虽痛却通淤塞,妙不可言!”

这“芥子班”的名头,因为有袁枚在《随园雅集》上的这几句推崇的话,竟如长出了翅膀一般,在江南士林间不胫而走,搅动起了一池的浑水。

既然是浑水,自然是毁誉参半的。毁者斥其“伤风败俗,引良家子弟入歧途”,“以俚亵之词污圣贤之地,斯文扫地”。

誉者亦有,赞其“道破世情,别开生面”,“于嬉笑怒骂间,见真性情,乃文章之活法”。

越是争议汹汹,看客越是趋之若鹜,仿佛那戏台上演的,是他们自己心底不敢言说的隐秘。

李渔索性赁下秦淮河畔一处稍大的临水楼台,亲题“芥子园”三字,挂匾开演。

白日里排演新戏,锣鼓笙箫不断;夜晚灯火通明,丝竹盈耳,画舫如织,将这一方水榭映照得如同琉璃世界,俨然成了金陵城中最具烟火气的风月场。

这日,芥子园内正紧锣密鼓排演新戏《奈何天》。

此戏讲的是一对痴男怨女,生前因门户之见不得相守,死后魂魄相寻于幽冥地府,却因阴司律法、小鬼刁难,闹出一连串令人啼笑皆非又心酸难抑的波折,终在忘川河畔化作双星,遥望相守。

李渔对布景总觉不满,嫌匠人做的假山花木太过匠气死板,幽冥的阴森诡谲、忘川的苍茫死寂,全无神韵,如同纸扎铺里的摆设,不能令人入景。

“欲得山川真魂魄,幽冥鬼气,李班主,今日吾托大,给你荐这半僧半俗的画疯子……”李渔转身,却见袁枚摇着那把素面折扇,笑吟吟自园中踱来而来,身后跟着一人。

那人身形瘦削如竹,一袭洗得发白、沾着点点斑斓颜料的灰布僧衣,风尘仆仆,脚下芒鞋沾满泥痕草屑。他面容清癯,颧骨微凸,目光却锐利如鹰隼,顾盼间自有一股睥睨尘寰的狂狷之气。最奇特是和尚顶上并无戒疤,脑后一条夹杂银丝的花白辫子随意挽着,用一根枯树枝别住。

“这位是石涛大和尚,”袁枚引见,语气带着熟稔的调侃,“俗名朱若极,前朝靖江王之后。云游天下,一支画笔夺造化之工,神鬼莫测。闻听笠翁兄排新戏,特来瞧瞧热闹,讨杯粗茶。”

李渔久闻石涛画名,知其乃画坛奇峰,忙拱手施礼:“朱……石涛大师光临,蓬荜生辉!”

石涛只略一点头,目光便如磁石般,被戏台上那几片拙劣的布景假山和象征忘川的靛蓝布幔所吸住。当即眉头紧蹙,仿佛见了什么不堪入目之物。

他也不言语,径直走到台侧堆放杂物的角落,寻了块废弃的门板大小的薄木板,又翻出些青绿、赭石、靛青、惨白的颜料,甚至还有半罐子腥气的朱砂。

紧接着他盘膝坐于满是木屑尘灰的地上,手指翻飞如电,时而以指甲勾勒嶙峋山石轮廓,时而用掌侧涂抹氤氲云气,时而以指关节蘸取靛青狠狠砸在板上,溅开一片幽深水影。

他时而凝神,细描忘川河中挣扎的怨魂鬼影,寥寥数笔,形神俱现;时而又如泼墨般挥洒,大片惨白与靛青交融,营造出幽冥地府森寒死寂的磅礴氛围。

更令人瞠目的是,他竟咬破指尖,将几滴鲜血滴入朱砂,以血调色,点染忘川彼岸那凄艳如血的曼珠沙华!

那山石肌理嶙峋似鬼爪,云气翻涌如怨灵低泣,忘川水仿佛能听到冤魂的呜咽,整个画面透着一股令人心悸的邪异与苍茫。

正待李渔看得入神,忽觉石涛所画一片嶙峋山石阴影中,似有一张扭曲鬼脸一闪而逝,待细看时又无迹可寻。

他疑是眼花,却听旁边一个整理道具的老杂役低呼一声,手中铜盆“哐当”落地,脸色煞白,指着画板一角:“鬼……鬼影!”

众人望去,只见石涛刚用靛青抹过的那一处水涡,在烛光的摇曳下,竟似有无数挣扎的手臂隐约浮现。

石涛头也不抬,沙哑说道:“心中有鬼,自然见鬼。画由心生罢了……” 说罢,随手抓起一把木屑撒在湿漉漉的颜料上,那些个看似“鬼影”的东西,瞬间模糊难辨了。

不过半个时辰,一幅烟云变幻、鬼气森森的地府幽冥图,竟在木板上磅礴而生!那些忘川血红的彼岸花,仿佛活了过来,散发着若有若无的血腥气。

石涛起身,拍拍僧衣上的尘土颜料,指着那木板继续说道:“以此作衬,那痴魂怨魄行于其间,方不似在纸扎铺里打转。生与死,情与孽,皆在其中矣。”

“神乎其技!真乃神乎其技……”李渔抚掌大赞,心中震撼无以复加,“大师此画,顿使这《奈何天》有了魂魄!不知润笔几何?笠翁定当……”

石涛摆摆手,毫不客气地打断李渔说话,眼神淡漠如古井:“换几餐素斋,一宿干爽地铺足矣。明日启程,黄山云海待我去画,那才是天地大戏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众生芸:王者浴血请大家收藏:()众生芸:王者浴血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说罢,竟真不再看那耗尽心血、令人惊心动魄的画板一眼,转身寻袁枚讨茶喝去了。李渔望着这画技通神却视金钱如粪土、视功名如浮云的奇人背影,一时怔忡,心中五味杂陈。

石涛的幽冥山水衬景一立,《奈何天》甫一上演,便引得满堂惊叹与战栗。那阴森诡谲的氛围,因这活生生的“地狱图”而倍添真实与压迫感。台上伶人演至忘川河畔生离死别,台下竟有无数女眷以帕掩面,低泣出声。

戏正酣处,李渔在后台调度帷幄,忽见角落最暗的阴影里,蹲着一个年轻人,身形单薄如纸,抱膝缩成一团,正是班子里新来的杂役曹沾,字雪芹。

曹沾直勾勾盯着戏台上演那“离魂”、“化星”的凄美一幕,脸色苍白得吓人,嘴唇微微翕动,似在无声念叨什么,整个人沉浸在一种恍惚的状态中。

李渔认得此人,性情孤僻,常独自发呆,刚雇来不久,只做些搬运道具、抄写曲词的粗活,字迹倒是极好。

“雪芹?不去前头帮手,蹲在这里作甚?”李渔走上前去,温言问道。

曹雪芹如梦初醒,浑身剧烈一颤,慌忙低下头,手却下意识地紧紧攥住胸前衣襟,仿佛护着什么稀世珍宝。李渔眼尖,瞥见他指缝间透出一抹刺目的、不似凡物的殷红。

李渔蹲下身,声音放得更缓:“手里藏的什么?可是身子不适?脸色如此难看。”

曹雪芹犹豫片刻,身体微微发抖,终于缓缓摊开手掌。掌心赫然是一枚鸡蛋大小、赤红如凝固鲜血般的奇石!

石质温润细腻,血色纹路在后台昏暗摇曳的烛光下,仿佛在缓缓流动,透着一股说不出的妖异邪魅与深入骨髓的悲凉。那红色,竟与石涛画中彼岸花的血砂之色,隐隐呼应。

“这……这石头……好像……要说话……”曹雪芹声音发颤,带着梦呓般的空洞迷茫。

“班主……我……我夜夜都梦见它……梦见一座好大好大的红玉楼阁,雕梁画栋,琉璃溢彩,里面住着许多仙女似的姑娘……还有一个衔着玉出生的公子……”曹雪芹的呼吸突然急促起来,眼神飘向戏台方向,仿佛那里正上演着他的梦境。

顿了片刻,曹雪芹继续说:“那公子与楼中女子的情缘纠葛,春日里葬花落泪的妹妹,扑蝶的姐姐,共读《西厢》的悸动…”

“最心爱的那位妹妹……身子弱得像柳絮,在一个凄风苦雨的寒夜……咳尽了血……就……就没了……”曹雪芹的声音哽咽,眼中泪水无声滚落,“后来……家道败了,像戏里的大厦倾颓……抄家的官兵如狼似虎……那公子……他……他离开那红玉楼时……”

曹雪芹猛地抬起头,布满血丝的双眼死死盯着李渔,仿佛要将他看穿,“怀里紧紧抱着的……不是金银财宝……不是诗书字画……而是……”他用力将血玉按在胸口,声音凄厉如啼血杜鹃,“而是这块石头!梦里那公子……他抱着这块石头!就像抱着……抱着他死去的魂儿!抱着他再也回不去的……大观园!”说到最后,曹雪芹泣不成声,瘦削的肩膀剧烈耸动。

后台喧嚣的锣鼓点、伶人投入的唱念声仿佛瞬间远去。李渔看着曹雪芹手中那块血光流转、仿佛有生命搏动般的石头,听着那荒诞离奇却又浸透骨髓悲凉的梦境,一股寒气从脚底直窜天灵盖,浑身汗毛倒竖。

这石头,这梦,这年轻人眼中深不见底的哀伤与执念,竟比他笔下任何传奇话本,都更显诡谲莫测,也更直指人心深处那点难以言说的苍凉、幻灭与不灭的情痴。

他想起昨夜灯下重读《牡丹亭》,汤显祖那句“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如惊雷般在脑海炸响。

眼前这曹雪芹,他的“情”与“梦”,又是何等惊心动魄?

李渔沉默良久,千言万语堵在喉头,化作一声沉重的叹息。他伸出手,轻轻拍了拍曹雪芹瘦削而颤抖的肩头,低声道:“痴儿……也是个情根深种的痴儿啊……”

那枚血石在昏暗的光线下,仿佛无声地搏动着,将后台的阴影都染上了一层不祥的赤色。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未完待续……)

喜欢众生芸:王者浴血请大家收藏:()众生芸:王者浴血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